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左眼见飘心中喜弍 > 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

第八十一章文山初遇山魈(三)


我们在石室内待了整整一天,仔细记录着岩画和石碑上的信息。夕阳西下时,我们才离开石室,回到溶洞。受伤的幼崽已经能慢慢走路了,其他山魈围过来,和它一起玩耍,溶洞里充满了欢快的叫声。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  ——  两千多年来,山魈一直在守护着这片山林,守护着先民留下的秘密,而现在,我们也成了这份守护的一员。

当晚,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15年  6  月  19  日,老林沟溶洞。发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祭祀遗址和岩画,揭开了山魈与当地先民的共生历史。原来,山魈不仅是这片山林的生灵,更是千年的守护者。未来,我们不仅要保护山魈,还要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让这段千年羁绊继续传承下去。”

夜深了,溶洞里很安静,只有山魈们均匀的呼吸声和火塘里木柴燃烧的  “噼啪”  声。我看着岩画的方向,心里暗暗发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和岩龙一起,守护好老林沟,守护好山魈,守护好这段跨越千年的秘密。而我知道,这场关于守护与探索的冒险,还有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发现祭祀遗址后的第五天,我和岩龙几乎每天都泡在老林沟的溶洞里。白天,我们用相机记录石室里的岩画与石碑,试图解读那些模糊的文字;傍晚,就坐在地下湖泊边,看着山魈们嬉戏打闹  ——  受伤的幼崽已经能灵活地攀爬树枝,山魈首领也常常会将最饱满的冷饭团野果推到我面前,像是在分享珍贵的食物。

这天清晨,我正蹲在石碑前,用软毛刷清理上面的灰尘,突然感觉到脚下的地面轻轻震动了一下。起初我以为是山魈跑过引起的震动,可没过几秒,又一阵更明显的震动传来,石室墙壁上的石屑簌簌往下掉,落在我的肩膀上。“岩龙,你感觉到了吗?”  我抬头喊道。

岩龙正站在地下湖泊边打水,听到我的声音,立刻回头:“怎么了?”  他的话刚说完,第三次震动袭来,这次的震动比前两次更强烈,石室中央的石台都微微晃动了一下,青铜容器里的黑粉末洒出一小半。山魈们也察觉到了异常,纷纷从溶洞各处跑过来,围在我们身边,发出不安的  “呜呜”  声。

“是地震?”  我站起身,扶住摇晃的石台。岩龙皱着眉,走到溶洞入口处,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不像普通的地震,更像是……  地下岩层在移动。”  他的话让我心里一紧  ——  文山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众多,岩层移动很可能导致溶洞坍塌,而这里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是珍贵的祭祀遗址。

我们不敢再停留,带着山魈群快速走出溶洞。刚到溶洞外的乱石滩,就看到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块巨石滚落,砸在树林里,发出  “轰隆”  的巨响。岩龙指着山坡上的裂痕,脸色凝重:“你看,那些裂痕是新的。最近雨水太多,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把岩层泡软了,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拿出手机,打开之前下载的文山地质资料  ——  上面显示,老林沟所在的区域属于地质不稳定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溶洞坍塌事件。“如果继续这样震动,溶洞很可能会塌。”  我看着岩龙,“我们得想办法让山魈离开这里,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可山魈们似乎不愿意离开。当我们试图引导它们往老林沟外围走时,山魈首领却固执地停在原地,回头盯着溶洞的方向,嘴里发出低沉的叫声。岩龙叹了口气:“它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久,把溶洞当成了家,肯定不愿意轻易离开。而且,老林沟外围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到处都是农田和村寨。”

当天下午,我们返回莲花塘镇,找到寨里的老族长。老族长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耳朵有些背,但精神很好,听到我们说老林沟的溶洞可能会坍塌,立刻从藤椅上坐起来:“你们说的是真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话,说老林沟的溶洞是‘地脉之眼’,要是塌了,整个莲花塘镇都可能遭殃。”

