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刘仁轨的法子
这次,刘仁轨盯着刘建军定定的看了好一会儿,脸色一阵变幻。
良久,这才喟叹道:“两位殿下身亡,世人皆只想着畏惧太后之威,唯有刘长史心思缜密,老夫佩服!”
刘建军干笑两声:“刘公您别这么看我,怪瘆人的……我也就是顺嘴那么一瞎猜,这不是现在还是有求与您么……”
刘建军话音一转,又说:“咱们现在就是得想个法子先把沛王殿下这旗杆子涂成花的,要明目且显眼,告诉全天下,这旗子现在就在长安城插着,哪儿也不去!”
刘仁轨摇了摇头,看出刘建军不想在之前那个问题上深究,于是笑道:“这还不简单?”
刘建军一愣:“这事儿还简单?”
“刘长史智者千虑了!”刘仁轨又笑,然后看着李贤,问:“殿下,恕老臣失礼,冒昧的问一句……王妃可还能生育否?”
这话一说完,刘建军就忽然一拍大腿:“哎哟喂!这他娘的,我咋没想到!”
接着,刘建军就看向李贤,说:“贤子,你这段时间不是没事儿做么!交给你一个眼下最最重要的任务!”
李贤一愣。
“去跟嫂子造娃!王妃有了身孕,你这个沛王定然会守在长安,甚至最好明天就把小王爷生出来都好!”
刘建军越说越激动,“你母后那边肯定也在忧愁怎么解决你的问题,若这时候你突然传出有了子嗣的消息,她定然会帮你大肆宣传,坐实你就在长安待着的消息!
“嫂子看着比我年长不了几岁,生孩子肯定没问题……”
话说了一半,刘建军又狐疑的看向李贤,问:“贤子,按理说嫂子回来了那么久,你俩天天同房睡,肚子不该没动静的啊……该不会是你……”
李贤一阵恼怒:“你……你满嘴胡言些什么东西呢,我……我自然是没问题的!”
但李贤的这反应却让刘建军愈发狐疑,他捏着下巴凑到李贤面前,问:“贤子,不是我说你,你这身板看着还行,但能不能打……呃,能不能用,还得看实际效果!
“这事儿关乎咱们的身家性命,你可不能掉链子!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李贤气得想踹他。
刘仁轨到底是老成持重,忍着笑意,干咳两声,将话题拉回正轨:“刘长史话虽粗鄙,但理确是此理。殿下,王妃若能有孕,乃至诞下子嗣,于当下而言,确是一步妙棋,胜过万千谋划。”
他收敛了笑容,正色分析道:“正如刘长史所言,殿下有子,心便更定。
“而于太后而言,一个安居长安、延续血脉、并无远图的皇子,远比一个行踪飘忽、意图不明的皇子更让她放心,她会更倾向于认为殿下已安于现状。
“届时,无需我们多言,太后便会主动将殿下喜得贵子的消息传扬天下,以示皇家和睦,她慈爱宽宏。”
李贤终于是没能忍住羞恼,接连点头:“此事本王知晓了,回头……回头就加紧操办此事。
“现在……先说另外的事儿吧!”
李贤虽然满脸臊得慌,但心底却也不得不承认,这看似荒唐的建议,的确是眼下最为有效的法子。
母后对李唐宗室的打压如此酷烈,自己这的处境确实微妙,一个新生儿,或许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视线,缓解压力。
“咳咳。”刘仁轨轻咳了两声,算是结束了这个话题,然后问:“对了,殿下邀老臣过来不是为了参观那所谓的纺车么?”
“对对对!瞧我这脑子,光顾着说生孩子的大事了,把正事儿差点忘了!”刘建军一拍脑门。
他侧身一让,做出邀请的手势:“刘公,您里边请!给您瞧瞧咱们沛王府最新的镇府之宝,保证让您老大开眼界!”
说着,他便引着刘仁轨和李贤往内院里走。
实际上李贤心里也有些好奇,他对刘建军很信任,所以也不怎么过问刘建军的事儿,以至于刘建军连纺车造出来了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见过了。
三人走进院子,院子里摆放着一架李贤从未见过的物事。
那东西由木头打造,结构瞧着有些古怪,与他印象中妇人手中那小小的、仅凭手指捻动的纺锤截然不同,足足有半人高,一侧有个带摇柄的大轮子,另一侧则是一个竖直的、带着尖钩的小锭子,中间似乎还有根皮绳连着。
那位胡人少女阿依莎正坐在一旁的小凳上,一只脚踩在一块木踏板上。
见他们进来,阿依莎急忙起身行礼。
刘建军却已经迫不及待地窜了过去,指着那物事对刘仁轨道:“刘公,您瞧!就是这宝贝!”
李贤也忍不住细细打量。
这物件看着颇为笨重,远不如丝织作坊里那些精巧的织机繁复,却自有一股粗犷而实用的气息。
只是他实在想象不出,这木头疙瘩如何能将那蓬松柔软的棉花变成结实的纱线。
这时候,刘建军却已经招呼着阿依莎演示了。
阿依莎依言坐下,脚下一踩那踏板,这木头架子便发出“嘎吱”一声轻响。
紧接着,那大轮子便通过皮绳带动着小锭子飞快地旋转起来,发出持续而规律的嗡嗡声。
这时,刘建军也在一旁得意的介绍:“这东西最初是用双手来操作的,但我觉得这样太费时费力,就改用踏板带动皮绳牵引,完成旋转纺锤这个简单的操作。
“只要匀速的踩踏踏板,纺锤转动的速度就和手工差不多,甚至还更为精细。”
李贤不懂,但他在看着阿依莎操作那木头架子。
只见阿依莎从旁边的竹筐里取出一小团梳理好的棉絮,将其一端捻在飞速旋转的锭子尖钩上。
随着她手指轻轻引动,那团棉絮便自然而均匀地延展、变细,眨眼间便化作一股细纱,源源不断地缠绕到锭子之上!
整个过程,阿依莎的手主要是在引纱、续棉。
李贤虽不通匠作,但也知纺纱之难,全在那“捻”字之上,需要手指不停搓捻,才能将散碎纤维拧成一股韧纱,极耗功夫。
何曾见过这么省力的法子?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901/111110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