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让人心生警觉的“马匣子”
第一百六十四章让人心生警觉的“马匣子”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西方国家视为“鸡肋”的毛瑟手枪,在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因而大放其的魅力与光彩。
这种凝聚了日耳曼民族那天生严谨的性格,以及对金属制造的那种专注精神,而制造出的这种武器,即使与当今现代手枪相比,其制造工艺品质都是无可挑剔。可称得上是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杰作。
把日耳曼民族那对金属制造上的经验、智慧与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尽显的淋淋尽致!
这种在晚清时期就已被中国大量进口的武器,以其它那独特的魅力,迎得了当时那些爱国铁血军人与热血男儿,以及一些不爱国的汉奸、土匪和流氓们的深深喜爱与青睐。
在旧中国的各类枪械中,恐怕没有什么枪能像毛瑟手枪这种从欧洲来的舶来品这样装备的那么广泛,发挥的那么淋漓,受到那么的青睐,富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了,它在中国曾拥有过的那阵辉煌,则是当时任何一支手枪都不可与之媲美的。
在德国向中国出口的那一共从40多万把德国正品驳壳枪的驳壳枪里,德国为了更迎合中国这个客户的国情需要,还特别研发出了一种特别的毛瑟手枪,那就是:
“毛瑟M1896卡宾型自动手枪”
咱们俗称就是“马匣子枪”,之所以叫它“马匣子”,不直接叫它“匣子枪”,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是为骑兵设计的一种武器,其实就是把“盒子炮”的枪管加长了,后面还加了一步枪的把,剩下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没变。
中国国民政府曾采购过一批,用它来做骑兵枪,后来因枪口跳动大,和射击距离问题,又被下放到地方部队。
其实总体来说它和盒子炮没啥区别,但如果给它加装了20发弹匣(它原配是10发弹匣),将枪机扳至速射档、用全动射击的,再多备弹匣的话,那它就和冲锋枪没啥区别了。
但是吧…没人爱用它,为什么没人爱用它的原因也很简单,你说拿它当骑兵枪吧,长度上来说可以,但它的性能和盒子炮一样,打得也一样远(子弹都一样的)就是手枪的威力,拿它还不如就拿把盒子炮,还别别楞楞挺老长。
那使过这玩意儿当骑兵枪的骑兵,使完它后往地上一扔都直骂,什么他妈的破逼玩意儿!
你说拿它当步枪吧,还有点短,而且打光了子弹后,它还不能上刺刀格斗。那汉阳造老套筒打没了子弹好歹还能倒拿着抡哪,它不行,一来使不上劲,二来一轮那枪把子就折了枪也废了。
你说拿它当冲烽枪吧,它的子弹还比冲烽枪少,它还比冲烽枪长。
而且它的梭子还特别的不好掏弄,虽然它也能用弹夹从上面上弹,但你说冲烽枪这么上弹多他妈的别扭。
(驳壳枪的上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枪下面的弹匣里上弹,和别的自动手枪一样。一种是用弹夹从上面上弹,和当时的栓动步枪一样。
但是它又不像别的自动手枪那样配用备用弹匣,只配6发、10发的弹夹,得一个个的往匣子里按,而且最缺德的是它的原厂弹匣还他妈的没地方买。
当时咱们中国仿制的盒子炮里,生产的时候有很多直接把弹仓给固定了,也就是没有弹匣子,直接就用弹夹上弹。)
所以当时就算有人想用连发的也是用从德国进口的MP18和比利时制造的MP28 式冲锋枪,或者是正宗的可打连发盒子炮…也不爱用它。
所以当时驳壳枪是西方国家眼里的“鸡肋”,而这“马匣子”又是驳壳枪里的“鸡肋”中的奇葩鸡肋。
(当时的西方国家之所以把驳壳枪视为“鸡肋”,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眼里这驳壳枪作手枪吧、显得有那么点大,作冲烽枪吧,它还显得有点小子,而且子弹还装的比冲烽枪少,另外它的价格还特别的贵,所以就连当时德国的本国军队都没有多少配发它的,只有个别部门装备它了。
而且你看这“马匣子”的枪洋名叫:毛瑟M1896卡宾型自动手枪,但它跟卡宾枪又一点关系都沾不上。
卡宾枪与 手枪和冲锋枪使用不同的弹药,两者有共同特点也有显著区别。
卡宾枪与冲锋枪相同的特点是短而轻,机动性好,两者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冲锋枪火力密集,但由于发射手枪弹,威力较小, 射程较近。
卡宾枪属于步枪类,使用的弹药与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不同,在威力和射程上优于冲锋枪。
但卡宾枪又不使用步枪弹,它使用的是步枪与冲锋枪之间的“中间弹”。
其实中间弹这种说法是步枪最佳射击距离100~400米和冲锋枪50~100米,这两种枪械之间的200~300米发射的距离弹,主要指的是突击步枪,但那时候的突击步枪的理念才刚刚起步,而且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那个理念。所以卡宾枪才临时替代那一说法。
不过那时候“毛瑟M1896卡宾型自动手枪”发射的就是和毛瑟手枪一样的手枪弹,所以它跟卡宾枪的关系还一点毛都沾不上。)
而当时的日本人在中国人手里缴获了驳壳枪后,也并不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不稀罕用它,而是将一些正宗德国造的和一些国民政府的兵工厂仿制的特别的好的,能打连发的那些,留着给自己的日本军官或者是飞行员用。
(可不白用…得它们自己掏钱买,小日本子就这么抠,就像在北野一郎和吉田秀夫在“吉田洋行”的柜台上看的那支正宗的德国20响盒子炮,就是这渠道来的,擦点油当新的卖,但个别它们自己缴获的可以自己挎着。)
余下的那些只能打单发的和品相不咋地的破玩意儿,才配发给像是:伪军啦、侦缉队啦、翻译官啦、这些汉奸狗腿子子一类的玩意儿的手里。
那小日本子在缴获了“马匣子”后,也是一皱眉的就把它和一些跟它一起缴获的老套筒啥的一起扔给伪军。
那伪军也没人爱挎它,你说挎它干啥呀,那当大官的腰别着“撸子”多好又小又体面,那当小官的挎“盒子炮”多好,和姘头亲热的时候也不别愣。那当兵的挎它干啥呀,弯里曲八的还不能挎(这枪没枪带子),还他妈的没背老套筒得劲直溜儿哪。
另外要是让那些穷的都尿血的,只有大刀片子、洋炮和“独一撅”可拿的土八路给盯上,那他妈的可就操了血蛋了。
非得让它们用“打闷棍”和“绑票”的这些歪招儿给琢磨去不可。
当伪军为个啥,为天皇陛下拼死效忠、建功立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那不是放屁儿那吗!
