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 第371章 仁义的宋襄公,帝辛看了很红温

第371章 仁义的宋襄公,帝辛看了很红温


天幕上,宋襄公是十分的生气。

    或许许多现代的网友,不理解这种行为,觉得实力为王。

    但不少对周礼颇有研究的古人,倒是十分明白宋襄公为何生气。

    天幕也继续播放。

    【毕竟在宋襄公看来。】

    【自己可是正儿八经的殷商后裔,在周朝也是实打实的公爵。】

    【而楚国本来就是蛮夷,他们的王又是自封的,根本没什么含金量。】

    【纯属自嗨。】

    【所以如果会盟,盟主只能是自己这个公爵来当才对。】

    【但楚成王不多逼逼,直接命刀斧手上前,将宋襄公拿下。】

    【把宋襄公押回去,羞辱一番之后。】

    【关了几个月,将其释放。】

    【第二年,宋襄公咽不下这口气,准备复仇。】

    【于是先进攻楚国的小弟郑国。】

    【楚成王也派兵杀过来。】

    【双方在泓水一线展开战斗。】

    【本来楚军主动进攻,正在渡河。】

    【在此时趁着对方渡河,半渡而击,是一个好机会。】

    【宋襄公的手下也建议抓住机会进攻,但宋襄公怒斥手下:】

    【“呸!你只图一击之利,竟不顾万世之仁义!”】

    【而等到楚军完全渡河,摆好阵型之后。】

    【双方堂堂正正交战。】

    【宋国大败。】

    【宋襄公也在战争中受伤,不久就因伤而亡。】

    在讲述这段楚国,和宋襄公之间的内容的时候。

    天幕上扮演宋襄公的演员,演技十分出色。

    在具有话剧舞台风格的同时,

    也把整个宋襄公的人物表情,给表演的活灵活现。

    所以天幕这段画面,讲述的时候。

    是非常有画面感,有冲击力的。

    古人们看到这一幕,

    也都是纷纷的感慨。

    商朝。

    帝辛看到天幕上的宋国,

    正是自己商朝的直系后裔。

    自然内心,是偏向于他们的。

    可惜,天幕上给出的画面。

    先是宋国国君,被埋伏抓过去羞辱。

    然后又在战争中惨败,最后身亡。

    这让帝辛,看了是一肚子的火。

    “哼!也不知道那宋襄公天天守着那周礼干嘛?”

    “周礼能当饭吃吗?”

    “周礼?远不如我商礼!”

    “要我说,对付那楚人部落蛮夷,就要用更野蛮的方式!”

    “要是让寡人去指挥宋襄公的军队,绝对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惨败!”

    ……

    帝辛先说了几句气话,

    但随后又叹了一口气。

    “唉,不过细想一下,也能理解为什么宋襄公,死死的抓住周礼不放。”

    “毕竟他宋国,是前朝的遗老。”

    “虽然礼仪上的地位应该不低。”

    “但实际上的处境,可能会有些尴尬吧?”

    “终究宋国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大商灭亡了。”

    “话说,大商为何而灭亡呢?”

    “凭我帝辛的治国能力,虽然现在周人很强悍,但不可能在我手中把大商覆灭!”

    “也不知道,最后大商灭亡时的国君,是哪一位呢?”

    “趁着我还在,先为商朝打好基础吧。”

    “说不定,能够避免被周人灭亡的命运呢。”

    ……

    秦朝。

    嬴政对宋襄公的故事,并不陌生。

    而嬴政对宋襄公的所作所为。

    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只可惜当年的春秋战国群雄,像宋襄公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否则的话,我大秦统一天下的时间,还能够再提前100年!”

    “不过宋襄公也不亏。”

    “他在楚国身上吃的亏,后世我大秦替他找回来了。”

    “你说是吧?楚怀王。”

    ……

    明朝。

    朱元璋也是带着笑容,评价说道:

    “这宋襄公的确是迂腐至极。”

    “在以前咱还是义军的时候,听了宋襄公的故事。”

    “我也觉得他只是徒增笑料。”

    “但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在春秋时期,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总要有人坚守不是?”

    “虽然那并不合时宜。”

    “但却值得尊重。”

    “当年的太史公,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抱着同样的肯定态度。”

    ……

    而弹幕观众们对宋襄公的看法也是各执一词。

    《笑死我了,宋国真是对自己没有一点数。》

    《宋襄公?小霸会小盟!贻笑大方!》

    《宋国是殷商后裔,爵位是公爵,楚王是假王爵,实际是子爵。》

    《大争之世,谁有实力就是带头大哥。》

    《宋襄公还是可以的,春秋最后一位贵族。》

    《宋襄公因为这个仁义,到现在都被人记住。》

    《楚国也还讲规矩啊,起码给人放了。》

    《后来秦国改进了新版本,直接关到死一劳永逸。》

    《宋襄公怎么这么蠢?》

    《当时刚开始礼崩乐坏,许多人还是认这种规矩的。》

    《谁有资格笑他?谁有脸笑一个仁义诚信之人?》

    《晋文公也诚信,退避三舍,不照样吊打楚国?》

    ……

    弹幕提到了晋文公重耳。

    而天幕,也恰好开始讲述这一段。

    【楚成王此时已经是霸主。】

    【但只是一个小霸主。】

    【这并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楚成王想要成为像齐桓公那样,天下认可的霸主。】

    【而挡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

    【正是晋文公重耳。】

    【重耳在流亡的时候,曾经到过楚国,得到了楚成王以诸侯之礼的招待。】

    【楚成王把重耳招待的很到位。】

    【并且如重耳所愿,送他到了秦国。】

    【重耳对楚成王的接待也是非常的感动,并且作出承诺。】

    【假如自己能够成为晋国国君。】

    【而未来某一天,晋国和楚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的话。】

    【他会主动让晋国大军退避三舍。】

    【而后来,重耳果然顺利的回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此期间,楚国也继续扩张。】

    【在攻打宋国的时候,宋国向晋国求救。】

    【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大军展开对决。】

    【晋文公也履行了自己之前的承诺,让晋军退避三舍,驻扎在城濮。】

    【这也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

    【面对强势的晋国大军,楚成王其实此时也不想打了。】

    【见晋国军队撤退,自己得了个面子。】

    【觉得也凑合能算赢,就打算撤军。】

    【但是楚国一直有个老问题。】

    【就是君主,控制不住各路贵族。】

    【楚成王不想打了,但手下大将子玉坚持要打。】

    【于是楚军发动进攻。】

    【在城濮之战,楚军惨败。】

    【左右两军都被歼灭。】

    【子玉逃回了楚国,但是在楚成王面前自刎身亡。】

    【晋文公借着城濮之战的威力,正式成为春秋霸主。】

    【而楚成王,再次成为了霸主的垫脚石。】

    【楚国,这个南方边陲的子爵小国,距离他们中原霸主的梦想,还需时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740/111107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