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玫瑰与青松 > 第81章 繁琐的“热心”

第81章 繁琐的“热心”


工作推进到第三天上午,方允和团队对接湿地保护区边界复核时,卡了壳。

按规定,一份关键的历史规划图纸需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档案室调取,还得分管副局长签字确认才能复印外带。

可偏巧,这位副局长“正好”去省里开会,要三天后才回。

档案室管理员则铁面无私:没签字,谁也动不了档案。

“方律,这分明是卡我们!”助理小雨憋着气,“保护区边界复核时间多紧,等三天啥都耽误了——他们就是故意的!”

方允蹙眉,这手续本身合规,可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拖延,意图再明显不过。

她正考虑是否通过更高层级协调或发正式函件催促时,手机响了,来电是周景行。

“喂,周总?”

“方律师,没打扰你吧?”周景行的声音透着温和,“听说你们在规自局那边遇上点麻烦?要调档案?”

方允心中微凛,消息传得真快。

她不动声色:“是,有点手续上的问题,副局长出差,签不了字。”

“这事儿不难。”周景行语气轻松。

“我跟规自局王局是老熟人,刚给他打了电话。新丝路项目是大事,特事特办。他让档案室的小张接电话,电话里授权就行,先复印了用着,回头他补签。”

方允将信将疑地把手机递给管理员小张。

小张接起电话,没说两句,脸上的僵硬霎时化开,连声应着“是是,王局,明白!”

挂了电话,转身就麻利地找图纸、复印、盖章,前后不过十分钟。

“方律师,都办好了。您看看还需要什么?”小张递过复印件时,态度已是恭敬。

“麻烦你了。”方允接过文件,心情复杂。

周景行的能量和“热心”,效率高得惊人。

电话那头,周景行似是猜到她的心思,适时开口:

“小事一桩,能帮上忙就好。你们在临昌推进工作不容易,遇到这种非核心但繁琐的程序问题,尽管跟我说。

我在临昌这么多年,人头还算熟,帮忙协调沟通一下,省得你们把精力浪费在这些枝节上。专心处理那些核心的法律难题才是正事。”

这番话滴水不漏,全是为项目和团队省时间的立场,透着贴心。

方允对于周景行的这两次“雪中送炭”,感激是有的。

毕竟,他实实在在地帮她解决了棘手的麻烦,无论是平息冲突还是打通关节,都展现了强大的地方影响力和“合作诚意”。

然而,听完方允转述,陈宴辞镜片后的目光异常冷峻。

“柳溪村的阻挠,爆发得精准,周景行出现得更精准,像掐着秒表。”

他声线平淡,却字字如冰锥:

“规自局那位副局长,偏偏在我们最需要这份图纸的时候出差?周景行一个电话,就能让铁板一块的档案管理员立刻放行?方允,你不觉得,这‘热心’来得太及时、太顺畅,甚至……像排演过吗?”

他顿了顿,声音沉入更低处:

“他在向我们,尤其是向你,展示他在临昌无所不能的影响力。这是示好,也是……一种无形的威慑和提醒。”

方允心头一震。

陈宴辞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因便利而产生的些微信任,大脑瞬间清明。

柳溪村民态度骤变、档案管理员接电话时的诚惶诚恐……细节串联,一股被精密操控的寒意爬上脊背。

周景行这个人,远比他展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形象,要复杂深沉得多,且目的不明。

他的每一次“偶遇”和“帮忙”,都像在精心编织一张无形的网。

方允感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一个由他掌控节奏的棋局之中。

看似雪中送炭,实则步步为营。

临昌的水,深且浊,远超预期。

陈宴辞看着方允紧蹙的眉心,再次开口,声线温沉:

“他既爱演戏,我们便借力打力。强龙不压地头蛇,尤其临昌,宏远是绕不开的合作方,周景行更是关键节点。撕破脸皮、正面冲突是下策,只会打草惊蛇,徒增项目阻力。”

方允眸光冷彻,望向虚空:

“你说得对,维持现状,陪他演下去。”

当日下午,周景行以“探讨青石古镇社区营造经验”为由约见方允。

方允告知陈宴辞后,只身赴约。

只是,去的路上,她总觉身后有谁躲在暗处跟着,这感觉像极了跟赵廷文出门时——被隐匿在人群里的便衣悄悄护着的那种。

环境清雅的茶室内,茶香袅袅,古琴低徊。

周景行动作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姿态从容,俨然醉心茶道的儒商。

“方律师,尝尝这泡老枞水仙,山场气息很足,回甘也特别。”

他将澄澈茶汤推至方允面前,笑容温煦,话题自然切入青石古镇:

“古镇二期规划,我们尤重社区参与与原住民权益保障,这点与柳溪村工作,异曲同工。”

方允端起茶杯,轻嗅茶香,点头应和:

“确实,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民生是核心。柳溪村那边,补偿细则的沟通还在胶着。”

“哦?还在卡着?”

