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武帝,这嫁妆给我我也行 > 第151章 祭侄文稿

第151章 祭侄文稿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书法,其飞白体书法独具特色,是唐代飞白体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世民尤其是对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钟爱,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不惜让大臣萧翼坑蒙拐骗辩才和尚,只为得到《兰亭集序》真迹。

有传言说李世民死后还将《兰亭集序》真迹当作陪葬品带入陵墓。】

“把天下的王字真迹,重金全部买下。”

“朕等《兰亭集序》等了几十年了,今天终于到手了,还了朕一个夙愿。”

【兰亭集序被李世民得到之后,大臣萧翼因愧疚在永欣寺出家为僧,辩才和尚失去师父传下的宝物,一年后郁郁而终。】

【李世民的初唐天团中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也是有名的书法大家,李世民常常与几人讨论书法。】

天幕下,先辈们还沉浸在大唐死亡人数之多,当人数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悲伤已经成为一种麻木。

王羲之有些疑惑的抬起头,对于自己被称为书圣有些惊讶,且能被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如此喜爱更是他的荣幸。

但天幕突然转到讲解大唐太宗喜欢书法,王羲之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妙。

天幕有多爱李世民,就会有多喜欢为李世民上强度。

上强度这个新词,还是王羲之从天幕中学到的,后世子孙是一点都不放过给这位千古一帝上强度的机会。

永乐年间

朱棣有些意兴阑珊,本来他已经做好吃李世民瓜的准备,可是看到那巨大的死亡人数,朱棣沉默了。

朱棣是天子,承天下黎民百姓之重,他做不到对三千五百万人死亡无动于衷。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朱棣奉天靖难也死亡了无数人,但那大多是战场上的刀兵相见,为了活下去他无愧于心。

可是盛唐一半人口的消失,九成九以上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不是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那都是活生生的人。

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不论是好是坏,当面对大量同类死亡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不自主的起恻隐之心,那是对同类死亡的悲悯。(当然某岛上的类人生物不算)

“老大,你说天幕接下来想说的是什么?”

“爹,大概率会是颜鲁公的事,毕竟其为侄子撰写的《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字字皆为颜家的血。”

朱高炽思索了片刻,便笃定的说道,除了颜鲁公,他想不到书法第二人选。

“是啊,颜鲁公一族为大唐流尽了血,最后却没善终。”

沉默片刻后,朱棣又接着问道:“老大,老头子笑唐太宗李世民有不孝子孙,你说我大明是不是也会有不孝子孙?”

朱高炽这一次沉默了,他也不敢保证大明不会有此等昏君,毕竟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

......

【大唐璀璨的文化不仅诞生诗人,也诞生了无数书法大家;其中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为世人所赞,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书法被世人尊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为  “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  “天下行书第二”。】

【所以很想对二凤说,做事体面一点,你可是太宗文皇帝,不要为了王右军书法这种小事搞偷蒙拐骗!

你看大唐有人能写出现天下行书第二!】

天幕偷偷提醒:二凤陛下最好让太医在身边,不然我怕你把握不住!

画面转动,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执笔站在桌前,他的双目空洞无神。

一个匣子在不远处放着,匣边墨黑色的斑迹透着血腥味。

颜真卿挥笔写下《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惟尔挺生...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满卷的涂抹,斑驳的墨迹,那是血,是颜氏儿郎被利刃贯喉时喷溅的血,是颜家满门三十余口的血。】

【颜真卿一个楷书大家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

天幕弹幕:

“祭侄文稿后面字越写越乱,改的也越来越多,可以想象当时颜真卿内心是多么愤怒与悲伤。颜真卿最擅长的是楷书,楷书的特点就是工整啊!”

“唐代第一楷书却写出了中国第二大行书!”

“颜真卿多次涂改,生怕写不出颜杲卿和颜季明的忠义!”

“颜真卿以骨骼端正的楷书而天下闻名,他得多绝望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兰亭集序已经没有原稿,某种意义上说祭侄文稿确实是目前留存的天下第一行书了。安禄山把颜杲卿的肉一刀刀割下来还吃掉,难以想象何等痛苦!”

李世民又是一口鲜血喷出,不过这一次他站着没有倒下去,随手擦去嘴角的血迹。

看着“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这句话。

李世民有些神经质的笑了起来,好一个贼臣不救!

“大唐的忠臣良将们前仆后继的送死,而李隆基那个畜生却在不断的扯后腿,他不配活!”

李世民要站着亲眼看完,他要知道大唐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不能被这些打击倒下,如此方能对得起大唐的忠良!

李渊也挣扎着站了起来,父子二人并肩站在朝堂上默默的看着天幕。

一个大唐立国之主!一个大唐的白月光!

他们在等,等待那个可以改变一切的机会!

.......

满篇涂抹的《祭侄文稿》是颜家满门三十余口的血,是大唐无数个经历安史之乱家庭的缩影。

在帝国即将崩塌的时候,盛唐的文武们站了出来试图补天裂,扶大厦之将倾!

天幕中划过在香积寺对砍的画面,江南最后的屏障孤城,万里之外被征召的安西军,最终定格在河北的平原郡!

“颜真卿!”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498/226854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