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真相大白
跑出十几里后,两人在一处驿站停下。张猛扶着柱子,喘着粗气,看着李恪手臂上的伤口:“王爷,您的伤口得赶紧处理,箭上可能有毒,要是感染了,后果不堪设想。”
李恪看着手臂上的伤口,鲜血已经凝固,却隐隐有些发麻,他却毫不在意:“先不用管伤口,咱们得尽快赶到长安。拖得越久,太子越可能在父皇面前搬弄是非,到时候就更难解释了。”
“可您要是倒下了,谁去揭穿太子的阴谋?”张猛急了,强行拉过李恪的手臂,从怀里掏出伤药,“王爷,听属下一次,简单包扎一下再走,否则您撑不到长安!”
李恪看着张猛坚定的眼神,只好点头。张猛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撒上伤药,用布条紧紧缠好,动作熟练——这些年跟着李恪,他早已习惯了处理伤口。
两人再次上路,一路上又遇到两次小规模的埋伏,都是东宫的人,幸好他们早有防备,才勉强躲过。可李恪手臂上的伤口还是渐渐发炎,到了快进长安地界时,他开始发起高烧,脸色苍白,浑身无力,连握缰绳的手都在发抖。
“王爷,您再这样下去,会撑不住的。”张猛看着李恪靠在马背上的模样,心中满是担忧,“前面就是清河镇,有一家驿站,咱们先去休息一下,找个医官看看,再赶路也不迟。”
李恪摇了摇头,声音沙哑:“不能停……必须尽快……见到父皇……不能让太子的阴谋……得逞……”
话还没说完,他就眼前一黑,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张猛连忙下马,抱住李恪,只见他脸色通红,呼吸急促,显然烧得厉害。张猛咬咬牙,背起李恪,快步走进清河镇的驿站。
驿站的医官检查了李恪的伤口,摇了摇头:“这位公子的伤口确实有毒,还发起了高烧,若是再不好好医治,怕是会伤及性命。必须在这里休养三日,等烧退了,毒清了,才能赶路。”
张猛无奈,只好在驿站住了下来,日夜守在李恪身边,喂药、擦身,不敢有丝毫懈怠。李恪昏昏沉沉地睡了两天两夜,终于在第三天清晨醒了过来,烧也退了不少。
“王爷,您醒了!”张猛见李恪醒来,心中大喜,连忙递过一杯温水,“医官说您的毒已经清得差不多了,再休养一天,咱们就能出发了。”
李恪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感觉稍微舒服了一些。他看着张猛布满血丝的眼睛,心中满是愧疚:“让你担心了。这几天,辛苦你了。”
“王爷说的哪里话!”张猛摇了摇头,“保护王爷是属下的职责。只是这几天,属下听到驿站的人议论,说太子已经在长安散布谣言,说您在云州谋反,还伪造了您的‘罪证’,不少官员都上奏弹劾您。”
李恪的心中一沉,看来太子已经开始动手了。他必须尽快赶到长安,在父皇面前澄清一切。
次日清晨,李恪和张猛再次出发。离长安越来越近,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听到百姓们议论纷纷——“听说吴王在云州勾结部落,想造反呢!”“太子殿下都拿出证据了,陛下怕是要治他的罪!”
李恪的拳头悄悄攥紧,太子的谣言,已经深入人心了。他深吸一口气,对张猛道:“别管这些议论,咱们加快速度,尽快到长安。”
终于,在傍晚时分,他们抵达了长安城外。城门口守卫森严,张贴着一张黄色的告示,上面用朱红的字写着“捉拿叛臣李恪,如有知情不报者,与叛臣同罪”,落款是东宫的印章。
张猛看着告示,气得发抖:“太子太过分了!竟然敢伪造陛下的旨意,诬陷王爷是叛臣!”
李恪却很平静,他知道,这是太子的惯用伎俩。他走到城门口,对守卫道:“我是吴王李恪,奉旨回长安见陛下,你们快让开!”
守卫们看到李恪,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里的长矛都有些发抖。其中一个守卫颤声道:“你……你真是吴王殿下?太子殿下说您谋反,还传了‘口谕’,让我们捉拿您,我们……我们不敢放您进去!”
“放肆!”李恪厉声喝道,眼神锐利如刀,“本王是奉旨回长安,有陛下的旨意,你们竟敢阻拦?太子的‘口谕’,难道比陛下的圣旨还管用?若是耽误了本王见陛下,你们担当得起吗?”
