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手术
那边方郁雾一挂断电话就打开了手机外卖软件。
之前住酒店的时候,饭菜直接是酒店送上来的。
但住家里就没有好那么好的待遇了,只能点外卖了。
不过还是在中国幸福,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在国外,等那个外卖还不如自己做一顿,自己做一顿,不仅比外卖的要快,还要好吃。
第二天一早方郁雾正式上班了,看到了回归牛马的日子,方郁雾也是有些心累的。
虽然她现在的钱够花了,不上班也可以,但那样的话她会觉得空虚迷茫,没安全感的。
特别是还有一个死劫在那里等着,闲下来的话真的非常没安全感。
找到一些事情做的话,但虽然会心累,身体虽然也会累,但她心里会很知足。
“方医生,早。”
一来就遇到一个大笑脸,方郁雾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点了点头,“早。”
“方医生,早。”
“早安。”
看着方郁雾,柳盼溪兴奋的道,“方医生,要是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随时可以说的,我们在这里待的时间长,就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方郁雾点了点头,“好的,谢谢。”
看到这些人这么热情,方郁雾还有些愣住了。
她原本还以为她空降又直接空降到主治医生的位置,应该是会被这些人孤立一段时间的,没想到这些人这么热情。
不过对于她们的热情方郁雾也欣然接受,至于她们热情的原因,她也知道一点点。
方郁雾原本还以为她刚回来应该不会有太多事的,应该会给她一个适应期的。
她以为这几天她主要的任务应该是熟悉这边的习惯和人。
谁知道第一天她就被郑及瀚拉上手术台了,当然不是她主刀,是给郑及瀚还打下手。
她的简历虽然漂亮,职位也是给了,但肯定是要给她一个过渡期的,要看一下她的实力的,毕竟她的年龄摆在那里。
还有就是她一直待在国外,可能会不太适应国内的规则制度,因此要给她一个适应的时间和一个学习的机会。
因此方郁雾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先休息几天的,毕竟她刚来。
而且常年在国外,对国内的事情可能还会有很多是不那么了解的,因此他们应该会让她先适应适应的。
虽然她自己有把握,毕竟上辈子在国内也是待了十多年的,但这些别人是不知道的。
更不要说大家都知道他是从德国回来的。
国外的医院是什么样子,作为留学的人非常清楚,根本就没几个人。
一个月到头接收到的病患可能都没有国内一个星期多,因此大家对她的熟练度还是有些担心的。
谁想到第一天上午她就被拉上手术台了。
不过虽然上了手术台,但她并不是主刀医,她是作为郑及瀚的助手。
到了缝合的时候,郑及瀚就将战场交给了方郁雾。
对于这个方郁雾做起来非常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看到方郁雾熟练的缝合技巧,郑及瀚忍不住的点头。
医生真的是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的,看方郁雾这精湛的缝合技巧就知道方郁雾对于这些东西是非常熟练的。
对于缝合,方郁雾也确实非常熟练,刚去红十字会医院那边的时候,她的主要任务就是缝合。
那边的伤患太多了,她缝过的伤口太多了。
当然,上辈子的经验也都还在这也是一个原因,缝了二十五年了自然非常熟练了。
原本方郁雾还以为她会做一段时间的助手的,谁知道到了下午郑及瀚就让她单独上了。
不过旁边还有好几个主任在旁边盯着,就怕他出现意外事故,可以随时接手。
就连院长庄善全和副院长魏德源都在旁边看着。
庄善全是好奇这位魏德源高薪挖回来的天才医生,再加上是好友叮嘱的,他也挺好奇,就过来看一下。
而魏德源则只是象征性的在旁边看一下,对于方郁雾的能力他是非常信任的。
其他人没见过,他还是见过的,而且他还和方郁雾在德国合作过。
因此对于方郁雾的能力他是非常了解的,也极其信任的。
来这里盯着也只不过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毕竟他知道,他信任,但别人不知道,别人不信任。
不过看到方郁雾接下来的表现,大家就知道他们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这台手术虽然不是非常严重,但难度也绝对不低,而且危险性极高。
但方郁雾一个人就完成了,完全是超预期完成的。
而且方郁雾的技术非常熟练,完全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了。
这次手术还是挺危险的,但对于方郁来说好像没有一点压力,轻松就拿下一样。
一切都非常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甚至方郁雾的技术完全不比他们的低,一看到就是非常熟练。
手术台上,三十多岁的建筑工人面色灰白,一根拇指粗的钢筋从左锁骨下方斜插入胸腔,随着微弱的呼吸轻微颤动。
“血压70/40,心率140,血氧82%!”
护士的声音也非常紧张,毕竟这才是第二次配合,上午还只配合了一会儿。
因此准确的来说她们这次手术还是第一次配合。
对于这个方郁雾一点都不在乎,她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而且她相信能够待在急诊科的人肯定是专业的,专业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
“再开一条静脉通路,输注O型血,准备紧急开胸!”
