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皇明 > 第147章 玉鼎辍烹,云章谒帝

第147章 玉鼎辍烹,云章谒帝


从京营归来,天色都已经有些暗沉了。

    朱由校忙碌一日,肚子也是呱呱叫了,当即命黄骅上膳。

    御膳房呈上的晚膳可谓穷极精巧,冷热肴馔各具匠心。

    冷盘中尤以琥珀冻蹄为绝品:取太湖三年生野猪前蹄,以松柴文火慢煨十二时辰,剔骨留形,浇淋梅子酱与蹄胶凝成的琥珀色冻膏,置于冰鉴中镇足半日。

    出刀时晶莹剔透,颤若凝脂,入口竟有‘初雪遇暖’之妙。

    热膳更见巧思,燔龙吐焰一菜堪称庖厨绝艺:精选辽东雪原麂鹿最嫩的里脊肉,快刀片作蝉翼之薄,铺陈于南京进贡的朱砂雨花石上。待石炉烧至赤红,浇淋二十年陈绍兴花雕,霎时蓝焰腾空三尺,酒香裹着肉香直冲殿梁。

    那鹿肉在烈焰中微微一卷,恰至五分熟度,侍膳太监以银箸急挟,奉至御前时犹带火星跳跃。

    这般烈火烹鲜的吃法,纵是见惯珍馐的内廷老饕,也不免啧啧称奇。

    之所以膳食有了变化,还要归功于之前的整顿内廷。

    朱由校整顿内廷的时候,着重整顿尚膳监,将里面的太监,全部换上亲信太监,尤其是下设御膳房,精选民间厨师入宫,将原来的御厨都炒了鱿鱼,发还民间。

    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

    若是连吃饭问题都保障不了,那他这个皇帝绝对当不久。

    简单用了晚膳之后,朱由校准备挑灯夜战。

    他看向身侧侍奉的魏朝,问道:“兵部左侍郎与太仆寺卿还没到?”

    在朱由校用膳之前,便召见这两人了,结果这两人还没到?

    一看就是没有好好加班!

    见皇帝语气带着些许不悦,魏朝额头冒出细汗,赶忙说道:“皇爷,奴婢这就去催促。”

    “速去!”

    朱由校拿起笔毫,准备批阅奏章,手中的朱笔悬在奏章上方,墨汁在笔尖凝聚欲滴。

    他眼前又浮现出今日京营阅兵时那些羸弱战马的景象:那些肩高不足四尺的矮马,莫说是冲锋陷阵,就是驮着全副铠甲的骑兵都显得吃力。

    建奴的铁骑在关外虎视眈眈,难道要让大明将士骑着这等驽马去送死?

    “这哪是战马,分明是拉磨的驴子!”

    皇帝突然将朱笔重重掷在砚台上。

    侍立在侧的司礼监太监吓得一哆嗦,却听见皇上低声自语:“马政不修,何以立军?军力不振,何以卫国?”

    要想提高军队战斗力,重整马政那是必须的。

    战马的爆发力与耐力,实乃两军对垒之胜负关键。

    冲锋陷阵时,良驹一跃数丈,可破敌阵于瞬息;长途奔袭之际,健马耐力持久,能制胜于百里之外。

    一匹神骏,可助将士斩将搴旗;一匹劣马,或致三军败绩沙场。

    故昔人云:“马者,兵之先也,军之根本。”

    另外,马除了打仗之外,还有其他用处!

    在这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马匹就是维系帝国运转的血脉。

    矮小敦实的挽马,肩负着后勤运输的重任:机营那些动辄数千斤的红衣大炮,全赖这些无声的劳力才能奔赴前线。

    没有足够的马匹,再精良的火器也只能困守后方,沦为废铁。

    更致命的是,大明的驿站系统完全建立在马匹之上。

    从九边军报到江南漕粮,从官员赴任到紧急军情,全凭驿站快马日夜兼程。

    若马政废弛,这四万里的驿路便成死脉,帝国的政令将寸步难行。

    正如王琼所言:“驿传之马,犹人身之血脉,血脉不通,则肢体俱废。”

    整顿马政,刻不容缓!

