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皇明 > 第138章 禁中颁廪,紫闼疏财

第138章 禁中颁廪,紫闼疏财


满桂、马世龙经过朱由校的‘圣恩教育’之后,带着满怀的激动与忠诚,离开了东暖阁。

    “诏魏忠贤来问话!”

    朱由校吩咐左右,魏朝得令,赶忙让传令太监去召魏忠贤。

    而在等待的时间,朱由校也是没有浪费,他伸了伸懒腰,开始批阅奏章。

    他拿起第一份奏章。

    陕西三边总督李起元奏:《宁夏哱拜余部骚乱疏》

    内容:西北蒙古部落趁明廷辽东用兵之机劫掠边境,请求增兵镇压。

    朱由校看着内阁附带而上的解决建议,思索片刻,朱批道:

    ‘朕已览奏。哱拜余孽勾结北虏,扰我边陲,深为可恨!着该督(李起元)严饬各镇,相机剿抚,务俾根株尽绝。

    其调兵事宜,会同兵部酌议,毋得轻动大众,致糜饷粮。

    仍谕诸将:有功者不吝升赏,怯战者必置重典。边事孔棘,卿其勉之!该部知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对于蒙古诸部,朱由校是要拉拢,然后一起对付建奴的。

    但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些人也不可轻信。

    将其打服了,再谈合作,这事情才会顺利。

    紧接着,朱由校继续看第二封奏疏。

    《为北虏察哈尔西迁寇边及遣使请盟事》!

    这是孙承宗到了辽东之后不久,便上的奏疏。

    朱由校眼睛一亮,当即看起其中的内容来:

    臣兵部尚书孙承宗谨奏:

    据宣大总督王国樑、蓟辽总督文球等连报:

    察哈尔部酋林丹汗,自去岁吞并内喀尔喀诸部后,今率数万骑西迁至宣府、大同一带,屡犯边墙,杀掠军民,烧毁屯堡。其势猖獗,边烽日夜不绝。

    近获降虏密告,林丹汗欲遣其心腹贵英恰为使,赍书至京,声言“愿与天朝共剿建州”,乞赐市赏、火器相助。然察其言辞,实为借兵索赏,恐非诚心。

    臣等议处:

    边备宜严:请敕宣大、蓟辽诸镇增兵固守,勿堕虏计。

    夷使当慎:若林丹汗使至,宜由礼部、兵部会审其书,勿轻许盟约。

    离间为要:可密谕内喀尔喀残部(如巴林、扎鲁特),使疑察哈尔,以分其势。

    伏乞圣裁!

    朱由校看完奏疏,陷入沉思之中。

    泰昌元年到天启元年是明朝、蒙古、后金三方博弈的关键两年。

    此时,对于大明来说,辽东局势恶化,萨尔浒惨败后防御空虚,急需蒙古牵制后金。

    对于后金来说,他们要攻占沈阳、辽阳,试图拉拢蒙古孤立明朝。

    而对于蒙古诸部来说,草原分裂加剧,林丹汗试图统一漠南,但内部分裂使其难以形成合力。

    若能够利用蒙古诸部,来对付建州,这确实是一个省力省心的办法。

    然而.

    林丹汗此人颇有野心,给了岁赐,不一定会真的帮助大明。

    肉包子打狗,是真的可能一去不回的。

    加之

    蒙古诸部之前被明军坑得够惨,像是李成梁在辽东之时,多次蒙骗蒙古诸部,嘎他们人头领赏。

    现在的蒙古诸部与大明的关系,就像黑暗森林法则一般。

    谁先信了,谁就吃亏。

    朱由校思索一番,还是没有写朱批,反而是让魏朝拿来御用笺纸,在上面写着对孙承宗的手诏:

    皇帝敕谕巡抚蓟辽、兵部尚书孙承宗:

    朕惟九边安危,系于北虏之向背。近闻林丹汗虽桀骜难驯,然与建虏势同水火,此天赐以夷制夷之机也。卿总督边务,洞悉虏情,今特谕卿密筹方略,相机行事:

