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历代集体泪目 > 104.第104章 千古第一将郭子仪

104.第104章 千古第一将郭子仪


第104章  千古第一将郭子仪

    宋朝。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望着颜真卿悲壮就义的一幕,眼中皆饱含热泪,屈膝而拜。

    “世人皆知兰亭序,几人曾闻祭侄文。”

    “颜公一次又一次修改,就怕写不出这满门忠烈。”

    “颜公千古!”

    ……

    【郭子仪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将。】

    随着新的视频标题出现,瞬间牵动无数名将的心。

    “千古第一将?”

    少年霍去病眺望着狼居胥山,眼眸中闪过一抹凌厉:“有点意思。”

    “未免有些太嚣张了吧?”

    周围将士议论纷纷,皆是一脸的不服。

    “此人凭什么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将?世间还有人领兵打仗能比得过我们将军的?”

    “就是!他凭什么?”

    “要我说这怕不是哪个后世不孝儿孙瞎胡扯的吧!”

    将士们愤愤不平。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幕先前还说骠骑将军乃是名副其实的战神,后世无数名将的偶像。

    如今突然出现一个人被誉为什么‘千古第一将’,看着名头比霍去病都大,大家自然不服。

    历朝历代,诸多不知晓郭子仪事迹的将领大多都是差不多的反应。

    当然了。

    大家也都期待着天幕接下来的讲述,想要知道郭子仪究竟是何许人也,究竟能评为千古第一将。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郭子仪貌似是在安史之乱中方才崭露头角的。”

    贞观年间,随着房玄龄的提醒,不少人都回忆出郭子仪的信息,面露惊疑之色。

    他们大唐,竟然出了位千古第一将?

    ……

    【今天咱们就通过对大唐有再造之功的传奇名将郭子仪的视角,去全面搞清楚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乱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全过程。】

    【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评价郭子仪的‘功盖天下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疾,穷奢极欲人不非之。’】

    【翻译过来就是老郭功劳超大,皇帝却不猜疑,权力极大,百官却不嫉妒,有滔天的富贵,却没有人非议他。】

    ……

    “功高盖主却不被猜忌,这是怎么做到的?”

    “先不说打仗怎么样,就冲此人能功成身退的为官之道,就足以称道。”

    “此人有大智慧啊!”

    历朝历代,不少官员议论纷纷。

    自古以来,君臣关系都是一门大学问。

    诸葛亮与刘禅那样的君臣典范,翻遍史书,也寥寥无几。

    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功高盖主者不得善终才是常态。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更是人尽皆知。

    韩信、范蠡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因此。

    且不说‘位极人臣众不疾,穷奢极欲人不非之。’,光是能做到‘功盖天下主不疑’便足以让世人好奇。

    所以这一切郭子仪是怎么做到的呢?

    天幕成功勾起了无数高官名相的兴趣。

    ……

    【咱们先从郭子仪的生平说起。】

    【郭子仪在二十岁时,参加武举,以异等,就是出奇棒的成绩入朝为官。】

    【可他的好成绩没能让他官运亨通,同期的大唐名将们在40岁时都属于封疆大吏了,可作为其中最璀璨的那位名将,郭子仪年近四十了,别说封疆大吏了,还险些人头落地。】

    ……

    “只要人有本事,年纪压根不是问题。”

    刘邦想到了自己,谁说年龄大就不能成就大业了?

    自己不也是一把年纪才坐拥天下吗?

    ……

    【郭子仪在并州犯了事,幸亏一个著名人物出手相救,救下了郭子仪,也给大唐延续了150年的国运。】

    【这个著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唐文艺圈顶流诗仙李白。】

    ……

    “李白!”

    “大诗仙李白!”

    “他跟郭大帅之间还有这层关系呢!”

    不少读书人因两人的关系议论纷纷。

    许多折服在李白诗才之下,视李白为偶像之人更是两眼放光。

    没想到诗仙他老人家还救过郭子仪一命。

    如此说来,大诗仙李白岂不是间接挽救了大唐?

    不愧是诗仙!

    ……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郭子仪出事时啊,李白恰好和好朋友元演在并州旅行。】

    【元演,就是李白的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里面可着劲对人家劝酒的丹丘生,就是元演的哥哥。】

    【元演的父亲时任并州府尹,军政一把手。】

    【当时李白声名远扬,元府尹对李白进行了隆重的欢迎,后来李白回忆起这件事,还把元府尹写进了诗里。】

    【也正是在并州旅行的这段时间,李白和郭子仪相识了。】

    【当时的郭子仪还是个草料营小将,尽管如此,李白第一眼见到郭子仪,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他是千年难遇的奇人,很快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前面提到过,郭子仪这时还只是个草料营小将,据说后来因为其手下不小心导致草料失火,郭子仪看管不力,因此获罪,有了性命之忧。】

    【一个小将的性命自然无人在意。】

    【不过千钧一发之际,为了朋友,李白不惜一掷千金,亲自出门帮郭子仪脱罪。】

    【当时的李白早已是全面追捧的大诗仙,加上又有元府尹这层关系在,面子还是很值钱的。】

    【因此最终他顺利救下了郭子仪。】

    【虽然在李白的帮助下郭子仪免去了刑法之苦,可后来20年的仕途升迁依旧异常缓慢,直到57岁,郭子仪才担任了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才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担任了朔方节度使,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又因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有功,加司徒、代国公、进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可面对着来之不易的富贵,郭子仪可以说不要就不要了。】

    【原来啊,郭子仪当上节度使没多久,对他有过救命之恩的昔日老友李白就出事了。】

    【知晓李白生平事迹的小伙伴对此事应该不陌生。】

    【安史之乱中,仕途不顺的李白一路游历到安徽,加入了皇帝的弟弟,永王李璘的队伍,成为对方的幕僚。】

    【公元757年,永王李璘谋反被杀,李白因写过诗来赞美李璘,被以从逆罪被关进了大牢,论罪当诛。】

    【身陷囹圄的李白赶紧给亲朋好友写信求助,却没有向20年前结交的好朋友郭子仪求助,也许是因为这20年俩人没怎么联系,不太好意思吧。】

    【然而感念李白恩情的郭子仪听说昔日李白被捕后主动向皇帝求情,愿意以自己所有的官爵换老友李白的一条命。】

    【后来皇帝还真的就免除了李白的死罪,把他流放夜郎去了。】

    【去夜郎路途漫漫,李白走到一半就听说因为发生了旱灾,皇帝下令大赦天下,李白不用去夜郎了,可以回家了。】

    【此情此景,令他激动的写下了那首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救李白的是和他亲密到同盖一床被子的密友高适,而在史料中,可没记载时任淮南节度使的高适对李白有过出手相救的举动。】

    【密友不救,二十多年前的老友却愿意搭上自己的官运前途搭救,可见友情的份量还真不一定全体现在亲密与否上,也由此可见,郭子仪此人的情深义重。】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761/111110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