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 第183章 苏军战神登场,1941红场阅兵!

第183章 苏军战神登场,1941红场阅兵!


新的一天到来。

    天幕尚未出现。

    秦朝。

    嬴政亲自登上了祭坛。

    这座高达20米的高台祭坛,整体以巨大的青石砌成,外观呈现出古朴而庄重的风格。

    这是嬴政专门为了向天幕祈祷,所新建的祭坛。

    嬴政一般会让巫师来祭祀。

    但这次嬴政亲自前来,为的就是希望,能在新一天的天幕中。

    看到德国进攻苏联的后续内容。

    虽然嬴政知道,看到后续的内容,大概对目前的大秦也没什么帮助。

    但是嬴政出于个人的好奇心。

    还是很想能看到。

    哪个男生能拒绝讨论战争呢?

    嬴政也不例外。

    嬴政想看看,在被德国几乎摧毁了大部分兵力的情况下,苏联为何还不投降?

    又准备拿什么跟德国打?

    汉朝。

    霍去病也是期待万分的等着天幕。

    小桌子一摆,小酒一倒。

    霍去病兴奋的说道:“今天的天幕,要是继续讲德军,估计就是德军拿下莫斯科了!”

    “不过苏联也确实挺顽强的,估计即使丢了莫斯科,也不会投降的吧?”

    “且看古德里安,是如何闪击莫斯科的!”

    而很快。

    新的天幕出现。

    在熟悉的德军摩托车轰鸣,和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中。

    古人们露出了笑容。

    因为大家都知道。

    今天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1941年9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收到进攻莫斯科的命令。】

    【双方最庞大的部队,即将在苏联的心脏开战!】

    画面里出现了一座晨曦中的城市。

    城市里响起尖锐的警报声。

    城市的上空,还漂浮着许多奇怪的特大号孔明灯。

    街头上到处都是路障。

    简单的画面,便勾勒出了一座战火中的城市。

    【1941年9月,莫斯科处处被战争的阴霾笼罩。】

    【高射炮昂首向天,灰色的防空气球在城市上空随风飘荡。】

    【街头巷尾布满了路障和反坦克设施,窗户上紧贴着防碎胶条。】

    【夜幕降临,城市陷入一片寂静的黑暗。】

    【防空海报警示市民,灯光会成为敌人轰炸的目标。】

    【1941年7月22日晚,在开战一个月后,德军开始对莫斯科发起第一轮轰炸。】

    【德军飞行员写日记:苏联人的防空高射炮数量不足,且缺乏探照灯、防空气球和夜间战斗机。】

    【不过苏联很快大幅度强化了莫斯科的防空力量。】

    【大量的高射火炮,组成强劲的火力网。】

    【串联的防空气球更是能升至4500米的高度,迫使德军为避开气球和防空网而提高飞行高度,从而牺牲了轰炸的准确度。】

    【由于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里争取到的时间。】

    【德军在1941年9月30日,才开始正式的进攻莫斯科。】

    【但此时东欧的土地进入翻浆期,道路泥泞难行。】

    【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于是德军的进攻路线,选择了布良斯克。】

    【作为莫斯科战役前奏曲的布良斯克,德军再次取得大胜。】

    【但翻浆期彻底来临,德军突进开始乏力。】

    【随后又是冬季开始来临,这是一百多年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泥将军,冬将军,任何进攻俄国的敌人所最畏惧的两个将军,开始上线!】

    【德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给出的画面。

    配合讲述。

    判断出德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德军确实表现的很猛,但也该停下了。”

    “道路难行,德军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去病,你认为的德军攻入莫斯科,应该不会发生了。”

    “从德军开始进攻到现在,德军已经连续进攻几个月时间了。”

    “再铁打的部队,也该歇歇了。”

    霍去病自然也看出来了,德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霍去病却不认为德军会停下。

    一般的武将不太敢和皇帝讨论。

    但霍去病和皇帝的关系非常亲密,自然无须担心。

    霍去病说道:“苏联的战略纵深非常之大,恢复战力的能力也很强。”

    “现在德军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必须要咬咬牙,坚持着继续进攻。”

    “哪怕继续进攻的风险很大。”

    “而且我认为,或许德军的势头已经减弱。”

    “但苏联方面,绝对更惨!”

