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 第143章 完美的铁案?不!我已找到突破口了

第143章 完美的铁案?不!我已找到突破口了


外界流言风语甚嚣尘上,重查饷银案刮起的风暴正以恐怖的速度席卷整个朝堂,可刑部衙门,此时却静的可怕。

    刑部就好似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般,各部门之间仍旧高效的运作着,且整个衙门内,都听不到哪怕只言片语关于重查饷银案的讨论。

    就好像刑部的官吏们,无人知道饷银案正在被他们的郎中重查一般。

    刑部司,郎中办公房。

    “真是怪了。”

    陆阳元向刘树义道:“下官想听听同僚们对重查饷银案是个什么看法,会不会有人因参与过饷银案,不满刘郎中,故意使坏。”

    “结果,下官走了好几个院子,愣是没听到任何议论的话。”

    端坐于书案后的刘树义闻言,眼睛都没有离开书案上的卷宗,淡淡道:“很正常,虽然说此案当时由三司共同调查,参与者众多,可多数人,都只是苦力。”

    “干活有他们的份,功劳与他们无关。”

    “他们没有在此案得利,自然也不会担心饷银案出现什么意外,毕竟再出现意外,也怪不到他们身上,更不会影响他们现在的利益。”

    “真正需要怕的,是那些在饷银案立功,并且借此得到晋升或者奖赏的人……如果饷银案的结果真的被我推翻,他们便要担心曾经被朝廷赐予的好处,会不会被收回,甚至因他们断案错误,导致上百人惨死、近千人流放的后果,他们是否要为之承担。”

    “而这样的人,皆是三司顶尖的那些人,是尚书、侍郎和郎中这一级别。”

    “可这些人……”

    刘树义声音顿了一下,这才抬起头看向陆阳元,道:“陛下登基后,还有几人留在三司?又有几人留在刑部?”

    “就算留在刑部,谁不知我是杜公的人,他们又岂敢在杜公眼皮底下与我叫板?”

    陆阳元听着刘树义的话,双眼顿时一亮。

    “对啊,虽然说刘郎中你重查饷银案,会让很多原本三司的人不满,可如刘郎中所说,真正能对刘郎中造成麻烦的人,其实没有几人。”

    他长出一口气,拍着心口:“刘郎中这样说,我悬起的心就放下了,我还以为这一次查案,我们要与整个三司为敌呢!”

    看着陆阳元放松的样子,刘树义笑着摇了摇头。

    说起来,他还要感谢李世民。

    毕竟若不是李世民登基后,基本上把武德朝那些重要位置上的重臣,杀死的杀死,边缘化的边缘化,使得三司的最高长官都换成了李世民的人……他可能真的就要与整个三司为敌。

    那样的话,即便他能查明案子的真相,之后也没法在三司立足。

    现在,他便没有这样的忧虑。

    当然……肯定还会有人阻挠,毕竟哪怕当年三司的长官退了下去,可他们这些年,也必然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与势力。

    而且有些人,也还留在三司。

    不过能留下来的人,品级最高也就是任兴这种,影响力最大的,都被边缘化了。

    而官场是最现实的地方,讲究一个“人走茶凉”,在这个位置,与不在这个位置,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种种,自己有李世民当靠山,刑部又有杜如晦当后盾,此案虽艰难,但绝不是外人所说的那种举世为敌。

    他端起水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道:“万年县衙与长安县衙还没有消息吗?”

