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历代集体泪目 > 106.第106章 郭子仪是否有机会成为曹操第二

106.第106章 郭子仪是否有机会成为曹操第二


第106章  郭子仪是否有机会成为曹操第二?

    【如此一来,郭李二人算是彻底切断了安禄山大军和老家范阳之间的联系。】

    【安禄山被困在洛阳,成了瓮中大乌龟。】

    【郭子仪此时兵锋正盛越战越勇,他上奏朝廷请求发兵范阳,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然而此事却迟迟没有等来朝廷的批复。】

    【为什么呢?】

    【原来啊,此时皇帝李隆基放弃了长安城,西逃了。】

    【也正因为李隆基逃了,郭子仪被逼上了更大的历史舞台。】

    ……

    “形势一片大好,皇帝逃了?”

    “可笑!”

    贞观年间。

    李世民震怒!

    此情此景,不由让他想起大明北京保卫战时的场景!

    同样是敌军直指京师,人家却能临阵换帝,誓守京师,保住半壁江山。

    到了李隆基这,这混账居然怯战而逃,何其可笑!

    若他能死守住京城,待各地大军形成合围之势,何愁贼寇不灭!

    大唐又不是没有名将,若非这李隆基临阵杀将,区区贼寇又岂能祸害天下八年之久?

    大唐子民又岂会死伤过半,达到3800万之巨!

    在李世民看来,这一切一切,都该记在李隆基的头上!

    李隆基此人,实乃大唐罪人!

    ……

    【咱们把目光先移向朝廷这边,皇帝李隆基带着一家老小放弃了长安城,逃出西门,一路向西,向着蜀中,也就是四川逃窜。】

    【蜀中是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的哥哥,当朝奸相杨国忠的地盘。】

    【安禄山就是打着清君侧,诛杀奸臣杨国忠的名头发动安史之乱的。】

    【一行人一路跑到马嵬驿,堂堂大唐国君,此时连口饭都没得吃,心腹奸臣杨国忠四处乞讨,只给李隆基要来了一张大饼充饥,其他随行人员就只好饿肚子了。】

    【一路奔波,此刻随行的六军将士们情绪都很不对。】

    【难道他们是饿的要抢皇帝的饼不成?】

    【当然不是。】

    【禁军首领陈玄礼突然大喝一声我们大唐落得今天这幅田地,不都是奸向杨国忠害的吗,我们现在就要杀了杨国忠为天下百姓泄愤!】

    【士兵们这些天风餐露宿,留在长安城中的家人更是生死未卜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

    【陈玄礼这么一高呼,周围将士纷纷附和,没等李隆基和杨国忠做出反应,骑兵张小敬就一剑把杨国忠射下了马。】

    【六军将士蜂拥而上,把杨国忠肢解后挂起来示众。】

    【接着是杨国忠的儿子、姐姐、妹妹。】

    【御史大夫魏方进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大喊,你们疯了吗,敢私杀当朝宰相。】

    【杀红了眼的士兵,干脆把魏方进也杀了,眼不见心不烦。】

    【有了魏方进的前车之鉴,这下没人再敢拦这群杀红了眼的兵士了。】

    【六军将士的气啊还是没消,说还有杨贵妃呢,她也是杨国忠的亲戚,也该杀。】

    【李隆基小声的表示,贵妃常年在深宫,不关贵妃的事啊。】

    【但是没有用。】

    【在杀红了眼的将士面前,哪怕李隆基这个皇帝说话都不好使。】

    【于是在六军将士的一致逼迫下,李隆基无奈的送给了杨玉环人生中的最后一件礼物——一条白绫。】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嵬坡兵变。】

    【六军将士意见如此一致,要说没人背后操纵,大家信吗?】

    【有人猜测,其实马嵬坡之变其实是太子李亨一手策划的,你问为啥?因为太子不想去四川嘛。】

    【他又不是杨玉环的儿子,去了杨家人地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诱导六军将士参与诛杀杨国忠,这些将士们就不敢去杨家地盘了,只能跟着太子留在关中平叛。】

    【而且这种猜测是有依据的。】

    【马嵬坡兵变的第二天一早,老百姓们像商量好了一样拦住太子的车马不让太子走,表示我们大家伙愿意跟随太子去平叛,去收复长安。】

    【面对百姓们的苦苦哀求,太子李亨当即我要站在百姓中间,不去蜀中了!我要留在关中平叛!】

    【一个月后,太子李亨带着2000兵士赶到了灵武,在灵武擅自登基称帝,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

    “如此说来,倒是合理了。”

    张飞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怪不得将士们会反,原来是被人裹挟了。

    关羽冷哼一声:“真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好景象。”

    “李隆基老年昏聩,若不是他,这场安史之乱未必会持续这么久,换帝未尝不可,只是不知道这个新皇帝做的如何。”

    刘备哑然失笑。

    世间哪有那么多新鲜事,无外乎野心二字。

    大唐有着玄武门之变这个前车之鉴,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足为奇。

    ……

    【另一边,郭子仪子听说长安失守,新君在临武登基,果断放弃在河北地区取得的优势,亲率五万大军撤出河北,赶到临武拱卫新君。】

    【因为郭子仪明白,只有皇权稳固,才能稳定各方军心,才有机会和叛军决一死战。】

    【郭子仪走后,叛军大将史思明重新夺回了常山,打通南北通道。】

    【另一边,新皇帝李亨看到赶来勤王的郭子仪,高兴的都快哭了。】

    【原来啊,自从李亨和老爹李隆基分道扬镳以来,就一直处于焦虑和恐惧之中。】

    【毕竟,他手里只有2000兵马,在这种乱世之中,2000兵马算什么。】

    【要是没点硬实力,别说皇位了,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郭子仪的五万大军,算是帮李亨稳住了基本盘,至少小命有了保障。】

    【李亨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统管全国军政事务。】

    【直到此刻,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名将郭子仪才算真正就位。】

    ……

    “若此人有二心,未必不能做董卓第二啊!”

    刘备脸色微变。

    有董卓的前车之鉴摆在那,不得不让人多想。

    此刻郭子仪手握重兵,统管全国军政事务,若真有异心,顷刻之间,天下怕将会又是一场大乱。

    汉末乱世未必不会在大唐上演。

    ……

    贞观年间。

    李世民的心同样提到嗓子眼。

    不过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汉贼董卓,董卓段位太低,志向太短,不算什么。

    他怕的是郭子仪是那曹操一样的人物。

    挟天子以令不臣,他郭子仪大兵在握,又何尝不能做到?

    可以说,郭子仪如果想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根本不难。

    当然了,这些不过是见惯阴谋诡计的李二本能的反应。

    有着天幕的提示,老郭的忠心,他的心里还是有底的。

    郭子仪真要胸怀异心,天幕也不会提到‘功盖天下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疾’这种的话了。

    能让史书这般评价,李世民相信郭子仪的人品不会差到哪去。

    相信此人不会像那曹操一样,虽为汉臣,实为汉贼,令人不耻。

    最主要的是天幕先前提到过大唐的国祚,李世民心知大唐覆灭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尚且不怎么担心。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761/111110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