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174章 有一人,说出他名,吓汝一跳!

第174章 有一人,说出他名,吓汝一跳!


第174章  .有一人,说出他名,吓汝一跳!

    “朕意已决,班师回朝!”

    此言一出,没等周瑜再说什么陆逊已挺身上前。

    “老师英明!

    此以退为进之计也!

    当下老师所以被曹操、刘备乃至于刘表围攻者,盖因连战连捷,群雄束手,引起诸侯之忌惮。

    诸侯所以合纵者,畏惧老师如六国畏惧强秦也。

    诚如公瑾所言,锐意进取,一往无前,或可尽得豫州之地,然进逼太过,诸侯难免效六国伐秦之旧事也。

    今不若以退为进,今岁夺五城,明年取十城,然后予诸侯一夕安寝,彼起视四境,而我军又至,此虽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犹举火薪,薪不尽,火不灭,倾之以缓,日削月割,则诸侯以趋于亡,我军常胜矣。

    当此之时,老师若退,则吕布、刘备争执于徐州,曹操、袁绍斗之于北方,刘表畏怯困守荆州。

    诸侯心思各异,若无老师威胁,其自相斗矣,老师可高居淮南,缓图以制,此不争一时,乃谋长远也。”

    袁术于王座之上,微微颔首:

    “伯言所言,甚合我意,陈国直面刘备、吕布,依旧由纪灵及他麾下三万兵马镇守,不可轻动。

    至于梁国,平东将军乐进何在?”

    “末将在!”

    “今命你拥兵两万,总领梁国诸事,以御曹贼,保境安民。

    可敢接令?”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今得主公信任,敢不效死?”

    袁术对此也颇为满意,这段时间以来,乐进表现的还不错,又有灭族大仇在前,所以还是打算给他个机会的。

    但也不能就此掉以轻心,是以袁术又吩咐曰:

    “袁胤、李丰可在?”

    “臣在!”

    “袁胤为监军,李丰为副将,你二人辅佐乐将军总领大军,但不要在军事指手画脚,可能明白?”

    “臣等亦晓大义,绝不耽误主公大事!”

    袁胤、李丰二人是他穿越而来最早接触的心腹,又是坚定的称帝党,在袁营之中深耕多年,地位不低。

    有他二人看着乐进执掌大军,以备不测,一旦乐进真有什么不好的举动,他一个空降的主帅,能否越过二人调动兵马都不一定。

    而他二人身为心腹,显然也能很好的领会执行袁术的意志,那便是:盯着乐进,多加防备即可,行军打仗上,只要乐进没有什么不妥的安排,就不要指手画脚。

    见他二人也接令退下之后,袁术又唤之曰:

    “伯言何在!”

    陆逊上前领命,“学生在!”

    “这段时间以来,伯言你每日跟着我,随侍身侧,得我言传身教,想来所学颇多,唯缺一历练实践之机也!”

    袁术解下腰间宝剑,交予他。

    “此剑名曰:如朕亲临!

    我回寿春期间,梁国、陈国由你任军师,代我坐镇前线,为两位将军出谋划策,临机应变,便宜行事。

    乐进、纪灵,天下名将,汝当多听从他们的决断,不可恣意妄为。

    骤临高位,应不骄不躁,大小诸事悉书信于我,莫负我望。”