    陆阳元摇头:“没有。”

    刘树义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骄阳已经走到西南侧,距离他让万年县衙与长安县衙开始搜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

    以两个衙门的能力,这两个时辰,足以搜查许多地方,问询许多百姓,可仍是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他看着卷宗里关于任兴大篇幅的记载,眉头微微蹙起。

    整个饷银案,收获最大的人就是任兴,若不能找到任兴,便很难复原饷银案的全貌。

    “刘郎中……”

    这时,赵锋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嘎吱——

    赵锋推门而入,他将一份书簿递给刘树义,道:“刘郎中让下官整理的当年参与饷银案的三司人员名单,因参与人数太多,下官暂时将官员以及立功的流外官整理出来了,至于其他的吏员与流外官,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行。”

    刘树义打开书簿,看着上面十分清晰的字迹,以及很有条理的信息,微微颔首:“辛苦了,就这样吧。”

    “本官时间有限,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见一面,有这些领导者,以及立功之人的信息,足够了。”

    赵锋自然不会有异议。

    刘树义目光第一页看去,便见第一页上有三个名字。

    正是武德七年,刑部、大理寺与御史台的领头者。

    这三人因是饷银案的统筹者,所以饷银案侦破,他们也都分得了不少功劳,获得了李渊一些赏赐,算是饷银案的得利者。

    不过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后,这三人要么因是李建成心腹被诛杀,要么是李渊心腹被边缘化,目前只剩原刑部尚书戴飞,原大理寺卿沐平还活着。

    而戴飞在贞观元年,因丧父丁忧,主动辞官守孝,不过李世民不愿让其一身本领浪费,准许戴飞守孝,但守孝三年后,需重新回朝为官。

    沐平则被调任金紫光禄大夫,此为正三品文散官,空有俸禄而无实权。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戴飞三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刘树义翻开第二页,便见这里都是三司第二梯队的人,以四品为主。

    相比起三品只有短短三人,这一页的人就多了,足有六人。

    其中两人受李建成牵连被杀,两人是李渊心腹被边缘化,还有两人仍旧在四品的位置上。

    这两人,一个是御史中丞吴辰阳,一个是刑部侍郎魏谦。

    御史中丞虽是只是正五品,可其身为御史台二号人物,权力和影响力,实际上要超过四品,因此地位很是尊崇。

    同时,御史中丞吴辰阳后面,赵锋还专门划线标记了一句话。

    ——吴辰阳乃司空裴寂学生。

    简简单单一句话,没有更多的话语,但刘树义足以明白赵锋的意思。

    “裴老狗的学生……”

    他眯了眯眼睛,指尖在吴辰阳的名字上摩挲了几下。

    旋即似想到了什么,轻呵一声。

    此案已经入了李世民的眼,甚至在李世民心中,此案的真相,比之马清风灭门案还要重要。

    毕竟这直接决定,是否还有对李世民心怀恶意的贼人,藏身暗中。

    这种情况下,若有谁敢阻拦自己……自己抓不住把柄倒也罢了,不上称也就八两重,可自己一旦抓住把柄,送到李世民面前上称,那便是千斤万斤也打不住,到时候他倒要瞧瞧,裴寂会如何选择。

    是舍命力保,还是直接切割!

    一边想着,刘树义又翻到下一页。

    下一页是五品的官员,区别于三品四品,五品官员的数量,直接多了数倍。

    而五品虽也算中高层,但区别于真正的高层,在这个案子里,多数也是纯打工的苦力,真正能吃到肉,并且最后晋升四品的,也就是大理寺正任兴。

    其他人,也就是能喝到点汤,有点功劳,但也不大。

    所以这些人,即便对自己有些敌意,却也不会太大。

    至于更往后的六品七品……那就是纯纯牛马。

    汤都喝不到,在饷银案里的戏份极少。

    刘树义快速地将书簿翻了一遍,向赵锋道:“整理的很好,简洁又全面,辛苦你了。”

    赵锋忙道:“都是下官应该做的,而且这也多亏了崔员外郎的帮助,若无崔员外郎动用权柄和崔家的面子,下官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三司这么多人的情况询问清楚。”

    刘树义颔首:“若饷银案真的有问题,本官能将其查明,届时你与崔员外郎皆有功劳。”

    赵锋会心一笑,他从不担心跟着刘树义会白干活。

    刘树义最后看了一眼书簿,旋即将书簿合拢,道:“叫人吧。”

    他转向赵锋与陆阳元,道:“你们立即带着人手,去通知书簿里的这些人,请他们来刑部配合调查。”

    “话传到便可,不必在原地等待。”

    赵锋心中一动,猜测道:“刘郎中的意思是……要看他们是否愿意配合?”

