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玫瑰与青松 > 第85章 图穷匕见

第85章 图穷匕见


周景行精心编织的“开明合作者”与“受困改革派”面具,在方允油盐不进的绝对原则性面前,终于寸寸龟裂。

他尝试更私密的拉拢:

一件包装精美、价值不菲的“临昌古窑复烧艺术瓷瓶”,被方允以“组织纪律严明”为由,原封不动退回,包装丝带都未解开。

宏远顶层办公室,周景行伫立落地窗前,俯瞰雨幕笼罩的临昌。脸上惯有的温煦笑容荡然无存,只剩下冰冷的阴沉。

“不识抬举。”他低语,指节因用力攥紧而泛白。

既然“糖衣炮弹”攻不破,那就只能上“铁蒺藜”了。

两日后。

一封措辞极其恳切、以“紧急沟通项目重大瓶颈,寻求破局共识”为名的邀请函,送到了方允和陈宴辞手中。

落款周景行,地点选在了一处极其低调、甚至有些隐秘的私人会所——“静园”。

青砖灰瓦,环境清幽,隐于市井深处,内部陈设古雅,是周家父子惯常进行“重要”会晤的场所。

方允与陈宴辞对视一眼,彼此眼中皆是凝重。

明知山有虎,但为了项目,这虎穴必须闯一闯。

傍晚,细雨如织,更添几分压抑。

方允和陈宴辞在服务生的引领下,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最深处一间名为“迎松阁”的包厢。

推开门,一股沉甸甸的威压扑面而来。

包厢内灯光略显昏暗,巨大的根雕茶台后,坐着两个人。

主位上的,是一位身着深色夹克、面容严肃、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正是临昌市z法w书记,周鸿德。

他眼神锐利如鹰隼,久居上位的压迫感凝若实质,眉宇间却难掩一丝疲惫与焦躁的刻痕。

周景行坐在他下手,脸上带着一种刻意维持的、却无比僵硬的“平和”笑容。

“方律师,陈律师,欢迎欢迎。”周景行起身相迎,笑容和煦,但眼底却没了温度。

他转向周鸿德,姿态恭敬:

“爸,这二位就是负责项目法律事务的方允律师和陈宴辞律师,都是年轻有为的精英。”

周鸿德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二人,带着久居上位的审视压力,声音低沉:

“坐。景行说项目遇到些困难,需要当面沟通,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我这个老头子,也来旁听学习学习。”

他抬手示意上茶,动作从容,却自有不容置疑的气势。

精致的菜肴陆续上桌,每一道都堪称艺术品,但方允和陈宴辞始终没有动筷。

席间气氛如同窗外渐渐沥沥的冷雨,沉闷而湿冷。

周景行率先打破沉默,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

“方律师,陈律师,实在抱歉,劳烦二位在雨夜赶来。

实在是昌荣建材和柳溪村这两块硬骨头,卡得项目寸步难行,宏远夹在中间,也是焦头烂额啊。”

他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温热的杯壁,仿佛在斟酌词句。

“宏远作为本土企业,对项目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地方有地方的难处,企业也有企业的顾虑。

昌荣扎根临昌多年,盘根错节,骤然以‘合规’之名施以重手,牵涉面太广,极易引发不稳定因素。

柳溪村那边,村民认的是祖辈传下来的老规矩,强行按新法推行,阻力之大,二位想必也深有体会。”

他话里话外,都在强调“难处”和“风险”,试图软化对方的立场。

周鸿德静静地听着,夹起一箸清炒时蔬,状似不经意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雨声:

“做事情,光有热情和书本上的道理不够。要懂得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他放下筷子,目光投向窗外庭院里一丛被雨水打得噼啪作响的芭蕉,意有所指:

“你们看这雨打芭蕉,听着是风雅,可雨急了,力道大了,再坚韧的叶子,也难免被打得七零八落。

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疾风骤雨,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而能走得更远。”

他收回目光,落在方允脸上,语气平淡却带着重若千钧的压力:

“新丝路是组织工程,造福地方是根本。为了大局,过程中一些枝节上的…‘变通’,只要目的达到了,组织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方律师年轻有为,原则性强是好事,但也要学会…灵活掌握尺度。有些线,看着是实线,在特定环境下,未尝不能当作虚线来看待。”

这已是赤裸裸地要求他们在法律底线上“灵活变通”,对昌荣的问题网开一面,对柳溪村的补偿不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宴辞眉头紧锁,正欲开口。

方允已放下手中的茶盏,瓷器与桌面轻轻一磕,声音清脆。

她抬眼,目光清澈而坚定,毫无惧色迎向周鸿德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声音清晰平稳:

