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传奇瓦学帝
【问:有过两个年号的,就一定是唐玄宗李隆基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李隆基表示自己已经挨过打了,这事自己这个太上皇就不参与了。
以后大唐有事找现任天子李亨,他李隆基退休了,太宗皇帝皇命特许,看不惯我你就别看。
正统年间
朱祁镇的脸色已经发白了,只要是正常人都能看出来天幕的调侃。
所以说自己是个废物?还是能跟徽钦二帝battle的帝王,一想到雪乡二圣的遭遇,朱祁镇不自觉的打了个冷颤。
“不、朕不要当俘虏,朕绝不御驾亲征、朕不要当人质、朕不要啊。”
【问:荣获战神称号的,就一定是武安军白起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战神?”白起很满意这个称号,自己大小几十战确实配的上这个称号。
至于朱祁镇他的战神称号,关我武安君白起什么事情?
我白起战神的称号强不强?问问函谷关外的六国就知道了,夜晚可止小儿啼哭。
【问:当过太上皇的,就一定就是乾隆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人间富贵花乾隆不嘻嘻了,怎么回事,我十全老人是朱祁镇这种废物能碰瓷的?
“晦气,来人,准备给朕沐浴更衣,朕被脏东西缠上了。”
“主子爷,奴才恭喜主子爷!”和珅一个滑跪到乾隆脚下。
“喜从何来?”乾隆语气不善的问。
“主子爷,你登基时发誓说在位时间绝不超圣祖爷,奴才恭喜主子爷长寿。”
乾隆笑了,要不说和珅人是富贵花面前第一红人,这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问:在北边当俘虏的,就一定是宋徽宗赵佶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赵匡胤脸色一白,这不会就是天幕说的雪乡二圣吧?不然怎么会跟朱祁镇扯上关系?
【问:发动过宫变的,就一定是唐中宗李显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问:当过两次皇帝的,就一定是唐睿宗李旦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唐高宗年间
李治一家子其乐融融,对这些完全不在意,他们家谁没当过皇帝才奇怪。
再说了玄武门继承制是大唐自建立以来的核心传承制度,历史证明了这套传承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性。
只要他们一家人把生活过好,谁当皇帝不就是内部商量的事情吗?!
【问:站在草原望北平,就一定是皇太极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问:去国外留学的,就一定是清末帝溥仪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大清亡了!!!”
乾隆不开心了,他看到了清末帝,他们大清怎么可以亡?
“和珅,朕让你监控汉人的消息,有没有什么变化?”
“回主子爷,奴才一直有查看,没有异常消息,会不会是后面发生的事情。”
和珅小心翼翼的回道,在这件事上他不敢耍滑头,人间富贵花心里清楚的很。
“继续监控,不要怕花钱,把你这些年贪的投进去,给朕好好查,有消息立马汇报。”
“奴才遵旨。”和珅跪在地上不敢反驳一句,这时候的乾隆最好别惹。
【问:杀功臣的,就一定是汉高祖刘邦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问:宠信宦官导致乱政的,就一定是汉灵帝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汉高祖年间
韩信的目光死死的盯着刘邦,就算是脸皮厚如城墙的刘邦也稍微有点脸红。
毕竟杀功臣这件事,他刘邦确实对不起韩信,谁让韩信太超标了。
一个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这个人强的所有人都只能望其项背,那就是威胁了。
“咳咳,喝酒喝酒,狗日的汉灵帝,乃公的大汉就是让这些不孝子孙败坏的。”
沛县老兄弟们帮着刘邦打圆场,韩信也就借坡下驴没再闹了。
【问:喜欢打瓦喊人“妈妈”的,就一定是当代网友吗?
答:也可能是朱祁镇!】
当代网友:你礼貌吗?
【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泡洋妞高手、反六边形战士、明堡宗朱祁镇还是太全面了!】
天幕弹幕:
“朱祁镇:专治大明疑难杂症,不是这么说的,朱祁镇要是个傻子,他为什么能叫英宗。”
“怎么可以有这么优秀的人,历史上几千年各代英雄豪杰合起来才能干成的丰功伟绩,竟然被他一个人干完了。”
“一个统管军队的皇帝,打成这样,就是个废物,就是阴谋论,说是被文官坑了,那被坑成这样,也是废物。”
“除了不能生孩子之外朱祁镇是最全能的皇帝,其他皇帝做不到的他都做到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全方面厉害的王,但我们似乎能找到全方面完蛋的。”
永乐年间
“老大,你这大孙子也太全面了吧?好家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皇帝他都能碰瓷。”
金豆子在胖胖旁边幸灾乐祸的道,老大的大孙子太全面了,全面的像历史上最大败家子。
这不正说明老大家的种不行,大明还得看他汉王朱高煦,要是没他朱高煦,就连朱棣当年都得跪。
朱高煦被自己畅想的未来迷住了,嘴角不自觉的向上扬,却没注意到自己的好大哥已经默默的远离了他。
“老二,大明受苦受难,真看你很高兴啊!”
朱棣皮笑肉不笑的话将朱高煦瞬间拉回现实,他好像又被老大暗算了。
“爹,你听我狡辩,不不不,你听我解释...”
“给朕滚过来,跪在你大侄子旁边。想想怎么解决瓦剌,想不到你俩就别起来。”
金豆子和朱瞻基成了一根绳上蚂蚱,现在只有叔侄联手才能让老头子消气。
......
【最初的朱祁镇并不是这样,可是不知道是时间改变了他,还是他本就如此。】
【大明帝国经历从永乐到仁宣三代明君的治理,整体是呈现一副上升的态势,朱祁镇登基时年岁较小,是由张太皇太后+三杨辅政,稳定了大明的政治格局。】
【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紧接着正统十四年,明堡宗朱祁镇就差点葬送大明帝国。】
【让我们通过张太皇太后的视角,走进大明盛世繁华的四十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498/2268543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