    一、助察哈尔以掣建虏。

    增市赏以结其心:可于宣大、蓟镇岁赐之外,另拨盐茶、布帛,令其专力东向。

    助械练兵:择火器匠人、战马,量予接济,然须暗遣心腹监之,防其反噬。

    二、离间内喀尔喀余部。

    巴林、扎鲁特诸酋,若尚有未降建虏者,许以爵位、互市,使与察哈尔并力。

    慎遣使臣,毋令建虏侦知,致生变端。

    三、严九边戒备。

    宣大、蓟辽诸镇,宜增哨探、固边墙,防虏骑假道南犯。

    卿老成持重,素谙边事,兹事体大,务须密之!可将施行条议、虏情虚实,具密本速奏,朕当与辅臣(内阁)面议。

    特谕。

    这个手诏不是正式的诏书,因此不需要加盖印章。

    写完手诏之后,朱由校吹了吹,让其自然晾干。

    林丹汗是要拉拢的,蒙古诸部也是要拉拢的。

    虽然说林丹汗对大明来说是不小的威胁,但朱由校作为后世人心里清楚,建州对大明的威胁更大!

    后金的组织程度远超蒙古,蒙古即便是统一了,也是松散联盟。

    想要重现蒙古帝国的荣光,几乎不可能。

    而后金要是将蒙古诸部吞了,那辽东就难守了。

    得让孙承宗去仔细调研,看看扶持林丹汗、分化蒙古诸部与建州的关系,此计有没有可信性!

    放下第二封奏疏,朱由校继续看第三封奏章。

    现在还能送到东暖阁的,多是司礼监、内阁两方之中有一方认为是重要的奏疏。

    因此朱由校批阅的速度不快。

    许多都不能直接拿主意,需要向阁臣、各部官员询问了之后,再定夺。

    国事不是小事,他在上面的朱批,都可能影响一地的局势。

    朱由校对批阅奏章之事,是十分重视,并且小心谨慎的。

    终于,在批阅第四份奏疏的时候,魏忠贤到了。

    “奴婢魏忠贤,恭请皇爷圣躬万安!!”

    朱由校将笔毫放下,说道:“起来罢!”

    “谢陛下。”

    魏忠贤起身之后,静静的等待皇帝后面的话。

    此番召见,是要他做什么事情呢?

    “皇庄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提到皇庄,魏忠贤心中凛然,说道:“皇爷,皇庄之事还在调查之中。”

    朱由校眉头紧皱。

    “那要调查多久?”

    朱由校冷眼看着面前的魏忠贤,问道:“一个月?还是两个月?”

    扑通~

    魏忠贤跪伏而下,说道:“皇爷,皇庄之事,奴婢必以最快的速度清查,一个月内,必定给皇爷一个满意的答复!”

    见到魏忠贤给出了一个期限,朱由校脸上的怒色才一点点收回去。

    “听说,各大皇庄的掌店太监,都有走你的门路?”

    魏忠贤额头细汗密布,当即说道:“奴婢.奴婢不敢!”

    “是朕给你的钱不够花了?”

    魏忠贤磕头如捣蒜,砰砰直响,说道:“陛下圣恩之下,庄子、土地都赏了,奴婢阉人而已,哪里需要花什么钱。陛下给的钱财,够奴婢几辈子花的了。”

    见魏忠贤还算机灵,朱由校面色稍霁,说道:

    “收受贿赂此事,朕绝不姑息,尔等若是立下功劳,朕也不吝啬封赏。”

    朱由校从龙案上拿出一本小册,扔到魏忠贤面前。

    “朕知道你们这些无根之人的苦处,看看吧。”

    魏忠贤方才被皇帝训斥了之后,心有戚戚,此刻拿起小册,翻开来看,眼中顿时露出震惊之色。

    “陛下,这.”

    他细长的眼睛猛地瞪大,浑浊的眼珠在眼眶里颤动,瞳孔收缩如针。

    让他如此震惊的,是这小册中的内容!

    内廷养廉银制度,以及养老制度!

    养廉银按照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太监品级,规定养廉银。

    譬如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年的养廉银有一千两!

