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66章 引领风潮和援外归来

第166章 引领风潮和援外归来


四合院前院。

    阎家门前,阎埠贵乐呵呵的跟王梦德说,自家下个月也能买一辆自行车了。

    “二大爷,要买就抓紧买,早买也能早点骑上不是。”

    王梦德提点了一下道。

    可惜,老阎没有领会到,他不想把死期存款取出来,这样会浪费不少的利息。

    也不想跟别人借,以前邻居跟他借钱的时候,可都是给算了利息的,比银行的利息都高,现在反过来,肯定也少不了给别人利息。

    这让一辈子都没怎么吃过亏的人,付利息给别人,跟杀了他一样难受。

    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王梦德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反正,也不是自家和亲戚,他能提醒一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又聊了几句后,便拎着桶就回到了中院自己家里。

    三天后。

    傍晚,和何胜男一起,推着自行车,刚下班回到院里,就见阎埠贵,一脸郁闷的表情,无精打采的坐在家门前,目光中没有聚焦。

    “二大爷,您这是怎么了?

    今天没钓到鱼么?”

    王梦德看到他的样子,心中就有了一些猜测,于是问了一嘴。

    指定是受到打击了,而且还是和买自行车有关。

    果然,愣了愣,阎埠贵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他看向王梦德,一脸生无可恋的说道:

    “孟德,前几天悔不听你的话呀,现在国家出政策了,京城市从今天开始,买自行车就要什么劳子自行车券,光有钱都买不到了。”

    说着说着,就开始捶足顿胸起来。

    他刚得知这个政策后,便在学校里打听了一下,有消息灵通的人,早就传出来了,这自行车券,以后可不好弄好。

    据说商业部门给每个单位分配的指标,是按人头来算的,比例相当的低。

    学习里本来职工就少,能分到的指标,更是屈指可数了。

    不少单位,今天都在开会研究单位内部的分配方案。

    毕竟大家都知道,只要是涉及到票证的,就代表着以后肯定稀缺,单位里不少小年轻,都准备在结婚的时候买一辆自行车充门面呢。

    现在突然限购,都开始急了。

    这分配方案如果不能让内部职工满意,领导也头大,真要闹起来,可就不好看了。

    毕竟,现在是工人真正的当家做主,单位和厂里的职工可不怎么怕领导,反正也不能开除。

    最多也就是暗地里穿个小鞋,没啥大不了的。

    阎埠贵打听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就差三五天呀。

    他就能攒够买自行车的钱了。

    现在好了,就算是钱够,也买不到了。

    浑浑噩噩的在学校待了大半天,放学后,他匆匆忙忙回到家里,也不去钓鱼了,而是蹲坐在自家门口,想着心事。

    这可把二大妈杨瑞华给吓住了。

    问他有啥事也不说,没精打采的样子,还以为他是生病了呢。

    “二大爷,我也听说了,这个政策实行后,商业部门,每半年或者一年才会下发给各单位一批自行车券,这以后可就稀少了。

    不过您家需求不是很急迫,慢慢等着单位分配吧,说不定一两年,就能轮到您了。”

    王孟德安慰道。

    他不安慰还好,这一安慰,更是让阎埠贵悲上心头。

    按照他的估计,这一次,老阎家最少损失好几十块钱。

    一张自行车券,未来的价格,肯定不会低的。

    回到家中,饭桌上。

    王浩也提起了这件事情。

    “咱家这三辆自行车,幸好买的早,不然,以后想买,可就麻烦了。

    我们科室有个小伙子,本打算十一国庆期间结婚,两家都商量好九月初去王府井买一辆自行车,现在彻底泡汤了。

    今天因为这事儿,他嘴角都起了几个泡,生怕影响结婚的事情,可惜,谁也没有办法帮助他。”

    说着就惋惜了起来。

    那个小伙子,在他的科室里,算是年轻一辈的骨干了。

    如果因为这个事情,影响了工作和进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是啊,谁能想到突然就需要券才能买了。”

