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28章 世界粮仓:天竺

第128章 世界粮仓:天竺


陈一看着视频中的天竺,这不是我三哥吗?没想到大唐时就有猛人干过三哥。

三哥是一脉传承的调皮,胆敢挑衅中帝!

看着视频上方相关搜索“世界三大粮仓:天竺”,陈一好奇的点了进去。

随着画面转动,各个时空天幕也开始切换,引起了老祖宗们的好奇,天竺到底有什么?能让天幕特意讲解。

【天竺的恒河、印度河流域是世界粮食主产地之一,与华夏、美利坚并称为世界三大粮仓。】

【天竺粮食产量年预估三亿吨左右,主要粮食产物是稻米、小麦。大米出口占据2000余万吨,占据全球的百分之40。】

【天竺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仅恒河流域周边就养活了五万万人口,天竺全国土地上生活着十四万万人口,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重要的是天竺的恒河、印度河流域土地肥沃,农作物是“一年三熟”的,最差也有“一年两熟”!部分地区水稻一年的亩产可达到1000公斤以上(自然环境下)。】

【三熟为:雨季(夏季)种植水稻;旱季初期(秋季)种植小麦或玉米,依赖灌溉;旱季后期(春季)种植豆类、油菜或杂粮,利用热量和水分。】

天幕中播放天竺独特的气候环境模拟,是如何形成的优良的种植环境,广袤的种植空间超过了华夏的两河流域。

天幕下,诸天时空静悄悄的,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世界粮仓!”

“三亿吨!”

“十四万万人口!”

“一年三熟!”

每一个词汇都在冲击着老祖宗们的神经,他们互相望着,彼此确定着是否是听错了。

“三叔,我没听错吧,一年三熟?我的老天爷啊。”闽地某个梯田的田埂上。

“爹,天幕说的是真的吗?真的会有这么肥沃的土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某个山间田埂上。

“阿爸,我想去天竺,咱们这里太苦了,连个平原都没有。”黔中某个地区的汉苗混居的寨子中。

粮食的冲击深入到每一个老祖宗的心中,他们不敢相信原来还有如此肥沃的土地,原来随随便便种地就能吃饱饭。

天竺人一定是顿顿都吃大米饭吧?过的是皇帝一样的生活吧,粮食吃都吃不完。

始皇帝时期

“额滴,额滴,都是大秦的疆土!”

大秦战争机器原本因灭亡六国按下暂停键,但现在这头怪兽被血肉味唤醒了。

嬴政死死的盯着恒河平原,这么大一片土地,足够满足每名大秦将士的军功爵,且还绰绰有余。

那是一片未来的帝国之基,是足以支撑起一个文明的载体!

大秦必须得到它!华夏也必须得到它!

这是嬴政应该担负起的责任,作为祖龙有责任为华夏拓宽生存空间,为天下万民不再饿肚子。

汉武帝时期

“小了,朕的格局还是小了,谁愿意成为出使天竺的汉使?!”

刘彻的虎目扫视着朝堂,现在大汉需要一个汉使,死在天竺的汉使!

声音落下的瞬间,朝堂上齐刷刷的都站出列,流芳百世就在眼前啊。

“去病,你出列干什么,用你岂不是大材小用。”

“陛下,这不是看到大家都站起来了吗,我想着也去看看。”

刘彻看着队列中的霍去病,有点无语,你这孩子还需要当汉使的机会吗?

没看到其他人幽怨的眼神吗?留点机会给别的朝臣吧,大家都在眼巴巴的等着。

再说用霍去病太超标了,天竺小国不值得你出手。

贞观时期

“垂死病中惊坐起,小丑原来是自己。”

李世民和李靖本来还在讨论怎么更好的执行吐蕃战略,压制吐蕃的发展,为大唐消灭吐蕃建立更好的外部环境。

“咕噜”李世民艰难的咽下口水,合上了嘴巴,目光直接略过吐蕃,看向了标记天竺的地方。

“药师公,吐蕃交给你了,朕只要一个结果。”

李世民简单的交代完,就转头找自己的几位心腹文臣,留下李靖等几位大将死死的盯着地图中天竺的位置。

“无忌、玄龄、玄成,你们想想华夏之前有没有过统治天竺的记载,藩属国也行。”

李世民现在需要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如果史书没有相关记载,李世民眼光下意识的看向唐俭。

被李世民目光扫到的唐俭,瞬间挺起了胸膛,就差给李世民说选我,选我,这次我真的可以死。

“陛下,臣曾看过先汉时大月氏曾向汉室称臣,天幕放定远侯时好像大月氏就在天竺的地方。”

房玄龄思索了片刻回道,李世民直接忽略了后半句的不确定,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

“天竺自古以来是我华夏藩属,如今不沐王化多年,朕决定将天竺重新纳入大唐版图,教化万民。”

洪武年间

“咱爹,咱娘,咱哥就是没遇上好时候,当年若是知道天竺,他们也不用死了。”

朱重八眼眶湿润的看着天幕,看到那金黄黄的粮食,他想起他爹娘了。

马皇后没有多说话,只是默默的站在朱元璋的身边,拉起了他的手。

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朱重八收敛情绪,化身为洪武大帝朱元璋。

“给沐英加急书信,让他在滇地先派遣使者,向南查探天竺当地的情况,有消息后八百里加急。”

“皇上,臣以为现在就该向滇地输送物资,消息确认之后,大军就可立即开拔。”

李善长直接向朱元璋建议道,作为老朱的萧何,他需要考虑方方面面。

“善长所言极是。标儿,你负责此事,跟着韩国公好好学习。”

朱元璋感觉又回到了红巾军时,他们目标一致,是为了推翻蒙元,现在是为了拿下天竺。

永乐年间

郑和的身上担子又多了一个,探索天竺并站稳脚跟,准备海陆同时进攻。

“三宝,此事的重要性,朕就不用多说了。朕现在将瞻基也派到你麾下,他和汉王两人都作为你的副使。”

朱棣思索片刻后,对着郑和道。

大明未来的希望是海洋之上,不管是为了平衡还是开拓视野,朱瞻基也需要熟悉海洋。

天竺需要一个重量级人物去压阵,天竺必须直属大明天子,那里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不弱大明的帝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498/226854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