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445章 他就是意外和唯一的特权

第445章 他就是意外和唯一的特权


单个药品单月一个亿。

    这是之前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就连王孟德,也觉得这几年内,都基本上不可能。

    当然,那是‘回春丹’没有面世或者体现出强大功效的时候。

    现在。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国家已经确定,这款药,将会是国外那些富豪们割舍不掉的‘神药’。

    在国外富豪、权贵圈子里。

    从去年就开始流传着一个消息。

    那就是,如果你想多活几年,就一定要长期服用华国的‘回春丹’。

    特别是老年人,越是年龄大,使用之后,刚开始的效果就越明显。

    这可不是谣言。

    而是好几个顶级富豪、顶级家族重要人物亲口承认的事情。

    同时也有不少的例子。

    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之一的家族族长,已经被世界上最好的几个医院和最厉害的十多个专家判定只有半个月的生命了。

    这位族长身体倒是没有什么病症,完全是因为寿命到了。

    其实他早就应该寿终正寝了,还是因为使用了各种续命的手段,才多活了三年多。

    那一次,本来所有人都认为,在劫难逃了。

    没想到,家族一个成员,花大价钱买到了三十粒的‘回春丹’。

    等服用半个月之后,不仅没有出事。

    相反,还越来越精神。

    最后找到了原因,是服用‘回春丹’的功效。

    这一发现,让这位族长如获至宝,然后指使家族的成员,不惜代价的高价买到了足够的药品。

    最终。

    几千万砸下去,这位族长延寿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例子。

    大漂亮国最有名的药品集团之一的当家人。

    年龄已经八十多岁了。

    由于年轻时玩的太花没有节制,又长期服用过各种‘叶子’,导致身体到现在已经彻底的垮掉了。

    他自家就是做医疗行业的,有着丰富的延寿经验。

    可惜穷尽了手段,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财力,用了各种高科技办法,也只能眼看着一天天的快速衰老下去。

    后来,还是得知一个老朋友,长期服用一款从华国那边购买回来的药品,身体好转了不少。

    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一些手段,搞到了几十粒‘回春丹’。

    对于他的症状和身体情况,‘回春丹’正好属于极度的对症。

    已经过去一年多了,那个医药行业的大亨,又重振起了雄风。

    在‘宫廷帝皇丸’的加持下,居然将要多了一个私生子。

    这种奇闻轶事,最是让人津津乐道。

    再加上上层圈子里没有秘密,所以,越来越多的富豪和权贵,都渐渐的开始正视‘回春丹’的功效了。

    据上级领导跟王孟德聊天的时候透露。

    目前国际上不少的权贵和富豪们,都在使用各种手段,跟华国官方接触。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华国可以定期卖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回春丹’。

    至于价格,则是提都没提。

    意思很明显,就是价格好说,只要有药品就行。

    而国家在考虑了之后,便准备稍微放开一些数量。

    反正这款药的原材料,大部分由外国那些富豪提供,只有寥寥几个原材料需要国内这边提供。

    于是便准备从下个月开始。

    从每个月三千粒,增加到六千粒。

    这个数量看着增加了一倍,其实对于国外的庞大市场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也就是上边生怕数量太多,价格维持不住,不然真想每个月往外放个几万粒,狠狠的赚一波。

    对于上边的顾虑,王孟德其实并不认为会出现那种情况。

    也就是这个年代的华国风气偏向于奉献、不怕牺牲、

    为了国家、集体的财产,很多人都甘愿付出生命去交换。

    所以才以己度人,便把那些外国富豪和权贵也为了钱不要命。

    而王孟德却是知道,那些人是什么德行。

    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一群人。

    为了各自的利益,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

    不过他也没有过多的干涉,毕竟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的了主。

    况且他目前的身份也只是一个医学天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十一月份。

    京城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这天早上。

    钱同刚要起床,就看到蒋林正趴在窗户边往外看。

    “蒋林,你在看什么?”

    “噢,醒了。

    外边下雪了,还不小呢。”

    蒋林听到动静,便回过头来,轻声的回答道。

    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他们从陌生逐渐的变成了好朋友。

    平日里一起去医院跟在老师身边学习。

    晚上回来后,一起做饭吃,吃完饭又一起努力的自习。

    “下雪了!!!”

    钱同惊讶的说道:“我得好好的看一看。

    我以前在老家那边,二十多年来,就见过几次雪,而且每次下完,没过多久就化掉了。”

    他家属于桂省的南部。

    那边每年的冬季,也就冷一段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而且雨水还非常的多,基本上看不到下雪。

    所以。

    他非常的惊讶,想要看一看,北方的大雪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早上七点二十左右。

    一行八个人,结伴从六楼往下走。

    “钱同,上次单位发的毛线,我拿回去让我妈给你织了毛衣和围脖,不过还需要再过几天才能织好,这几天出门就你多穿点衣服。”