    刘树义笑了笑,赵锋跟着自己经历一个个大案,早已不是当初稚嫩的样子,对自己很多决定,都能很快猜出自己的目的。

    他说道:“如果饷银案的结果真的有问题,那么参与调查的某个或者某些官员,心里绝对有鬼,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下意识抗拒我的调查。”

    “所以,通过看谁主动,看谁拖延,就能大概知道他们对我的态度,继而初步筛选出我可以通过谁,能更多的知晓案子的情况。”

    明白刘树义的意思,赵锋与陆阳元不再迟疑,直接道:“郎中等我们好消息。”

    说罢,便迅速转身离去。

    看着两人快步离去的背影,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对饷银案的重查,这一刻,才算真正开始。

    …………

    半刻钟后。

    咚咚咚。

    紧闭的房门忽然被敲响。

    刘树义头也不抬的说道:“谁?”

    “刘郎中,是我,魏谦。”

    魏谦?

    刘树义猛的抬起头。

    魏谦,刑部侍郎,杜如晦不在刑部时,刑部的掌权者就是两个侍郎。

    也就是说,魏谦是刑部的二号或者三号人物,算是自己这个郎中的顶头上司。

    同时,他也是饷银案之后,仍旧留在三司的四品官员之一……

    而此时,他来找自己……

    刘树义眸光一闪,迅速起身,将门打开。

    看着门外身着四品官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拱手道:“魏侍郎。”

    魏谦笑着说道:“刘郎中不必多礼,本官听闻刘郎中在重查饷银案,正巧本官曾参与过饷银案的调查,想着刘郎中可能需要本官的帮助,便不请自来,希望没有打扰到刘郎中。”

    听着魏谦的话,刘树义笑道:“魏侍郎能来帮下官,是下官的荣幸,下官只怕耽搁魏侍郎的公务,岂有其他想法。”

    说着,他让开门口,道:“魏侍郎请进。”

    魏谦背着双手,不紧不慢进入刘树义的办公房。

    看着魏谦的身影,刘树义脑海里迅速浮现原身对魏谦的记忆。

    魏谦是前隋旧臣,李渊起兵后,于武德二年归顺李渊,以六品御史台侍御史进入大唐朝廷,短短几年时间,便升到四品刑部侍郎,自身能力卓绝。

    再加上其性格儒雅,待人温和,人缘很是不错。

    便是前身,也对魏谦恭敬有加,只是魏谦地位太高,非原身小小主事能够接触,所以虽然前身在刑部几年,却也一直都没机会与魏谦说上哪怕一句话。

    如此说来……这还是刘树义与魏谦第一次交谈。

    刘树义请魏谦坐下,又给魏谦倒了杯水,说道:“魏侍郎时间宝贵,咱们就直入正题吧。”

    魏谦双手捧着温热的水杯,温和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

    他上下打量着刘树义,并未因刘树义年轻而有丝毫轻视,道:“虽一直没机会与刘郎中接触,但本官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刘郎中,知晓刘郎中的本事,接下来刘郎中想知道什么,尽管询问,本官一定知无不言。”

    见魏谦这样说,刘树义也不与他客气,直接道:“还请魏侍郎能详细讲述一下你们查案的经历,尽可能多的讲述细节。”

    魏谦似乎有所准备,听闻刘树义的话,并未花费时间回想,道:“本官记得那是武德七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凌晨。”

    “本官已经睡下,忽然有下人敲响房门,说陛下召见。”

    “本官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心中不由一紧,陛下深夜召见,定然是发生了意外,而当时正好突厥进犯,秦王率兵迎战,人心惶惶……所以本官第一想法,是不是前线出现了问题,这让本官的心都悬了起来。”