“地脉之眼?”  我好奇地问。老族长拄着拐杖,慢慢走到神龛前,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东西:“这是我们壮族的《地脉记》,里面记载着老林沟的溶洞连通着地下暗河,暗河是文山的‘地脉’,要是溶洞塌了,暗河堵塞,很可能会引发洪水。”

我打开《地脉记》,里面是用壮文写的古老文字,岩龙在一旁逐句翻译:“‘老林沟洞,通地脉之水,水通则地安,水堵则地危……’”  原来,溶洞不仅是山魈的家园,还维系着整个区域的地质稳定。如果溶洞坍塌,不仅山魈会失去家园,莲花塘镇也可能面临洪水威胁。

“必须尽快想办法加固溶洞。”  我立刻说道,“我们可以联系地质部门,请求专业支援。”  可老族长摇了摇头:“不行,老林沟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且祭祀遗址是我们壮族的圣物,不能让外人随便进来,万一破坏了遗址怎么办?”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阿珠突然跑进来:“不好了!寨里的水井水位突然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一半了!”  我们赶紧跟着阿珠跑到寨里的水井边,只见水井里的水位确实比平时低了不少,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泥沙。“是地下水位在变化。”  岩龙蹲在井边,捞起一把泥沙,“这说明地下岩层还在移动,暗河的水流可能已经受到影响了。”

当晚,我和岩龙、老族长坐在吊脚楼里,商量对策。老族长说:“《地脉记》里提到,‘地脉之眼’有三个‘支柱’,只要找到这三个支柱,用‘镇石’加固,就能稳定地脉。可我活了这么大,也不知道这三个支柱在哪里。”  我突然想起祭祀遗址石室里的岩画  ——  其中一幅岩画里,有三个圆柱形的石头,分别位于溶洞的三个方向,旁边还画着先民跪拜的图案。

“我知道支柱在哪里!”  我激动地站起来,“石室的岩画里画着三个圆柱形的石头,应该就是‘地脉之眼’的支柱!”  岩龙也立刻反应过来:“对!我也看到过那幅岩画,当时还以为是普通的石头,现在想来,应该就是《地脉记》里提到的支柱!”

老族长一听,立刻从神龛里拿出三块巴掌大的黑色石头,石头表面光滑,上面刻着古老的壮文:“这是我们壮族世代相传的‘镇石’,据说只要把它们放在三个支柱上,就能起到加固的作用。”  我接过镇石,感觉石头沉甸甸的,表面还带着一丝凉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背着装备,带着镇石,再次前往老林沟的溶洞。山魈首领似乎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早早地就在溶洞入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来了,立刻带着几只强壮的山魈走在前面,像是在为我们引路。

走进溶洞,我们按照岩画的指引,先来到第一个支柱的位置  ——  它位于地下湖泊的东侧,是一根直径约两米的圆柱形石柱,表面布满了青苔,石柱底部已经出现了一道细小的裂痕。岩龙先用砍刀清理掉石柱表面的青苔,我则小心翼翼地将第一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  ——  凹槽的形状刚好和镇石吻合,像是专门为镇石设计的。

就在镇石放在凹槽里的瞬间,石柱底部的裂痕竟然微微收缩了一些,周围的震动也似乎减弱了。山魈们兴奋地围着石柱转圈,发出欢快的叫声。我们继续前往第二个支柱的位置,它位于溶洞的西侧,靠近黑影猴之前出没的树林,石柱表面的裂痕比第一个更明显,甚至能看到里面的岩石结构。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第二块镇石放在石柱顶部的凹槽里。这次,石柱的裂痕明显收缩了,周围的震动几乎消失了。可就在我们准备前往第三个支柱的位置时,突然听到溶洞入口处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紧接着,大量的碎石从入口处滚落下来,堵住了大半的入口。

“不好!溶洞要塌了!”  岩龙大喊一声,拉着我往第三个支柱的方向跑。山魈们也跟着我们一起跑,年幼的山魈被强壮的山魈抱在怀里,生怕被碎石砸到。第三个支柱位于溶洞的最深处,靠近祭祀遗址的石室,此时,石室的墙壁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痕,石屑不断往下掉,石台都已经倾斜了。

