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金融创新
寒冬腊月,各地的商税陆续送达。
北极武面见了各路税务官,也亲自核对了送来的金银。
回到明堂后,北极武召见了各路税务官和总督。
“今年财政收入比秋季报纸上多不少,到腊月时才陆续到达洛阳,包括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赋税,印刷税,商人租用土地仓库税,折印税,医药税等等。”
“今年收税实际上三千余万两,其中多数都是铜钱,如今金银太多存着也费劲,我打算发行纸币,今后大额交易以纸质的宝钞为主。”
乔国忠询问:“那要如何识别真假?”
北极武早就考虑了这个事情,也有目前很多人没有的先进经验。
“双重锁定,纸钞为特殊的白纸,上面有各个银号不同的标记和花纹,主要针对一百两以上的交易。”
“先不贸然行动,先每个省发十万张一百文的钞票,五十万张票也就五万银子,主要是方便民间工匠和农户携带工资用。”
一百文钱的数额不大也不小,正如北极武说的那样,只是拿五万两出来试试水。
众人齐声道:“遵旨。”
乔国忠提议说:“可以在纸张里混入桑和丝绸,这样造出来的纸,手感就不一样。”
如何制造没有人仿冒的真钞,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事情。
北极武说:“你和几家钱庄的掌柜都商量一下,尽快提升印刷和制造技术。”
“现在山农国的人都在我的管控之下,哪个地方私造纸币,自有当地民众监督举报。”
“但等过些年人多之后,很多人势必会从现在的地方分散到天南地北,到时候监管不力,就有人铤而走险造假。”
“这几年就先小幅度的试一试,有人假冒就揪出来杀了警示世人,这次算是金融练兵。”
“你们也找些人提高制造技术,每人推荐三个有实力,愿意钻研的人,以后世袭专门做这个,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负责子孙,也没有危险。”
众人知道这是一个美差,立刻道:“谢圣上隆恩!”
北极武又和众人讨论了金银铜的处理。
金子可以继续藏着,不存在自然损耗,只要防住别人偷窃就行了。
银子的损耗也不大,至少十年内暂时不考虑这个。
最麻烦的是铜钱,时间一久,穿铜钱的绳子都要烂了。
好在不收农税,商人和各地都是兑换了金银方便运输。
如今主要问题是钱币不够用,不是不流通。
大部分金子都在国库里存着,民间的金子往这里流通了几年后,数量远不如以前了。
各地金矿的产出也都是直接入库,发钱只发银和铜。
铜钱熔铸成新钱发下去,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铜钱的问题不是太多,而是绝对不够用!
一千万人,每个人手里有一万文,那就会对文朝的资金储备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根本没有一千亿枚铜钱,库存的铜钱和市面上的铜钱加起来也只有一
再加上大量商人和外国人把本地铜钱融成铜器带走,或者是直接带走大量货币出国。
金属货币体系无法支撑高度商业化的经济,未来几年随着时局稳定,铜钱会大规模扩散到国外,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囤积。
每年出产的铜币根本经不起消耗,一旦民间的铜钱不够用的,经济体系就会出问题。
铁价已经很低了,比铜价低很多,没办法当成货币用,不然民间就会自己熔铁换钱。
而且一千个铁币太沉了。
铸造新币的速度也跟不上消耗,全北方一年产铜只有两百万斤,约等于一千吨。
一吨铜能造铜钱666贯,一贯一千文,一两银。
一千吨就是666000贯,六十六万六千两。
6,6600,0000钱。
六亿还是不够用,如今和平四年,总人口约在一千六百万人左右。
人均四十枚钱币根本不够一年工资的储蓄,翻十倍也不够用。
武朝每年都用铜钱发工资促进经济流通,导致每个家庭至少两三千文的储备。
年产66万贯,总需3000万贯。
如今新钱旧钱,再加上金银一起用,又辅助金银作为大额货币,再加上收了的钱快速分发下去,这才没有引发经济问题,但是过几年就不一定了。
纸币的推广势在必行,目前市面上的金银,尤其是西域人带来的金沙银器都有助于货币的补充。
但是只要一千万人里有百分之五十的人都能打工赚铜钱,铜钱就一定不够用。
众人一起想办法,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唯一可行的就是发放纸币,但是民间百姓会认可吗?
