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站了起来。
“我的未来,只对我自己有益。”
“会议结束了吗?我要上楼做题了。”
我没等他们回答,径直走向楼梯。
身后,是沈先生气急败坏的吼声。
“反了!真是反了!”
还有沈致诚小声的啜泣。
“爸,你别生气,哥哥他……他可能只是还不适应……”
真吵。
还不如一道复杂的傅里叶变换让人心情平静。
期中考试,我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不仅是年级第一。
还是海淀区联考,全市第一。
数学和理综,双满分。
成绩单发下来的那天,学校的论坛都炸了。
标题全是关于我的。
【那个叫林致远的转校生是神吗?】
【从卷面难度看,林致远的分数已经超越了人类范畴】
【听说林神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刷题!】
我的班主任,地中海老师,现在看我的眼神像在看一个活的国宝。
他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看一叠大学的宣传册。
“致远啊,清华和北大的招生办老师都给我打电话了。”
“他们都对你很感兴趣,想提前跟你接触一下。”
我拿过来看了看。
清华的姚班,北大的数学英才班。
都是我向往的地方。
“谢谢老师,我会考虑的。”
回到家,气氛有点奇怪。
沈致诚的期中成绩下滑了二十名。
沈家给他请了京市最贵的补习天团,一对一辅导。
晚饭时,大哥沈致恒突然开口。
“听说你考了全市第一?”
我“嗯”了一声。
“别太得意。”他放下筷子,“光会考试算什么本事?高考状元最后混得不如意的,多了去了。”
二哥沈致非附和。
“就是,我一哥们,当年高考差几分上清华,现在还不是给我开车?”
“社会这所大学,可比学校里复杂多了。”
7
我喝了一口汤。
“高考,是目前我能接触到的,最公平的竞争。”
“在这里,只看分数,不看背景,不看情商。”
“我很喜欢这个规则。”
我的话让他们再次陷入了沉默。
沈致诚低着头,用力戳着碗里的米饭。
沈父的手机响了。
他接起来,说了几句,脸色变了又变。
挂了电话,他看着我,眼神复杂到我懒得去分析。
“清华招生办的李主任打来的。”
“他说,只要你点头,现在就可以签预录取协议。”
沈致诚猛地抬起头,满眼的不敢置信。
沈母也愣住了。
“真的?”
“这……这么快?”
沈父点点头,然后转向我。
“他们问你,有没有兴趣考虑一下经管学院。”
“对我们家的生意,有帮助。”
我擦了擦嘴。
“没兴趣。”
“我的目标,只有数学系。”
“我上楼了。”
我离开后,隐约听到沈致(诚)的哭声。
“他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厉害……”
“妈,我是不是很笨……”
接着是沈母的安抚声。
“不笨不笨,我们致诚最聪明了……”
无聊的戏码。
有这时间,我都能推导出三个新的公式了。
期末考试前一周,沈母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了。
全家都乱了套。
沈父放下工作,天天守在医院。
大哥二哥轮流送汤送饭。
沈致诚更是哭得跟个泪人一样。
“都怪我,妈肯定是为我操心才生病的!”
“我要是学习好一点,她就不用这么累了!”
全家人围着他,好声好气地哄着。
“不关你的事,你别多想。”
“你马上要期末考了,不能影响心情。”
“有我们呢,你好好复习就行。”
周末,我去了医院。
提着一篮子水果。
病房里,沈家人都在。
看到我,气氛瞬间有点尴尬。
“你怎么来了?”沈父问。
“来看看。”我说。
沈母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
她看了我一眼,又很快移开目光,落在沈致诚身上。
“致诚啊,快过来让妈妈看看,是不是瘦了?”
沈致诚扑到床边,拉着她的手,眼泪又下来了。
“妈,你感觉怎么样?还疼不疼?”
