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困境
后半夜竟淅淅沥沥下起了雨,绵延至天光。
这雨是南方倒春寒的性子,不暴烈,却绵密得缠人。
湿冷的风卷着土腥气直往人领口里钻,楼下香樟叶沉沉低垂,叶尖水珠晶亮欲坠。
方允带小雨一早出门前往档案局,核查湿地保护区历史土地权属文件。
陈宴辞领助理调取昌荣建材近三年特种建材采购合同及发票存根,用以比对市场价格、核实其供应能力。
团队兵分两路,临昌的工作像在布满暗礁的河道中行船,所有人都紧绷着神经。
午餐时分,方允和小雨在单位食堂落座。
餐盘刚放下,抬眼便见周景行迎面走来,步履从容,显然不是来用餐的。
“方律师,工作进展还顺利吗?”他省去寒暄,将两瓶矿泉水推至她们面前,开门见山。
方允放下筷子,眸光沉静如水,未发一言,静待下文。
周景行看着她眉宇间难掩的疲惫与凝重,轻叹一声,语气充满“理解”:
“看你们最近为昌荣的事愁的。说实话,这事拖下去,对项目、对我们宏远、甚至对临昌的形象都没好处。”
他双手交握置于桌面,身体微倾,压低声音:
“有些部门,你也知道,不是不想快,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按常规流程一层层报批、调查、取证,等到水落石出,项目工期可能就耽误大了。”
他观察着方允,见她未反驳,继续道:
“有时候,真想快刀斩乱麻。像昌荣这种明显有问题的,其实……”
他再次压低声音:
“其实,只要“上面”打个招呼,或者用点……,‘非正式’但有效的方法施加点压力,事情可能很快就解决了。
既维护了项目利益,又避免了无谓的消耗和风险。你说是不是?”
他不再迂回,直刺核心——试探方允是否接受规则外的“高效”。
面对周景行抛来的这些包裹着“有用”和“坦诚”糖衣的信息炮弹,方允心中的警笛早已拉响。
她像一个最谨慎的排雷兵,小心翼翼地拆解着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
方允脸上职业性的淡笑褪去,唯余沉静的肃然。
她迎向周景行探究的目光,眼底澄澈如镜:
“周总,我理解你求快的迫切。”
声音平稳,却字字如金玉坠地:
“但‘非正式方法’、‘上面打招呼’……这些,恰恰是我们必须杜绝的。”
她略顿,语气更重:
“昌荣建材的问题,本质是是否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底线的问题。
用违规的手段去解决一个违规的问题,只会制造更大的混乱和风险,最终损害的是项目的根基和组织的公信力。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方允目光陡然锐利:
“我们不怕消耗,也不惧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问题摆在阳光下。除此之外,没有捷径,也不应有‘特殊方法’。”
她再次明确无误地划清了红线:
规则之内,寸步不让;规则之外,寸土不沾。
周景行脸上的笑容,终于出现一丝极其短暂的凝滞。
方允的回应如此直接、强硬,甚至带着理想主义者的执拗,彻底堵死了那条暗示的“捷径”。
他眼底阴霾骤闪,旋即被更深的笑意覆盖。
“方律师果然……原则性极强。”
周景行拧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掩饰那瞬的不自然,语气复归温和,竟带一丝“赞赏”:
“你说得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看来,是我太心急了。那就按你们的专业节奏来,宏远一定全力配合调查取证。”
说完,他点头微笑示意,转身离去。
方允凝视那远去的背影,眸色幽深。
“方律,”小雨放下筷子凑近,“我总觉得这位周总,像只藏在浓雾里的笑面虎,他一笑,我后颈就发凉。”
方允垂眸扫过桌上那瓶SALVE矿泉水,声线沉冷:
“怕什么,邪不压正!”
