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之何雨柱22岁结婚 > 第49章 票证时代的到来

第49章 票证时代的到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何雨柱已过弱冠之年。

在这个年代,二十多岁的青年谈婚论嫁正是时候。

何雨柱购置家当的举动,在街坊邻里眼中自然被解读为"要讨媳妇"的信号——锃亮的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暗地里还藏着台红灯牌收音机,更别提何家那三间宽敞的瓦房。

作为红星轧钢厂的正式职工,何雨柱的相亲条件在四合院里堪称翘楚。

毕竟在这年月,若没有些像样的家底,媒人领着姑娘上门时,看见家徒四壁的光景,这门亲事怕是要黄。

事实上,何雨柱也开始考虑媳妇的事情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票证时代终究如约而至。

国家为了保障粮食计划供应,开始了统购统销政策。

也就是票证时代。

根据不同的工种、职业以及年龄的不同,将城镇人口的口粮定量编织成一张精密的大网:特重体力劳动者每月55斤,重体力者44斤,大学生35斤,普通市民28斤......数字如冰冷的刻度,丈量着每个人的生存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非城镇户口没有定量。

农村开启了大锅饭时代,是好是坏,这里就不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非城镇户口的居民只能回农村,不想回的只能自己想办法,例如购买溢价粮,所谓的黑市,也就是这时候开始诞生的。

当院子里的三位管事大爷和王主任一起公布了统购统销政策之后。

各家的天都塌了,大家都不傻,都知道苦日子要来了。

其中贾家更是完蛋。

因为贾家三口只有贾东旭有城市户口,是有定量,秦淮茹和贾张氏都是非城镇户口,都是没有定量。

秦淮茹和贾张氏因为贪图农村的一些地,最终导致没有转户口到城市,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如今统购统销政策下来了,可以预见贾家的日子要有多难过了。

当街道办的王主任宣布政策的时候,贾张氏还想要胡搅蛮缠的加入到城镇户口,但是可惜的是,贾张氏这一套在四合院有点作用,对于街道办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甚至三位管事大爷的脸都被贾张氏丢尽了,自己管理的四合院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是贾张氏能怎么办?票证时代的带来对于他们家来说就是天塌了啊。

“王主任,我们家可只有东旭一个人有定量啊,这让我们一家子怎么活啊。”贾张氏哀嚎道。

“贾张氏,你还好意思说,当初街道办统计人口的时候,已经多次劝说你把自己和秦淮茹的户口迁过来,你为了农村那点土地怎么都不愿意迁,现在后悔了,晚了。”王主任丝毫没有给贾张氏面子,果断拒绝要求把自己和秦淮茹的户口加入到城镇户口的无理要求。

贾张氏这个人,贪小便宜,名声还臭。

这样的人,王主任怎么会给面子?

若是贾张氏闹一闹就能转为城镇户口,这是会助长歪风邪气的。

贾张氏此刻才知何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年就不应该贪图农村三亩薄田的租子,硬是拦着秦淮茹迁户口,如今政策铁幕落下,全家人的肠子都要饿成麻绳。

事实上,这几年贾家的条件变好了许多,为何?

就因为贾张氏当初盯着农村的那点地,没有把户口迁到城里,然后把农村的那点地租给亲戚种,每年亲戚都会给他们家一些粮食,几乎全年贾家都不需要买粮食,如此一来,这让贾张氏这几年的日子好过许多。

秦淮茹嫁进贾家之后,秦淮茹是想要把户口迁过来的,但是贾张氏不让,也让秦淮茹跟他一起这么做,秦淮茹拗不过婆婆,这也是秦淮茹的遗憾,没有城镇户口。

加上贾东旭的工资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这几年贾家的日子确实好了,只是现在报应来了。

更讽刺的是,按照"子随母籍"的政策,未来棒梗的户口跟秦淮茹一样,注定也是非城镇户口。

还未出生的棒梗尚未睁眼看清这世界,就先被烙上了"农村娃"的印记。

不仅仅是棒梗,还有小当以及槐花。

所以,影视剧中的贾东旭一个人的口粮要养活一家子,偏偏贾东旭还特别能生,一口气生了3个,即便是现在贾家的条件还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难过。

这还是在一大爷易中海每个月都有帮忙的情况下,否则贾东旭一家将会更加难过。

如今票证时代来临,不知道贾东旭是否会如影视剧中一样过的凄惨。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贾东旭的结局是可以肯定的,未来肯定还是要挂墙上的。

何雨柱也没好心的提醒贾家,毕竟就贾家和何家的关系摆在那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说贾东旭自求多福吧,希望这一世能少生几个孩子,甚至棒梗那个畜生最好别来这个世界,那么贾东旭说不定还不需要挂墙上。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王主任宣布完政策之后又去了下一个院子继续宣读政策。

95号四合院又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只是各家各户都回自己家里商量这次政策对于他们家的影响以及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何雨柱路过贾家窗户时,就听见贾东旭在摔搪瓷缸子:"妈您当初要是听淮茹的,现在至于......"后面的话被贾张氏更高的嗓门盖了过去。

何雨柱摇摇头,从兜里摸出粮本看了看——上面清清楚楚印着"28斤/月"。

何家只有何雨柱和何雨水两兄妹,所以他们的定量是足够的,更何况何雨柱还是厂子里的厨师,有时候经常在厂子里吃饭,甚至带剩菜剩饭的传统可能也要开启了。

灾荒年饿不死厨子不是说说而已。

更何况何雨柱的空间里还囤积着许多粮食物资。

所以,何家无忧。

不过票证时代真正到来也是让何雨柱感慨良多,票证时代的恐怖,没有亲身经历,确实很难体会啊。

他忽然觉得自行车把手沉甸甸的,这年头,再光鲜的三大件也比不上粮本上那个红戳实在。

何雨柱想起食堂马主任今天在厂里说的消息——下个月开始,连火柴都要凭票供应了。

粮本、工业券、户口簿......这些薄薄的纸片突然成了比黄金还金贵的东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15/226612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