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未谋面先结仇!
第一百九十章未谋面先结仇!
军市:
“军市”一词,意为:军中的市场。
头一次听见这词儿的人,很可能会把它和军火市场联系起来…其实不是。
“军市”是指在军队长期驻扎地的附近,设立非军事贸易市场。
军队可从军市上征收的市租,供军官与军队享用以提高其的生活条件,另外,士兵可以在军市上买到生活日用品,同时当地驻军也可将富余的军需品,或是从本国带来的商品,与驻地附近的原著民交换进行贸易。
(其实,就是缴获的敌方的战利品,只要不是属于直接可投入战斗的准军事武器和辅助器械,还有特别重要的可影响战局走向的药品和食品等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的话。
像是缴获的那些放在仓库堆着的,军用的锅碗瓢盆、被褥、衣服、鞋帽、和等等重要己方大量囤积的富余物资,都可以和本地人交换己方所需物资。
这不算通敌和资敌………
就像咱们中国汉朝的时候,汉武帝的兵在塞北和匈奴干的时候,那些汉军战士在驻扎地附近,用家乡带来的一些东西跟匈奴的牧民换两头羊吃打打牙祭,这汉朝是允许的。
毕竟从内地运到边关的一头羊的运输成本都快买一群羊了,而且那匈奴“大单于”也默许匈奴的牧民这么干,因为匈奴人不生产那些东西,你也不能成天就为两个总来装洋汤的饭碗就去抢去。
而且就是这种兑换,在后来的“明朝”跟“北元”在边关紧张的时候,两头还进行着。)“军市”是适应长期驻外军队,在与本地商品经济互动发展的新形势,这种办法,对解决军队的经济收入和当地居民的商品流通都有一定的好处,所以能够出现和存在。
在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在个个戍边的军事要塞就已经设立了军市,用以和本地原著民进行商品贸易,向当地原著民兜售本国商品,以及从原著民那里获取当地驻军所需的日用品。
既带动地方经济又可以减少驻军后勤补给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无独有尔,不仅咱们中国人古代这么干,就是西方人在古罗马时代起就也这么干了,毕竟军队的消耗,对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来说,那都是非常庞大的。
因为大规模的军队无论是训练还是长期的供养,那消耗的物资与金钱将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它就像一个“吞金兽”一样,长期的供养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承受不起的。
所需物资能尽量从当地满足,无形中就解决了很大的后勤压力。
当然了,那抢来得能更快点,不过却不适合长期驻扎在一地的军事单位。
在欧洲大航海时代,那英国鬼子为了解决远征补给困难,干得那事儿比日本鬼子直接抢还缺德。
比如说:它们用从老家英国运的一瓶高浓度酒精,兑10几桶酒,跟那些虎啦吧唧的土著人换他们要的东西。
或者是给那些成天挨欺负的土著人武器(给枪不给子弹,子弹得花钱买或是拿好东西换,那价格还他妈的往死里的贵。)让它们跟同族人窝里掐,然后 它在用卖给土著人子弹挣得那些钱,购买本地人的、它想要的东西。
后来跟咱们大清朝要这么干,结果发现那中国人一点也不虎啦吧唧的,比它们的脑瓜都好使,赔了老几船货后,一抹眼泪就回它们大不列颠老家了。
然后的就成天在家里猫着憋坏的琢磨,想招儿怎么算计和调理中国,后来哪,应了那句“缺德人损道道多!”的那句话,就把鸦片给咱们运来了……
等到八国联军合伙打满清的时候,那英国人又故计重施,在它们的驻地周围设立“军市”,用从满清那里抢来和讹诈来的钱,和本地人购买它们所需的物资,用来解决远征军远离本土补给困难问题。
结果这招儿真好使,那时候的中国老百姓还头一回看见买东西还给钱的兵,虽然是蓝眼睛黄头发吧,怎么那白花花的银子不能假。
不认爹、不认娘、不认字、那还有不认钱的,然后就人家要啥给卖啥了。
到后来,英国人就一直保留着这个传统……(不过说到这里咱得说一句,英国人虽然这么干,让它称霸海洋的那200多年里赚够了蝇头。
但又应了咱们中那句老话:“出来混的,欠人家的欠多了,早晚都要还的。”倒后来,那英国人也是祖宗做损做多了…遭报应了。
在二战的时候,让德国用U型潜艇把它们那小岛子给围得是,过圣诞节的时候一家人淌着眼泪啃一盘大头菜。
让德国人把它用:坑、蒙、拐、骗、偷、抢…坑各大洲人民的200多年得来的那些“干货”,又给抠着嗓子撸着肠子的全都给吐了出来………
要不说,为啥那德国车现在在咱们中国卖的这么干好,它祖上积德啦,先是在从满清的时候就卖咱武器干小日本子,抗战初期又卖咱武器干小日本子,抗战中期又往死里的给咱们报“鸦片战争”的仇,往死里的干英国鬼子。反正是那欺负过咱们中国的,几乎都让它给变向的收拾了个遍。
就连它的那个坑货盟友意大利,在临德国快投降的时候,也让它给揍了一顿。
一个个不是给揍了个鼻青脸肿,就是给捶了个狼哇直叫唤的!
