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公子,何不成尸仙? > 第279章 归家乡

第279章 归家乡


余下几日,风平浪静。

    村子按部就班地建设着,在金子和林江他们的协助下,整个小村逐渐面貌一新。

    林江偶尔在青泥洼与小村间往返,一方面置办些日用物品,另一方面则是极力游说商人们来此建立商会。

    蓝科人留下的成年劳力实在太少,活下来的主要是男性都是孩子和老人。虽然这两类人能勉强干点活,但想靠他们支撑整个村子的产业,颇为勉强。

    如今大兴这种规模的村子,多数靠着耕种实现自给自足,但蓝科人确实做不了这事。

    且不说开垦农田耗时许久,就是将种子播下直至收获,若无精通耕作的行家在场,短期内也难以运转起来。

    因此,村子暂不能以耕种为主业。

    那么狩猎呢?更不行了。

    附近林地虽有猎物,短期维持村庄尚可,若长期依赖,既非倚靠深山,又不毗邻大森林,猎物数量定然不济。

    思前想后,这小村作为南来青泥洼的中介路口,实乃最佳选择。

    于是规划,当先修路,再备马匹,然后建起驿站,引入商贩。

    按理说,让一个村子直接走到这一步,总会有些吃力。

    然而,蓝科人有的是金子!

    您觉得我们小村子前途渺茫?

    不妨掂掂我挎兜里的东西。

    路太遥远了?

    您再晃晃我挎兜里的东西。

    担心货物滞销?

    请自个儿碰碰我挎兜里的宝贝。

    商为钱来,钱为商开。

    这叫招商引资。

    这就是为什么林江这些天来回往青泥洼跑。

    实际而言,这效果相当不错,大多数商贩在见了银钱后都动了心思,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定要去村里寻个好地方。

    今日一早,天色暗沉阴郁,似有雨意。林江不愿冒着雨水赶路遭淋,便未出村,而是暂留在一户小宅中歇息。

    本来梓人和蓝科人欲专为林江建造一座大宅,但他认为人手吃紧,该先集中精力让众人都有屋居住,日后若有余力再置办。他自己便也安顿在了这样一处小宅里。

    紧邻着江浸月。

    觥玄则住在村子另一边,两人平日还是尽量避免相见。

    此刻,他正蹲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缀了卤子的面条,仰头望见远处有木匠拿着刨子刮削木板。

    那木匠手头利落,一下又一下,刨落的木花纷纷扬扬随势飞散,他便骂徒弟没用心看顾。

    倒显得分外热闹。

    正瞧着,忽闻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响。

    侧目望去,瞥见一伙人骑马迤逦而来。

    林江只一眼扫过,目光便迅速锁定了为首的中年人。

    这人,绝对不凡。

    且不论他身后跟随的那一小队训练有素的护卫,单是他周身散发的那股非凡气度,便绝非等闲之辈。

    这又是哪来的贵人跑到此了?

    林江凝视着那男人,男人也回望过来,脸上浮起一抹温和的笑意,随即翻身下马,缓步朝林江踱来。

    “兄台,还有面吗?我们日夜操劳,赶了许久的路,委实有些倦了。”

    林江直接用筷子指向远处,面摊旁,娅娜正麻利地派发今日的伙食:

    “去那领就行,三文一碗,卤子另加两文。”

    那颇具贵气的中年男人点了点头,便率着手下径直朝面摊行去。

    不一会儿,他们就都端着面折返而回。

    林江清楚地看见,先是中年人的随从吃起了面,而后中年人才慢条斯理地动筷。

    无奈村中无处可坐,男人吃了两口,略作思忖,便挪到林江身旁,也蹲了下来。

    两个人就这般一左一右蹲着吃面。

    吃了两口,男人忽而感慨:

    “这地界真好。”

    “这地界确实挺好。”

    林江听闻,郑重地一点头。

    男人不免诧异地看向林江:

    “你就不问问,我为何这般说?”

    “你是个有眼光的人,自然说得对。”

    那男人忍俊不禁,朗声大笑起来。

    “你这回答着实有趣。”他笑着道,“我姓赵,名大富,是南方来的商贩,此番本打算去青泥洼那方做点生意,途中偶过此处,瞧见你们村子,觉得此地实在不错,便想着能否在此经营些买卖。”

    “只消是诚心做生意,那自然是欢迎的。”

    “不做生意,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面碗已空,摆在脚边,自称赵大富的中年人站起身,捋了捋那因过长而扫到地面的衣摆:

    “这几日我们得先去趟青泥洼,筹备些基础物资,待再过两三日便回,最后还望先生能在村里给我们留个好位置。”

    “早点来,兴许能早些抢到好地界。”