守卫们被李恪的气势震慑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还是不敢让开。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支禁军队伍疾驰而来,为首的人身穿银色盔甲,正是禁军统领秦怀道。
秦怀道看到李恪,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躬身行礼:“末将秦怀道,见过吴王殿下。陛下得知殿下今日抵达,特意让末将在此等候,护送殿下进宫。”
李恪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父皇还是信任他的。他对秦怀道点点头:“有劳秦将军。只是刚才,这些守卫说奉了太子的‘口谕’,要捉拿本王,不知秦将军可有耳闻?”
秦怀道脸色一沉,转头看向守卫:“陛下的旨意在此,你们竟敢听信东宫的私令?还不快退下!若是再敢阻拦,以抗旨论处!”
守卫们吓得连忙让开道路,头都不敢抬。李恪和张猛跟着秦怀道,走进了长安城。
长安城的街道依旧繁华,灯笼早早挂了起来,照亮了街道。可百姓们看到李恪,却纷纷避开,有的还悄悄指指点点,眼神里带着恐惧和怀疑。李恪看着百姓们的反应,心中满是沉重。
秦怀道似乎看出了李恪的心思,勒住马,与他并行,轻声道:“殿下,您别在意百姓们的看法。太子这几日确实在城中散布谣言,可陛下心里有数,特意让末将在此等候,就是为了让您平安进宫。只要您见到陛下,把事情说清楚,百姓们自然会明白真相。”
李恪点点头,心中却依旧不安。他知道,见到父皇只是第一步,太子手里还有伪造的“密信”,还有那些弹劾他的官员,要想揭穿太子的阴谋,绝非易事。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皇宫门口。秦怀道对李恪道:“殿下,陛下在御书房等您,末将只能送您到这里。您放心,陛下是明事理的君主,定会还您清白。”
李恪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走进了皇宫。皇宫里守卫森严,气氛肃穆,与云州的热闹截然不同。他沿着熟悉的道路,朝着御书房走去,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重,手臂上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提醒着他一路上的艰险。
终于,他来到了御书房门口。内侍通报后,里面传来李世民的声音:“让他进来。”
李恪推开房门,走进御书房。李世民坐在案前,头发似乎又白了几分,脸上满是疲惫,案上还堆着厚厚的奏折。他看到李恪,放下手中的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担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恪儿,你终于回来了。”李世民的声音低沉,指了指案上的一份奏折,“朕听说你在云州勾结部落,意图谋反,太子还呈了你的‘密信’,不少官员也上奏弹劾你,可有此事?”
李恪连忙跪在地上,声音坚定:“父皇,儿臣冤枉!儿臣在云州推行新政,修水渠、开互市、办学堂,都是为了大唐的边疆安稳,绝无半分谋反之心!太子殿下在云州安插潜伏者,勾结突厥残部,烧粮仓、袭学堂,还伪造‘密信’诬陷儿臣,这些都是他的阴谋,请父皇明察!”
李世民看着李恪,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朕知道你可能是被冤枉的,可太子有‘证据’,百官也有说辞,朕需要实打实的证据,才能堵住众人的嘴,还你清白。”
李恪心中一紧,证据都被东宫的人抢走了,他现在空口无凭。就在他焦急万分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匆匆跑进来,禀报:“陛下,崔玄暐大人求见,说有重要的证据要呈给陛下,关乎吴王殿下的冤屈!”
李恪的心中一喜,崔玄暐一定是带来了证据!他抬起头,看着李世民,眼中满是期待。
李世民对内侍道:“让他进来。”
崔玄暐快步走进御书房,手中拿着一个布包,躬身行礼:“陛下,臣奉吴王殿下之命,在云州整理东宫罪证,近日终于查获关键证据——这是东宫与突厥残部的往来密信,还有潜伏者的招供画押,足以证明太子殿下勾结突厥、意图谋反,吴王殿下是被冤枉的!”
李恪看着崔玄暐手中的布包,心中满是激动。他知道,真相终于要大白了,他的冤屈,终于可以洗清了。
李世民拿起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是几封密信和招供状,密信上的字迹与东宫之前的文书一模一样,招供状上还有潜伏者的手印。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手中的密信被攥得变了形。
“好……好一个李承乾!”李世民的声音带着愤怒,“朕竟没想到,他为了皇位,竟敢勾结外敌,诬陷手足!”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太子李承乾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喊道:“父皇!儿臣冤枉!这都是李恪和崔玄暐伪造的证据,他们想陷害儿臣!”
李恪看着李承乾慌乱的模样,心中冷笑——证据确凿,看他还怎么狡辩。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眼神冰冷:“证据在此,你还想狡辩?来人,将太子李承乾拿下,关进东宫,听候发落!”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李承乾制服。李承乾挣扎着,大喊道:“父皇!儿臣是被冤枉的!您不能相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599/111110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