24K小说网 > 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历代集体泪目 > 第41章 反面教材朱祁钰,铮铮铁骨于少保!悲

第41章 反面教材朱祁钰,铮铮铁骨于少保!悲


天幕之中。

    面对李广的刁难,霍去病大声诉说着自己的领兵之道。

    【为将者哪有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为将者,并不一定要跟士兵有同等的待遇,只要赏功罚过就可以,可以激起士兵对胜利的渴望。】

    【只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仗打赢了,要什么都有,何必拘泥行事!】

    【带兵打仗需要的绝对不是行仁义,将帅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赢!】

    【仗打不赢天天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是个无能之将!】

    “有点意思。”

    淮阴侯府。

    听到霍去病的话,韩信端正身姿,饶有兴致地望向天幕。

    仅寥寥数语,他便被这位被后世誉为战神的小家伙,在领兵打仗方面的新奇想法所吸引。

    ……

    【汉武帝:如果你霍去病再多读点孙子吴起的兵法,仗就打的更漂亮了。】

    【霍去病:陛下,卑将以为,行兵打仗要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兵书自然要看一点,可打仗不能光靠兵书,您说对吗,陛下。】

    【汉武帝笑道,也就是你霍去病敢这么说话。】

    【汉武帝感慨道:你很像朕,骨子里像。】

    【骠骑将军最大的优点就是天生富贵,从不受框束,怎么打都赢!】

    【只要不消灭匈奴,我绝不成家!】

    画面一转。

    得知霍去病去世后的汉武帝,望着对方的遗体,仿佛被无形的重锤击中,身体摇摇欲坠。

    周围的宦官宫女们见状,都吓得大气不敢出。

    刘彻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荡。

    他眼眶噙着热泪,一时语塞,一步三顾,不能自己。

    ……

    看到这里。

    华夏诸多时空。

    诸多君臣似乎都被刘彻悲情的样子所感染,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切之情。

    刘备长叹一声:“骠骑将军的死,实乃大汉之痛,备每每读及此处,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诸葛亮也道:“假使上天再给骠骑将军十年之期,则匈奴之祸必除!”

    ……

    【盘点历史上的悲情人物。】

    【第五位,于谦。】

    ……

    大明时期,洪武年间。

    朱元璋一看到这个标题,瞬间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神情间充满了敬意。

    因为他知道,这位,可是将摇摇欲坠的大明亲手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的大功臣!

    老朱很清楚,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全国精锐尽失。

    瓦剌大举南下,如果京城一失守,北方将无险可守,大明半壁江山必然难保。

    大明朝的国运或许将就此改写!

    而当情况一片混乱,大明帝国陷入绝境之时,是于谦,苦苦支撑,力挽狂澜,缔造了一个奇迹,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但这样的功臣!

    却被那不争气的大明‘战神’给冤杀了。

    一想到这里,老朱浑身散发着杀意。

    这混账玩意,可比身为亡国之君的朱由检可恶多了!

    人家朱由检起码有骨气,选择自缢,站着死!

    反观这朱祁镇呢?

    贪生怕死,宠幸宦官,把大明搞的乌烟瘴气。

    人家祁钰那孩子干的好好的,结果这混账玩意还来了场夺门之变,还把于谦给冤杀了,当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差点没把他老朱气死!

    混账的跟那冤杀武穆岳飞的赵构有的一拼!

    从老朱生前多次追封岳飞,还封他为武圣便能看出,老朱是非常敬重岳飞。

    最见不得的,便是忠臣蒙受不白之冤!

    所以对于朱祁镇冤杀忠臣,老朱是恨得牙痒痒。

    也就是现在这孽障没出生,不然老朱非扒了这小子的皮不可!

    ……

    永乐时期。

    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时看向朱瞻基。

    看着众人戏谑的眼神,朱瞻基脸色一垮,尴尬的将头扭向别处。

    又是这坑爹玩意!

    天幕把于谦抬出来,就离不开某位大明‘战神’。

    免不了将这逆子拉出来鞭尸一番。

    所谓子不教父子过。

    作为这逆子的亲爹,免不了要被世人笑话一番。

    “混账啊!老子英明一世,怎么会生出这混账玩意。”

    朱瞻基心中哀嚎不已。

    ……

    景泰时期。

    被软禁在宫中,自觉时日不多的朱祁钰看到视频标题。

    露出悲痛的表情。

    于谦啊,是自己害了他。

    倘若自己早点发现自己那混账哥哥的阴谋,何至于让于谦蒙冤而死?

