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账册谜团
宴席散去后的第三日清晨,吴王府书房已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李恪端坐案前,指尖划过那份密密麻麻的礼物清单,目光在“李德全,羊脂玉如意一对”的字样上停留许久。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泛黄的账册上,将那些模糊的字迹照得清晰了几分——这是他昨日命人从府衙调来的近三年安州赋税账册。
“王爷,这是您要的各县赋税明细。”管家轻手轻脚地将一摞账册放在案边,看着李恪眼下的青黑,忍不住劝道,“您已经三天没好好歇息了,要不先吃点东西?”
李恪头也未抬,指尖点着账册上的数字:“把安州城周边三县的账目单独挑出来。”
他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系统提示:检测到账册数据异常,存在多处涂改痕迹,建议重点核查安县、平阳县、庐县】
管家不敢多言,连忙应声挑拣账册。案几上很快堆起三摞厚厚的账册,每一本都封皮陈旧,边角磨损,显然是常年翻阅的缘故。
李恪随手翻开安县的账册,只见上面的字迹潦草,多处数字有明显的涂改痕迹,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事后补填的。
最刺眼的是朝廷下发的减税文书副本,上面明晃晃写着“灾年赋税减半”,旁边却用小字标注着“实际征收照旧”。
“果然有问题。”李恪冷笑一声,将系统标注的异常数据一一摘录下来。
安县去年不仅标注了赋税减半,账册末尾还附着朝廷赈灾粮款的拨款记录,写明拨银五千两、粮三千石。可他昨日在乡下所见,农户们面黄肌瘦,别说赈灾粮,连基本的赋税都未曾减免分毫。
平阳县的盐铁税记录更是诡异,朝廷明文规定盐价每斤不得超过十文,账册上却写着“百姓自愿加价购盐”,实际售价高达三十文。
庐县的劳役摊派记录混乱不堪,明明标注着“灾年免征劳役”,却有多处征调民夫的记录,日期恰好是秋收最关键的时节。
正核查间,门外传来通报:“王爷,李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李恪眼底闪过一丝了然,将摘录的清单藏入袖中,淡淡道:“让他进来。”
李德全走进书房时,脸上堆着惯常的笑容,只是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瞥了眼案上的账册,心中咯噔一下,随即躬身道:“王爷,下官听闻您这几日都在核查赋税账目,特意来问问是否需要协助?府衙的老账房对这些旧账最熟悉不过。”
“哦?李大人有心了。”李恪放下手中的账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本王确实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正想请教李大人。”
他指着安县的账册:“安县去年是灾年,朝廷明明下了文书赋税减半,还拨了赈灾粮款,为何账册上的征收数额分文未减?百姓更是连一粒赈灾粮都没见到?”
李德全脸色微变,随即若无其事地笑道:“王爷有所不知,安县去年的灾情并不严重,下官怕惊扰圣听,便未如实上报。那减税文书和赈灾款……许是账房登记错了,回头下官定让他重抄一份。”
“登记错了?”李恪挑眉,声音陡然转冷,“本王昨日刚去过安县乡下,老农说十成收成要缴八成,别说减税,连朝廷拨的赈灾粮都被你们私吞了,这也是‘登记错了’?”
李德全额头瞬间渗出冷汗,强装镇定道:“王爷怕是听错了,安州赋税向来严格按朝廷定例征收,绝无十成取八之事!更没有私吞赈灾粮的情况!定是那些刁民嫌赋税繁重,故意夸大其词!”
“是吗?”李恪从袖中取出那份礼物清单,轻轻放在案上,“可李大人这对羊脂玉如意,按市价至少值五百两白银吧?以安州百姓的收成,怕是要缴十户人家一年的赋税才能换来。这些银子,莫非是你克扣赈灾粮款得来的?”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李德全心上,他看着那份清单,脸色由红转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来。
“李大人,”李恪站起身,目光锐利如刀,“本王来安州不是为了收礼,是为了查清楚为何朝廷减税百姓却赋税更重,为何赈灾粮款下拨却颗粒未到,为何朝廷定例到了地方就变了样!”
他指着账册上的减税文书:“这些白纸黑字的朝廷政令,在你们眼中难道只是废纸?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百姓的血汗?你手中的玉如意,沾着多少农人的泪水?”
李德全“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王爷息怒!下官……下官只是一时糊涂!赋税之事确有不妥,但都是下面的人擅自妄为,下官并不知情啊!”
他试图将责任推给下属,额头磕得青肿也浑然不觉。
李恪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心中毫无波澜。【系统提示:检测到目标心理防线崩溃,建议乘胜追击获取关键证据】
“不知情?”他冷笑,“账册上有你的亲笔签字,各县上报的赋税清单你都画了押,现在说不知情?李德全,你当本王是三岁孩童吗?”
他转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本王微服时收集的百姓证词,上面有各县百姓的签名按印,详细记录了每年被强征的赋税和被克扣的赈灾粮。你要不要看看,你的‘不知情’让多少人家破人亡?”
李德全瘫坐在地,面如死灰,却依旧咬紧牙关:“王爷休要血口喷人!这些都是伪造的证词!下官绝无克扣赋税赈灾粮之事!”
他死不承认,显然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能定他的罪。
李恪看着他顽固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不承认没关系。本王会将这些账册、证词一并上奏父皇,让朝廷派御史来彻查。到时候,是不是伪造的,自有公论。”
他对管家道:“把李德全看押起来,搜查他的府邸,务必找到克扣赈灾粮款的证据。”
管家应声上前,示意侍卫将瘫软的李德全拖了出去。
书房内终于恢复了安静,只剩下账册翻动的沙沙声。李恪重新坐下,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李德全只是冰山一角,安州的问题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
【系统提示:完成支线任务‘核查赋税’,奖励‘证据分析’技能,触发主线任务‘安州新政’】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减税、清账、查贪腐”六个大字。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字迹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
李恪知道,整治安州的路还很长,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阻力和危险,但他不会退缩。为了田埂上老农那半块发霉的麦饼,为了那些在苛政下挣扎的百姓,这场仗,他必须打赢。
此时的安州府衙,得知李德全被关押的消息后早已乱作一团。几个涉案较深的官员聚在密室中,脸色凝重地商议着对策。
“李大人被抓了,咱们怎么办?”安县县令急得满头大汗,“那本礼物清单上可有咱们所有人的名字!”
“慌什么!”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官员沉声道,“李恪刚到安州,根基未稳,咱们只要把证据销毁,再联合上书弹劾他滥用职权,定能把他逼走!”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一场针对李恪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而吴王府内的李恪对此早有预料,他将那份礼物清单和账册仔细收好,指尖在地图上安州的位置重重一点——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1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