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荒:逍遥山农 > 第117章 天意如此

第117章 天意如此


北极武需要一个基本盘,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谁是自己的基本盘。

    首先肯定不是农民,那些农民投降速度一流,能帮忙,但只要靠近自己就会变成官僚集团的一份子。

    北极武开始整理古代常见的势力。

    宗室集团,皇帝的同姓亲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王公贵族集团。

    士族门阀集团,垄断官职,土地和知识文化的世家大族集团。

    宦官集团,皇帝的身边人。

    文官集团,科举士大夫为主的儒家文人,经常与宦官还有皇权外戚对抗。

    外戚集团,皇后的娘家人。

    地方豪强集团,地方大地主和豪绅,控制地方经济和基层政权。

    宗教集团

    商人集团,富商巨贾,盐商、茶商、外贸商人,通过经济实力影响政策,但长期被压制(重农抑商)。

    少民集团,边疆民族首领

    底层百姓可以加入到任何一个集团,可以成为皇权的一份子,也可以成为文官集团或者外戚。

    “目前能走的只有功勋集团,我在军队里的威望最高,也不担心手底下人带兵反叛。”

    “这些人处理内政的手段不行,但是不重要,只要能压制住那些文官别搞事情就行了。”

    “功勋集团当政务官,完成我的指令和指标任务,下面选拔出来的文官集团作为事务官辅助他们。”

    “以历练的名义从各个封地叫人过来帮忙,一来是可以培养忠诚,减免一些税收,二来就是选拔优秀人才。”

    “商人的作用很大,需要盯紧了,地主豪强在分封制下自有领主解决。”

    北极武对政治来了兴趣,开始发号施令。

    ***

    傍晚村社吃饭的收,桑羊安在热气腾腾的食堂里和村里人读报。

    附近老大爷披着一件羊皮袄子,手里端着一个铁制的茶缸,茶缸还有盖子,一下子能装一升的水。

    女人们穿着厚实的棉袄,有的穿着毛衣在一边抱着孩子。

    小孩子们还在吃饭,不远处还有人在喝酒。

    桑羊安看着报纸,读道:“代州,岚州,忻州等地灾民被南朝皇帝屠杀,去年遇到大旱后又遇雪灾,屋舍倒塌,路边到处都是冻死的流民。”

    一个中年汉子笑着喊道:“咱们村今年没有感觉多少寒冬,倒是羊肉吃到饱!哈哈!”

    附近的女人指责说:“你这人一点好心眼也没有,别人都那么惨了,你还好意思笑!”

    汉子说:“我咋就还不能笑了?咱们吃饱不就行了,那些人都是听南边皇帝的,又不是和咱们一条心的,早点死了倒好。”

    旁边老婆子小声说:“都是汉人。”

    汉子骂道:“王老婆子你这就是不懂事了?汉人胡人怎么了?你要是想当汉人,就别吃这里一口饭,这里的饭都是山农人给的!”

    老婆子的丈夫迅速起来骂道:“你放屁!我现在剪了头发就是山农人了,都是跟着族长干活种地的山农人,我是山农人,我婆娘就是山农人!我儿子也是山农人!”

    山农人并不禁止别人加入,只要尊重山农人的风俗习惯,就是山农人。

    每一个种地的农民都可以说自己是山农人,这是北极武允许的事情。

    所有在山农郡出生的小孩子,也都默认是山农人。

    桑羊安大声道:“别吵了!都坐下好好听着,不愿意听就回家吹睡觉去!”

    众人很快都不服气的坐下了。

    桑羊安不能打架,也不算啥人物,但他是百户乡长,其余人就要听百户的。

    山农族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北极武和其余人是人身依附关系,是主人和奴仆。

    其余人则是分两套体系,公共户口是上下级关系,封建领主的军户下是主从依附关系。

    官大一级压死人,上级对下级一定拥有约束力,不然根本管不住下面人。

    桑羊安也不是多事的人,看场面安静下来后就继续读报纸。

    “岚州,代州,忻州三州来投,乃是山农族的光辉仁义感化了他们,面对愿意加入我们的苦难之人,我们应该予以帮助。”

    “今年农具厂制造了更多的农具,大量耕牛也在雪灾中保存完好,所以预计能腾出五万人员从事农业之外的工作。”

    “根据族长的旨意,要求公共户口下的所有村落,以千户为单位进行修路工作,安置的三州灾民将会进入公共户,修路换取工钱。”

    “今年春耕工作,依旧与去年一致,各个公共村可在完成公田任务后,酌情开垦私田创收,收获的麦子归个人所有,粮仓将以百斤一百文的价格进行收购。”

    “可以使用公家提供的耕牛和生产工具,损坏需按照原价赔偿。”

    一群人迅速来了精神。

    一个女人问:“今年可以种自己种地了?”

    旁边婆子说:“你哪有地啊?你又不是军户!”

    女人回答说:“我以前就是朔州人,投降的时候俺家分了五十亩地,河边的田被换到了山脚下。”

    桑羊安直接说:“种什么私田,你不想要公共户口了?你就算是种五十亩地,过的还能有现在好?”

    女人听到后也觉得有道理,但是又感觉不知所措,“那我家里那些地咋办?”

    桑羊安劝道:“别管了,不然让你去靠近你烂地的地方种地,你们一家人都别想在村子里待了,村子里每天事情都做不完,你还有时间去管你的破地?”

