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募捐


驴车踢踏前行,向暖没有再进车厢,紧挨在她爹身边坐在车辕上。

林默扭头看看她,还有些心有余悸,这王府的小世子也真是的,动不动就拿买人吓唬人,这让他们这种小老百姓怎么受得了。

向暖早将小世子的话抛到了脑后,她看着偶尔路过的衣衫褴褛的人,再想想要去京城给皇帝老儿贺寿的衡阳王府的队伍,心下五味杂陈。

王府马车里,

齐云昭看着弟弟,“佑儿,你怎么能吓唬暖丫头呢?没见她和她爹爹都当真了!”

衡阳王妃好奇地问女儿,“佑儿说什么了?”

齐云昭跟母亲说了一遍,云氏笑着摇摇头,“佑儿,下次不可再如此了。”

齐景佑微微抿唇,点头应是。

齐云昭见弟弟点头也不再抓着这件事不放,转而说起了别的。

“娘,父王什么时候出发呀,他能赶得上我们吗?”

云氏摸摸女儿的头,“你父王把府城的事处理好就出发,放心吧,他们走起来要比我们要快得多,到京城之前准能赶上。”

齐云昭见娘亲这么说也就放下了心,拉上弟弟去一边说话。

云氏看着两个孩子,脸上隐隐带上些担忧,她们这才不过走了半天,路上三三两两的流民不断。

越往北走只怕会越严重,不知道会不会耽误他们的行程。

府城,衡阳王府。

书房内,檀木案几上摊开的府城舆图被镇纸压住边角,一身矜贵气质的衡阳王齐君屹坐在上首,看着下面还在讨论的人揉了揉额头。

想到还要尽快赶去京城去给父皇的庆寿,他的头就更疼了。

其实府城的政务本不该由他来插手,私下里有些小动作可以,但是舞到台面上那就等着他那多疑的父皇出手了。

只是朝廷派下来的知府前段时间被调走了,而新的知府还没有安排下来,于是,这些事就问到了他的面前。

似是看出他的不耐,下面的人渐渐收了声。

“讨论出什么了?”

“王爷,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开仓放粮,毕竟相比北边受灾严重的林州,咱们衡阳府也就北面那两个县受旱灾影响大些,下面报上来的消息也说了,百姓们尚能坚持。”冯长史率先开口。

“冯长史此言差矣,你既已经看了下面报上来的消息,那想来也知道,如今由林州进入咱们衡阳府境内的流民数量是越来越多,如果放任不管,只怕给咱们衡阳府惹出的乱子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上面怕是会怪罪下来。”孙通判听了冯长史的话出声反驳道。

下面有人跟人点头,显然是赞同孙通判的意见。

“那你说怎么办?粮仓里的粮食有限,真要用到那些流民身上?”冯长史反问。

几人又因此讨论了起来。

“咚”一声,镇纸放到桌面发出的声音使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齐君屹沉声开口:“还有没有人有其他意见?”

众人一时有些面面相觑,这时,有一道声音响起,“王爷,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可不可行。”

“哦?你说。”

说话的是府衙里的另一个分管赋税的通判,姓周。

只见他沉吟片刻后说道:“开仓放粮干系重大,可是要不用开仓呢?”

“老周,你就别说一半留一半了,快些说吧!”

周通判对那人点点头,也不卖关子,他看向上首,接着说道:

“王爷,咱们是不是可以找辖下的那些富户进行募捐,稍微施施压,想来让他们拿出一些陈年旧粮来应该不成问题,粮食收上来可以安排去北面两个县城门口施粥,只要能有口吃的,那些闹事的人也就少了,也不会继续南下,各位认为如何?”

有人立刻出声反对,“周通判,你说的倒是轻巧,你可知如今的粮价几何?都快能当真金白银用了,想让那些人拿出来谈何容易?”

周通判不慌不忙,“各位,如今流民渐多,若不处理,富户们的安危也受威胁。咱们可以跟他们说,拿出些旧粮,既能解百姓燃眉之急,又能保他们自身平安,还能赚个好名声。而且,事后朝廷若有嘉奖,他们也能沾光。”

众人听了,陷入沉思。

齐君屹摸着下巴,觉得这办法可行。

“此计可一试,孙通判,周通判,你们去跟那些富户们谈,就说本王出面担保,事后必有好处。其他人尽力协助。”

两位通判起身领命。

其他人互相对视一眼,倒是没再说什么。

只有冯长史担忧道:“王爷,若富户们仍然不肯呢?”

齐君屹凤眸微眯,“若有不识大体之人,当着他们的面将名字记下来,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局面,不能让流民问题恶化。”

想来朝廷很快就会派新的知府下来,只要坚持到那时候就好,他总不好掺和太多。

说完,他端起了茶盏,众人见状,纷纷起身告辞,各自领命下去准备。

众人散去后,齐君屹收起脸上的表情,继续盯着舆图,良久,他对着身旁伺候的人说道:“去将吴先生他们几个请过来。”

“是!”下人躬身领命而去。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38/226588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