都给自家祖坟那石碑上抹屎当汉奸啦,还他妈的流芳百世,说出来谁信哪。
当伪军为啥,不就是为混口饭吃吗,背那么个玩意儿无形中就给自己带来了安全隐患,和提高了被八路盯上的机率,那不是给自己添堵那吗!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在神洲大地上委曲求、全卖国求荣的100多万伪军同志们的共同心声。
所以日本人一旦把“马匣子”扔给伪军,伪军弟兄们也是基本是往库房里一扔,然后自己挎着支老套筒就拉倒。
不过这“马匣子枪”还应了咱们中国那句“两极分阴阳”的那句老话,就是凡是得从两面看的意思,你看都说一个人特别的好,但也有烦这个人的人。你看都说一个人特别的坏,但也有喜欢这样人的人。
这“马匣子”这么招人不待见,但也有喜欢它的人,而喜欢它的人还不止一种…有两种。
这第一种啊,就是八路军里的低基层士兵(就是民兵啥的),而八路军里的高级军官和基层军官也不喜欢它,八路军里的军官不喜欢它的原因跟伪军军官和日本军官一样,觉得带着它既别愣还不实用,所以硬可直接带个“盒子炮”也不爱用它。
而八路军里的低基层士兵之所以喜欢它,一是因为觉得带着它跟首长带的枪很像感觉带着它倍儿有面子,让人看了好“人前显贵,傲里独尊”。
二啊、则是因为当时八路军的低层士兵手里拿着的基本都是些大刀、长矛和火铳以及“独一撅”这些东西。
而与之相比的是,那“独一撅”还比那大刀片子和长矛啥的强点。
那“独一撅”就是八路军利用从那火车道上弄的那铁轨钢,用锤子砸出的那么一种简易的手枪,那手枪发射的虽然也是现代的手枪弹,但一枪打完了吧,得把那枪掰开,再重新往那里放一发子弹(能放好几种子弹),但因为那枪没有膛线所以准头很差,而且还因为制造工艺有点粗糙,所以它还老爱炸膛,但总得来说比那古代人用那种短火铳还强那么一点。但那“独一撅”跟“马匣子”这种鸡肋比起来,那这鸡肋就成了猪肋了,顿时就成了八路军里的香饽饽了,怎么地它也是打连发的不是,而且还不爱炸膛,所以八路军的低层士兵,还是拿它当玩意儿看待的。
没事儿也爱拎着它,怎么地也比拿着大刀片和“独一撅”强不是。
而这第二种喜欢它的人,就是一些抢劫银行的劫匪,之所以劫匪喜欢它,是因为这玩意儿真压茬儿啊!
比如说一伙土匪在抢劫银行的时候,拿着这么个让人看了挺老长又带着个梭子的玩意儿,那让人看了真发毛啊。
你管它远能打多远哪,反正抢劫银行也不用打什么远距离狙杀,只要三两个人一人拿它一把,再给它配个20发的弹匣(从别的盒子炮的上面拽),离近了扫上它半梭子,那人立马的就都老实了。那些手拿一打一扒拉的步枪和小左轮子或是“撸子”的警察们,见了调头就跑………
而二宝子当年在“奉天”奉张学良的命,带着人帮奉天的警察维护治安的时候,在一次和警察闲聊的时候,就从那警察的嘴里得知原来抢银行的劫匪爱用这种枪的事儿。
所以二宝子在往“横滨银行”瞅的时候,瞅见那几个往那停在银行门口那辆日本尼桑80型4轮卡车上扔包裹的,那几个伪军身上挎着的那几支“马匣子”枪后,他就警觉了起来。
不过、那要说为啥他瞅着那几个人有点眼熟啊,其实啊,二宝子瞅从“横滨银行”里抱着包裹往那辆尼桑卡车扔眼熟就对了,因为那几个人他还真就认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816/229224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