我们冲到第三个支柱前,只见支柱底部的裂痕已经非常大,几乎要把石柱分成两半。岩龙用身体顶住摇晃的石柱,我则赶紧将第三块镇石往凹槽里放  ——  可凹槽里积了很多碎石,镇石怎么也放不进去。“快,用砍刀把碎石清理掉!”  我大喊道。

岩龙立刻腾出一只手,用砍刀快速清理凹槽里的碎石,石屑溅到他的脸上,他却丝毫不在意。山魈首领也跑过来,用爪子帮我们清理碎石,它的爪子被碎石划破,流出血来,却依旧坚持着。终于,凹槽里的碎石被清理干净,我赶紧将第三块镇石放在凹槽里。

就在镇石放好的瞬间,奇迹发生了  ——  三个支柱同时发出微弱的光芒,溶洞里的震动彻底消失了,石室墙壁上的裂痕也慢慢收缩,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我们都惊呆了,看着眼前的景象,一时说不出话来。山魈们围着三个支柱,欢快地跳跃着,发出清脆的叫声,像是在庆祝胜利。

我们走出溶洞时,天已经黑了。远处的山坡上没有再出现巨石滚落的情况,寨里的水井水位也恢复了正常。老族长在溶洞入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平安回来,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太好了!‘地脉之眼’稳住了,山魈安全了,我们的家园也安全了!”

当晚,莲花塘镇的村民们在寨子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火塘里的火焰熊熊燃烧,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山魈们也被邀请到寨子里,坐在篝火旁,吃着村民们递来的烤红薯和玉米。山魈首领走到我身边,用鼻子蹭了蹭我的手,然后将一颗最大的冷饭团野果放在我手里  ——  这颗野果,比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它递给我的那颗还要饱满。

我看着手里的野果,又看了看篝火旁欢快的村民和山魈,心里满是感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质危机,让我们和山魈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我明白了:老林沟不仅是山魈的家园,是壮族先民的祭祀圣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当晚,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15  年  6  月  24  日,莲花塘镇。成功找到‘地脉之眼’的三个支柱,用‘镇石’加固了溶洞,化解了地质危机。山魈保住了家园,莲花塘镇也避免了洪水威胁。这场危机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共同守护,才能让这片秘境永远安宁。”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村民们和山魈都渐渐散去。我坐在吊脚楼的窗边,看着远处老林沟的方向,那里的溶洞里,三个支柱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我知道,这场关于守护的冒险还没有结束,老林沟的秘境里,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们去面对。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和山魈携手,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携手,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家园。

地质危机化解后的第七天,老林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清晨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溶洞入口的乱石滩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山魈们像往常一样在树林里觅食,幼崽们追逐打闹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我和岩龙坐在地下湖泊边,翻看着之前拍摄的祭祀遗址照片,试图从岩画和石碑中找到更多关于  “地脉之眼”  的秘密。

“你看这张石碑的照片。”  岩龙突然指着一张特写照片,“这里有一行模糊的文字,之前清理灰尘时没注意到,放大后好像能看清几个字。”  我接过平板电脑,将照片放大  ——  石碑右下角的位置,确实有一行细小的文字,经过反复辨认,能看出  “三柱定脉,信物守之,藏于水畔,映月现形”  这十六个字。

“信物?”  我心里一动,“难道除了镇石,先民还留下了其他守护秘境的信物?”  岩龙皱着眉,回忆着《地脉记》里的内容:“老族长说过,《地脉记》最后有一段残缺的文字,提到‘水畔信物,承先祖之愿,护山灵之安’,当时我们以为只是传说,现在看来,这信物真的存在!”