把曾经把趁“鸦片战争”讹诈咱们国土最大的老毛子都给快削瘫痪了。
虽然它也打过咱们中国和欺负过咱们,也从咱们这讹去了青到那三亩小荒地。
不过这玩意儿,就像那贼分赃不均,一窝动手往死里干,被害方看了也解点馋和解点气呀!)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便开始全面的效仿起西方国家的军队,开始建设自己的现代化军队。
其效仿的仿真度,就像当年它效仿咱们唐朝时候的文化一样,无论是西方的军事文化、军事装备、还是军事传统小日本子都拼命的向西方学习。
而这其中,就把“军市”这玩意儿也给引进了大日本皇军的军队里。
不过说来也有意思,像当今日本这么赶潮流的一个国度,在当时已经风靡全球,可以说古今中外都已经很时髦的“军市”,在日本却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而日本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军市”,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日本是个由很多岛屿组成的岛国,也没有过和外族长期对峙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那机会建立军市和别的民族贸易的机会了。
就算是进行进出口贸易,那直接就用商船和海盗去和人家贸易就行了,至于建立军市,那日本人那东洋刀抽,谁他妈的正经商人敢和它们贸易去………而当日本人也照葫芦画瓢的把英国人的“军市”给进口到本国军队里后,日本人才惊讶的发现,就像后来把西洋指挥刀也引进日本当指挥刀一样,那地位显得是是既尴尬又多余。
你说人家英国人建立军市吧,是能把本国生产的那些成本低廉的商品,抬高了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的价格,赚取其的殖民地和占领地人民的财富,以及减轻其的那庞大的海外驻军的后勤补给压力。
可轮到小日本子这么干的时候,小日本子就傻了眼了,你说日本列岛本就啥也不产,也不像当时的英国那样,在各大洲都有殖民地,那原材料跟白来的似的。
它日本无论生产出来啥、和生产出来后往那运,那原材料和运输油料的购买费用和进出口的原材料的成本,都往死里的贵。
而且亚洲和英国那些生产力原始,百姓生产力底下的殖民地也不同。亚洲的老大是中国,而中国本来就是制造业大国,在欧洲没有工业革命以前,人家一连坐了世界制造业的“抗把子”好几千年,其本国就是不进行工业革命,不进行进出口贸易,那也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日本生产出的那些玩意儿中国人根本就不稀罕不说,就是想买几个新鲜玩意儿,那直接去在中国卖货的那些英国和法国这些西方国家买就行了呗,买你这日本货干嘛。
而且日本军人也是因为受它们那老祖宗,武士爱面子的传统习惯的熏陶,觉得当兵的干那个太丢人了。直接拿大战刀架脖子那么干多好,还卖货干嘛,怪费时费事儿的。
所以从英国学来的这个英国人的老军事传统,在日本军队里就像当年日本人意识到,“西洋指挥刀”没有“东洋武士刀”更适合本国军事国情那样,就把它给取替了。
但日本军方并没有直接像取替“西洋指挥刀”那样,直接明文发布取替“军市”的命令,而是只是象征性的口头上说了那么一句。