    “到了这种双方都是精疲力尽的关头,德军的战斗意志绝对能支持!”

    仿佛是验证霍去病的话。

    天幕也开始继续讲述。

    【德军的确遇到了困难。】

    【与此同时,苏军的士气也陷入了严重的低迷。】

    【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的失败,严重打击了苏军的士气,莫斯科外围的预备队捉襟见肘。】

    【甚至连军官学校的学生们,都直接上了前线。】

    【为了保卫莫斯科,苏联布置了新的防线。】

    【但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度也完全不够。】

    【眼看德军进攻莫斯科的道路畅通无阻,苏联方面急切的需要一名救火队员。】

    【斯大林召回了被围在列宁格勒的朱可夫。】

    【朱可夫临危受命!】

    【但朱可夫也被糟糕的局势给吓到了。】

    【防线不完整,没有预备队,军队士气低迷。】

    【朱可夫得出了一个简单而可怕的结论:】

    【西线的防御实际上已经被摧毁,由于没有后备力量,无法弥补由此导致的巨大缺口。】

    【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是畅通无阻的。】

    【朱可夫上任时,几乎没有任何预备队,他手头上的第一批预备队。】

    【是他一边检查阵地,一边沿途收拢败兵,硬生生的大变活人变出来的。】

    【此时的莫斯科,政府部门、外国使馆,以及许多的企业都关闭或者撤离。】

    【地铁系统关闭,并计划爆破掉以避免德军利用。】

    【商店不再营业。】

    【人潮汹涌的向更东的方向撤离。】

    【在间谍和破坏分子的活跃下,许多商店被抢劫,城内秩序开始崩塌。】

    【内务部队宣布全城戒严,恢复了秩序。】

    【为了稳定人心,还大张旗鼓的宣传了女明星奥尔洛娃的音乐会……】

    【在莫斯科外围,朱可夫到处救火重建了防线,挡住了德军的第一轮进攻,并全城动员修建了新的防线。】

    ……

    天幕外。

    霍去病说道:“这个叫朱可夫的苏联将军,似乎还挺不错的。”

    “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来救火。”

    “还能收拢溃兵,修建新的防线。”

    “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快速的稳定防线,算是一个人才。”

    “但看得出来,莫斯科已经危如累卵。”

    “朱可夫或许出色,但还是不足以力挽狂澜。”

    宋朝。

    赵构指着天幕上女明星的海报,不屑的一笑。

    “呵呵,这苏军政府也是跑的够快。”

    “重要的部门撤了,却让女明星留下稳定人心,这也太怂了!”

    “之前总有人给朕吹苏联,说什么苏联面对强敌德国,那坚定的抵抗意志值得学习。”

    “现在呢?还不是一个样!”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依朕所见,这斯大林干脆投降了,把欧洲部分割让给德国,自己守着苏联的亚洲部分,也很不错啦!”

    许多古人们,认为接下来苏联应该很难抵挡得住。

    除非朱可夫能逆天发挥。

    结果天幕上描述的朱可夫,还真就逆天发挥,在一团乱的战局中,稳定了局势。

    【朱可夫明确指挥各级作战单位,严防死守并时不时发动反击。】

    【德军第一批坦克,在前往莫斯科的公路上以两路纵队前进。】

    【但当德军坦克抵达深谷时,伏击的苏联炮手开火,德军坦克纵队全军覆没。】

    【德军的部队里,有4个法国志愿兵营。】

    【德国陆军元帅冯·克鲁格发表演讲,用拿破仑曾经占领莫斯科,来激励法国军团。】

    【结果法国军团表现差劲,甚至没有挡住苏军的一波攻势就全线溃败。】

    天幕内,弹幕看到纪录片里专门提起法国军团。

    瞬间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法国好菜啊。》

    《二战的法国狠狠地给我乳!》

    《这克鲁格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拿破仑是占领了莫斯科,可然后呢?》

    《虽然但是,一个回合就寄了是不是也太菜了。》

    天幕里的氛围很快活。

    但天幕外的古人们,就有点疑惑。

    “这苏联的首都,可不是简单能打下的。”

    “那个天幕上说的拿破仑,又是何方神圣?”