我们立刻起身,沿着地下湖泊的岸边寻找线索。地下湖泊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窗投射下来的阳光,岸边散落着一些光滑的鹅卵石和山魈丢弃的野果壳。山魈首领似乎察觉到我们的意图,带着几只山魈跟在我们身后,时不时用爪子扒开岸边的水草,像是在帮我们寻找。

沿着湖泊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一处布满钟乳石的水域。这里的钟乳石形态奇特,有的像展翅的飞鸟,有的像粗壮的树木,阳光透过天窗照在钟乳石上,在水面上形成斑斓的光影。“你看这里!”  我突然停住脚步,指着一块巨大的钟乳石  ——  钟乳石的底部有一个凹槽,凹槽的形状像是某种器物的轮廓,而且凹槽周围刻着和石碑上相似的古老文字。

岩龙赶紧跑过来,用手擦拭凹槽里的水渍:“这些文字和‘三柱定脉’的文字一样!这里肯定就是存放信物的地方!”  可凹槽里空空如也,只有一些细小的泥沙。山魈首领走到钟乳石前,用鼻子蹭了蹭凹槽,然后抬头看向天窗,嘴里发出  “呜呜”  的叫声,像是在提醒我们什么。

“‘藏于水畔,映月现形’。”  我喃喃自语,“难道要等到晚上,月亮的倒影照在这里,信物才会出现?”  岩龙点点头:“很有可能!先民的祭祀活动大多在夜晚进行,或许信物需要月光的触发才能显现。”

当天晚上,我们带着手电筒和帐篷,再次来到地下湖泊的钟乳石旁。山魈们也跟着我们一起来了,它们围坐在钟乳石周围,安静地等待着。月亮慢慢升到天空中央,银色的月光透过天窗洒在湖面上,形成一道长长的光影。当月光刚好落在钟乳石底部的凹槽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  凹槽里突然泛起淡淡的蓝光,水面上的光影汇聚到凹槽中,形成一个圆形的光斑。

光斑渐渐变得清晰,里面竟然浮现出一件器物的虚影:那是一个用青铜打造的铃铛,铃铛上雕刻着山魈的图案,顶部系着一根红色的绳索,绳索上还挂着几枚小小的铜铃。“这就是信物!”  我激动地说,“可它只是虚影,怎么才能拿到实物?”

就在这时,山魈首领突然跳进湖里,朝着湖泊中央游去。我们赶紧跟过去,只见它在一处水域停下,用爪子拍打水面。岩龙立刻明白过来,拿出随身携带的潜水镜和呼吸管:“信物肯定在水下!”  他戴上潜水镜,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

大约一分钟后,岩龙从水里探出头,手里举着一个东西  ——  正是虚影中的青铜铃铛!“找到了!”  他兴奋地喊道,将铃铛递给我。我接过铃铛,感觉它沉甸甸的,表面虽然有些生锈,但山魈的图案依旧清晰可见,轻轻一晃,铃铛发出清脆的  “叮铃”  声,声音在溶洞里回荡,山魈们听到声音,纷纷站起来,朝着铃铛的方向鞠躬,像是在祭拜。

我们带着青铜铃铛回到祭祀遗址的石室,将铃铛放在石台的中央。当铃铛接触到石台的瞬间,石台上的青铜容器突然发出光芒,容器里的黑粉末竟然慢慢汇聚成一个小小的山魈图案。岩龙惊讶地说:“这黑粉末是松烟末,以前先民用来画祭祀图案的,没想到它还能和信物产生反应!”

我们仔细观察着青铜铃铛,发现铃铛内侧刻着一行文字:“山魈为使,信物为引,秘境之门,待时而开。”“秘境之门?”  我疑惑地看向岩龙,“难道老林沟里还有其他秘境?”  岩龙摇了摇头:“《地脉记》里没有提到过秘境之门,但寨里的老人说,老林沟的最深处有一处‘禁林’,那里的树木比其他地方粗壮很多,而且从来没有人敢进去,据说进去的人都没有回来过。”

就在我们讨论的时候,石室的墙壁突然轻轻震动了一下,之前被镇石修复的裂痕处,竟然浮现出一道石门的轮廓!石门上雕刻着和铃铛上一样的山魈图案,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大小刚好和青铜铃铛吻合。“这就是秘境之门!”  我激动地说,“只要把铃铛放在凹槽里,门就能打开!”

