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眼前这个妇人虽然不是李煜心理上真正的母亲,但正是她创造了李煜现在这副身体,而她对李煜的偏爱更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的。李煜左手轻握着腰间尚带有钟皇后体温的玉器,右手轻托着周娥皇的柔荑,心中充满了暖意。看着钟皇后慈祥而关爱的目光,周娥皇那含羞带翘的面庞,李煜在心中不免感叹道,“有慈母如斯,娇妻如此,也不枉这再生一世了。”同时,李煜也在心底暗暗发誓,“如果我再有不分情况,拼命的念头,我就他妈的不是人!是猪!”
“母亲,请您恕孩儿不孝,让您为我担心了。”李煜恭恭敬敬的跪倒在钟皇后身前,发自内心的说道。
“从嘉你这是干嘛!你的伤刚好,小心身体,跟为娘你还客气什么呀!”钟皇后连忙上前搀起跪在地上的李煜。李煜见状,也不再做作,任由钟皇后搀扶着自己,走向了坤宁宫的正殿。
待走到门前之时,钟皇后突然冲李煜说道:“从嘉,你去看看你父皇是怎么回事,已经上了一个多时辰的早朝了,怎么还没结束呀?”
李煜闻言应了一声之后,叫过身侧一个小太监,令其引领着自己,沿着宫墙南行,经过皇城内宫,赶往皇城南面的两仪殿。
南唐李氏自认是大唐后裔,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模仿大唐。金陵皇城的建设,除了规模外,无论是建筑样式,还是建筑风格,都学足了旧都长安。
皇城坐北朝南,南面开有六门,分别是承天门、长乐门、广运门、重福门、永春门、永安门。东侧为东宫,西面有二门,分别是通明门、嘉御门。在皇城的后侧最北面也有三门,正北是玄武门,偏东是安礼门,以及东宫和皇城共用的北门,至德门。
承天门正北是太极门,进太极门即太极宫,正殿是太极殿,国家大典和朔望日在此殿举行大朝会。武德门里、太极殿后侧是两仪殿,此为举行平常朝会之殿,像今日李璟升朝便在此处。两仪殿的北殿门外有东西永巷,东出横门有日华门。出门有千步廊,千步廊走完,有一道相当高的萧墙。以此墙为界,往南属国家所有,是朝廷中枢,也是皇帝、大臣办公议事的地方;往北则是皇城内宫,算是皇家自己的地方,人们常说的‘祸起萧墙’,指的就是此墙以北发生的事情。萧墙上有中门和一对侧门,前头还筑有一道略微低于萧墙的屏风墙,一队队禁军侍卫持械而立,禁卫森严。
萧墙以内,中央有座相当威武的宫闱——明德宫,即中宫。钟皇后就在这座宫里主持后宫宫政,执掌掖庭之责。明德宫再往西又有千步廊,通连皇城内宫里大大小小的各处宫殿,皇城内宫东西约有四里之遥,内住所有的圣眷和三千佳丽。
自离开明德宫后,一路上李煜都很沉默,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昨晚见过皇帝李璟之后,想要了解护国军情况的这个念头,就一直在李煜脑中挥之不去。可惜,自李煜醒来之后,皇帝李璟生怕李煜再出什么问题似的,在兵力吃紧的情况下,依旧派遣了整整一个营五百名禁军士兵,全天候‘照顾’李煜的生活起居。现在别说是护国军负责传递消息的巡风组成员了,哪怕是一只鸟、一只蚊子,想要飞进吴王府,也要过了这五百把钢刀组成的军阵。就算是此时此刻,在这皇宫大内,李煜的身旁依旧不乏‘尽忠职守’的禁军侍卫。
“皇上,请诛杀此卖国之獠!”在前呼后拥的禁军护卫下,李煜刚踏上了两仪殿由大理石葺成的石阶,还没等他走到台阶的最顶端,就听殿内有人高声急呼道。
“萧大人,你太过了吧!延鲁不过是就事论事,与卖国何干?难道你与延鲁有私怨不成,非要制他于死地!”有一人立刻大声反驳道。
这人的话音一落,大殿内立刻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但马上另一个论调的声音也响了起来,虽说声势上没刚才那个大,但也使朝堂大殿内,吵成了一锅粥,直到当职的思礼太监第三遍喊出‘吴王请旨上殿’的呼声,大殿内才渐渐静了下来。
李煜缓步走入大殿之中,左右或坐或立分列着数排文武大臣,因为淮南战事的原因,李煜左侧的武职大臣并不多,只有寥寥数人而已,与对面那由数十人组成的文官阵容简直无法相比。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刚刚的争吵,并非是文武之争,而是文臣内部爆发的激斗。