在一些治安良好的占领地,日本军方也默许自己的士兵,与当地的百姓进行一些非重要的军事物品的交换。
(在当时咱们中国东北一些没有抗联和土匪活动的,日本人所谓的:“那治安良好的地方”,其实就有很多日本兵,用一些日本多余的东西,与当地百姓交换物品的地方。
比如说:像是一些日本军方给军队发的一些烟啊、酒啊、香皂什么的,有些日本兵不会抽烟和喝酒的,就把它们给留了下来,然后和中国的一些熟悉的本地人,交换一些土特产邮回国内给亲人,这些事儿只要做得不太过分,日本军部是默许的。
你看打仗的时候,抢东西、杀人、强奸一走一过行,长期驻扎一个地方,总那么干得罪人多了也不好。小日本子可不像现在一些电视里演的那样,一个个呆头呆脑的,其实他们都非常的精。
日本人深知,它们在中国关内的那100来万人,在4亿中国人里搅着,不管它们是怎么打胜仗,那在数量上它们都是被动的,如果不和当地人处的尽量和谐点,那它们就更被动了。
所以日本军队长期驻扎一地的部队,一般纪律都不错,那些见东西就抢,见女人就扒裤子的,基本都是一走一过的。
日本军队里越是老兵,它们就越懂这道理,所以它们在野战的时候,一般带头领着新兵奸淫掳掠,但在一地长期驻扎的时候,除非上级有命令,要不那老兵都看着那些新兵,不让它们那么干,因为它们怎么地也是人,也怕把本地的人给惹激眼了,半夜削它们的闷棍儿!)
但就是这个被日本军部几乎都快遗忘了的老军事传统,却让既头脑敏锐又思想灵活的,大日本第四师团的勇士们,从中嗅到了无限的商机,并把它给无限的“发扬光大”了………
时间:和川崎武夫骂人差不多是同一时间。
地点:清水镇南、第四师团、香桃大队驻地。
这香桃太郎挺忙啊,不光他开办在营外的那个“军市”生意特别好,别的事儿也特多………
首先是他在没当兵前,跟父亲去新泻县贩“清酒”那家老客户的和自己处得关系非常的儿子“池田纯也”。
在受命领着他的部下去那个“要塞据点”向他的新上司“西野光正”报到,经过“军市”的时候,得知开办这个“军市”的负责人是“香桃太郎”后,便来拜访他来了。
俩人在一见面之后,那自然是特别的亲近,香桃太郎也没有像对待其它那些和他做生意的日本军官那样,表面上是满脸堆笑、暗地里想着怎么算计人。而是非常诚恳的拿了很多的好东西招待他的这个老朋友和他的手下。
那“池田纯也”也是面上人加重感情的人,见到香桃太郎也没白吃他的东西,而是送给了“香桃太郎”他家自酿的30箱清酒。
那香桃太郎说什么都要给钱,那池田纯也说什么也不要,最后,香桃太郎只好以回礼的名义,又硬送给了他50箱质量上乘的“关东煮”牛肉罐头后。
俩人才又唠起了家常,不过因为池田纯也急着要去“要塞据点”去报到,所以俩人聊了一会儿后,池田纯也就带着手下们坐着车,向“要塞据点”的方向驶去了……
把池田纯也送走之后,那秃鹰和白雪灵带着东西又跑到他这来“洗黑钱”来了。
在香桃太郎用他的现金跟“秃鹰”换了他的那些“干货”后,俩人先是一阵握手言欢,然后那“秃鹰”就带着白雪灵向镇南炮楼的方向去了。不过没过多久,香桃太郎就又发现秃鹰和白雪灵就又坐着一辆黄包车向镇西那里去了………
等把“秃鹰”他俩送走后,那曾想他的军营里,接着又来了一辆小轿车,从小轿车上下来的人递给了他一封信后开车就走了。
香桃太郎打开信一看…乐了,原来给他写信的人,是他的好朋友和老同学“德川龍懿”。