    王孟德也假装配合的说了一句。

    “还有手表也是,孟德,你上次给我买的手表,今天下午的时候,隔壁姜嫂子,还偷偷的问我卖不卖呢,说是给我一百五十块钱。

    她家小儿子也是最近要结婚,女方要了一块手表,本来同样是打算在九月底去商场里选的,现在手表也要票了。”

    冉小梅也在旁边,一边吃饭,一边说道。

    儿子给买的那个手表,她也就是偶尔带一次,大部分时间,都嫌弃影响干活,基本上每天想起来了才拿起来看看时间。

    其他时候,都是放在抽屉里落灰。

    “妈,您可别答应,这是我送您的礼物。”

    王孟德连忙交代道。

    这要是把手表卖了,以后被有心人知道了,几年后,借题发挥,都能算得上一个罪名了。

    “放心吧,我可舍不得卖它。”

    冉小梅说道:“我就觉得,这手表,买的时候才六十块钱,都过去这么久了,居然还能卖到一百五十块钱。”

    当时,买这三块上海牌手表的时候,正是它刚生产出来的第一年,算是捡到了一个便宜。

    等到第二年,也就是59年的时候,商场里的售价涨到了一百二十块钱,直接翻了一倍。

    现在又需要手表票,价格更是往上涨了一截。

    “呵呵,妈,这是物以稀为贵,这几年,只要是要票的东西,哪个不是都缺,一缺少,价格自然就贵了。”

    王孟德笑着解释道。

    今年还算是好的,等到明后年,一张一斤的粮票,在黑市上的价格,都是三块钱起步。

    就这你还别嫌贵,因为伱不要,有的是人抢着要。

    在困难时期,粮食绝对是最抢手的东西之一了。

    “嗯,确实是这个理儿。”

    冉小梅笑着点了点头道。

    儿子说的很对,这几年,不说粮食和肉蛋这些了,就是今年起开始限量的茶叶,私下里,价格都高的离谱。

    另一边,何胜男喝着鱼汤,心里美滋滋的。

    她的手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不管是在胡同里,还是在单位,都不知道让多少姑娘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而且,她娘家,也有一块同样的手表。

    吃完晚饭。

    王孟德领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出门去遛弯。

    四个孩子的手里,都一手拎着铁圈,一手拎着一根长铁条。

    刚出了院门,就见贾张氏,领着棒梗和小当两个人,从胡同外边走了过来。

    棒梗和小当的手上,也各自拿着一个铁圈。

    贾东旭在轧钢厂里当钳工,拧两个铁圈,对他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

    看到王孟德,贾张氏脸上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虽然两家恩怨已久,但前些天,孙女的命是对方救的。

    原剧中,她是重男轻女了一些,对小当,以及未来的槐花,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非打即骂,更没有骂什么赔钱货这种难听的话。

    而棒梗,在横了一眼王援朝和王卫国后,也冲着王孟德喊了一声“孟德叔。”

    他也因为妹妹的事情,承了这个情。

    王孟德点了点头,又摸了摸小当的脑袋,算是打过了招呼,便领着孩子们来到了胡同口。

    此时,不少的半大孩子,都各自推着一个铁圈,在胡同里横冲直撞、大呼小叫。

    看来,除了链火枪以外,他又提前引领了一种玩具的风潮。

    九月初。

    除了中午还有一些秋老虎的味道,比较热以外,早晚的天气,已经很凉爽了。

    前门火车站,送走了最后一个其他省市来的专家后。

    王孟德长出了一口气,他转头冲着李响道:“李师弟,咱们回去吧。”

    回到中医研究院。

    蒲老办公室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虽然气色还有些不太好,蒲老依然坚持来上班了。

    “先生,人都送走了。”、

    “嗯,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我大概看了一眼你们重新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添加的这部分,非常的不错,特别是急救篇,很详实,也很实用。

