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瞎眼五年,帝辛都要打到南极了 > 第26章殷郊的质疑

第26章殷郊的质疑


一开始他们看到纸的诞生,下意识的就想把这种神物藏起来自己用。

这就跟普通人捡到一个好宝贝的第一反应。

但现在韩云一提示,他们就立刻明悟了,如此神物被束缚在他们手中,简直是埋没了。

比干更是脸色羞红,他下意识的为皇家考虑,更是没反应过来。

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先生果然高义,有了纸,简体字的推行必然势不可挡。”商荣附和。

帝辛也拱手,“不愧是韩先生,宅心仁厚,吾为商村之人谢过先生了。”

“你们明白就好,待会儿我给你誊抄出新的造纸术,然后抓紧进行量产吧。”

“最好生产一些上厕所用的纸。”韩云点了点头。

这群人还好也不固执,否则真要自己藏起来,那他也没办法。

接下来,众人就对造纸进行规划。

最终帝辛决定成立一个主管造纸的衙门,名为造纸司,下挂到善学府,由商荣全权负责。

就这样,在一个月之后,商朝第一座造纸厂就在朝歌城西诞生了。

只不过初期工人们并不是很熟练,因此产量并不高,只能做到日产万张。

规格大概在1x1米的样子。

也是从那一日开始,商朝的文化领域开始逐渐兴起,并且开始繁荣起来。

当然,目前这个造纸厂还尚且处于规划之中。

在造纸的这几日,韩云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在校对新华字典。

虽然他看不见,但知觉经过系统的几次提升,已经能够做到与常人无异。

因此,他用手掌摸索着竹简的上的刻痕,把原稿审阅了一遍。

之后又配合比干和商荣二人彻底把这新华字典给完善。

为了完善新华字典,这几日他甚至连课都没上,给学生们放了几天的假。

有了这新华字典,再加上纸张的出现,简体字的推行定然没有任何问题。

在帝辛几人讨论造纸厂事宜的时候,在一旁观望的殷郊有些无聊。

不由得想到了最近韩云新教的一个数学口诀。

九九乘法表!

数日之前,韩云在知道他们加减都学的差不多之后,就开始交他们乘除。

没办法,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很头疼,哪怕是加减都搞不清楚。

韩云只能拖慢进度,保证每个学生的基础都过得去。

这也是他学生并不多,要是遇上五六十个学生,他也就没这心思了。

再加上这一批孩子成长起来之后,将会是这个村子的学术界的元老。

故而,韩云才会下很多心思。

“老师,这九九乘法表真的就是对的吗?”殷郊来到韩云身边,有些疑惑地问。

他深知算数讲的就是精确和严谨,因此对韩云随口写出来的九九乘法表,有一定的疑惑。

这种念起来顺口无比的东西,真的不会出错吗?

韩云听见殷郊的问题,有些意外的望向他。

虽然他现在看不见,但还是能够想象出对方不解的神情。

同时,他心中有了一丝惊讶和欣喜。

教导他们已经快有两个月,韩云其实已经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言听计从!

对,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自己主动提出过问题,也没有表达出对事情的疑惑态度。

仿佛自己说出来的就是至理箴言,绝对是对的,不可能出错。

这样一看,他们似乎是一群听话的乖小孩。

但韩云却不觉得这是对的。

人如果对事物没有疑惑,就不会主动的去思考。

这样一来就会失去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只知道顺从的人偶。

如今殷郊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还是在数学上,这让他感到很惊喜。

数学,从来是一个求证的学科。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你觉得老师教的乘法表是对的吗?”韩云笑着反问。

“这……”

韩云的反问让殷郊愣住了,不由低下头去思考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

是不是我冒犯老师了?

他的神色有些不自然,眼神中微微有些害怕。

可惜韩云看不见,否则就会让这孩子别多想。

但现在的他只是含笑的望向殷郊,啥都没说。

殷郊被这么盯着,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这个时代里,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这已经是众多学子的统一认知。

他们或许可以提出新的问题,但绝对不能对老师的话提出疑问。

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若非韩先生平日里对他们每个人都很好,一点没有其他老师的架子,他也不敢如此发问。

只是如今……该如何是好。

过了好一会儿,韩云都听不见回答,心中只能一叹。

到底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呀,想不明白也是正常的,不过能够有质疑的想法就是好的。

他心中想了想便作出回答。

“小郊啊,你有这个质疑的想法是好的,但有了这个质疑之后,你应该去想办法验证它。”

“九九乘法表上的数字并不大,你用加减法排列出来,应当就能明白其中的规律了。”

殷郊听此,顿时有些愕然,“老师,您不怪我冒犯您?”

韩云有些傻眼儿,“这有啥冒犯的?相反老师还很欣赏你这种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

殷郊听此,心中大为感动,同时也咀嚼着韩云刚才的话,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老师您放心,学生回去就好好验证一番,下次上课一定给老师一个完美的答案!”

韩云顿时面露欣慰之色。

好学生啊!

时间一晃,又过去数日。

这一天,又是韩云为数不多的历史课。

上次讲了商鞅变法之后,今天又讲到了秦一统六国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

冶铁技术的成熟!

“在春秋战国之前,使用的最多的器具就是青铜器,对于铁器的使用可以说非常少。”

“一是因为露天铁矿很少,并且大多数都没有被发现。”

“二是因为冶炼技术达不到冶炼铁矿的要求,搞出来的铁器甚至还没青铜器好使。”

“自然,铁器的使用就很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冶炼技术在代代相传之下,终于在秦国之中得到了一次大强化。

在其他诸侯国都还在使用青铜器作为武器的时候,秦国的精锐已经在慢慢更新装备。

下方的学生听的眼睛放光,唯有帝辛在听见铁器后心中慢慢嘀咕起来。

这铁器,又是何物?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472/111111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