    “毕竟那时的突厥,和现在的突厥,实力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是真正对大唐有动摇根基的威胁,本官就这样悬着一颗心,立即赶赴了皇宫,结果……”

    他看向刘树义,道:“本官得知,饷银丢失了……”

    之后他就为刘树义详细讲述了在宫里,李渊是如何发怒,又是如何下达死命令,命他们一个月内破案,否则就让他们所有人官降三级的。

    顶着官降三级的压力,戴飞等三司领头,连家都没回,出了皇宫就立即带着三司赶赴军营。

    到达军营后,就如卷宗所记载的一样,确认饷银不是在军营丢失的,便将护送饷银的将士全部带回长安,然后动用三司所有人,同时还借调长安县衙、万年县衙等衙门的人手,对将士进行问询。

    到这里为止,虽然卷宗记载的不算详细,但大体上与魏谦的讲述没有任何区别。

    刘树义拿起毛笔,在卷宗上画了一个记号,代表以上内容无异议。

    “可我们询问完了所有将士,也汇总比对了他们的口供,却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魏谦叹息道:“刘郎中,你最擅长查案,所以你应该很清楚,我们将能查的人都查过后,却发现没有任何异常,而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时,心里的压力有多大。”

    刘树义点头:“我很理解,毕竟我这段时间,有好几个案子,也都是限时调查。”

    “这就是你的厉害之处啊。”

    魏谦感慨:“我们一个月的时间,都感觉紧张的不行,好似身后时刻有一把刀在追着我们,可你多数都只有几天的时间,却能冷静沉着的,在短短一两天内破案,你比我们厉害多了。”

    刘树义忙摆手:“下官也是运气好。”

    无论魏谦是真的如此想,还是故意给刘树义挖坑,刘树义都不能点头,否则一旦传出去,必会被人认为自大狂妄。

    “你就是谦虚。”

    魏谦倒也没有继续追着刘树义夸,他说道:“我们当时已有数日未曾闭眼,眼见多日的努力化为泡影,很多人都要崩溃了。”

    “而就在这时……”

    他看向刘树义,道:“任少卿,当时他还是大理寺正,在仔细查看了我们整理好的供词后,突然说……冯木的行踪有问题。”

    听到冯木二字,刘树义顿时挺直腰背,道:“什么问题?”

    魏谦道:“任少卿说,冯木说他在七月初八的那一天,沐休在家,未曾离开,可是任少卿明明在七月初八那一日,在豳州见过冯木。”

    刘树义道:“任少卿记得那么清楚?确定是七月初八?”

    魏谦点头:“任少卿说那一日是他祖母生辰,他返回豳州,正好给祖母过寿,碰巧见到了冯木,不过当时他还忙着准备寿辰之事,也就没有与冯木打招呼。”

    过寿辰……

    刘树义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

    魏谦继续道:“任少卿确认他不会记错,所以在发现冯木于行踪之事说谎后,就立即对冯木其他休沐的日期,也进行了确认。”

    “结果……”

    他看向刘树义,道:“任少卿发现,冯木在六月和五月的休沐期内,也都说就在府里休息,未曾离开,可是冯木府里只有一个老仆,他在休沐时,都让老仆回家休息,不需要老仆的伺候。”

    “也就是说,每个休沐日,冯木都会故意支开老仆……他说自己一直在府里,但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而支开老仆这件事本身,也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再结合任少卿确定冯木行踪说谎的事实后,我们便断定,冯木有极大的问题!”

