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府试开始
宋虎在旁边瞧着,莫不是面前的人儿是他弟弟,他都以为中邪了。
这又踢又转又弯腰的,像个二傻子似的。
当然肯定不是。小宝可是读书人,读书人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宋溪做完一整套操,见宋虎直勾勾看着他,遂而问道:“二哥,你也想学吗?”
宋虎赶紧摇头,生怕晚了一步道:“不用不用。”
宋溪“哦”了一声,回到房里温书。
明日就是府试,可不能松懈。
翌日一早,宋溪早早醒来,其余三人比他更早。
宋虎眼下一些青黑,像是一晚上没睡好,看见他出来道:“小宝,我和大哥把你要带的东西都检查了好几遍,你也再看看。”
“嗯,二哥,我知道了。”宋溪道。
宋柱拿着他要带去考场的篮子,这些放在身旁。
宋溪问道:“你们都吃过了吗?”
三人不约而同点头,宋溪见他们嘴角有一些油水信以为真。
宋学名今早做的是面条,两颗溏心蛋,一些肉沫。上面还有几片绿菜叶。
闻着味道很香,吃起来也不错。
宋溪一碗面吃的干净。
“侄儿,你煮的很不错。考虑开店吗?”这话说出来,宋溪自个也愣了一下。
宋学名道:“三溪叔,我没那个本事。”
宋溪点头,未再说话。
他刚才下意识的话是前世上网多了的后遗症,网上的网友说话暖心又好听,他也不自觉提了建议。
胎穿八年,宋溪以为他已经快忘了前世,原来并没有。总有一些残留的记忆盘旋在脑中。
或许是这段日子精神过于紧绷,亦或许是心中的压力。他远没有表面上那样轻松,只是未说出来。
府试在汉中府的学宫举行,位于府城西南隅。宋溪头天来府城时见过学宫,而后为了更熟悉一些,他抽空也来了几次。
熟知道路,几人路上未出什么意外顺利到了考场。
学宫前人山人海,少说有几千人,其中读书人也不在少数。
宋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上至比他还小一些的稚子,下到年过五旬头发花白的老丈一眼望过去数不胜数。
平阳县考试时不到百人已是足够让人眼花缭乱,来了府城才知什么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要知府试录取人数通常不超过百人,录取比例一般在三十取一甚至四十取一。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只是陪跑。
其中的沉没成本,不计其数。
宋溪难免紧张起来,他调整呼吸才缓了过来。
宋虎目瞪口呆,手指不断比划前头的那些人,十根手指数尽叹道:“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多读书人,跟米粒一样数都数不清楚!”
宋柱有些紧张道:“小宝,你出来不要走远了,看着我们了再来外头。”
这么多人,他感觉小宝一进去就会不见。
宋溪点头道:“大哥,我知道了。”
宋学名道:“三溪叔,我到时找个长一些的木柴棍举着,这样你就能看见了。”
宋虎点头笑道:“学名侄儿,你这主意不错,这样小宝就不会看不着我们了。”
宋溪看了一眼他的身板,如今长到了宋柱腰上一些,又去看乌泱泱的人群。
默认了宋虎的话。
因而人实在太多,宋溪没有着急进去,等了一会没有那么挤了才与三人告别进去。
路上他都尽可能不往人群里扎堆,避免被比他高的人推着走。
过了搜身,宋溪经过棂星门,见到了门后的泮池。
泮池呈现半月形,是一处水池。寓意“泮水之滨”,有一段石桥横跨池上。
再往前行可见大成门,门侧设执事房、考官休憩室,门边贴有考试须知。
分为入场纪律与答题要求,赘述过长,宋溪只看了一眼。
穿过大成门后经过大成殿,此乃供奉孔子及儒家先贤的主殿,考试期间不开放。
殿外设香炉、碑刻,得见氛围庄重,殿旁设明伦堂,此为平日讲学之所。
特殊时期可作府试备用考场。
宋溪快步通往考棚的路径,旁有点名册与搜检处。
执事人负在此核对过宋溪的身份后又简单的搜检了一遍宋溪的身体。
道路两侧悬挂着警示牌,上方写着“严禁舞弊”“肃静”“回避”等字样,旁边配有差役值守。很是醒目。
接近考棚能看到考棚分区标识,按“天、地、人”编号,此为指引学子能快速找到对应考区。
考棚入口处设有桌案,可供学子再次确认座位号。
宋溪分到了地区,他的运气不错,地区位置适中。与传闻中的“臭号”有一些距离。
从宋溪旁边走过去的学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越往里走的那几人,脸色肉眼可见的难看。
人区最里头就是“臭号”的分布地,分到这边的学子都是一脸菜色。
“臭号”别称底号,紧挨着厕所,气味难闻,且晚上常有学子解手。
可用“呕泄昏忳”来言。
这臭号的威力人人闻之色变,坐在旁边的学子极大可能受影响。
上回在平阳县,宋溪坐的是露天考场,如今还是头一回坐号房。
号房由简陋房屋分隔,一间号房瞧着不大。肉眼看过去不到一米六七长、约莫不到一米宽。
里头只容纳一张矮桌、一条窄凳,其余再无。
一声铜锣响,发放考题。
二声铜锣响,学子正式答题。
大齐府试的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共考三天,考题多为帖经、杂文、策论。
帖经题考生需按照要求将书中内容默写下来,主要考察记忆力。
杂文题包括一些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考生的书法和习作能力。
策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
帖经题最为简单,宋溪看过题目了然于心。
第一题出自四书帖经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考题需补全“立”“惑”“天命”“耳顺”“矩”。
第二题为五经帖经,出自《尚书·禹贡》。此题关联陕南汉江流域,原文涉“梁州”地理,而陕南属古梁州范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144/228300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