    中年男人笑呵呵地走开了。

    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林江眉头不易察觉地微挑。

    这人谈吐客气,举止温和,面上瞧着倒像个正经好人。

    只是他举手投足间,总透着一股让林江心头异样的气息。

    横竖瞧着,都不太似那寻常富商。

    想着自己也须得继续云游四方,终究不能久留于此。

    而镇上鱼龙混杂,保不齐真有些心怀叵测之徒,娅娜年纪尚幼,老阿帕又远在京城,终究得寻个更稳妥的人留下照应。

    他抬手轻轻敲了敲额角。

    实在不行,下回去见赵老时,从他那儿借个得力的师爷来镇守便是。

    正思虑间,一滴微凉的雨水猝不及防地沁上了他的脸颊,抬头望去,那层厚密的乌云,终于沉沉地落下了水滴。

    秋雨,悄然而至。

    这天儿,也该转凉了。

    回了房间,躺在仅铺着薄薄一床褥子的木板床上,林江闭上眼小憩片刻。

    半梦半醒间,耳畔传来女子的低唤:

    “东家。

    “东家。

    “归家乡练成了。”

    林江猛地睁开了双眼。

    他回味着,这才恍然发觉刚才是络离在身侧轻唤。

    林江坐起身,揉了揉昏沉的脑袋,缓缓清醒少许:

    “这么快?”

    “您请来了帮手,几处纠结已久的瓶颈豁然贯通,而这些法门,悟通便算掌握。”

    林江心头并无半分喜悦。

    新得的丹方固然可喜,可法门一旦学会,觥玄便得动身远行。

    当初修习此法,只为让觥玄遇险时能随时归来,如今功成,纵可刻意隐瞒不宣,也终究徒劳无益。

    他思绪翻涌片刻,强行压下心底那一丝纷乱的杂念。

    与其空想,不如借此机会探究归家乡的运转之理。

    此法能令人瞬息回乡,林江疑其与大雾关联,若能精进参悟,或可往返自如。

    于是他调用记忆,将这段时日伥鬼们学得的东西尽数收入脑中。

    片刻之后,林江已将这门法门彻底吸纳于心。

    他凝神体悟,愈发察觉此法门玄妙异常。

    此地施展超距传送,终究需借助原初大雾之力,此丹术亦不例外。

    然与齐王那般蛮力驱使之法相较,归家乡驾驭雾气之术,显然更为精微玄奥。

    整个丹术仅分两部:其一为“思”,需持丹者心怀故土之念,此念如钥,可引原初大雾定位归乡之途。

    其二为“开”,乃以这思绪为钥,视原初大雾为门庭,奋力将其推开。

    其中最大艰险,在于如何耗用最少雾气推开此门。

    雾气过盛反为大患,盖因原初大雾凶戾异常,稍失控制,便会迷失方向。

    倘若仅落于空处尚有转圜余地,致命之处在于……

    原初大雾之中,本无上下四至。

    其传送落点,绝非仅限于陆地之上。

    九幽地底、无垠深海、或是苍穹绝顶,皆有可能。

    纵然是林江,若被抛掷于天涯海角的石棺壁内,亦难逃困死绝境。

    极为凶险。

    所幸丹方已经把这部分比例调平,无需林江尝试。

    同样的,这第一步,林江似乎可以实验一下。

    因为其检索的条件好像是思绪,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家乡。

    想到了干脆便试试。

    闭眼按正常手法搓出第一颗归家乡。

    摊开手掌,一颗泛棕泛灰的小丹丸现于掌心。

    未经修改的归家乡,依其药性,服下后应当直达记忆中最深刻的所在。

    白山镇虽是故乡,但京城与苍松留给林江的印象更为鲜明。

    他略作思忖,决意在吞服后专注想象京城。

    毕竟苍松也算故土,此番首要验证的是丹药能否指向其他地点。

    丹丸入口,一股炁息立时自喉间涌起,顷刻间奔流至四肢百骸。

    与此同时,京城景象在林江脑海中一笔一划渐次成形。

    倏忽间,喧嚣人声钻入耳畔。

    林江骤然睁眼,一个路过的书生被惊得踉跄倒退数步:

    “这厮凭空冒出来,好生骇人!”

    书生瞪圆眼睛低声嘟囔。

    林江此刻却无暇顾他,当即环视四周。

    只见街市熙攘,远处提着鸟笼溜达的老翁清晰可见,此地定是京城无疑。

    看来只要对此地思念足够,确能抵达心之所念。

    那么……别处呢?

    譬如踏云霞。

    他对那处景致记忆犹新。

    当机立断寻了个僻静角落,再搓出一颗归家乡。

    仰首吞服,闭目凝神。

    熟悉的压迫感再度袭来。

    林江猛然睁眼。

    周遭是茫茫一片水域,天空当中狂风呼啸,周围大浪奔袭,高耸的浪头直接拍到了林江的脑袋上,差点给他摁下去。

    自己……落海了?

    这他妈给我干到什么鬼地方?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21/111108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