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飘摇的帝国
李世民听的是满脸黑线,李渊现在是好的不学,给自己能上压力的一学一个准。
“父皇,你别想了,大唐暂时还没有这么富足的钱粮,支持你的梦想。”
李世民张口就堵死了李渊的想法,看见一旁看戏的大哥李建成。
“大哥,你劝劝父皇,要不然你的那份可就少了昂。”
“二郎,这是你跟父皇的事情,跟我可没有关系。”
李建成听着李世民的话,意思是不劝阻李渊,属于他李建成的那份支持,可就少了一部分。
这怎么行?他李建成都已经规划好了,少一份支持计划可能得慢一拍。
“父皇,你就听世民的,大唐初建需要用钱的地方多,你就不要为国家增加负担了。”
“你们两个逆子,这是合起伙来欺负我李渊!”
李渊听到李建成的话,气不打一处来。
“两位逆子,你耶耶今天就要让你们知道,为什么我李渊的年号叫做武德!”
新一轮三人混战就此开始。
......
【巫蛊之祸的落幕,使刘彻彻底清醒过来,开始俯下身巡视天下,看着疲惫的天下,他知道不能再打了。】
【自登基以来,他刘彻为了打仗,平等的剥削着从平民到贵族、到皇室每一个阶层。】
【为了攒钱打匈奴,他无所不用其极,将文景二帝积攒的财富一一花光,并且更进一步的榨取天下。】
【现在最支持汉室的关中流民百万,天下户口减半,百姓为了逃避徭役,宁愿变成黑户,汉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汉文帝年间
刘恒看着关中的功勋之乡,百姓面露饥色,家无余粮,他就感觉一阵阵心里抽搐。
虽然之前天幕提及过彻儿打了几十年仗,他以最大的想象去理解百姓的困苦,却还是发现自己低估了刘彻的无情。
刘恒知道自己见不到刘彻了,他也不想改变刘彻的未来轨迹,只能叮嘱刘启。
“太子,你以后要教导彻儿关注民生,天下社稷不是他一个人的工具。”
“汉室是万民民心凝聚的,他想建功立业,比肩秦皇,这都没有错。”
“百姓是人,是社稷的基础,不是割了一茬,第二年就会长出来的麦子,天子要有怜悯仁爱之心。”
刘启静静地听父亲的教导,他知道自己比不上父亲刘恒,那他就按照父皇的教导去做。
汉室社稷的传承高于一切,这是身为刘氏天子藏在血脉里的基因。
“父皇,启儿受教了,启儿未来一定会好好教导彻儿,绝不让此祸事发生。”
......
【征和四年,刘彻在轮台发布罪己诏书,否决了自登基以来向外扩张的战略,从 “外事四夷” 转向 “内修民生”。】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
【刘彻石破天惊的一道罪己诏书,帝王有史以来第一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原本风雨飘摇的汉帝国,一个火星就会点燃的汉帝国,硬生生的平静了下来。】
【信任汉室刘姓的百姓,愿意相信并且给刘彻一个机会,他们刘氏天子。】
【他们不在乎刘彻是否是真的悔过,但他们相信刘氏天子的信誉。】
汉武帝年间
刘彻没想到巫蛊之祸最后的收尾是这样,以自己的认错结束吗。
可是自己真的会认错吗?否认自登基以来打击匈奴的功绩?
不,朕不会!
朕只是没想到李广利他们那么废物!没想到会与太子走到那一步!
“陛下,民为邦本,希望陛下铭记在心;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急躁。”
汲黯可不管刘彻什么态度,天子干的错事,就得认。
你刘彻一辈子是爽了,可是你留下的烂摊子怎么办?
若无强人,汉室倾覆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秦始皇年间
嬴政明白了为何刘彻能与自己比肩,被称之为秦皇汉武!
君王怎么能有错?君王不会错?
错的只会是君王身边的奸臣、小人,是那些不贤的大臣。
刘彻之前,君王永远是对的。
而刘彻这位性格刚强的帝王,撕开了这层遮羞布。
“朕错了,朕也愿意去改正这些错误,你们还愿意相信朕吗?”
就这一句话,让整个暗流涌动的帝国平静下来,等待着帝王接下来的举措。
“扶苏,好好学,刘彻的手段和心胸是你该学习的。”
“儿臣明白了,父皇。”
嬴政看着扶苏的态度满意的点点头,现在他也改变策略了。
他发现之前自己太急躁了,总想着一夕之间,扶苏直接整个人大变样。
嬴政明白这是不可能的,自己还是需要更多的言传身教。
国事和储君的教育同样重要,大秦的未来还是要看扶苏这些下一代人。
汉高祖年间
刘邦属实有些惊讶,自己这个后辈有大功,也有大错。
但是也无愧于武帝这个谥号,敢做敢认。
“萧何,刘彻是乃公的种,这股子敢做敢认的性格像乃公。”
“恭喜陛下,此乃汉室之福,社稷之福。”
萧何看着刘彻也是内心佩服,没想到刘彻真的敢去认错。
真的做到了“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将天下背负了起来。
萧何望着刘邦,或许汉室刘姓真的有天命在身。
.......
【要不说猪猪刘彻的运气好,前期能娶到卫子夫,带来帝国双壁,击败匈奴帝国。】
【征和四年,轮台罪己诏颁布之后,他遇到了搜栗都尉,汉著名农学家赵过。】
【一位影响了汉帝国发展的小吏,他的发明不仅使刘彻渡过了帝国的危机,也为接下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他的出现,推动了华夏古代农耕技术的迭代,“代田法”的推广使粮食亩产增加了四分之一。】
刘彻之前的时代,看完刘彻的巫蛊之祸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秩序,该干啥干啥。
当那句粮食亩产增加四分之一,农业耕种技术迭代出现后。
在这一刻,不论是帝王君臣,还是百姓都停下了一切事物,两眼放光的看着天幕。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的民心!
“快、记下来,都给孤记录。”
“萧何,张良、陈平,记、分开记、都给乃公看好了。”
这是真正能影响到每一个人的东西,能让普通民户家庭多活一人的办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498/226855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