“不疼不疼,看到你就不疼了。”
我站在门口,像个局外人。
“你专心学习就行,医院这边不用你操心。”大哥走过来说。
“就是,别在这儿杵着了,影响我妈休息。”二哥不耐烦地挥挥手。
8
我点点头。
把水果篮放在门口的柜子上。
“那我走了。”
我转身离开。
没有一个人挽留。
后来听家里的佣人说,我走之后,沈致诚在病房里哭诉了很久。
说我冷血,说我无情,亲妈生病了都不闻不问。
沈母抱着他,也跟着掉眼泪。
说她对不起我,没能从小把我养在身边,才让我变成了现在这样。
再后来,沈母出院了。
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致远,我知道你心里有怨。”
“但致诚他身体弱,心思敏感,你能不能……多体谅他一点?”
我看着她。
“我期末考试,又是全市第一。”
她愣住了。
“我……我只是想说,他把你当成了假想敌,压力很大。”
“哦。”
“那我下次,争取甩开第二名更多分。”
这样,他就不会觉得有追上来的可能,也就没有压力了。
很完美的逻辑。
高三下学期。
保送名额下来了。
清华和北大同时向我伸出了橄榄枝。
数学奥赛国家一队的金牌,让我拥有了绝对的选择权。
清华的招生主任亲自来了一趟沈家。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沈父用近乎谄媚的语气跟人说话。
“李主任,您喝茶。”
“这孩子,就是性格内向,不太会说话,您多担待。”
李主任笑着摆摆手。
“没事没事,搞数学的嘛,大多都这样,我们习惯了。”
他看向我,目光灼灼。
“林致远同学,考虑得怎么样了?”
“只要你来我们姚班,学费全免,每年还有最高额度的奖学金。”
沈父在一旁不停地给我使眼色。
“致远,快谢谢李主任啊。”
我没说话。
沈致诚酸溜溜地坐在角落里。
“哥哥真厉害呢,都不用高考了。”
沈母慈爱地看着他。
“我们致诚也很棒,艺考成绩不是也很好吗?”
李主任等了半天,没等到我的答复。
“林同学,是有什么顾虑吗?”
我摇了摇头。
“谢谢您的好意。”
“我拒绝保送。”
9
一句话,让整个客厅都炸了。
“什么?!”沈父第一个跳起来。
“你疯了吗林致远!你知道保送清华意味着什么吗!”
李主任也一脸惊讶。
“为什么?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我想参加高考。”
我说。
“我想拿省状元。”
这不仅仅是一个目标。
更像是一个执念。
是我对奶奶的承诺。
也是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最直接的方式。
沈家人无法理解。
在他们看来,我这就是在犯傻,在炫技。
“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很酷?”二哥一脸鄙夷。
“放着康庄大道不走,非要去挤独木桥,脑子有病。”
大哥也皱眉。
“太任性了,完全不考虑后果。”
李主任倒是笑了。
“有意思。”
“有这份自信,是好事。”
“那好,我们尊重你的选择。清华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我在清华园,等你来。”
李主任走后,沈家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沈父指着我的鼻子骂我不知好歹。
沈母哭着说我是在跟他们赌气。
沈致诚躲在房间里,又摔碎了一个杯子。
我戴上降噪耳机。
打开了最后一套黄冈密卷。
外界的噪音,与我无关。
高考,倒计时58天。
高考前夜。
沈家灯火通明。
他们在为沈致诚举办加油晚宴。
请来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草坪上摆着长桌,香槟塔,乐队在演奏。
沈致诚穿着一身白色西装,像个王子,站在人群中央。
接受着所有人的祝福。
“致诚,加油!你一定能考上电影学院!”
“我们沈家的孩子,肯定没问题!”
我被沈父从房间里叫下来。
他把我介绍给宾客。
“这是我另一个儿子,林致远。”
“也在今年高考。”
大家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
然后又迅速回到了沈致诚身上。
毕竟,一个穿着校服,神情冷漠的“书呆子”。
远没有一个英俊、爱笑、会说话的“小王子”讨喜。
我找了个角落,安静地吃完了晚餐。
然后准备上楼。
“你去哪儿?”沈母叫住我。
“回房间。”
“这么多客人呢,你怎么一点礼貌都不懂?”她很不满。
“明天要考试,我需要保持大脑在最佳状态。”
“最后一晚,再看一遍错题集,有助于稳定发挥。”
邻居家的王阿姨走了过来。
“哎哟,老沈,你家这大儿子,可真是爱学习啊。”
沈母尴尬地笑了笑。
“是啊,他就喜欢学习。”
“没办法,性格就这样。”
我没再理会她们。
回到房间,锁上门。
摊开最后一套理综卷。
开始计时。
窗外传来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
它们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的世界里,只有公式,定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
这是我一个人的,最后的战役。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
我放下笔,检查了一遍答题卡。
没有问题。
走出考场,阳光刺眼。
我感觉很好。
这套卷子,难度适中,很有区分度。
另一边,沈致诚的考场。
他一出来,就扑进了沈母怀里,嚎啕大哭。
“妈,太难了!我好多题都不会做!”