    对袁术而言,此时能用以坐镇陈、梁的军师人选,目下不过周瑜、陆逊二人。

    以能力而言,周瑜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论亲近心腹,比不得时常随侍近前的陆逊。

    周瑜可用,但袁术不能单独交托他以大事。

    反观陆逊虽然年纪尚轻,还需要袁术交托佩剑来稳固他的地位与话语权。

    但这一年来跟随袁术四处征战,出谋划策,已经让天资聪颖的他,有了不少的成长与经验。

    此次镇守梁、陈,只是防守以备不测,又非出兵作战。

    且军事大局上还有乐进、纪灵两员大将操持,一旦果有不测,遭遇曹刘进犯,袁术也会即刻亲领大军来援。

    是以比起让陆逊在这里发挥什么作用,更不如说是袁术刻意给他一个离开自己身边,独自在外担任军师,操持大事的考验。

    顺便他也是袁术留在陈、梁,辖制乐进的最后一道保险。

    倘使乐进哪怕全族被灭,也要愚忠曹操,从始至终一直在装的话,而袁胤、李丰又无法辖制他的话。

    拥有临机决断之权的陆逊,就可持袁术佩剑,接管军队,在袁胤、李丰的配合下,夺走乐进这位空降主帅的军权。

    如此安排之下,兵马有陈国三万人,梁国两万人,统兵大将有纪灵、乐进,防备乐进又有袁胤、李丰,出谋划策更有陆伯言。

    在曹操、刘备同样要休养生息的当下,可以说是应对无虞。

    北面颍川的夏侯惇、太史慈、陈到、徐盛、杨弘统率的三万汝南兵更是固若金汤。

    至于南方的庐江,张勋虽率两万丹阳兵回了寿春,但赵云带去的两万黑山贼则留给了朱桓,随时防备刘表。

    如此袁术光在各处重地,防备各路诸侯的常驻兵马便已达十万之众。

    这也是他不得不回军休整的原因,此时的袁术因之前在梁国连番作战,来时的七万主力仅剩四万人。

    眼下分出两万人给乐进镇守梁国,他自领两万人回转寿春,再加上张勋麾下两万丹阳兵,寿春的一万精锐守军,合计十五万人已是袁术当下的全部兵力。

    此时此刻,王宫大殿之中,当听闻老师要亲授佩剑,更要教自己暂代梁、陈诸事,陆逊整个人为之一怔。

    要知道此前得授袁术佩剑的仅只阎象一人,今将第二把佩剑赐予自己,其中对他这位学生的期许爱护之情,陆逊怎不感激涕零,俯身长拜。

    “老师赐,不敢辞。

    学生定尽心竭力,替老师打理梁、陈诸事,不敢有丝毫愈矩。

    老师此去一别,再见不知何期,待老师下次引兵北上之时,逊必还老师一个焕然一新的梁、陈二国。”

    师生就此一别,袁术亲手将佩剑放入他手中,陆逊俯身不起,以双手举过头顶捧之。

    “勿负我望。”

    “唯!”

    对梁国、陈国等诸项示意安排,皆在袁术的一声声下令调度中稳步进行。

    待一切事毕,他笑谓角落之中的梁王、陈王曰:

    “二位大王可随我同往寿春一行,共迎年节。”

    梁王略带犹豫之色,吞吞吐吐。

    “那个.小王已受封地,无诏不得擅离.”

    然而梁王这边话还没有说完,边上陈王的国相骆俊已然当庭怒斥陈王!

    “大将军盛意相请,我王何故迟疑?

    大将军摄政朝野,口含天宪,难道还需要写诏书吗?”

    陈王刘宠:“.”

    我也没迟疑啊!我正要答应呢,这不是他先说了吗?国相你这也斥我呀?

    被国相当庭斥之,陈王刘宠那还敢迟疑,赶忙行大礼应下。

    “今蒙大将军诏,小王感激涕零,愿往寿春,同庆佳节。”

    边上这一王一相一唱一和的一幕,属实看呆了还在推辞的梁王。

    不是,你们陈国的堂堂刘氏封王和国相,就这么软骨头吗?

    你们这样就显得我刚才的推辞很突兀诶?

    梁王咬着牙,目视陈王君臣,当庭斥之!

    “陈王所言有理!

    方才是小王一时糊涂,还望大将军莫要见外,实则小王早慕寿春之繁华富庶,欣然愿往。”

    袁术:“.”

    他默然颔首,便着手提领大军,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荆州襄阳。

    文聘跪在堂下久久不起,“回禀主公,聘未能打下庐江,还折损了黄祖将军与数千士卒。

    深感有负主公厚望,特来请罪。”

    他身侧跪着的蔡瑁、张允仗着和刘表关系亲密,又在大江之上同蒋钦互有胜负。

    后来之所以撤军也是因为文聘的陆军已经败退撤走,是以不仅无有认罪之意,还出言冷嘲热讽。

    “瑁当初就说了,袁术势大难挡,不可力敌,岂可为了曹操挟天子所发的召令就轻易与之为敌。”

    “是呀,早不听吾等之言,今不仅徒劳无功,靡费粮草,甚至还折了黄祖将军。

    蒯异度,你今还有何话说?”

    蒯越闻之冷笑曰:

    “今日几位将军兵败而归,不正应了我此前所言?

    袁术大势已成,若不早同曹刘联手,再发大军攻他,等将来诸侯尽灭,我等不过等死而已。”

    “蒯异度,主公重用你,每每听信你的谏言,可你今日所言,究竟安的什么居心?”