周景行微微蹙眉,关切恰到好处:

“对接的是市g土局孙科?”

“是,孙科长强调‘地方实际’和‘稳定’。”方允语气平稳,并未过多抱怨,只是陈述事实。

周景行抿茶,若有所思:

“孙科啊……”

他放下杯盏,身体微倾,声音压低:

“在g土系统干了快二十年,基层经验极丰,对临昌土地了如指掌,与乡镇、村里盘根错节,说话颇有分量。”

他稍顿,观察方允神色,见她专注,才续以惋惜口吻:

“不过呢,有时候经验太丰富了,就容易陷入经验主义。他特别看重‘地方共识’和‘面上稳定’,处理问题偏向‘和稀泥’、求稳怕乱。

跟他打交道,光讲法条政策可能不够,得多强调‘稳定’这个他最看重的点,甚至可能需要找到能影响他的‘地方共识’代表去沟通,效率会高些。”

方允心下了然,面上仅露思索:

“原来如此,谢周总提点。孙科风格,我们确需适应。”

“举手之劳。”周景行摆手,状似随意。

他话题一转,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另一件事:

“对了,你们团队最近和档案局的王副局对接还顺利吗?”

方允心中微动,消息果然灵通。

她不动声色:“是遇到一些程序上的问题。”

周景行抬眸,神色转为斟酌后的凝重:

“王局……他是老干部了,资历很深,对档案这块业务非常熟悉,理论功底也扎实。”

他先予肯定,旋即话锋暗转:

“不过,方律师……”  他略作停顿,似在权衡,终以一种推心置腹、出于保护的口吻道:

“王局早年任清水县g土所长时,经手过不少开发区征地项目。

那个年代,你也知道,政策法规不如现在完善,操作上……比较‘灵活’。

有些项目后来闹过风波,虽平息了,但他那段历史,背景稍显……复杂。”

他刻意模糊了“风波”性质与“复杂”内容。

“所以,”他语气转为“关切”的提醒,“跟他打交道,尤其是核实一些比较敏感的历史档案细节,我建议你多留个心眼。”

这番话极具蛊惑性。

不待方允回应,周景行啜茶,复归闲适:

“临昌地界不大,各部门当家风格各异。项目要推进,须摸清这些‘关键先生’脉门,对症下药。光有政策精神,缺了‘地方智慧’,寸步难行啊。”

方允静静听着,指尖在温热的茶杯壁上轻轻摩挲。

周景行的话语如同精心调制的香茗,初尝是“坦诚”与“有用”的回甘,细品之下,却总能咂摸出一丝引诱她越过红线的涩味。

她抬眸,清澈目光迎向周景行探询的笑眼,唇角弯起得体弧度:

“周总对临昌的人和事真是如数家珍,这些信息对我们太有参考价值了。”

她刻意强调“参考价值”,划清信息与行动的界限。

“孙科和王局的特点我们记下了。各类材料我们会力求完备,沟通也会依法依规进行。毕竟……”

她语气温和却蕴含力量:

“程序严谨与材料齐备,才是对项目的最佳保护,亦是对你我工作的最佳背书。效率?基础夯实,快是水到渠成。”

周景行笑容温煦依旧,眼底审视之光却锐利了几分。

他执壶为方允续茶,氤氲热气短暂模糊了两人视线。

“方律师年纪轻轻,这份定力和原则性,真是令人佩服。”

他的声音带着真诚的赞叹,听不出丝毫异样:

“喝茶,喝茶。这泡的滋味正到好处。”

茶香依旧袅袅。

但方允深知,这平静茶叙之下,信息的暗河从未停止奔涌。

周景行抛出的每一颗关于“无关紧要背景”的棋子,都在精准试探着她底线的高度与坚守的硬度。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157/228275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