“我肯定考不上了!呜呜呜……”
沈家全员出动,围着他安慰。
“没关系没关系,考不上咱们就出国!”
“结果不重要,你尽力了就行!”
10
半个月后,查分。
我输入准考证号。
屏幕上跳出一行数字。
总分:718。
全省理科排名:1。
我平静地关掉网页。
给奶奶的黑白照片上了柱香。
“奶奶,我做到了。”
沈致诚的分数也出来了。
489分。
刚过艺术类一本线。
沈家照样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我们致诚太厉害了!稳了!”
“我就说嘛,咱们家孩子,怎么可能考不上!”
第二天,省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找到了沈家。
他们是来采访新科省状元的。
沈家人都懵了。
“状元?谁是状元?”
记者把话筒递到我面前。
“林致远同学,作为今年的省理科状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对着镜头,想了想。
“首先感谢我的奶奶。”
“然后,感谢沈家提供的海淀学区房。”
“那里的学习氛围很好,让我的数学拿了满分。”
我说的是实话。
但在沈家人听来,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们看着电视新闻里,我那张平静到近乎冷酷的脸。
和屏幕下方“理科状元林致远,总分718”的滚动字幕。
表情精彩纷呈。
沈父的手机开始疯狂响起。
生意伙伴,亲戚朋友,各路媒体……
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
沈家,出了一个省状元。
一个他们之前从未正眼瞧过的,被遗忘在角落的,真少爷。
我的名字,和“省状元”三个字捆绑在一起,登上了所有头条。
清华和北大的招生办,为了抢我,差点在沈家客厅打起来。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清华数学系。
因为李主任说了一句话。
“我们这里,怪人最多,也最尊重怪人。”
我觉得,我找到了组织。
沈家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沈父开始带着我出入各种商业酒会。
逢人便介绍。
“这是我儿子,林致远,今年的省状元。”
那些曾经对我视而不见的商界大佬们,纷纷向我举杯。
“虎父无犬子啊!”
“沈总好福气,有两个这么优秀的儿子!”
大哥沈致恒也开始主动找我说话。
“致远,有空多了解一下家里的生意。”
“你脑子好,学什么都快。”
二哥沈致非甚至想拉着我去他的朋友圈炫耀。
“走,带你去认识几个哥们,让他们也沾沾状元的仙气!”
我全都拒绝了。
“没空。”
“我要预习大学的课程。”
沈致诚看着我被众星捧月。
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不就是会考试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就是运气好!我比他有创造力多了!”
11
我在一旁整理我的书,听到这话,停了下来。
“高考,不拼运气,拼的是18年如一日的积累和专注。”
“至于创造力……”
我看着他。
“一个连独立思考都做不到的人,谈何创造?”
我的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他最后的骄傲。
他愣在原地,脸色煞白。
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敢在我面前提“创造力”三个字。
一些著名的投资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我。
他们对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有人甚至说。
“这孩子,天生就是做顶尖科技的料。”
沈父听了,若有所思。
他看我的眼神,不再仅仅是看一个儿子。
更像是在看一个……潜力无限的投资项目。
大学生活开始了。
我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清华园里,到处都是比我更聪明,更专注的“同类”。
我们一起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一起为了一个算法模型熬上几个通宵。
没人觉得我奇怪。
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怪”。
大二,我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了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世界总决赛上拿了金牌。
我们的项目被一个硅谷的天使投资人看中。
他给了我们五百万美金的启动资金。
我们创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
而另一边,沈致诚的大学生活,过得一团糟。
他进了电影学院,却发现那里天才云集。
他的那点艺术天赋,在真正的天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他开始逃课,挂科,沉迷于各种派对和社交。
他经常打电话给我,要我借钱。
理由总是千奇百怪。
“哥,我看上一个古董镜头,你借我二十万呗?”
