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全府盼我死,我偏要攀高门,嫁皇子! > 第124章 楚墨渊的夸夸

第124章 楚墨渊的夸夸


尽管孟瑶答应,会给楚墨渊十五日的时间。

但她自己并未松懈。

她很清楚,局势瞬息万变。

任何一丝疏漏,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毁于一旦。

眼下最迫在眉睫的,是化解孟怀一与端王的疑心。

孟良平从京畿大牢假死脱身已有两日,若迟迟不露面,必然会引起他们的猜疑。

可是,该如何打消他们的疑虑?

孟瑶决定,先从孟怀一身上着手。

她找来楚墨渊,开门见山。

“我需要一个人。”

孟瑶说:“我有从聂军医手中截获的秘药,服用后可以模仿任何人的声调。我需要一个人,可以假扮成聂军医,在深夜去见孟怀一。告诉他,孟良平刚刚脱身,为了不引起怀疑,此时不便露面,需要蛰伏一段时日,让他和端王不必着急。如此一来,便能稳住他们一段时间,不至于立即起疑。”

楚墨渊问:“为什么是聂军医?”

孟瑶回答:“要说服孟怀一,必须要用信得过之人才行。而若要假扮他熟悉之人,必定会露出破绽。思来想去,唯有聂军医最为合适,他入京后只与孟怀一见过两次面,且都在深夜,因而,孟怀一对他声音的熟悉大于容貌。”

楚墨渊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我手下倒真有一个合适人选。”

“谁?”

“路乙。”楚墨渊缓缓道,“他是我暗卫首领之一,先前一直在铜雀台当差,学了不少演戏技巧,神态、举止,能模仿到七八成,再配合你手里的秘药,让他假扮聂军医,应当不难。”

孟瑶点头:“此人的确再合适不过。”

但下一瞬,她眼神微微一动:“铜雀台?”

她疑惑的看向楚墨渊:“那里也是殿下的地盘?”

她先前只知道八角楼。

没想到这间名动京城的戏馆,竟也是楚墨渊的产业?

楚墨渊没否认,笑着点了点头。

孟瑶心头一震。

所以……去年那出轰动京城、为她正名的剧目,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殿下倒挺会编故事。”孟瑶低下头,神色莫辨。

楚墨渊看着她低垂的头顶。

明白她已然想起那件事。

于是便解释道:“这世道对女子约束太多。我知道你心中无惧,但流言最伤人。你这样的人,不该背上那些莫须有的污名。”

“我是什么样的人?”孟瑶突然抬头,直视楚墨渊。

他先是愕然,继而一笑:“是守护一方安宁,护卫楚国百姓的人。”

孟瑶:……

难怪他“傻”了六年,皇帝却还不舍得将太子之位册封给其他人。

果然很会说话。

不过……

她想起去年,流言肆虐,说她命硬、克亲、不贤……

一众谣言使她不管去哪,旁人都避之不及。

她虽不在意,却让身边之人饱受困扰。

为了破除谣言,表兄竟然提出娶她为妻。

差点没把她吓死。

好在,铜雀台那出《全府盼我死》来得恰逢其时,为她扭转了风向。

也给了她拒绝宋岫白最合适的理由。

如今,她才知道,那场“及时雨”的背后。

竟然是楚墨渊。

她一直觉得自己与他并不相熟,可他却将蓄养已久的势力,用在为她正名之上。

这让她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见她不语,楚墨渊心底略微一紧。

他前世的所作作为,让如今的他在面对孟瑶时,始终有些不知所措。

见她并未动怒,又让他松了口气。

孟瑶没有注意他神态的变化,将从聂军医那里搜来的秘药交给了他。

用聂军医的秘药,来伪装聂军医。

倒有些讽刺的意味。

楚墨渊将药收好,又问:“阿瑶可还有别的事?”

孟瑶似乎想起了什么:“你羁押孟柔时日已久,可曾发现她额头有伤?”

楚墨渊回答:“她头部的确有伤,但却不在额头,而是在靠近头顶的位置,像是不久之前经历了剧烈撞击,而留下的痕迹。”

“头顶?”孟瑶眯了眯眼,“难怪先前在八角楼时,青鸾并未发现她头脸有伤,没想到竟是被头发遮住了。想来,她便是这次受伤后,才有了重生的机缘。”

楚墨渊问她:“怎么好端端的,提起她来了?”

孟柔说:“因为最近几日,闵大人已经发现孟柔失踪,并开始关注此事了。”

“大理寺卿闵翔宇?”

“嗯。”

原来,先前孟柔协助闵翔宇破获灵妙庵住持谋杀案,令这位大理寺卿对她另眼相看,还当众夸赞过几次。

能得大理寺卿称许之人并不多。

孟柔的名字,很快就在闵翔宇心腹之间传开。

当他们发现孟怀一在暗中寻找孟柔时,便将此事报给闵翔宇。

闵翔宇断案多年,一旦遇到蹊跷之事,无不会追查到底。

这几日,已着人开始悄悄打探。

若他继续追查下去,迟早会发现孟家的古怪之处。

亦会影响到他们。

楚墨渊目光暗了几分,沉声问:“此事,阿瑶打算如何应对?”

孟瑶唇角微扬:“既然闵大人喜欢查案,就给他一桩谋杀案去查。说不定,他还能找到追寻孟柔下落的新思路。”

“什么案子?”

孟瑶说:“灵妙庵住持之死。”

楚墨渊笑:“所以,你是想将孟柔失踪之事,往被人复仇的方向去引导?”

孟柔眯起眼来:“殿下似乎丝毫不觉得惊讶?”

楚墨渊:……

他坦白:“先前……我在你身边放了几个暗卫,你让青鸾和刘念在灵妙庵和永安村打探消息之事,我……都知晓。”

孟瑶磨牙:“我刚回京时,那些在孟家周围探头探脑的人,也都是殿下安排的?”

楚墨渊回答:“是。”

“哼!”

……

第三日,京兆府将一桩盗窃案转呈大理寺。

案发地,是永安村的一间药铺。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京兆府审完便可结案。

但药铺丢失的除了几两银子外,还有一本记档。

药铺掌报案时,甚至没有提起记档的事。

还是在审案之人的追问下,才想了起来。

他说,那本记档所录的,是买药人的姓名,药材名录,以及买药所用。

本是平平无奇,但唯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003/111110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