    “再发大军去攻?你是巴不得我二人也像黄将军一样死在庐江,还是希望主公麾下的兵马尽数在庐江覆灭呢?”

    面对蔡瑁、张允的逼问,蒯越挺身上前,凛然大义。

    “诸侯争霸,大势所趋,今不早图,后必为患!”

    大殿之上,刘表默然看着众人争吵,眼神越发冷冽。

    直至为了到底该不该继续攻伐袁术的群臣,察觉气氛变化,声音渐渐低落下来,他才沙哑着嗓音开口。

    “吵!吵!吵!

    今吵到明,明吵到夜,就能吵死袁术吗?

    袁术势大,必须遏制的道理,我岂不知?我没有听你们的出兵吗?

    可打过了吗?

    联合曹、刘继续出兵?北边最新的军报前段时间不是已经送来了吗?

    袁公路在梁国以七万破十三万,斩孙轻,俘毛玠,退徐晃。

    就连曹操派去攻伐颍川的乐进,也成了袁术的平东将军。

    刘备的心腹简雍更是在睢阳城破后,坠城死节以全忠义。

    结果现在呢?

    文聘,你告诉我他在北边打成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败了?

    子柔!异度!

    你们告诉我,仗打到这个地步了,我还拿什么去打?我是要洗干净脖子,在荆州等着袁公路拿剑杀我吗?”

    见刘表双眸充血,眼神通红,群臣皆不敢言,唯蒯良仰而视之。

    “一时之败,虽折了黄祖,但文将军当机立断,保全了士卒,我军并未有太大损失,主公未必没有东山再起之机,又何必气恼?

    袁术虽则势力大,但还未到能以一家之力,抗衡数家诸侯的程度。

    其所以连战连捷者,无非是诸侯之间各怀心思,无法通力协作,被他逐个击破所至。

    昔年以强秦之盛,亦不敢敌六国合纵之兵锋,犹需远交近攻,分而击之。

    今袁术尚无秦之强,主公未如六国之衰亡,何以心生畏怯,避之如虎呢?”

    蒯良说完,蒯越也挺身上前,继而言之。

    “殿中凡言袁术不可力敌,畏怯避战者,主公皆可杀之,以正视听。

    荆州上下皆可降,唯主公不可降!

    吾等降袁之后,仍被袁术倚重而治荆州,主公若降袁,您这大汉宗亲又会被他置于何地呢?

    今后退无路,唯决死一战!”

    恰在刘表被他二人说的讷讷无言之际,只听一传令兵匆匆来报。

    “报!袁术撤兵罢战了!

    他已从北面撤军,以平东将军乐进镇守梁国,命麾下第一大将镇守陈国,领兵回寿春矣。”

    蒯越闻听此言,大喜谓之曰:

    “主公袁术撤军了!

    由此可见他并非是不可战胜的,在数位诸侯的围攻之下,他终于也支撑不住,要回寿春罢兵休战了。”

    蒯良亦趁势进言,“主公可趁此发书于曹刘!只言袁术是畏惧您再后方的牵制,这才无奈退兵。

    借此向朝廷请封,问他二人讨要钱粮,若不允,则以下次袁术北上不再于后方牵制以威胁,则两家必拨付粮草。”

    “子柔此计甚妙。”

    合着刘表听了半天,就把这一计听进去了。

    “我此番为了逼袁公路退兵而兴兵征伐,耗损钱粮不说,还折我一员大将。

    今袁军果然撤兵,他二人若不拨些粮草于我,实在说不过去。”

    “主公,那联合曹、刘,发大军攻伐袁术之事?”

    听蒯越追问此事,刘表为之蹙眉,长叹一声。

    “卿言利弊,我岂不知?

    奈何眼下非是我不愿发兵,而是实力不足。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大敌外侧荆襄九郡焉能不联手抗敌?

    文聘言那常山赵子龙有万军取首之能,阵斩黄祖,如探囊取物。

    今诸卿共议,我荆州之中,谁能敌之?”

    “长沙黄忠可以!

    其武艺非凡,早年被主公任命为中郎将,忠勇有加。

    今可命其自长沙太守张羡处领一万人来援,共赴国难。”

    见蒯越谏了一人,蔡瑁也不甘示弱,抢声曰:

    “黄忠算什么?我知道一人,说出他名,吓汝一跳!”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04/1111095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