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25章 班定远

第125章 班定远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连连点头,外族畏威而不怀德,不听话的国家就是要给予雷霆之怒。

虽然他李世民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但是那是在大唐已经灭其国,擒其主,收下当狗的基础上,没灭国之前,大唐的敌人只有一个结局-死亡!

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好敌人,朕爱的是大唐境内不同民族的子民,不当大唐子民,朕怎么将爱的光辉洒向你。

定远侯还是太局限了,没有灭其国,只是斩杀了不听话的国王,换上了新的王。

“朕的定远侯在哪里?爱卿快快出来。”

特殊时期

北方某个院子内,几人趁着会议间隙看看天幕,放松一下脑子,舒缓一下压力。

看着班超不仅需要面对外敌的攻击,还要面对自己人的被刺,更要向中央朝廷解释表明忠心。

“定远侯处境与如今我们何其相似,想做点事情千难万难!?”

“没错,我们之中有些人把北面派来的人当天使,把人家的话当圣旨,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做什么嘛!”

抽了一口烟,湘地口音的人气愤不已,有的人唯北面之命是从,不顾实际情况。

“北面的那位可是被西方称为钢铁慈父,谁若不听话,人家就要打你屁股了。”

幽默的话让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但是众人内心沉甸甸的。

定远侯班超是西域的慈父,儒家出身讲究师出有名;如今北面那位钢铁慈父,二极管思维可不好打交道。

……

【章和二年,班超在西域又一次收到了帝王崩逝的消息,这一次西域诸国无人敢作妖。】

【永元二年,大月氏派遣使者求娶大汉公主,堂堂天朝上国之女岂能下嫁小国之主,班超拒绝了这个要求。】

【大月氏王派  7  万大军攻疏勒,班超坚壁清野,切断其粮道,大月氏进退两难,遣使求和,大月氏即贵霜帝国从此臣服汉朝,向大汉进贡。】

【永元三年,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它乾城,龟兹、姑墨等北道诸国相继归附。】

【永元六年,班超率西域联军征讨最后一个反汉政权焉耆,斩杀焉耆王及叛乱首领,北道彻底平定。至此,西域  50  余国全部归附汉朝。】

天幕弹幕

“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把古典捡起来。把体能练起来。准备封侯拜相。就算是驰骋沙场。也要快意人生。欧洲32国太多了。整天吵吵闹闹。是时候让他们安静了。”

“班超,我愿称汉朝第二猛男,第一猛男是霍去病。”

“韩国人吹自己有丝绸之路,但是他们不知道历史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的历史就是一个空壳,有这么多前仆后继在西域完成了自己伟大的一生的中国人,才是丝绸之路内核的悲壮浪漫。”

“半老书生可净边,扬威西域数十年。不负当初投笔意,青锋弧胆定胡天。”

光武帝年间

刘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班超一人见证了汉室三代帝王的驾崩。

“丽华,朕没看错吧?朕的庄儿没了?朕的孙儿也没了?”

“陛下,妾身也看到了。”

帝后二人的声音中带着不可置信以及一丝惶恐,他们的孩子怎么如此短寿?

“传太医,给太子诊治身体,朕不相信这是真的。”

刘秀声音带着一丝暴躁,这可是他和阴丽华的孩子,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难道是上苍对朕过于怜爱,所以现在惩罚落到了庄儿他们身上?

刘秀的内心充满了焦虑,那是一个父亲无法帮助孩子的无助。

……

【此战后,班超获封定远侯,定远侯之名是西域诸国永远的王,定远侯班超在,西域永远是大汉的西域!】

【可惜的是定远侯之名未能传承下去,有分析曾说,当时西域诸国可能不知道西域都护是谁?但绝对知道定远侯班超之名。】

【假使汉室将定远侯班超作为西域最高统治职位,能为大汉统治西域减少不少麻烦。

定远侯之威,从班超次子班勇收复西域就可见一斑。】

听着后世子孙的想法,东汉群臣思索着此方法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有可操作性。

毕竟西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班超长什么样子,但是他们认可定远侯班超的名号。

若是朝廷将定远侯固定为西域都护最高职称,利用班超之余威定能稳定西域,避免都护更迭带来的动荡。

与此同时,西域

西域都护府中的班超已经开始提笔写奏章,他要将这件事主动落实。

若能以自己之名为大汉带来便利,让西域诸国心向汉室,避免浪费国家资源,班超愿意这种事多来点。

……

【永元九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此行一万六千里,甘英虽然未能到达罗马,但华夏的使节第一次到达了地中海东岸。】

【永元十二年,班超在西域镇守30年,对故乡的思念折磨着他,于是班超上书请求归乡。】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班超的妹妹班昭亦上书替他陈情,希望朝廷能允许哥哥班超返回故乡。】

【永元十四年,汉和帝准许班超返回。八月,班超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

当年跟随班超出使西域的三十六人,仅剩班超一人回到故乡。】

【九月,定远侯班超病逝于洛阳,魂归汉室的天地!】

【定远侯班超一生做了一件事:“西域自古以来!”】

天幕下,自古以来四个字让所有人默契一笑,可不就是自古以来。

汉将地图拓展出去,我们只是在老祖宗留下的版图上,不小心多走了几步。

华夏史书对胜利是寥寥几笔,但对失败,是把时间,地点,人物,战败原因记录的清清楚楚。

华夏史书的文字对丰功伟绩永远吝啬,但对失败教训永远是沉重的,文字的意义本身就是如此!

记录失败就是为了告诉子孙后代,有一天强大了,富裕了,记得收复故土。

要将原来失去的加倍拿回来,因为华夏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498/226854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