    等着兵部左侍郎和太仆寺卿的时间,朱由校却也不能浪费,只得沉下心去批阅奏章。

    打开第一份奏章,朱由校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

    这是龙虎山正一道天师府上的奏表:

    臣张显庸谨奏:

    臣年迈体衰,难承天师之责,恐误道门弘法大业。长子应京勤修经箓,德才兼备,可继嗣天师之位。伏乞陛下恩准,敕其嗣教,以安玄门之心。

    朱由校看完之后,陷入沉思之中。

    “和朕说说这正一道的事。”

    张显庸的奏表能至御前,魏朝出了不少的力。

    没办法,好处收了,自然要干活。

    现在被皇帝问起正一道的事情,魏朝缓缓说道:

    “回皇爷的话,这张显庸是龙虎山第五十代天师,原名张显祖,万历年间,随父进觐时,神宗器重之,因改名为显庸。至于这龙虎山.”

    听了魏朝的一番话之后,朱由校对龙虎山的历史与现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之所以龙虎山能够上表,直呈御前,是因为这龙虎山正一道天师,是官方认证的宗教领袖。

    明朝延续元制,承认龙虎山张天师(正一派)为道教正统领袖,授予“正一嗣教真人”封号(秩正二品),允许世袭。

    天师可任命天下道观住持(需报礼部备案),并主持国家祭祀(如万历朝祈雨大典)。

    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小,在上层也有影响力,世宗皇帝就是崇道的皇帝,在嘉靖之时,龙虎山显赫一时。

    不过后面的几个皇帝,对道教都不感冒,神宗皇帝更是崇佛贬道,龙虎山处境一时间非常尴尬。

    这个张显庸喜深居修炼,故希望能卸教事,以天师印剑授张应京,别构静室修养法术。

    道教

    或许可以利用一二。

    朱由校眼神闪烁,心中却已经是在思量着改造道教的事情了。

    他当即对魏朝说道:“命内阁拟旨,让张显庸张应京父子进京面圣!”

    魏朝愣了一下,面有异色。

    难道陛下和世宗皇帝一般,都崇信道家?

    魏朝转念一想,觉得还真有这个可能。

    毕竟,如今的皇爷,和世宗皇帝年轻时太像了。

    权谋、处事方面,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

    他赶紧领命,道:“奴婢这便去办。”

    只是,他迈开腿后,又止住脚步,问道:“皇爷,张显庸的请求,可要批了?”

    朱由校摇了摇头,说道:“拖着。”

    呈递御前的奏章,许多都是不批的。

    像是很多王爷世子世袭传位的奏疏,常常要等个十几二十年才有审批。

    批与不批,得看皇帝心情,得看下面的人会不会来事。

    “奴婢明白了。”

    魏朝眼中露出迷惑之色,感觉自己方才的想法,似乎有些问题。

    陛下到底崇道还是不崇道?

    他有些摸不清皇帝的心思,只得缓缓退去,让司礼监随堂太监去通知内阁拟旨。

    而在处理张显庸奏章的功夫,黄门太监进来通报,兵部左侍郎张经世和太仆寺卿薛贞已经到了乾清宫。

    “让他们进来。”

    得到皇帝召见,张经世与薛贞两人很是忐忑的进入东暖阁。

    之所以这么慢来,是因为他们已经下直归家了。

    张经世当时抱着自己新纳的小妾,正在探讨男女之道,两人都已经无缝连接了,结果下人通禀,皇帝紧急召见。

    差点没把他吓阳痿了。

    太仆寺卿薛贞也差不多,被突然的召见吓得不轻。

    两人此刻是大汗淋漓的状态,跪伏在阶下,屁股撅得老高了。

    “臣兵部左侍郎张经世(太仆寺卿薛贞),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安,起来罢!赐座。”

    “谢陛下。”

    两人颤颤巍巍起身,却是不敢落座。

    朱由校看着两人紧张的模样,也不想浪费时间,而是直入主题,问道:“朕今日在京营大阅,将士们倒是有不少风采,然而所乘战马,却大多矮小,何故?”

    果然!

    陛下骤然召见,不是好事。

    张经世当即甩锅,说道:“回陛下的话,马政之事,虽属兵部,但事情大多由太仆寺负责。具体的事情,陛下可以问太仆寺卿。”

    薛贞闻言,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平日里太仆寺卿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兵部首肯,怎么到了陛下这里,事情都由太仆寺负责了。

    哪有你这样不粘锅的?

    PS:

    月末了,求个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32/111109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