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白:我哥成了安西大都护杀疯了 > 第221章 路径依赖以及前人栽树

第221章 路径依赖以及前人栽树


“你就是卜天寿?”

在卜天寿在外微微等了一会,从节堂内走出了十几个人,其中有一半左右远征军都尉,一半左右节帅从安西带来的人,其中自然有范小二,而与范小二一起走出来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眼睛贼亮的一个人,盯着卜天寿四处打量了一圈才问道。

“是,小子卜天寿,您是?”卜天寿自然不敢怠慢,这位跟范小二走在一起,且明显落后对方一个身位,想来应该是个更不好惹的。

“哈哈,我叫萧规,你很对我的胃口啊!”

萧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与范小二肩并肩一起走了,而卜天寿则有些莫名其妙。

还听到他与身后的范小二打趣:“这小子一看面相,就知道蔫巴坏,尤其是脸上的那道疤·······”

而卜天寿则是满脸黑线。

他自然听说过这个节帅的绝对心腹,还听说过他许多事迹,没想到是这长相。

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就是他带一帮人去大食,直接把大食搅得天翻地覆!

论起坏种,整个安西都护府高级军官中有一个真正的良民?

没有!

在如今的安西,尤其是葱岭以西,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手上必须得有活,不然很难混下去。

···

进了节堂,首先最显眼的当然是供在节堂中的旌节了。

在其下方,节帅正穿紫袍和穿红袍的经略使,正对着桌子上的地图正在讨论。

只见节帅正拿着一根红笔在桌子上划线,接着对经略使讲:

“五尺道如今大部分控制在南诏的手里,在五尺道以西,还有一条‘牦牛道’,这条道路是可直接连通整个吐蕃腹地的!”

“按我猜测,吐蕃对南诏的支援,必然是从牦牛道行进!”

卜天寿没敢打扰,只在不远处看节帅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听他向张经略讲解道:

“我们所在的达卡,便是‘蜀身毒道”最后的节点,若我们越过‘若开山脉’,这一片河谷地区我命名为‘江心坡’,先控制此地,便可直接截断其牦牛道!”

“而想要解决安南之危其实也简单,我们便可沿着‘茶马道’,进攻南诏所在的阳苴咩城(大理),他们必然回军,必须要在此打一场,如此才能沿着步头道进入安南,平灭叛乱!”

李牧扔下笔看着地图叹气,话说从这里进入安南最好走的就是这一条,可惜如今的腾冲,大理都还被南诏占据。

而南诏也是这两年随着自己不断深入天竺,让吐蕃有了危机感,在南诏通过扶持代理人搞政变,并以此把手伸向了安南都护府,从而打到了远征舰队的七寸,逼迫远征舰队自溃或回军,解决他们在天竺的困局。

当然,最主要大唐在安南都护府的统治根基本来就很薄弱,跟当初自己刚刚穿越的碎叶城差不多。

这期间又经过了杨思勖的以杀止杀,大军在外长期不归,当地的土著豪帅普遍对大唐不满等等,这些都是原因之一。

他们这才如此容易的攻下安南都护府所在的宋平城。

而如今南诏所盘踞的地方就是后世的缅北,云南,贵州所在,这片道路极为难走,且烟瘴丛生。

尤其是从身毒道旁边的野人山,这座山几乎就是吃人不吐骨头,他曾听过远征军的老战士讲过,那里的蚂蟥,蚊子一天就能把人全部吃成白骨。

远征军十万大军当初和日本打损失了两万人,但经过野人山之后,最后就只剩几千人了。

如今他所带领的这支远征舰队,似乎也叫远征军。

李牧看着张九龄在看地图思索,心中不由的腹诽道:难道是因为‘校长’这个称呼,这历史的回旋镖又特么击中我了?

老天啊,可一定不能有招生办主任啊!

“五尺道,牦牛道!”张九龄看着地图,想着几百年前大秦所修建的这条古道,有些叹息。

这条道路当初不知道是死了多少人才修建完成的,以前的大汉故土却在大唐手中丢了,真是耻辱啊!

当初诸葛武侯也沿着此道收拾南蛮,如今我大唐富有四海,难道连汉家故土也收不回来么?

“如今就只能开山修路,先修建这条进入······‘江心坡’的道路,以此威胁南诏回军,在明年的二月份再以海路回军平叛?”

“将士知道你欺骗了他们,会不会·····”

张九龄还是有些担心,他也明白这是这位节帅稳住军心的无奈之举。

不给他们目标那么军心便直接散了。

最终还是要以舰队去平叛,毕竟有些道路不是死人就能短短时间开辟出来的,需要很长时间。

“这怎么能叫骗呢,想要从陆路进入安南这是最好走的一条路,他们要是能够再给我找到更好的一条路来,那我定然给他升官。”

李牧摇了摇头道。

只要控制了后世的缅北,再沿着步头道南下,这就是最好走的路,但也是最难走的路。

而他所组建的开山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修筑扩宽从后世印度东北地区到‘江心坡’地区,再到后世‘茶马古道’的道路以此直接插入大西南,插入巴蜀地区。

如此的话,大唐就如同一个大螃蟹一般,用两根钳子牢牢的控制整个天竺殖民地。

一根钳子自长安,陇右到安西都护府用钳子钳住北天竺,一条钳子从巴蜀伸出来,直接通过大西南钳住东天竺,并不断的向中间进行挤压,控制。

而只要控制了缅北地区,那么缅中,缅南乃至中南半岛便可直接而下。

从此,中国便不是只有东海,而是成为太平洋,印度洋的两大洋国家。

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汉人也是有路径依赖的。

西域这条丝绸之路当初也极为难走,几千里的大沙漠,大戈壁的无人区,过去能活着一半就不错了。

但自从张骞走通了之后,汉人王朝几代人,十几代人一直在不畏生死的向西开辟下,历经几百年时间,最终不就在自己手上开花结果了么?

他能够纵横西域,最初还不是因为张骞,因为傅介子,班定远他们?

难道不是因为大唐从开国以来,上百年以来,靠着汉家子弟前仆后继不断向西域扩展么?

自己作为摘果子的,如何能忘记了前人栽树的功劳?

现在当中国之人不明白海外天地的时候,那么自己便要以身作则,为他们再开辟一条路径!

自己当一次张骞,给后人种树,为他们摘取果实又能如何?

难道千百年后,这里的汉家儿郎在努力下终于开花结果,难道会忘了自己的功绩?

估计到时候,他们也会在想,几百年前那个叫李牧的疯子,他妈的怎么想的。

就如同自己,此时正在想几百年前的张骞,傅介子,班超他们这些疯子到底是是如何想的!

这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情,在舰船不发达的时代,海路的不确定因素真的太多了,每多一条路便能够多一种选择,汉人说到底是大陆文明,而非海洋文明。

再说,死的又不是汉家儿郎。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611/226606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