北极武决定去民间问一问,在散会吃完饭后就一个人出宫走走。
寒冬腊月的洛阳城已经变得热闹了起来,来来往往的男人女人都在忙碌准备年货。
虽然这个地区大部分人都自称是山农人,但是认识北极武的真不多。
再加上几个轮值万户带着手下老兵去了幽州,整个洛阳城此时防卫非常空虚。
山农人和汉人都不会考虑这种事情。
山农国的钱都用在民生水利上,用在军费上的非常少,除了对契丹人吐蕃人驻兵防守之外,对蒙古人和汉人都不设防。
洛阳城哪怕是一个兵都没有,只要武王在这里,全城人也都跟着一起防守作战。
确实还有不少人忠于汉人朝廷,但是山农人也没有欺负汉人,反而是免税免了四年。
明年还是会免税,一直免税到第六年。
“啊啊!”
北极武听到了小孩子的兴奋喊声。
这种事情在过年期间很正常,这条街里许多胡同巷子都是小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因为大量新生儿的关系,很多小孩子家里都变得拥挤了不少,大街上又都是做生意的大人,有得玩的地方很难找,所以经常扎堆一起大喊大叫。
北极武循着声音走了过去,果然看到了自己儿子在这里像个傻子一样大喊大叫。
原来是二十多个小孩子在一起放炮玩,一个年纪大的十多岁小孩子负责用长香放炮,其余小孩负责兴奋的尖叫并躲起来。
北极武没有理会这些小孩子,也不想回家看那几个满脸幽怨的女人。
“早知道不让她们过来了,以前都挺快乐的,现在不让她们进宫,就像是我多对不起她们一样。”
北极武无趣的朝着热闹的街铺走去,并不觉得自己对不起那些女人。
明明几年前还是一群乡下村妇,如今能成为洛阳人了还不知道感恩,得陇望蜀,贪心不足。
这世界上的女人多的是,怎么享福就轮到你们了?
生几个孩子就觉得了不起了,有本事自己养着啊,都给你们!
北极武一想到家里的女人,整个人的心情就变得不好了起来。
“明年让她们回来老家去吧。”
北极武这么一想后,心情又好了起来。
心情好了之后也想回家看看了,北极武倒也不空手回家,看到路边有卖糖葫芦的就过去准备都买下来给小孩子们吃着玩。
老板看到北极武过来,高兴说:“官爷,糖渍果子,二十文钱一串。”
北极武正要把摊位上的糖果都买了,就见旁边走过来一个七八岁大小的毛头小子。
“老板,来一串甜果子,给你钱。”
“好。”
老板笑呵呵的收过“钱”,用签子串了五个糖果递给了小孩子。
北极武看着老板手里的报纸,“这不是报纸吗?用报纸能买东西?”
老板笑道:“客官是南边来的吧?我听着你口音就不像是山农人。”
北极武的口音确实不是晋州口音,也不是武州口音。
这年头说普通话的就他一个,别的地方可找不到这种说话怪异的人。
如果洛阳城几十万山农人都是晋州口音,那不说晋州话的肯定就是假山农人了。
北极武很无语,但也没有辩解,“我哪里人都不是,你告诉我你这里为什么买东西用报纸,我就多买几个甜果子。”
老板还没有说话,旁边毛头小子仰着头说:“我告诉你,一份报纸能卖二十文钱,有的时候还有人五十文钱收呢,好多人都在收报纸。”
北极武好奇道:“收报纸做什么?你和我说清楚了,我再给你买一串糖果子。”
小瓜听到后高兴说:“我叫小瓜,我姐姐是卖报纸的,我还在上学,你问吧,我都知道!”