方郁雾的声音异常冷静,手上的动作却快得惊人,剪刀划过工装服的速度飞快,又快又准,一点都没有犹豫,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方郁雾那种奇异的宁静立马就回来了。
这么多年急诊,她太熟悉这种状态,外界的一切声音、气味、时间感都消失了,眼前只剩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仿佛此时世界上只有她和眼前的这件事一样,其他任何东西,包括噪音都与她无关一样。
这种感觉是她在战区的那边学会的,刚开始去的时候她总是没办法完全沉浸在手术中,总是容易被外界干扰思绪。
没办法,即使有上辈子十多年的经验也没用,以前她没经历过那种状态。
以前动手术的时候都是在手术室内,周围的环境都是非常安静的。
但红十字会那边的手术可不一样,没有这样的条件。
那边的手术室的隔音非常差,里面能够清晰的听到外面的动静。
外面到处都是爆炸声和哭喊声,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静下心来。
不仅如此,还要时时担忧脑袋上会不会有炸弹落下来。
医疗设备也十分落后,她要适应起来也是一个难题。
无论是她穿书之前的国内,还是她穿书之后的德国,那些医疗设备别说是顶尖的,但绝对也是上好的了。
但那边的医疗设备,大部分都是各个组织或者个人捐赠的,而且还参差不齐的。
因此刚去的那几个月她全部都是在缝合,她的老师不敢让她上台,她也不敢上台,因为她的心根本就没有办法静下来。
但是不出半个月她就适应了那种状态,她只要一到上手术台上,只要一摸起刀,她整个人就会宁静下来,隔绝外界一切声音。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仿佛世界上只有她和她眼前的事情。
钢筋插入的位置太险恶,就在心脏和大血管的三角区,任何失误都会让患者当场死亡。
这种案例在国内是不算少见,但也没有那么的常见。
在国内的这种案例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在国外,在战区那边,这种现象她见的次数太多了。
而且不仅有钢筋插入身体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碎片的,各种各样的小铁片,就连导弹碎片都有。
因此这个对于她来说,难度还是不高的,她能应付。
之前在战区那段时间,只要战争打响了,这种手术几乎每天都做,因为有好多这种类似的病患。
“骨剪。”
方郁雾伸手,器械立即准确地拍进她掌心。
肋骨的断裂声让人牙酸,但暴露出的视野让所有人倒吸冷气。
钢筋尖端距离跳动的心脏仅有不到两毫米,肺动脉上赫然一个撕裂口,血液正随着心跳不断涌出。
“天哪。”
一旁的护士看到这样都惊讶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旁边观看手术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一情况有些严重,应该说非常严重。
不过幸好,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胸外科的主任就在这里。
等方郁雾一处理好,胸外科主任立马就可以上手,接过方郁雾的战场。
这种情况方郁雾下来也没有事,因为情况确实有些紧急,这种情况在平时也是需要联合会诊的,但方郁雾却没有下台。
“4-0 Proline线,快!”
方郁雾几乎是吼着说出这话的,这种时刻可不是惊讶的时刻,现在的每一秒都是极其珍贵的。
缝合针在放大镜下细如发丝,方郁雾的手指却稳如磐石。
第一针,第二针,……每缝一针都冒着大出血的风险。
汗水顺着方郁雾的眉骨滑下,护士不断用纱布帮她擦拭。
“血压测不到了!”
麻醉师的喊声像一记重锤锤子在了手术室里的人的心上。
手术手术室里的人都紧张了起来,没想到这一次这么危急。
旁边的胸外科主任也有些插不下了,因为方郁雾的每一步都非常标准。
即使换成他来上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方郁雾上和他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他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准备除颤!”
方郁雾猛地将左手伸进胸腔,“我来做心脏按摩。”
她的手指直接握住那颗微弱跳动的心脏,有节奏地挤压,温热的触感透过手套传来。
这种原始的复苏方式让手术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但对于方郁雾来说,在手术中,用这种原始复苏方式很常见。
因为战区的物资很缺乏,所有物资都要省着用,当然很多东西即使你想用也没有办法,因为没有,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
三十次,五十次,一百次,但心跳依然微弱,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充电200焦耳!所有人注意!”
“再来一次!300焦耳!”
第二次电击后,那条平坦的绿线突然挣扎着隆起,变成不规律但确实存在的波动。
“恢复窦性心律!血压90/60!”
护士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震惊的看着方郁雾。
方郁雾立刻回到缝合位置,她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才进行到一半,接下来还有不少事。
其实方郁雾没有反应过来的是她的任务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接下来稍微处理一下就可以移交给伙伴来做了,胸外科主任就在旁边等着。
但方郁雾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她的老师带她在红十字会医院那边的时候一般都是一场手术直接做到底的,因此一时没有意识到转交的事。
一旁的几位主任看到方郁雾却有条不紊的样子都忍不住的点头。
而胸外科主任一直在她旁边盯着,要是出现什么不妥他会立刻打断接手,只不过方郁雾每一步都没有问题。
能力、天赋都非常不错,确实是一名优秀的急诊科医生。
等手术彻底结束时方郁雾才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手也有些抖了。
这场手术时间还是有些长的,整整两个小时。
从战区那边回德国待了待了半年多都有些不适应了。
德国的病患真的很少,非常少,即使多他们医院也不会接收那么多人。
她所在的那家医院人一多立马就会锁床,减少床位,安排病人转院。
要是那段时间稍微忙了一点,后面还会想方设法的给他们医务人员增添假期,让他们休息。
这也是为什么她的老师经常带她出去跑课题,去那些红十字会医院转的原因。
因为医生必须要多实战,这样才能学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术,实践才能出真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308/2274288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