    刘树义一边倾听,一边露出沉思之色。

    魏谦的这些话,是卷宗里未曾记载的内容,当时他觉得任兴毫无征兆的就说出冯木的行踪有问题,十分突兀,没有该有的转折与思路。

    现在倒是合理许多了。

    而豳州……正是长安去往庆州的必经之路,庆州又是杨文干谋逆之地。

    这与后续找到杨文干牌位与信件,确认冯木与杨文干谋逆之事,也对应上了。

    魏谦继续道:“确认了冯木的问题,三司的注意力,便直接放在了冯木身上,任少卿第一时间申请搜查冯木的宅邸,想寻找线索,我们同意了……”

    “之后的事,刘郎中应该也清楚,在你兄长的敏锐洞察下,他们发现了暗格,最终找到了最关键的证据。”

    “而有了这些证据,再调查,也就容易多了……”

    刘树义一边听着魏谦讲述,一边与卷宗内容互相验证。

    最后,他发现,被自己批的有诸多细节问题的卷宗,愣是与事实一点出入都没有。

    卷宗和魏谦的话,除了缺少一些细节外,没有任何区别。

    若不是魏谦是在他面前讲述的这些,他都要怀疑魏谦是不是对着卷宗,在做完形填空。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卷宗粗粝的纸页,道:“冯木的那些手下,都说冯木收买了他们,不知冯木是如何收买的他们?”

    魏谦道:“是用金钱收买的。”

    “冯木对他们许诺,只要他们配合冯木盗取饷银,事成之后,冯木会每人给他们一百贯铜钱。”

    “同时冯木也威胁他们,他们家人在什么地方,冯木都清楚,如果有人背叛,那冯木会让他们家破人亡。”

    “冯木通过威逼利诱两种方式,将他们与自己绑在了同一根绳上,再加上他们本就是冯木的心腹,这些年得了冯木不少好处,也就跟着冯木做了这不可饶恕的偷盗饷银之事。”

    “冯木在行动之前,给了每人二十贯铜板作为定金,但他告诉这些人,一旦被朝廷发现饷银丢失,他们所有人都要配合调查,所以不能将钱财带在身上。”

    “正因此,我们没有在他们身上搜到任何钱财,否则我们早就怀疑他们了。”

    刘树义点了点头:“冯木的确足够谨慎……”

    他又道:“那不知,后来可曾找到这些钱财?”

    魏谦点头:“找到了。”

    “找到了?”刘树义眸光一闪。

    魏谦道:“按照这些将士的供述,我们找到了一部分钱财,还有一些钱财不翼而飞,按照那些将士的说法,他们钱财的藏身之地,都是冯木给他们的建议,所以应该是冯木后来将其给偷走了,冯木很可能从一开始,打算的就是事成之后,杀人灭口!”

    “他根本就没想过真的要花费上万贯来收买这些手下。”

    “不过找到这些钱财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期限,为了向太上皇交差,饷银案已经结案,卷宗也已经归档。”

    “所以关于冯木收买将士的后续,便没有写在卷宗里。”

    …………

    一刻钟后。

    刘树义送魏谦离开了办公房。

    看着魏谦背着双手,不紧不慢离去的身影,刘树义眼眸陡然眯了起来。

    魏谦会主动前来帮忙,他并不意外。

    同在刑部,自己还有杜如晦罩着,魏谦于情于理都该来帮自己。

    而魏谦所说的话……直接补足了卷宗所有缺失的部分。

    自己当时对李世民提出的卷宗三问,魏谦都完美的做了解答。

    可以说,如果之前是自己与魏谦一起去见的李世民,恐怕李世民根本就不会有重查饷银案的想法。

    魏谦的回答,其完美,可见一斑。

    整个饷银案,有了魏谦的回答后,便彻底完整了。

    思路顺畅,证据链完整,每一环都足够相扣。

    怎么看,都怎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铁案!

    可是……

    任兴失踪了啊!

    自己兄长也明显有问题!

    它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案子?

    它越完美,内里隐藏的秘密,也就越恐怖!

    刘树义不知道魏谦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帮自己,但有一件事,魏谦肯定不知道。

    那就是……

    得益于魏谦那完美的细节补充。

    自己,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他已经知道,该如何调查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09/111109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