北极武无语道:“就刚才的问题,别人收报纸做什么?”
“擦屁股啊。”小瓜笑着说:“五钱七张的报纸一会儿就卖完了,今年旧报纸涨到了二十文钱一张,三文钱一张能把一张报纸剪成七八个巴掌大的擦屁股纸。”
“还能拿来糊墙,比布都省钱,我用来包书皮,练字,垫脚垫鞋底,好多外地商人过来都高价买来看以前的新闻。”
“也能过年包东西用,垫屁股。”
北极武意识到在物资短缺的时代,报纸的用途不光是宣传和识字。
或许提高报纸产量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货币问题,也能吸收更多的铜钱入库进行再循环。
尤其是涉及到小孩子手里二十文以下的铜钱交易时,这种小范围的替代作用就更强了。
报纸的价格有必要提升一些,应该加大产量遏制有人囤货,影响到宣传的大事情。
“平时事情太多了,忘记了这个。”
北极武确实是忘记了报纸除了宣传之外的用途了,被民间老百姓自己的实用主义智慧提醒后,也接受了这个事情,不禁止这种普遍认同的交易属性。
在铜钱不足的情况下,报纸的多重利用属性,以及流通属性无可替代。
因为纸质材料的保存时间和流通折损率,导致大部分报纸必定会在一年内破损失去再交易属性。
但这段时间可能经手上百人,完全将阅读宣传价值最大化。
就算是最后掉在了茅坑,燃在了火堆,或者是被裱糊在墙壁上,那也是对金融体系进行了短暂的支撑和维护。
小瓜好奇道:“你忘记了什么?才知道吗?”
北极武笑道:“老板,再给他一个糖果子,我来付帐。”
“好嘞!我们这里不收南朝的旧钱,你有银子和新钱没有?”老板打量着北极武,觉得北极武这身衣服挺值钱的。
北极武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把碎银,递过去一个。
“这些都要了,谁家小孩子过来买糖果,就免费给他一个,我还有事情先回家了,明天我会过来问问附近的小孩子,你做生意要是不实在,以后就别剪头了。”
老板嘟囔道:“行,客官你心肠倒是好,不过我们山农人剪头不剪头,和你这个假山农人无关。”
北极武懒得在这种傻逼事情上发表什么意见,无视了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回去了皇宫。
“报纸的产量倒是可以提升,就是定价在多少合适呢?”
北极武略微思索,很快决定随便试试。
反正钱多,不怕赔钱。
“多加三张,以后一份报纸十张二十文钱,可按照一份十文钱价格回收。”
“回收的旧报纸只要保存完好,可以继续以二十文的价格出售。”
“如今冬天天气也冷了,给每个报童设置一个固定的两平米小屋当报刊亭子,长两米,宽一米,高两米,差不多够用了,可以放铺盖和水壶,禁止放炉子蜡烛。”
“我记得之前的工钱是一份报纸提成0.5钱,一天五百份就是250钱,未免太高了一些。”
“不能比士兵和工匠多,一个月最多三千文钱,能买六百多斤粮食。”
“算了,多给点吧,一份报纸调整成0.2钱,五百份就是100钱,但是废弃报纸回收贩卖的钱可以按照每份0.5获利。”
“十文钱回收卖十五文,能赚多少钱都是他们自己的本事,我只需要每份报纸固定十文钱的流通价值属性,以及每份象征性的抽成。”
为了更好的补充自己的计划,北极武决定看看城中报纸的销量和销售速度,从实际角度出发弄清楚目前报纸方面的缺口。
“要把府库的铜钱发下去,促进经济流通,不然民间的铜钱不够用。”
远水解不了近渴,明年大规模发工资应该是农忙的时候。
“工资可以改成一月结一次,减少运输压力,对标山农人群体。”
“农业临时工大概是七百万人,国内大部分都是灾后加入的青壮中年群体,小孩子也差不多到了能干活的时候。”
“发钱吧!”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27/1111096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