“哥,我女朋友过生日,想买个包,差五万。”
我一概拒绝。
“没有。”
“我的钱,都投在公司研发里了。”
他气急败坏。
“林致远你别太过分!我们是一家人!”
“你现在出息了,就不认我们了是吗!”
12
我挂了电话。
对我来说,“家人”这个词,远没有“团队”来得亲切。
大四那年,沈家的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因为投资失误,资金链断裂。
公司濒临破产。
沈父一夜之间白了头。
他第一次,主动给我打了电话。
声音疲惫而苍老。
“致远,回家一趟吧。”
“公司……需要你。”
我回到沈家。
客厅里一片愁云惨雾。
沈母在哭,沈致诚低着头,两个哥哥满脸颓败。
“你有办法的,对不对?”沈父看着我,眼里是最后的希望。
“你的公司不是发展得很好吗?你帮帮家里吧。”
我看着他们。
“我有自己的路。”
“商业,不是我的兴趣。”
我的拒绝,让他们陷入了绝望。
沈母指着我,泣不成声。
“白眼狼!我们真是养了个白眼狼!”
我没有辩解。
转身离开了这个,我从未真正融入过的家。
我的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们研发的芯片,性能领先了同行整整一个代际。
A轮融资,估值五十亿。
我成了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而沈家的企业,最终还是没能撑住。
宣布破产清算。
豪宅被拍卖,豪车被抵押。
他们从云端,跌入了泥潭。
他们搬进了一套普通的两居室。
沈父不得不放下身段,去给以前的下属打工。
沈母开始学着自己买菜做饭。
两个哥哥也收敛了傲气,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沈致诚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他来我的公司找我。
第一次,叫了我一声“哥”。
“哥,我错了。”
他红着眼睛。
“以前都是我不懂事。”
“但我们终究是一家人,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我看着他。
他不再是那个骄傲的小王子了。
现实磨平了他所有的棱角。
我拿出了一份合同。
“我可以用市场价,收购沈家破产后的所有核心资产。”
“包括品牌和技术专利。”
13
他们都愣住了。
“你……你要做什么?”沈父问。
“我还一个人情。”
我平静地说。
“我借用了你们的学区房,拿了省状元,上了清华。”
“现在,我帮你们还清债务,保住沈家最后的体面。”
“这笔交易,很公平。”
他们没有选择。
签了字。
我以我的公司名义,全资收购了沈氏集团。
但我没有改名。
也没有让他们回来工作。
我只是派了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去重组。
至于沈家人,我给他们留下了一笔足够安稳度日的钱。
算是,彻底了结了这段关系。
从此,我们两不相欠。
一场记者招待会上。
有记者问我。
“林总,您会改回姓沈吗?”
我摇了摇头。
“我姓林。”
“永远。”
专访的最后,主持人问我:“回首过去,您最想感谢谁?”
我想了想。
“感谢沈先生和沈夫人。”
“他们给了我生命,和一间安静的书房。”
“这让我有机会,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定义我的人生。”
电视机前,沈家人看着屏幕上那个冷静、强大、光芒万丈的我。
神情复杂。
沈致诚最终没有成为大导演。
他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做着普通的编导工作。
偶尔,他也会在深夜,点开我的新闻。
看着那个曾经被他鄙视的“书呆子”,如何一步步,走上了世界的巅峰。
我很少再回想过去。
我的目光,永远在前方。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新的计划表。
上面写着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
旁边,是一道尚未解决的,关于“黎曼猜想”的数学题。
这才是,让我真正感到兴奋和快乐的东西。
落地窗外,是京市璀璨的夜景。
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助理发来的信息。
“林总,纳斯达克的上市申请,已经通过了。”
我拿起桌上的笔。
在那道数学题旁边,又添上了一行新的辅助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14/226578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