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时间线来到了1965年
娄半城走了,娄晓娥也跟走了,这比起影视剧中要提早了不少,这多亏了何雨柱,至少这样,娄家要少受很多罪。
娄晓娥跟许大茂的婚事也没成,这里面确实有何雨柱的一些功劳。
当然,许大茂并不知道,毕竟即便是何雨柱没有跟娄半城说许大茂的问题,娄半城但凡精明一些,也会对许大茂进行调查,结果就是一样的。
也不知道影视剧中为何娄半城还把娄晓娥嫁给许大茂?
而许大茂也不在意这次的相亲失利,毕竟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不差娄晓娥一个。
只是感到惋惜,毕竟这是娄半城的女儿,一个资本家的大小姐啊。
可以极大的满足许大茂的虚荣心。
但许大茂如今完全不想要被婚姻的枷锁固定住。
现在的许大茂继续过着潇洒的日子,只是他的父母一直帮助他找寻相亲对象,许大茂也照单全收,只是都没成。
他相信,就凭他的条件,晚点结婚,一样有很多姑娘会看得上他。
是他挑人,而不是别人挑他,许大茂就是如此自信。
而何雨柱也没有跟娄晓娥产生什么关系,毕竟这辈子的何雨柱已经有了纪淑芬了,就不捅娄子了。
事实上,娄半城不太想要娄晓娥跟着一起离开到香江的,但是何雨柱认为娄晓娥属于香江这个舞台,留下来并非好事。
去香江,娄晓娥是大小姐、企业家,留下来就是一个家庭主妇。
其实娄半城心里是非常可惜的,若何雨柱没有结婚,那么娄晓娥嫁给何雨柱是非常好的,毕竟何雨柱也是三代贫农。
但何雨柱知道,就他这个三代贫农的身份,也保不住娄晓娥,还不如让他离开。
毕竟他不是傻柱,对于娄晓娥可没有什么感情。
时间线也很快来到了1965年。
这一年也是影视剧开始的一年。
但是跟傻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今何雨柱是儿女双全。
是的,纪淑芬又给何雨柱生了一个女儿,
1965年的四九城,春寒料峭中透着一丝躁动。
何雨柱拎着饭盒从轧钢厂出来,棉袄领子竖得老高,却挡不住胡同口孩子们嬉闹的声音。
大儿子何子明抱着妹妹在看院子里的小朋友玩,一群小朋友正在院门口玩跳房子,见他回来。
大儿子何子明恭敬的喊了声"爸爸"。
纪淑芬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蒸笼里的白气模糊了她眼角新添的皱纹。
"傻站着干啥?"纪淑芬把热毛巾拍在他脸上,"听说许大茂又相了个文工团的?"
何雨柱擦着手冷笑:"他还没玩够呢,只是可怜他的父母早就想要抱孙子了。"
里屋传来收音机滋滋的电流声,正在播报"文艺工作者下乡"的通知。
天蒙蒙亮时,何雨柱梦见自己站在维多利亚港边上的茶餐厅里,玻璃窗外娄晓娥穿着布拉吉连衣裙,正在给一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擦嘴角的菠萝包渣。
何雨柱知道那是何晓,上辈子傻柱的儿子。
醒来时纪淑芬正在做早饭,何雨柱起来就可以直接吃了。
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不要想太多。
那场梦,就当是傻柱的残余灵魂的执念吧。
1965年的夏天,阳光透过四合院里那棵老槐树的枝叶,斑驳地洒在青砖地上。
这座95号四合院,早已不是影视剧中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杂院。
岁月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也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轨迹。
许大茂还没有成亲,也不知道还要玩几年。
一大爷易中海去了三线支援已经很多年,至今杳无音信。
刚开始还有书信往来,后来就渐渐断了联系,甚至连聋老太太过世,估计一大爷易中海都不知道。
院里老人们都说,三线建设艰苦,怕是凶多吉少。
他的房子现在是贾家租给了谢土根居住,也算是给他徒弟谋了一份福利了。
错,是徒弟媳妇,毕竟贾东旭也已经下线了。
聋老太太已经离世,一大爷易中海养着和刘海忠养着就是不一样,所以,聋老太太如此年轻就离世,跟刘海忠有很大的关系。
刘海忠当上一大爷后,腰杆挺得更直了。
每天早晨都要在院子里训话,内容无非是"要勤俭节约"、"要团结互助"之类。
一家子人的命运变化不大,刘光齐还是离开了,毕竟刘海忠从小到大打孩子的经历,他媳妇看不下去,所以离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刘光天和刘光福还在受困受难着,刘海忠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院里经常能听到他家的哭喊声,没人可以改变刘海忠的想法,所以刘光天和刘光福还在受困受难着。
阎埠贵现在是二大爷,精打细算的性子一点没变。
他家的饭桌上永远都是咸菜配窝头,偶尔吃顿白面都要算计好几天。
大儿子阎解成娶了于莉,阎解成只是临时工,而于莉没有工作,所以生活有多苦可想而知。
于莉常常站在院子里发呆,望着何雨柱家的方向。
当年她要是选了何雨柱,现在就是红星轧钢厂食堂副主任的太太了,哪会像现在这样,连买块豆腐都要思前想后,没有办法决定。
纪淑芬现在可风光了,何雨柱对她言听计从,家里顿顿有肉,新做的的确良衬衫让院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眼红不已,所以,于莉时常半夜惊醒,后悔当年做的决定。
至于贾家,虽然一大爷易中海离开了,但是他们家的日子依旧过得有声有色,不得不说,秦淮茹确实是有本事。
谢土根就跟影视剧中的傻柱一样,被秦淮茹吸血,也没有结婚,而谢土根的性格又不是特别的有人缘,因此也没人给他指点,这么多年就这么过来了。
1965年的夏天特别热,四合院里的生活却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早晨,各家各户生火做饭的炊烟准时升起;中午,下班的工人们三三两两回来吃午饭;傍晚,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大人们坐在树下乘凉聊天。
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细细品味,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夏日的晚风吹过四合院,带来一丝凉意。
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个院子里每个人的故事。
1965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15/226611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