两仪殿内,皇帝李璟端坐在正中那异常宽大的雕金九龙宝椅上,兴许是他被大臣们吵怕了,而由于李煜的到来,又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争吵,所以他一见李煜进殿,也不待李煜行礼完毕,就冲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来人,吴王御前赐座。”
李璟话一出口,大殿之内‘嗡’的一下,惊异之声四起,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急声反对了。李璟此言对李煜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对大臣们而言,却另有一翻意味了。
按照常理来讲,李煜的身份是皇帝第六子,封爵为吴王,而他在朝内的官职是诸道兵马副元帅,在元帅李景达出战江北的情况下,他是武职官衔最高的人,朝会时他应该站班与李璟的右手第一位。如果说皇帝体恤大臣或是关心儿子,赐座到也是平常之事,无非是搬把椅子坐着上朝罢了,大臣们就算羡慕,到也没什么。因为在这个年代,那些位高权重或是圣眷正隆的大臣,上朝时都是有座椅的,像南唐朝廷里的宋齐丘、冯延巳等人便是如此。
可李璟此言当中,在赐座的前面,加上了‘御前’两个字,那意思就决然不同了。举行朝会的太极殿和两仪殿都有一个承放皇帝宝座的御台,这御台最高处就是皇帝上朝时坐的地方,御台下的地面上,则是文武大臣上朝出班的地方,而在这御台中间还有一层,这一层就是李璟口中的‘御前’。历史上,能登上这一层的,除了历朝历代的太子以外,就只有那些架空皇帝的权臣了,而李煜既非前者,异非后者,实数不上不下的角色。
南唐沿袭大唐旧礼,以左为尊,虽说李璟只是把吴王的座位,安排在御台右侧,但是他毕竟是登上了御台,谁又能保证,那吴王不会自己提着椅子向左挪挪窝呢!
大殿内再一次乱成一团,有反对的、有赞成的,李煜听了一阵,对与那些反对的声浪,他到并未在意,依旧大模大样的登上了御台的座椅。而皇帝李璟,看来是对大臣们争论吵闹这样的事情早就习惯了,就像耳朵失聪了似的,对部分大臣的抗议声不闻不问,这对‘父子’,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愉快的叙起了家常趣事,楞是整的一些大臣反无可反,失去了抗议的对象,反对的声浪也渐渐静了下来。
“淮南战事正酣,此正直国家危难之时,诸位都是国家栋梁,身受陛下信赖,正应全力以赴,为陛下出谋划策,以报皇恩,诸位却为这微末之事吵成一团,成何体统!咱们还是接着商议景达元帅的奏折吧!”就在这时,那一直没有言语的朝内第一号人物,宋党之魁——宋齐丘说话了。
“高呀!”李煜在心中暗赞一句。这宋齐丘能把持、影响朝政这么多年,他果然不是一个简单人物。李煜虽然刚回金陵不久,更是第一次参加朝会,但他早就知道金陵的朝局大体上可以分为四股势力,宋孙两党自不必说,在南唐还未立国的杨吴时期,斗争就已经开始了,再有就是一直克守中立的部分大臣,以及近两年才刚刚登上朝堂的太子党。这其中,中立大臣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用孙天嗣的话讲,“那些人,不过是一些混朝廷俸禄的米虫罢了。具是些毫无能耐、碌碌无为,在朝堂上也从不出声的家伙”。而太子党因为宋齐丘支持前皇太弟李景遂的原因,所以它与孙党基本上处于半联盟的状态,共同对抗朝堂第一大势力,宋党。
虽然说朝堂之上,宋党的各级官员占了三分之一强,但宋齐丘能够一言使朝堂肃静,并非是他的威信真能力压朝堂,最起码孙党和太子党的官员就不会听他的。但是,宋齐丘却选择了一个最为恰当的发言时机和最为妥当的发言内容,运用纵横学里最常见的借力用力,给皇帝李璟和那些不知底细的人一种他能够威镇朝堂的感觉,这也可能就是李璟虽然个人感觉上,厌恶宋齐丘,但却不得不重用对方的一个原因。
“陛下,请您下旨,准齐王景达所奏,让开道路,放身陷淮南的各路周军,返回淮上,以免激怒周帝。”宋齐丘身后一个身着团虎紫衣朝服,白面长须的中年文官,挺胸抬头越众而出,向皇帝李璟正色奏道。李煜抬眼一看,只见说话的正是‘五鬼’之首,与孙晟并相的南唐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冯延巳。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754/1111097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