    不过好在。

    如今天幕将朱祁镇的恶行公之于众。

    算是帮于谦还了一个公道。

    “列祖列宗在上,你们就好好看看!这朱祁镇是多么不堪!”

    朱祁钰用尽全身的力气朝天呼喊!

    与此同时。

    天幕之上,也开始播放于谦的一生。

    ……

    【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于谦出生于杭州钱塘县。】

    【他从小便敬佩文天祥的气节,如此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也是于谦一生仰慕的对象。】

    【于氏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父亲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一生常念宋文丞相死极忠烈,在家中恭敬的供奉着文天祥的遗像,比供奉自己的祖先还要虔诚。】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民族英雄的热血豪情,也在小小于谦的心中骤然升腾。】

    【他感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精神。】

    【景仰文天祥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从小树立了为国为民,舍身取义的价值观,这将是他践行一生的准则。】

    【十七岁那年,他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刘备读着这句诗,仿佛看到一位铁骨铮铮,廉洁爱民的清官站在自己面前。

    “倘若世间能多一些像于谦一样的官吏,大汉江山何至于崩溃于此。”

    刘备不由想起当初三弟怒鞭督邮时的场景。

    若是天底下的贪官污吏能少一些,好好的朝廷又怎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这世间的贪官污吏那么多呢?

    天下污浊,清明反倒成了异类,真是讽刺。

    不过……

    刘备看向身边一脸钦佩的望着天幕的诸葛亮。

    或许,正是因为天下污浊不堪,才需要自己和丞相这样的人来扫平不公,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吧!

    “于谦真乃人臣楷模也。”

    此时,诸葛亮也感慨道:

    “此人身居高位,却清廉自守,不为权贵所动,实乃难得之良臣。”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志,更是令人钦佩。”

    “吾虽身处乱世,亦知后世人间有此等忠义之士,实为天下之大幸,身心甚慰。”

    得知后世名臣效仿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心中感慨万千。

    为后世能有像于谦这样的有志之士感到欣慰。

    也为自己的事迹能激励到后世之人感到开心。

    ……

    【永乐十九年,24岁的于谦进京参加会试,出类拔萃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杨士奇的赞赏,夺得了会试第一。】

    【但在随后的殿试中,他感叹民生之艰,直言不讳地指出社会弊端,提出政革主张,批评当政者的治国之势,被骄傲霸气的明成祖朱棣所厌恶,只取得了进士的倒数名次。】

    【但于谦满不在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认为,这正是他下基层历练的绝佳机会。】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身正气的于谦为官廉洁干练,因雪冤囚数百,被百姓奉为于青天。】

    【政绩卓越的他,受到了宣宗朱瞻基的赏识,并在御驾亲征平叛汉王谋反时,带于谦一同前往。】

    【汉王出降后,于谦口述其罪,声色俱厉,令其战栗不止,匍匐服罪。】

    【宣宗知其有大才,在山西河南出现灾荒之际,于宣德五年,破格提拔于谦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出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

    【到任后于谦轻车简从,日行夜宿,朝在太行南,暮在太行北,走遍所辖区域,求通民情,坚决杜绝明知遭灾欠收,却仍让百姓负担赋税的欺世盗名行为。】

    【18年来兢兢业业,不知救了多少百姓,平了多少灾情。】

    【他的母亲和妻子在京城相继去世,在外任职的他,甚至没能见亲人最后一面。】

    【他居不求安逸,每每进京述职,从不给上级行礼贿赂。】

    【职满回京时,只带走破衣数件,书籍若干。】

    ……

    大明时期。

    洪武年间。

    “好!好!好啊!”

    朱元璋看到自己大明竟出了这样的臣子,连道三声好!

    整个人激动的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来人啊,派人去杭州钱塘县,去找于谦的家族,咱要提拔这于谦的父亲做大官!”

    “咱要好好感谢他给咱大明生了个救世功臣!”

    老朱笑呵呵的,满脸都是笑容。

    老朱恨死了贪官污吏,对于清官,那可是求之不得。

    但清官,实在太少了。

    也太难分辨了!

    你永远不清楚一个人清廉的外表下,究竟是真清廉,还是像赵德汉那样,表面上清廉,实际上在小屋里偷偷摸摸藏着几个小目标!

    因此。

    得知于谦,以及于谦父亲的为人后。

    老朱当即便决定,挖掘于谦的父亲,给他大官做!

