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 第127 章 这小子什么意思?难道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第127 章 这小子什么意思?难道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端坐御案之后,面沉如水,目光扫过下方眉头紧锁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几名核心重臣。

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也在其中。

林平安则站在最后,眼观鼻,鼻观心,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二凤把我拎来干嘛?观摩学习还是当吉祥物?难道坑禄东赞的事要秋后算账?不应该啊,二凤不是默许了吗?)

散完早朝后他正准备去户部上值,便被张阿难给叫住了,将他带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眼角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开口,直奔主题。

“今夏关东水患,数州粮食欠收,寒冬将至,国库存粮调拨后已捉襟见肘,若无法妥善解决,恐再生流民,动摇国本,诸卿,可有良策破此困局?”

殿内顿时一片沉寂,众人皱眉苦思。

半晌之后,房玄龄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忧虑。

“陛下,当务之急应严令各地官府开仓平粜,抑制粮价,严厉打击囤积居奇!”

“同时派人前往江南、蜀中等丰收之地采购粮米!”

长孙无忌连忙补充道:“房相所言极是!此外,可令受灾州县以工代赈,组织青壮灾民兴修水利,加固城防,既予其活路,亦能为来年防灾打下基础!”

他话锋一转,露出难色:“然采购转运耗时耗力,所需钱帛巨万,国库恐难支撑!”

魏征则踏前一步,神色肃然:“陛下,臣以为,除上述之外,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乃至长安富户,皆应节衣缩食,捐出钱粮,与百姓共度时艰,朝廷需率先垂范,方可凝聚民心!”

李承乾立刻跟上:“儿臣愿率东宫上下,削减用度,捐出半年俸禄,以赈灾民!”

李泰也不甘示弱,胖脸上堆满诚恳:“父皇,儿臣府中亦愿竭尽所能,捐献钱粮!”

“儿臣更愿请缨,亲自督导南下购粮事宜,必为父皇解忧!”

他表现得更为主动,试图压过李承乾一头。

(捐俸禄?他们哪个靠俸禄过日子?采购?怕是油水丰厚吧?唉,都是套路,没点新意!)林平安撇了撇嘴。

李世民见他们提出的皆是常规却难以立刻见效的方案,心中焦虑更甚。

他目光如电,骤然射向看似神游天外的林平安:“小子!”

(果然还是轮到我了!)林平安一脸无语,拱手道:“臣在!”

众人的目光齐齐朝他看来。

“诸卿所言,皆乃老成谋国之策。”李世民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

“然或缓不济急,或杯水车薪,朕知你有机变之才,思路异于常人,对此粮荒之急,你可有不同见解?!”

(关东水灾,粮食欠收,寒冬,流民……)林平安心念电转,突然心头一动,拱手回道。

“陛下,臣确有些粗浅想法!”

“讲!”李世民双眼一亮,言简意赅道。

“方才房相、魏大人所言,皆是正理,臣深感佩服!”

(嗯,先商业互吹一波!)

林平安顿了顿,而后,话锋一转道。

“然正如陛下所言,远水难救近火。臣在想,除了‘节流’和‘外求’,是否可在‘内涵’与‘疏导’上再做文章?”

这小子什么意思?难道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长孙无忌见他只赞成房玄龄和魏征,忽略了自己,不由嘴角一抽。

“内涵?疏导?”李世民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觉得颇新颖。

“正是!”林平安点头,继续说道:“其一,粮食虽欠收,但天地之间可食之物未必全无!”

“朝廷可即刻明发告示,鼓励并指导百姓广泛采集一切可食之物!”

“如河渠之鱼虾、山野之蕨根、榆树之皮、甚至蝗虫之干!晒干磨粉,亦可充饥!”

魏征闻言,眉头一皱:“蕨根榆皮,乃至虫豸,腥臊难以入口,岂可作主食?未免有失朝廷体统……”

林平安摇头道:“魏大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体统与百姓性命孰轻孰重?这些东西若能助人熬过寒冬,便是无上功德!”

“朝廷可派太医署及有经验的老农,教导百姓如何辨识、处理、烹制这些代粮,甚至可由官府少量收购,制成‘救灾饼’示范发放,破除百姓心中疑虑!”

这法子虽看似狼狈,却务实高效!李世民双眼一亮,微微颔首:“嗯,此议虽奇,却可解燃眉之急!继续!”

林平安点头继续说道:“其二!关东水患之后,淤泥肥沃,这本是来年春耕的利好,但眼前寒冬将至,户外耕种已无可能。臣在想,或可‘以空间换时间’!”

以空间换时间?

众人闻言,都不由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林平安解释道:“朝廷可组织引导灾民,充分利用秋末冬初尚未完全上冻的短暂时间,以及家中、窑洞等一切可利用的室内或半室内空间,尝试种植一些生长周期极短的芽苗菜,例如豆芽!”

“豆芽?”房玄龄若有所思,“《神农本草经》确有记载,黄豆或绿豆发芽可食,此法倒是不受季节所限!”

“房相明鉴!”林平安点头道:“发豆芽无需田地,只需木桶瓦罐,避光浇水,七八日便可收获!”

“虽不能饱腹,但能提供些许新鲜菜蔬,补充体力,更重要的是能让灾民有事可做,看到一线生机,有助于安定人心!”

“朝廷可派员简单教导此法,所费无几,却或有奇效!”

(唉,要是能有玻璃大棚就好了……可惜时间太赶,豆芽就豆芽吧,聊胜于无,总比干等着强!)

李世民点头道:“嗯,豆芽虽小,亦是生机,此议务实,可速办!”

众人也不禁微微点头,虽然他们觉得,林平安的想法天马行空,但确实能在现有条件下找到一些可行的缝隙。

林平安继续说道:“其三!就是之前赵国公所说的以工代赈,但不能仅限于修水利城墙!”

以工代赈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千万不要小瞧老祖宗的智慧。

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李悝在推行“平籴法”时,就曾通过组织民众兴修水利、整治农田等工程。

既改善了生产条件,又为受灾或贫困民众提供了收入来源,可视为早期以工代赈的雏形。

“哦?以何代之?”长孙无忌好奇问道。

“修路!”林平安斩钉截铁道:“大规模招募灾民青壮,利用冬季农闲时节,修建从灾区通往洛阳、长安等粮食相对充裕地区的官道!拓宽、取直、夯实路基!”

李泰疑惑问道:“这修路与修水利,同为工程,有何不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288/227485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