    各监掌印、秉笔太监,一年的养廉银有三百两到七百两。

    少监,如司礼监随堂太监,一年的养廉银有一百五十两到三百两。

    再低一个等级的,长随、奉御太监,一年的养廉银有七十到一百五十两。

    至于最低级小火者、杂役,则没有养廉银,但有年俸十两。

    除了养廉银之外,还有内廷养老制度。

    一是有退休金:

    在内廷中工作满30年者,可领取原俸五成直至终老(如司礼监掌印太监退休后,可领取其年俸120两中的一半60两)。

    在内廷中工作满20年者,可领取原俸三成(如御马监太监退休后年领30两)。

    在内廷中工作不足20年者,一次性发放10-50两遣散费。

    二是会给退休的太监养老安置。

    由内廷拨款在北京、南京设立“恩养寺”,收留无家可归的老弱宦官,提供食宿、医药。

    寺庙田产由皇庄划拨,收入专供养老。

    三是有返乡补助。

    自愿返乡者,发放路费(20-50两)及田地(10-20亩),避免其流离失所。

    砰砰砰~

    魏忠贤看完之后,重重磕头,声音颤抖着高呼道:“皇爷圣明啊!奴婢.奴婢活了这把年纪,从未见过如此体恤下情的明君!这养廉银和养老制度,简直是给咱们这些无根之人开了天恩!”

    他抬起袖子擦了擦发红的眼眶,哽咽道:“宫里多少老太监,临了连口薄棺都凑不齐。如今皇爷连三十年后的退路都给大伙儿想周全了,这哪是银子?这是给奴婢们续命的菩萨帖啊!”

    说着又砰砰连磕三个响头:“奴婢代十二监四司八局三千六百个苦命人,叩谢皇爷再造之恩!往后谁要是还敢贪墨银子,不用皇爷开口,奴婢第一个剁了他的爪子!”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也是知晓你们的苦楚,有时候不贪,下半辈子谁来养?如今朕告诉你们,朕会养你们,为你们送终,尔等便需好生为朕办事,杜绝贪腐之事!”

    明代宦官退休后常被遣返原籍或寺庙,生活无保障,导致其任内疯狂敛财。

    而现在,皇帝替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至于这钱是从哪里出的?

    自然是从皇室庄田收入、市舶司关税、矿税等专项拨款,不动用国库正赋。

    当然

    给了这么多好处,一旦内廷之人有贪污之事出现,必定是要严惩的!

    朱由校对着魏忠贤警告道:“朕花费这么多银子,为尔等养老,让尔等下半辈子的日子不至于流落街头,自然是要尔等真的能为朕办事,真的一点都不贪,若发现受贿、勒索,则追回全部养廉银并革职治罪,你可明白?”

    魏忠贤当即磕头道:“老奴如何不明白?皇爷天恩如此,谁敢贪墨,谁就得去喂金水河的王八!”

    养廉银对于中下层太监来说,是好事,但对于上层太监来说,并非是好事。

    这几千几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就拿得到。

    是故,朱由校看向魏忠贤,说道:“这只是养廉银与退休金,为你们做最后保障之用,尔等若是立下大的功劳,便是白银万两,朕也会赏赐,现今,便让朕看看,你们是如何报答朕的。”

    朱由校的话让魏忠贤眼睛一亮。

    说实话,他确实是看不上几百两的养廉银。

    但如果说立了功能够赏赐万两白银,那他可就不困了。

    贪污的收入,不能名正言顺的拿出来花。

    但陛下的赏赐,他怎样显摆都可以。

    大明‘销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朱由校调动起来了。

    魏忠贤当即说道:“皇爷放心,老奴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将皇庄整顿了,有罪的人,必定全部揪出来,不放过任何一个,之后清丈土地,让下面的人贪无可贪!”

    朱由校点了点头。

    “朕拭目以待!”