    ……

    【英宗朱祁镇即位后,过度宠幸太监王振,三杨阁老或死或贬,无力约束,致使官场腐败,贿赂横行。】

    【但于谦仍不改其志,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断肠。】

    【公元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南犯。】

    【年轻气盛的英宗皇帝,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察敌情,毫无准备,率举国精锐和半朝官员御驾亲征后遭遇土墨堡惨败,全军覆没,英宗被俘。】

    ……

    洪武时期。

    原本心情还算不错的老朱看到这里,脸再次垮了下来。

    即便早已知晓事情原委,可当在看到相关信息时,老朱整个人还是陷入到失控状态。

    “咱老朱家怎么会有这种混账东西!”

    “这混账玩意,跟那不知羞耻的赵构有的一比,根本不配姓朱!”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23年前的靖康之难仿佛就要重演。】

    【大喜过望的也先率大军长驱直入,朝北京奔袭而来。】

    【听闻此讯,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主张南迁,将半壁江山拱手相让。】

    【于谦厉声呵斥主张南迁者,宋朝南渡的教训历历在目,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

    “又是这徐有贞,咱还记得,就是他跟一个叫石亨的发动的夺门之变,软禁了祁钰那孩子。”

    老朱眼冒怒火。

    祁钰那孩子干的好好的。

    结果这个叫徐有贞和石亨发动了鸟门子夺门之变,拥立了朱祁镇那个昏君复辟,简直该死!

    ……

    赵匡胤看到那句‘宋朝南渡的教训历历在目’不由脸色一沉。

    愤怒的一剑破碎面前的案牍。

    耻辱啊!

    靖康之耻中,他大宋皇帝都被掳走了。

    皇后,公主被卖入妓院,供金人日日夜夜鞭笞!

    耻辱!

    实在太耻辱了!

    ……

    【大明王朝无论如何风雨摇摆,局势危难到何种程度,甚至灭亡的时候都从来不定城下之盟,从来不签不平等条约,这个头就是自于谦。】

    ……

    看到此处。

    李世民不禁感慨道:“于谦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朝代的脊梁,壮哉!”

    ……

    【于谦沉着应对,以雷霆手段整顿军部,调集各地预备役和被窝兵,最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大明续命近200年。】

    【忠于谋国,浊于谋生,他从来没有给自己准备后路。】

    天幕讲到此处,画面一转。

    只见战火纷飞的北京城外。

    朱祁镇正舔着脸,站在宣德门下高呼。

    “朕乃大明皇帝!”

    “守城总兵何在,还不速速打开城门迎接朕回去!”

    朱祁镇的身后,也先正带着几万瓦剌骑兵虎视眈眈的盯着城门。

    只待明军一打开城门,便发动冲锋,一举攻下北京城!

    此刻。

    朱祁镇一边喊,一边讨好似的看向也先所在的方向。

    活像一个大汉奸!

    ……

    画面一转。

    朱祁钰不顾母亲劝阻,非要留在京城,与大明共存亡。

    “我姓朱,朱家的男人,还有血性!还愿意为国效忠!”

    “我箭射的很好,马骑的也很好,哪怕死在沙场,我也有脸见祖宗!”

    “帝王非我所欲,本以赴死之心,决然向北,一洗颓废之气!”

    面对数十万瓦剌大军,朱祁钰不顾劝阻披甲上阵,一马当先!

    “朕在烽烟中登基,践位就是为了守住朱家江山,每一日每一夜,想的无不是如何保住大明!”

    “朕是朱家的子孙!”

    “太祖、太宗都是马上皇帝,朕怎可丢列祖列宗的脸!”

    “大明的将士们,随朕一起杀敌!”

    曾被朱瞻基视为软弱的朱祁钰,却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随着皇帝一马当先,大明将士们的热血再次被唤醒。

    一扫先前朱祁镇叫门时的郁闷。

    所有将士齐声呐喊~

    “不退!”

    “不退!”

    “不退!”

    随后跟随朱祁钰,这位大明皇帝,拼死向瓦剌人攻去!

    “杀!”

    ……

    ——你哥带着全明星都没打过的队伍,你和于谦双核带队给干赢了(哭)。

    ——我只知道一句话,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输在不够狠心!

    ——心太软了,本该是一代明君(哭)。

    ——你素质那么高干嘛?老子真是服了!

    ——李二、朱棣的反面教材!

    ——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没有被葬进皇陵中的皇帝。(哭)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761/1111109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