可就在我准备将铃铛放在凹槽里时,老族长突然从溶洞入口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不能开门!寨里的老人说,‘禁林’里藏着巨大的危险,一旦打开秘境之门,危险就会出来!”  我们赶紧停下动作,看着老族长  ——  他的脸色苍白,手里紧紧攥着《地脉记》,显然是急着赶来阻止我们。

老族长走到石门前,指着石门上的图案:“你们看,这图案里的山魈表情很痛苦,像是在承受某种折磨,这说明门后面的东西很危险!而且《地脉记》里有一段被撕掉的文字,老人们口口相传,说‘秘境之门开,黑影出,山灵危’,这里的黑影,很可能就是之前攻击山魈的黑影猴的首领!”

我们看着石门,又看了看手里的青铜铃铛,陷入了两难:如果打开门,可能会释放出危险的黑影猴首领,威胁山魈和莲花塘镇的安全;如果不打开门,就无法揭开秘境的最终秘密,也不知道先民留下的信物还有什么其他作用。

山魈首领走到石门前,用爪子轻轻抚摸着石门上的山魈图案,然后转身看着我们,嘴里发出坚定的叫声。我明白它的意思  ——  它想打开门,面对未知的危险,守护这片家园。岩龙看着山魈首领,又看了看老族长:“或许,我们应该相信山魈。它们守护这片秘境已经两千多年了,肯定知道该如何应对危险。”

老族长犹豫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吧,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一旦出现危险,就立刻用镇石关闭石门。”  我们将青铜铃铛放在石门的凹槽里,铃铛刚一放进去,石门就发出  “轰隆”  的响声,缓缓向两侧打开。

石门后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气,和之前黑影猴身上的气味很像。我们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进通道,山魈首领带着几只强壮的山魈走在前面,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通道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中央有一块黑色的巨石,巨石上绑着一只体型巨大的黑影猴  ——  它的毛发比普通黑影猴更长,脸部是深紫色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仇恨,看到我们进来,立刻发出凶狠的低吼。“这就是黑影猴首领!”  岩龙压低声音说,“它被绑在巨石上,应该是被先民封印在这里的!”

巨石周围刻着古老的符文,符文上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显然是用来压制黑影猴首领的。可随着石门的打开,符文的光芒渐渐减弱,黑影猴首领挣扎得越来越厉害,身上的绳索已经出现了裂痕。“不好,符文的力量在减弱!”  我大喊道,“我们得赶紧用信物重新加固封印!”

山魈首领立刻跳到巨石上,用爪子按住黑影猴首领的头部,阻止它挣扎。我赶紧跑过去,将青铜铃铛挂在巨石顶部的挂钩上,铃铛发出的  “叮铃”  声回荡在洞穴里,符文的光芒竟然重新变得明亮起来,黑影猴首领的挣扎也渐渐减弱,最终瘫倒在巨石上,失去了力气。

我们松了一口气,走出洞穴,关闭了石门。老族长看着青铜铃铛,感慨地说:“原来,信物不仅是打开秘境之门的钥匙,还是加固封印的神器。先民真是太有智慧了!”  我看着山魈首领,它正用鼻子蹭着我的手,眼神里满是感激  ——  这场关于信物和秘境的探寻,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当晚,我们在溶洞里举行了简单的祭祀仪式,将青铜铃铛重新放回地下湖泊的钟乳石凹槽中,让它继续守护着秘境。山魈们围在我们身边,欢快地跳跃着,溶洞里充满了清脆的铃铛声和山魈的叫声。

我在录音笔里写下了新的记录:“2024  年  7  月  1  日,老林沟溶洞。成功找到先民留下的青铜铃铛信物,揭开了秘境之门的秘密,加固了对黑影猴首领的封印。这场探寻让我明白,先民留下的不仅是遗迹和信物,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未来,我们会继续守护好这份智慧,守护好老林沟的每一个生灵。”

夜深了,我躺在帐篷里,听着外面山魈的叫声和铃铛的清脆声响,心里充满了平静。老林沟的秘境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和山魈携手,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携手,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份珍贵的家园,让千年的守护秘辛继续传承下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675/504183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