    我相信,有了它,每年能少很多的意外发生,又有很多的家庭,能避免悲剧了。

    而且这一本新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里边的内容,我估计,五年内都够用了,不需要再重新改版了。”

    蒲老捏着胡须欣慰的说道。

    “先生,您看起来还没有完全好,要不,您接着再家里静养一段时间,等彻底好了,再来上班。”

    王孟德没有自得,而是一脸担忧的说道。

    毕竟自己的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

    平时虽然身子骨挺硬朗的,可也架不住年事已高,疾病缠身。

    很多老人,往往就是一场病,身子骨就垮掉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他并不知道蒲老是哪一年去世的,但也想让老师多活几年。

    “呵呵,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已经没有大碍了。”

    蒲老说了一句,然后转移话题道:“对了,我听说霍先生送了你一本书,是他这么多年来的心血。

    你可要收好了,也要认真的研习,这种事情,可是别人一辈子都求不来的机会。”

    怕自己这个弟子多想,他又解释道:

    “我这一派,没有门户之见,再说了,我和霍先生也是有几面之缘的,他的医术和人品,都是顶尖的,你能有这个机缘,我也很高兴。

    所以,你就放心的学吧。”

    “是,先生。”

    王孟德一脸感激的说道。

    能拜在蒲老的门下,真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幸运了。

    “行了,你先去忙别的吧,我把这些天科室里落下的工作,看一看。”

    从蒲老办公室里出来。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好,他趁着暂时没多少事,便小心的把霍先生送的那本医书,拿了出来,仔细的看了起来。

    结合从空间里学到的大量医学知识,他每时每刻,都有收获。

    翻看了一页,闭目琢磨了片刻,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秘方,然后存放在空间里。

    刚才那个秘方,是治疗脚湿气(脚气)的方子。

    他也准备留着传给自家子孙后代。

    下午。

    广安门医院内科诊室里。

    来找他看病的人,又排成了长队。

    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治好的疑难杂症病患越来越多,来找他治病的人就急速上涨。

    幸好他现在的医术非常高,进来一个病患,望闻问切之后,就可以不假思索的开方,基本上,几分钟就可以诊治一个病人。

    而且,他开的药,大部分都是非常便宜的。

    也就是这个时代,医院没有收入指标,不然,就他这种只开便宜药的习惯。

    在前世,就算是医术高超,也多半出不了头,或者被逼着改变习惯。

    身后,两个师弟精神高度集中,奋笔疾书的记录着。

    他们可不敢有一丝放松。

    这种宝贵的学习机会,如果再不把握住,晚上恐怕都难以入眠。

    一直等到快下班了,外边才没有了病人。

    喝了一口茶水,王孟德活动一下脖子和肩膀,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下班了,估计也没有病人了,咱们先回研究院吧。”

    推上自行车,刚要出研究院的大门,旁边,一个面容黝黑,稍微有些眼熟的人,冲着他大声喊道:“孟德、孟德。”

    咦,这不是钱大勇的声音么。

    等对方走近了。

    他顿时乐了:“哈哈哈,大勇哥,您啥时候回来的,咋变得这么黑了,还瘦了这么多?”

    眼前的钱大勇,不复之前的粗狂雄壮形象,变得又黑又瘦。

    看来这半年多的时间,他在国外受了不少的苦。

    “哎,一言难尽呀。”

    钱大勇拉着他走到旁边,连声诉苦道:“东南亚那边,真不是人待得地方,气候潮湿闷热,太阳又毒辣,伙食也不对胃口。

    要不是我身体底子好,早就像朱涛他们一样,回京下了火车后,直接就到家里躺着了。”

    “这么惨?”

    “何止是惨,我们去东南亚地区的,一共是六十个人,只回来了五十五个,其中还有几个病秧子。

    那边疾病太多了,而且都是非常棘手的病症,幸好咱们带去了大量的草药,以及你给我的几个药方,不然,恐怕水土不服这一块,很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

    钱大勇一脸的劫后余生表情。

    “那边的血吸虫病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呀!哎~”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9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