    说完此话,魏忠贤便要告辞。

    不过朱由校却是叫住了他,说道:“吏部尚书周嘉谟,朕听闻他日费颇靡,且有结党的嫌疑,你替朕好好查一查。”

    魏忠贤眼睛一亮。

    要他去整顿皇庄,他可能并不专业。

    但要查那些文官,这可就到了他最擅长的领域了。

    毕竟这段日子,他就是干这个事的。

    并且手底下的锦衣卫番子,已经是在北京城中构筑了一道道情报网络。

    获取情报的能力大大提高,查那些官员底细的能力,亦是今非昔比。

    颇有太祖锦衣卫时的荣光。

    魏忠贤当即表态道:“奴婢一定将周嘉谟查个底朝天,往上祖宗十八代都查个清清楚楚。”

    朕要查他的祖宗十八代作甚?

    朱由校翻了个白眼,提醒道:“切莫不要罗织罪名,朕要切切实实的罪过。”

    问罪臣下,如果是莫须有的罪名,会让手底下臣子战战兢兢,破坏了政治生态。

    只有真真切切的罪名,才能堵住各方的嘴。

    魏忠贤拍着胸脯说道:“陛下放心,老奴绝对不会冤枉人!”

    听到这句回答,朱由校这才对着魏忠贤摆了摆手,说道:“下去罢!”

    魏忠贤离去之前,恭恭敬敬的将写着内廷养廉银和养老制度小册呈递御前。

    朱由校接过小册,看着魏忠贤离去的背影,眼神闪烁。

    养廉银与养老制度,可以让他这个皇帝得到绝大多数太监的支持与拥护,内廷以后将会更如臂指使。

    另外,这个养老制度,还有针对宫女的。

    毕竟朱由校可不想宫女勒脖颈的情况再次出现。

    说起来,明朝宫女的养老问题也是长期被忽视,多数人晚年凄凉。

    朱由校向司寝宫女赵清月问过宫女养老的问题。

    被问到时,赵清月偷偷的抹眼泪,经她一番言语之后,朱由校才对明朝宫女的养老方式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其养老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是服役期满出宫。

    宫女一般25-30岁可申请出宫(但需主事太监或女官批准)。

    需无过错,且未被皇帝、后妃留用。

    因为条件比较苛刻,实际上少数宫女能够服役期满后出宫。

    即便是出宫,多数宫女因无家可归或缺乏嫁妆,出宫后沦为贫民、佣工,甚至娼妓。

    其二,配婚宦官或军士。

    年老宫女可能被赐给太监“对食”(名义夫妻),或配给边关军士(如宣府、大同戍卒)。

    不过此类婚姻多为形式,宫女仍需自谋生计。

    其三,升任女官。

    少数精明能干的宫女可升为六局一司(尚宫、尚仪等)女官,年满50岁后可留宫养老。

    但这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即便能够留宫养老,由内廷供给衣食,但宫里面是看人下菜的,没有俸禄,地位低下,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其四,侍奉太妃、太后。

    若曾侍奉过太皇太后、皇太后等,可能被允许继续留在慈宁宫、仁寿宫等养老。

    但一旦主子去世,宫女常被遣散。

    其五,尼姑庵、道观安置。

    北京保明寺(又名“姑姑寺”)、白衣庵等,专门收容年老宫女。

    由内廷拨少量香火钱,生活清苦。

    无依无靠的宫女则自费出家,靠刺绣、抄经维生。

    其六,由太监出资设立的安乐堂,收留老病宫女,但条件恶劣,形同等死。

    由此可见,在明朝当宫女,大多数是结局悲惨的。

    再在宫中被皇帝苛刻对待,出现勒皇帝脖颈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宫女的养老问题,朱由校借鉴了清朝的制度。

    正常情况下,宫女三十岁出宫,朝廷发放嫁妆,替他们寻找良配。

    不愿意出宫的,也给他们安排荣养之地,由内廷拨款。

    给内廷的太监、宫女都安排了后事,朱由校终于是可以睡个好觉了。

    不过,花出去了这么多钱,那朱由校就得想办法收更多的钱上来。

    江南地税、盐税,是要开始提上日程了!

    要是收不上来税,他的这个内廷养老制度,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形同虚设罢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32/111109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