    “他竟然能打下莫斯科,不会也是一个高手吧?”

    不少的古人,记下了拿破仑这个名字。

    不过现在还无暇多想。

    天幕。

    【德军王牌“帝国”装甲师发动猛攻,却只前进了300米,全师遭受重创,大多数指挥非死即伤。】

    【支援兵力抵达后,德军加强了攻势。】

    【德军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随后再次僵持。】

    【德军在反复拉锯战中,伤亡激增,那些被命令进攻莫斯科的首批德军,已不再是被羡慕的对象。】

    【战事到了11月初的时候,朱可夫不仅稳住了前线。】

    【还进一步的加强了莫斯科各入口的防御工事。】

    【朱可夫冷酷决绝地贯彻着“一步也不后退”的命令。】

    【第133步兵师的师长和政委,就因为没有执行坚守命令而被枪决。】

    【这一处刑通告了全军。】

    明末。

    崇祯看着天幕上的朱可夫运筹帷幄。

    十分羡慕的说道:

    “硬气!朱可夫是个帅才啊!”

    “他做的好啊!”

    “在败军之际稳住了局势,还能用强硬手段管理全军。”

    “这样能扶大厦于将倾的帅才,为何我大明就没有呢?”

    “哎,可惜我大明如今名将凋零,没几个能用的。”

    “否则的话,要是朕有朱可夫这样的人才,又怎会担忧区区的闯贼西贼和鞑子?”

    “为什么,我堂堂的大明皇帝,手下就没有可堪一用的忠诚人才啊!”

    崇祯哀叹着继续看天幕。

    天幕上。

    【一步也不后退!】

    【这一命令人人适用!】

    【在组织其余重要机关转移的同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

    【让民众看见国家的领袖和他们同在。】

    【并且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

    【苏联,将在11月7日,按照惯例继续进行红场阅兵。】

    【位置就在莫斯科。】

    【当时的局势是,莫斯科保卫战在最关键时期,这座城市就在德军的兵锋之下。】

    【德军的先头部队,甚至能用望远镜看到克里姆林宫顶部的红星。】

    【德军的轰炸机,更是随时可能轰炸莫斯科,将阅兵式演变成一场灾难。】

    【所以,当斯大林表示今年将照常举行红场阅兵的时候,其他人都惊呆了。】

    【城防司令表示:一切的军队都在前线,不分昼夜的交战,现在莫斯科根本没有受阅部队!】

    【何况德军的轰炸,有可能将阅兵式弄成一场灾难!】

    【而斯大林则只是冷冷的表示:你对阅兵式的政治意义认识不足。】

    【着手准备吧。】

    【骑兵统帅布琼尼也十分支持阅兵,表示会让自己的骑兵部队全力配合。】

    【于是阅兵秘密准备。】

    【甚至没有通知参与检阅的各部队指挥官。】

    【士兵们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要参加阅兵。】

    【没有排练的士兵们,在指挥官率领下通行红场,接受领袖的检阅。】

    【两万八千名苏联官兵,他们迈着不标准的正步。】

    【顶着长途跋涉的疲惫,灰头土脸但斗志昂扬的通过了广场。】

    【斯大林发布振奋人心的演讲:】

    【号召全国民众们,“在列宁的旗帜下,向胜利前进!”】

    天幕在此时,还专门投放了一张传世经典的照片。

    【从阅兵的艺术性角度出发,这是苏联史上最不堪入目的阅兵。】

    【许多新兵甚至连正步都不会走。】

    【但也是苏联历史上最伟大的阅兵。】

    【从全国各地赶来保卫首都的士兵们,给了全世界一场震撼!】

    【其意义,不亚于一次大战役的胜利!】

    【阅兵全程只有20多分钟。】

    【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背影消失在红场上。】

    【而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出现在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前线上。】

    【许多人再也没能回来。】

    感谢汪明赫书友的500点打赏!非常感谢!

    本章也第一次尝试起点的新的插图功能,看看效果如何。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740/111109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