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杨士奇,你脑子被驴踢了!
【第二天,朱高灿照常来到奉天殿打卡上班。】
【因为锦衣卫重重把守奉天殿,群臣夜里也只能待在奉天殿过夜。】
【刚进奉天殿的大门,朱高灿就闻到了一股巨大的、难以言明的脚臭味。】
【只见——】
【在硕大的奉天殿内,群臣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睡觉,群臣身下只铺了一件简单的被褥,年纪大的官员就多铺一件,以免着凉。】
【至于恶臭味的来源,朱高灿很快锁定。】
【在奉天殿的角落,英国公张辅依着奉天殿的柱子沉沉的睡着,鼾声震天动地,在张辅身旁还有张辅脱下的靴子。】
【可以清晰的看到,张辅的靴子上散发着一缕缕的白雾。】
【这个靴子在后世生物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真菌培养皿!】
【张辅身为一名常年在战场上奔波的老将军,这是不可避免的。】
【朱高灿的脸上顿时露出痛苦面具。】
【“咳咳。”】
【朱高灿咳嗽一声,群臣开始陆续醒来。】
【群臣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朱高灿到来,赶紧整理自己的着装。】
【待张辅重新穿上靴子,奉天殿内的味道这才稍微有了缓解。】
【但很明显,这治标不治本。】
【朱高灿附在刘勉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刘勉领命,立刻退了下去。】
【少顷,刘勉归来,手中端着一个盛满温水的洗脚盆。】
【“孤体恤英国公劳苦功高,英国公不妨先泡泡脚休息休息,之后我们再议朝事。”】
【刘勉将洗脚水端到张辅面前,同时在张辅身后放了一把椅子,】
【张辅:?】
【张辅觉得朱高灿是在刻意的针对他,但他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吴王英明。”】
【“英国公年事已高,又在这奉天殿睡了一整夜,泡脚可以很好的缓解疲劳。”】
【朱高灿开口,其余大臣纷纷附和道。】
【他们已经饱受张辅的脚臭折磨,却又碍于张辅国公的身份,敢怒不敢言。】
【现在朱高灿将这事提出来,百官巴不得张辅赶紧去洗脚。】
【所有人都开口了,张辅也不好拒绝,也就接受了朱高灿的好意。】
【萦绕在奉天殿内的臭味这才彻底消除,朱高灿终于可以静下心处理今天的朝政。】
【在宣德一朝,内阁的地位有了明显的上升,已经开始为皇帝分忧,承担起了审阅奏章的作用。】
【内阁首辅杨士奇拿着厚厚的一叠奏章来到朱高灿身前。】
【“殿下,这些是地方传来的奏章,我们内阁已经完成了初审,是我们内阁一众大臣共同做出的决定。”】
【“嗯,放下吧。”朱高灿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身前的御案。】
【杨士奇的意思很明显,内阁已经将奏章审完了,朱高灿只需要盖章或者“批红”即可。】
【朱高灿当然不会不加审阅就直接盖章。】
【那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所有大明百姓的不负责任!】
【朱高灿拿过奏章,一份一份的仔细查看。】
【时而点头表示认可,时而皱眉表达自己的不满。】
【堂下部分官员看到朱高灿有模有样的审阅起奏章,不免心中嗤笑。】
【朱高灿一个从未接触过朝政的藩王,不会批阅奏章很合理,朱高灿直接讲明的话没人会笑他。】
【反而是现在,朱高灿装模作样的做出一副很懂的模样,才是真正的令人发笑。】
【很快,朱高灿在御案上将所有的奏章分为两份。】
【左手边的那份被朱高灿盖上了章,右手边的那份则没有得到朱高灿的认可。】
【朱高灿将右手边的奏章全部拿在手里。】
【“我说,你们听。”】
【朱高灿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扫过,群臣无不正了正身子。】
【他们不清楚,自己为何会因朱高灿的眼神而感到紧张。】
【“这份奏章说,江南地区遭遇大片蝗虫过境,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官府请求朝廷治灾。”】
【“内阁给出的治理之策是官府组织百姓人力捕虫,同时开仓放粮。”】
【杨士奇点了点头,他记得这篇奏章,这还是他亲自审批的。】
【这是杨士奇可以想到最好的办法,既可以消灭蝗虫,又可以赈灾。】
【“这简直是胡闹。”】
【朱高灿将奏章放在御案上,紧接着目光看向杨士奇。】
【“杨大人可以好好的想一想,官府组织百姓捕捉蝗虫,百姓会尽力吗?”】
【杨士奇不解:“捕蝗有利于百姓,可以保护他们的粮食,百姓自然会尽全力。”】
【朱高灿摇了摇头。】
【“杨大人,我替百姓问你两个问题。”】
【“殿下尽管开口问。”】
【杨士奇自认为没有错,自然不怕朱高灿的发问。】
【“第一、我不捕蝗也有别人捕蝗,我为什么要尽力?”】
【“第二、我种的粮食已经被蝗虫糟蹋了,我捕蝗也无法救回被毁的粮食,更何况朝廷已经开仓放粮了,我不捕蝗也饿不死,我为什么要捕蝗?”】
【“这……”】
【杨士奇犹豫了。】
【他根本没有想过这个关于百姓人心的问题。】
【杨士奇只想到,捕捉蝗虫对于百姓来说是好事,百姓肯定会踊跃参与。】
【可现在想想,朱高灿说的似乎一点都没错。】
【百姓已经可以不饿死了,自然也没理由捕蝗。】
【“那殿下认为该如何是好?”杨士奇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朱高灿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给杨士奇解惑。】
【“首先,将捕蝗与税免挂钩,百姓每捕捉多少蝗虫,可以相应的减少今年或者来年多少赋税。”】
【“其次,可采用生物捕虫,也就是在田里放养鸭子、青蛙辅助百姓捕虫。”】
【“最后,再让当地的官员去祭祀蝗神来安抚民心,及时的组织灾后的补种。”】
【“当然,开仓放粮也必不可少,我们不能让百姓真的饿死。”】
【杨士奇豁然开朗。】
【朱高灿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升百姓的捕蝗积极性,也做好了灾后的安置。】
【“谢殿下解惑,臣下明白了。”】
【此时,杨士奇已经对朱高灿刮目相看。】
【杨士奇怎么也没想到,朱高灿是有真才实学在身上的!】
【另一边,朱高灿处理完这份奏章也没有停下,继续拿出另外一份。】
【这一次,朱高灿脸上明显阴沉了许多。】
【“这份奏章说,在今年七月份,登州一地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河水决堤,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淹没良田两千余亩,祸及数万百姓。”】
【朱高灿说着,目光落在杨士奇身上。】
【“你们内阁给出的赈灾方案是开仓放粮、减免登州百姓的赋税、朝廷拨款以修筑堤坝?”】
【杨士奇点了点头,对此并无任何疑问。】
【这份奏章可与前一份不同,治理水患,自古以来都是修堤筑坝,没有更好的办法。】
【杨士奇自信的开口道:】
【“殿下,这是治理水患最直接、见效最快的办法。”】
【“错!大错特错。”】
【杨士奇不服:“治理水患的方法自古如此,不可能有更好的办法。”】
【砰——!】
【朱高灿猛地拍了下身前的御案。】
【紧接着,朱高灿毫不留情,将奏章直接重重的摔在杨士奇的脸上。】
【“愚蠢!愚蠢至极!”】
【“杨士奇,你脑子被驴踢了吗?!”】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142/228297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