“德川龍懿”信上写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告诉“香桃太郎”,自己现在和一个重要的“朋友”已经到了清水镇,只不过这段时间有点忙,等抽出时间来就来看他,请老朋友千万别见怪。
等“香桃太郎”看见这封信上的内容后,那是感动的涕泪横流啊,心说这“德川龍懿”真够意思,真是个人物,你别看人家是差不多和“皇室”有一样地位的名门望族。
可他是一点架子没有不说,还这么重感情,真是家败气度不败,到底还是王者之后啊……然后,这香桃太郎就一边脑袋里想着,今天是什么日子,不是朋友来了,就是财神来了,再不就是贵人来了,一会儿算完账后我得算一卦,看看今天是不是好日子,不行我就出去溜达一圈儿再拢拢“运”。
等香桃太郎进了自己的帐篷里后,就把身边的人都给打发了出去,然后他就拿出了算和帐本,开始算起今天和“秃鹰”换的那些“干货”和这些天“军市”的盈利。
结果这一算哪,把他自己都给吓了一跳,他怎么都没想到,自从他把队伍开进清水镇里后,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竟然能赚了这么多钱。
然后他就不自觉的自言自语了起来:
“好哇,照着这个赚法,只要再在这里赚它几个月,我就可以让我的这1000来弟兄,在退役后和他们的家人衣食无忧的渡过下半辈子了。”
哎…不行,我再算一遍,是不是我算错了,怎么能赚这么多。
结果就在这香桃太郎又拿起算盘,打算再照着账本把账再算一遍的时候……
啊嚏儿,啊嚏儿……
刚拿起算盘的香桃太郎猛然就连打两个喷嚏儿。
嗯…这天也不冷啊,我也没受风啊,我怎么还打了喷嚏了?
香桃太郎脑海里闪了一下这么个念头后,用手揉了揉鼻子,然后他就又把算盘摆正了,打算接着算账。
然后……
啊嚏儿,啊嚏儿……
哎呀,我……
香桃太郎这时候突然想起个事儿,那就是他听人说过,中国民间有打喷嚏,“一想、二骂、三叨咕!”的这事儿的说法了。
(香桃太郎在中国呆10多年了,很多中国民间的传说和俗话,还有方言他都懂点。)
哎呀…他妈了个地,今天这风头是有点不对哈,我这“运”可能是走有点太过了。
是不是有谁背地里骂我哪,我还是翻翻我祖太爷传给我的那个,中国人送给他的那东西看看吧。
这香桃太郎想到这里后,就把他手里拿着的算盘给放下了,然后回身走到他的床铺前,就从他的枕头底下把一本纸面都发了黄的,用麻线装订的一本古色古香的中国《易经》给掏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
当香桃太郎把书翻到他要查的那页,看清那书页上写的那几行字后,他的眉头就渐渐的皱了起来……
那卦书上是这么写的:今日主大吉,三运齐到,分别是:紫气东来、财神北往、挚友南会,煞星西走,但因今日门前过煞、晦气未散,故不宜出门,以防冲主鸿运……
这香桃太郎看到这里后,歪着脑袋想了会儿。
良久……
啊…真是哈,德川君是从日本来的,这是从东面来的贵气,嗯…是紫色东来。
那个“秃瓢”从我这洗完钱,先是领着他的姘头往南走的,后来又坐着黄包车往镇西去了,这算是…财神西去。
池田君来的时候,我是出了帐篷往南走的,这叫…挚友南会。
嗯…前三样都对上了,这煞星西走是什么意思哪?
香桃太郎手掐着下巴想了一会儿后,扭头向刚才被他撵出帐篷,正在帐篷外站着的副官‘稻谷满仓’高声喊道:
“哎…稻谷,知不知道今天有什么名头响的货,从咱们附近经过?”