    看到女人还是转不过弯,桑羊安就提醒说:“你看这次过来的几万人都是有地的人,活得不一样惨吗?你有地就要交税,现在又不需要交税,有我们一口肉吃,就不会饿到你。”

    有地的几十户人听到后,很快就熄灭了种私人土地的想法。

    种地不赚钱,自然就不种了,现在能活下去的手段又不光是种地。

    桑羊安继续读报纸:“今年我郡新造三米重铁犁3224架,旧存2.5米铁犁2500架,预计每日可耕地二十万亩,为多收粮食应对灾年,今年耕种小麦两百万亩,占用劳动力十万人。”

    “山农郡九州共有耕地……两千万亩。”

    桑羊安顿了顿,继续念道:“山农郡今年人口492421人,预计等到二十年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后,才能完全开发九州之地。”

    “保证粮食产量,保证一日三餐,保卫家园,若有敌人来犯,不论男女都应该拿起武器上战场,为幸福家园而战!”

    “前年去年,山农郡归南者约三万人,至今未有消息。”

    “凡归南将领,非皇族世家子弟者,皆死,以重罪严惩。”

    “凡归南士卒,皆在督战队的枪箭督促下,身先士卒,死于攻城拔寨。”

    “凡归南农夫,皆为秦晋两地征召之农夫,死于旱灾,冻毙于风雪。”

    “山农族不浪费土地,凡归南者,收回发放之宅院土地,妻子改嫁。”

    整个农舍的男男女女都安静的听着,这都是关乎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关键性通知。

    桑羊安也继续念起了新规定。

    “根据新三州将士讲述,文朝皇帝文治不如山农,武功不如山农,于是心生奸计,训练一批专门射杀主将指挥的弓弩队伍,以盾兵盾车进行推进,靠近之后以弓弩射杀。”

    “为了应对失去主将后军队无主,导致军心大乱被敌军有机可乘的事情发生,根据族长最高指令,各个千户出征或者防守时,必须明确指挥权传递。”

    “指挥使不幸中箭后,副指挥按照顺序接管,副指挥死了,由随军幕僚接管,随军幕僚死后,由第一百户接管,以战略目标为准,若有人投降,可杀而代之!力战不退!”

    “若族长不幸有难,郡中军务事情由代州,忻州,朔州,同州,武州(农家口卫),蔚州,六地守军共管,要求五个地区严防死守,抵御外部入侵。”

    “政务农务由七位内政大臣继续分管,妻子子嗣退回山农村,享受千户待遇。”

    “山农郡十年后以战功高者为主。”

    北极武把自己的后事安排的明明白白,也给了刚投降的雁门关守将一个惊喜大礼包。

    石岭关总兵府,雁门关守将拿着前天的报纸读着,在读完最后一个字后,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武王果然义薄云天,豪情万丈!”

    总兵府内的几个军官也都露出了微笑。

    白牧笑着说:“我就说嘛,咱们归附武王是对的,朝廷哪里会管我们死活,不需要的时候,咱们就和死在咱们手里那些人样,憋屈的被那些杂种乱箭射死!”

    在白牧身边的石岭关守将是白石,也是白牧的兄弟,因为是兄弟就没有同守一个关卡,而是守在了后面的石岭关。

    两人是同胞兄弟,也是军户世家。

    选择投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扎根晋州几十年,上下早就连成一片。

    朝廷杀晋州流民,致使白家上下经营的十万亩田地成了荒田。

    既然投靠北极武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白家上下自然选择了北极武。

    白牧年轻一些,刚三十岁,白石三十三岁,两人都不是白家的家主,这一次投降也是临时性的行为。

    白石叹息道:“家族的人已经从太原城过来了,若是武王出兵的话,太原城立刻就能归武王,真是可惜了!”

    依靠北极武的实力和白家的内应,想要攻破太原城非常简单,到时候就可以占据晋中,直接拿下整个晋州。

    白牧没有那么悲观,微笑说:“现在守住石岭关就行了,忻州代州才是我们家的基业,太原城都是晋王的地盘,如今晋州没有人了,留在那里也没用。”

    “武王对我们如此重视,只要守住石岭关和雁门关,今后必成大业!”

    白石点了点头,“外面的晋州人就三十万人了,再不进来就都要死在外面了,我们白家归降武王,晋州其余家也该好好想想了。”

    文朝之前是百年乱世,所以不存在士族世家,全都是军事世家。

    因为世袭和投降比较快的关系,得以保留大部分田产。

    也因为依旧可以带兵打仗,镇守边关的关系,守军将领可以轻松侵占大量军屯民屯。

    让手底下士卒给自己打工这种事情,在世袭的军官眼里就是正常事情。

    只要北极武能够保证大家继续富贵下去,世家豪族就愿意跟着北极武。

    之所以这个时候投降,主要是文朝做的太过分了,又遭遇了两次天谴,让人觉得文朝气数已尽。

    信心很重要,如今晋州人对文朝失去了信心,在这边又是大旱又是雪灾,又是自己人杀自己人,对面却粮食丰收,羊肉吃到饱,月月有钱拿后,中高低三个阶层的军人都选择了北边。

    上天预警是一方面,北极武的名字也很合适,武王取代文朝是符合封建迷信的事情。

    天意如此,自然师出有名。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27/1111101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