“周书记的教诲,我记下了。依法依规,是我们工作的基石。

新丝路项目承载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法治精神的实践。

昌荣建材是否合规,柳溪村补偿是否公平正义,这绝非‘枝节’,而是项目能否立得住、行得稳的核心。”

她微微一顿,每一个字都像钉子般砸在凝重的空气里:

“法律的红线,就是底线。底线之上,可以探讨方法;底线本身,无可退让,更不容‘虚线’之论。

任何以牺牲法律原则和程序正义为代价的‘变通’,都是对项目根基的侵蚀,也是对组织公信力的伤害。这个立场,我们团队,坚定不移。”

周景行摩挲茶杯的手指猛地一顿,脸上那点残存的温和瞬间冻结。

周鸿德正欲端茶杯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包厢内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愈发急促刺耳,仿佛在应和着此刻剑拔弩张的气氛。

周鸿德盯着方允,眼神冰冷锐利如刀,半晌,才从鼻腔里发出一声极轻、却寒意彻骨的冷哼:

“好。好一个‘无可退让’,好一个‘坚定不移’。方律师,但愿你的‘法’,能解得了临昌的‘结’。景行,送客。”

这顿精心准备的鸿门宴,在周家父子毫不掩饰的阴鸷目光中,不欢而散。

方允和陈宴辞走出“静园”那压抑的大门,冰冷的雨丝打在脸上,却让人感到一丝挣脱窒闷的清醒。

二人目光交汇,都明白,真正的暴风雨,就在眼前了。

……

意外发生在鸿门宴后第三天。

一场暴雨骤降。

项目临昌段,一处正在进行边坡开挖作业的区域,在暴雨冲刷下,发生了局部边坡滑塌!

塌方量不算巨大,但由于发生在雨天,且关键位置一处本应坚固的临时支护结构诡异失效,导致部分施工机械被掩埋。

万幸的是,现场预警及时,人员撤离迅速,仅造成两名工人轻伤。

然而,救援尚在紧张推进时,这场意外已被迅速转化为舆论利刃。

事发不足三小时,临昌本地最大都市报《临江晚报》电子版头条与本地数个流量自媒体同步发难:

标题直指:《罔顾安全强推工期?新丝路临昌段雨天塌方埋隐患!》

副标题剑指:【暴雨难掩管理漏洞?法律程序被指‘形同虚设’,年轻团队主导项目安全引质疑!】

报道内容:

刻意放大事故现场的“惨烈”和“设备损失巨大”,淡化人员仅轻伤的事实。

更引用“匿名工程专家”观点,质疑项目前期地质风险评估是否流于形式。法律团队在审批安全措施时是否过于刻板延误了加固时机。

首席法律顾问方允的名字被反复提及,网络水军紧随其后,将对其团队的口诛笔伐推向高潮。

本地一家与宏远建设关系密切的电视台,更是在晚间新闻中播出了一段经过剪辑的采访。

画面中,一个自称是柳溪村村民代表的男人,对着镜头情绪激动:

“他们根本不管我们死活!征地补偿谈不拢就硬来!法律手续?糊弄鬼呢!

这次塌方就是报应!就是因为他们前期工作没做好,瞎指挥!那个京城来的女律师,懂什么?就知道拿着本本念经!害人呐!”

舆论风暴正烈时,柳溪村征地纠纷的漩涡里,一颗“炸弹”骤然引爆。

负责柳溪村拆迁补偿具体核算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小王,突然向调查组“坦白”并提交了一份“秘密录音”。

录音中,一个经过变声处理、自称是“项目组核心人员”的声音,在诱导小王“灵活处理”补偿标准,“适当降低补偿基数,加快进度”,“暗示”事后会有“好处”。

声音虽难辨认,指向却昭然若揭:

项目组为赶工期,竟试图违规操作、贿赂基层人员压低补偿标准。

这恰好坐实了舆论对项目组“罔顾法律”“急功近利”的指控。

小王在接受问询时,神情惶恐又愧疚,反复强调自己“差点糊涂”,并“坚定”地表示要揭露这种不法行为,还村民一个公道。

线上线下的围剿同步收紧。

一些不堪入目的谣言开始在临昌本地的小圈子和网络上悄然流传:

有人暗指方允与项目核心成员陈宴辞“关系暧昧”,借职务之便“偏袒”其团队。

更有人影射她收受宏远建设竞争对手的“巨额好处”,才会“死咬昌荣建材不放”,称其“目的不纯”。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157/228275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