……
京城的春日景象,天气晴好,与临昌的湿冷截然不同。
办公桌后,赵廷文正凝神批阅一份文件,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沉稳的沙沙声。
他刚结束一个重要内部会议,眉宇间带着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深沉。
李湛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进来:“赵*员长。”
赵廷文没有抬头,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随即,李湛将一份关于临昌近期动态的加密简报放在办公桌上,内容触目惊心。
赵廷文看完后,指尖骤然收紧。
那瞬间,心疼、愤怒与担忧的情绪,如同被强行压抑的熔岩,在他胸中剧烈翻涌。
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简报,看到方允奔波受阻的身影……
他心疼她在陌生的困境中步步维艰。
愤怒于那些躲在暗处、设置重重阻碍、让她“处处碰壁”的势力。
更担忧她承受的压力是否已到极限。
然而,所有这些汹涌的情绪,都被他强大的意志力死死地锁在眼底深处。
他脸上的线条甚至没有一丝多余的变化,只是下颌的线条似乎绷得更紧了些。
赵廷文沉默了几秒,带着沉重的压力,让空气都似乎凝滞了。
片刻后,他缓缓抬眼,目光落在李湛身上。
那眼神深不见底,平静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但李湛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令人心悸的冷冽力量。
“忙去吧。”
他没有问细节,也没有表现出任何额外的情绪。
只是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回桌上的文件,笔尖再次沉稳地移动起来。
但李湛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即将席卷临昌的惊涛骇浪正在酝酿。
领导越是平静,意味着他的决心和将要采取的行动,越是雷霆万钧。
……
自方允直拒周景行的暗示,团队在临昌的工作便如陷泥沼。
临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终于汹涌翻滚。
周鸿德的影响力,如无形巨手,开始悄然施压。
陈宴辞的助理律师小李,携正式函件前往宏远法务部。
负责人笑容满面,态度极尽配合:
“陈律师团队所需材料,我们定当全力支持!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您要的这些合同票据,分散在各个项目部和供应商处,颇为零散。更关键的是…”
他压低声音,仿佛透露难言之隐:
“按公司内部档案规定及临昌市重点企业商业信息保护指导意见,调阅此类敏感资料,需走完整内部审批流程,分管领导要逐级签字,还需报备市经信局备案。最快……也得一周后才能提供。”
一周?陈宴辞要的是时效!
小李据理力争,强调项目紧迫性与调查必要性。
对方态度依旧“良好”,满口答应“加急”,但流程“一步不能省”,还“好心”提醒:
“小李律师,地方上的规矩,我们企业不得不守啊,否则麻烦可就大了。”
小李最终无功而返。
金成团队每走一步都异常艰辛。
方允这边推进柳溪村征地补偿方案,遭遇更赤裸的“地方特色”。
市zf协调会上,g土局孙科长慢悠悠开口:
“方律师的方案,从组织层面看,确实有据可循。但是呢……”
他拖长了调子:
“我们临昌情况特殊啊。柳溪村这片集体林地,历史上是几个大姓宗族共有的,内部有约定俗成的分配方式,按户头分是几十年的老规矩了,村民认这个。
如果强行按人头分,恐怕会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大局。
我们地方上,处理问题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接地气’嘛。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过渡性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方案?”
他提出的“地方实际方案”,补偿标准低于国标,分配方式明显偏袒村中大户,彻底背离公平原则。
方允引据法条,严正驳斥其“特殊论”于法无据。
孙科长不正面交锋,只反复祭出“稳定压倒一切”、“体谅地方困难”的大旗,要求团队“灵活处理”、“尊重传统”。
环评复核同样受阻。
新任的、被周景行评价为“理论水平高但基层经验欠缺”的张副局长。
对方允团队提交的实地勘测复核报告,提出了极其“学术化”的质疑:
“方律师,你们这个边界划定,精度要求是多少?误差范围符合哪个标准……”
专业术语砌成高墙,将实质问题无限期延后。
在正式的推诿刁难之外,方允作为年轻女性团队负责人,更遭遇了无形的“软钉子”。
多部门协调会上,当她清晰阐述法理与政策依据时,某些本地资深领导会带着长辈式的“包容”笑容打断:
“方律师啊,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你在京城学的那些,到了我们临昌这地界,有些水土不服啊。”
接着,他们便用夹杂俚语和晦涩地方政策的语言,滔滔不绝地渲染“地方实情”的“复杂性”。
故意将清晰的法律议题模糊化、复杂化,将讨论拖入无休止的细节泥潭。
最终不了了之,或导向他们想要的“妥协”方向。
那看似和蔼的眼神深处,藏着对“京城来的小姑娘”不易察觉的俯视与轻慢。
因为,除了周家父子,没人知道方允的身份背景。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157/228275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