在帐篷外站着的稻谷满仓,在听完帐篷里的香桃太郎喊的话后,先是眨巴着眼睛,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然后他向帐篷里的香桃太郎回答道:
“啊…回禀队长,今天从咱们附近过的有好几支帝国的部队,但人数最多,名头最大的,是第十八师团的川崎联队。
另外,别的部队是从咱们营地周围经过,而第十八师团的川崎联队,是由它的联队长“川崎武夫”率领,先从咱们的“军市”那里驱散那些来买货的顾客后走过,又从咱们营房的正门口经过的。
啊…大概过去有一个多小时了………”等帐篷里的香桃太郎,听完帐篷外的稻谷满仓说的那些话后,咬着后槽牙狠狠地骂道:
“川崎武夫…你这个北海道的乡巴佬…我操你大爷!”
川崎武夫在西野光正的办公室里,当着西野光正的面像发了疯的驴一样叫唤了一阵后,便就又一屁股坐在了西野光正办公室里的椅子上,瞪着眼睛气呼呼的喘起了长气………
那西野光正一看事儿不好,跟川崎武夫说了句他这就去为川崎武夫准备物资,和为他的手下们准备午饭去后,就赶紧带着人匆匆忙忙的就走出了办公室。
把川崎武夫一个人给凉在了办公室里,那川崎武夫在椅子上喘了一会儿,慢慢的消了气后,感觉自己刚才是有些失态,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容后,就也走出了办公室。
一个多小时后,要塞据点里就开了饭了………当第十八师团的官兵们,在各拿着要塞据点里的炊事员,给他们分发的多隔餐盘,排着队的去打饭。
看见那要塞据点里的炊事员,把一桶桶盛装着冒着香气的、白花花的大米饭,和一盆盆装着用中国料理方法做的或是牛肉炖土豆,或是排骨炖豆角,或是鸡鸭鱼肉做的那一盆盆的菜。以及那后来又端来的那一盘盘,品种丰富的各种冷凉腌菜和味增汤一类的日式美食。
和摆在那些美食边上的,那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用冰凉的井水冰镇的那一箱箱朝日、札幌、麒麟、三得利,这些日本啤酒后,那有的第十八师团的兵直接眼泪就下来了。
心说话了:哎呀…你看看人家这兵当的,不用满山撵八路撵的脚起血泡了不说,这吃得也像是人吃得啊。
你再看看我们这什么他妈的帝国第一山地战部队吃那玩意儿,自从从日本到从登陆中国后,那吃热饭的次数,用十个指头数都能他妈的数过来。
想尝点肉腥还得靠自己在山里打得那些山货来打牙祭,平时就他妈的啃饼干、罐头和吃那些连芝麻、海苔和腌梅子,都没加的饭团子。
别的不说了,就拿去年在太行山撵土八路的那次说吧,把那土八路撵到那叫什么山来的。
那他妈的那罪遭地,他妈的那山是他妈的石头揦子山,草都不长,碰着长几根草的,那草上还有刺,那马啃那草,都啃得直他妈的淌眼泪。
补给供应不上后,就吃应急口粮,结果应急口粮吃光后,就趴在地上瞪眼的可那抓虫子吃,那他妈的那罪遭地,早知道就不来这十八师团当兵了,连口热乎饭都吃不到,成天就他妈的往山沟子钻。
想上中国老百姓家抢点“干货儿”都不容易,那中国的山民和中国的老农民一比起来,是他妈的一个比一个凶,一个他妈的赛一个的狠。而且那山里的老百姓住得还不牯堆儿,走好几十里才能碰上几家,离老远那狗就叫唤。
还没到跟前哪,那山民不是抱着包先跑了,就是猫那片不起眼的草稞子里把洋炮都瞄好了。那有像这在炮楼里呆着舒坦,下雨天还不用担心被雷劈的硬着头皮的往树下跑去避雨。
这第十八师团的兵,是一边吃着啊,一边抹着眼泪的脑袋里胡思乱想着。
其实不光它们这么想,就连那川崎武夫看见那炊事员在用餐盘给他特地打来的,那盘装着军官级别才可食用的丰盛的食物,和摆在他餐盘边上的那用手一摸都拔拔凉的“朝日”牌啤酒后,他的心里都受到了轻微的触动。
(二战时期日本的“朝日”牌香烟,和“朝日”牌啤酒它们不是一家公司生产的,只是牌子的名字一样,但它们两个都是军用物资里的军官特供品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816/229224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