    蒋林一边走,一边说道。

    上个月的月底。

    广安门医院后勤部门,给每一个职工都发了十几斤的棉花和几团毛线。

    由于钱同一个人在京城,自己也没时间织毛衣和做棉袄。

    于是蒋林就把这些东西拿回家里,让他的妈妈帮着钱同做。

    棉袄和棉裤倒是好做,在十多天前赶在严寒来临时终于做好了。

    但毛线衣可就费工夫了。

    “没事儿,我这一身快十斤重的大棉袄和棉裤,肯定不会冷。”

    钱同豪气的说道。

    他现在面色红润,身上也显得有肉多了。

    体重已经到了九十五斤。

    再加上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寒冬,所以说话口气很大。

    等出了单元门。

    他才感受到京城寒冬的威力。

    缩着脖子,揣着双手,鼻涕直吸溜。

    幸好身上穿着的是新棉衣,不然肯定打哆嗦。

    而其他几个人,都是从小就在北方生长,对于这种天气,早就习以为常了。

    所以倒是没有表现出他那种状态。

    “钱同,幸好咱们单位福利好。

    不然你要是在其他单位或者学校,可没有新的棉花和布匹给你用。

    要是穿着你带来的薄棉衣,冬天就别想出门了。”

    走在路上,蒋林随口说道。

    “呃。。。原来北方的冬天这么冷呀。

    你说得对,要不是老师有本事,有外国病患捐赠大量的物资给咱们医院,不然我的日子真的不会好过。

    特别是暖气,我觉得简直是最伟大的发明。”

    钱同一脸赞同的说道。

    同时,他还顺便夸了一下暖气。

    到了广安门医院。

    几人先去职工食堂吃了早餐,然后习惯性的来到了办公室里。

    当钱同准备给老师王孟德提前泡茶的时候,张巧玉走了进来。

    “师姑好。”

    众人连忙真起身来打了一个招呼。

    “你们好,对了,你们老师有事,不能来医院这边了。

    今天就由我和你们的其他师叔们,临时带大家一天,等下我会去坐诊,到时候你们可以跟着一起去学习学习。”

    张巧玉笑着说道。

    刚才她接到了师兄王孟德打来的电话,交待了一下,让她们几个临时带一下蒋林等人。

    此时。

    草厂胡同。

    老何家的卧室里。

    何有余躺在床上,脸色蜡黄、黯淡无光,他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力气在逐渐的消失。

    费力的看了一眼坐在床边,正在给自己候脉的孙女婿,他张了张嘴,小声的说道:

    “孟德,别费力气了,我的身体情况,自己清楚的很。

    该来的还是来了,这辈子,我的经历也非常的精彩,临老了还享受了好几年的福。”

    “这辈子呀,直了!”

    旁边,何光耀和何胜文、何胜武三个人,神情都非常的伤心。

    他们也感觉到了。

    老爷子应该是寿命到了。

    这个冬季,估计是熬不过去了。

    “爷爷,您先不要说话,有我在,暂时没有事。”

    王孟德散开手,笑着安慰了一句道。

    他别说候脉了,凭借着他的医术,自然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何有余这是到了灯枯油尽、风烛残年的地步了。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可能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不过。

    有了他在,就有了意外。

    就见他来到客厅,从带来的挎包里,小心的掏出一个长条形木盒。

    然后慢慢的打开。

    “姐夫,这是人参呀,居然长得跟人形状差不多。”

    何胜文好奇的看了一眼,然后便惊讶的说道。

    这跟人参有头有躯干,四肢也很形象,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标准的人形。

    “对,这是我一个朋友送的,东北长白山里挖出来的。”

    王孟德解释道。

    这株人参,是梁满仓几年前送给他的。

    大概有一百多年,晒干了之后,还有二两重呢。

    平时他都是放在空间里保存。

    这一次,知道何有余可能需要,所以提前从空间里拿了出来。

    接下来,他小心翼翼的从这株人参上,掰下来一个参须,然后切成一小段,让何有余含在嘴里。

    同时。

    他又用银针扎着一些穴道,刺激着药力的扩散。

    半个小时后。

    银针拔下来,何有余的脸色便恢复了一些正常的颜色,有了一丝红润。

    就连精神,也显得好多了。

    “孟德,你爷爷的病,是不是没事了?”

    何光耀一脸期盼的问道。

    “爸,爷爷的身体暂时没事了。

    不过接下来还需要继续服参和针灸,剩下的就看具体的效果了。”

    王孟德没有把话说满。

    他的回答,让何光耀一愣。

    这还是头一次见这个女婿说的话这么谨慎。

    因此,他心头一颤,明白老爷子的身体,真的是好不了了。

    “我明白了,孟德,你爷爷的病,尽力而为,不要有压力。”

    “嗯,我知道。”

    王孟德也没有办法。

    他也不是神仙,生老病死属于自然规律,他能给何有余续命几年,但也不能持续的续下去。

    能到现在已经是不错了。

    不然,早在两三年前,就该出现这种情况了。

    一周后。

    何有余每天的状态都比前一天要好。

    虽然还不能下地,但每顿饭都能吃一个二两重的白面馒头,小半盘子的菜,喝一碗稀饭。

    一家人都欢喜不已,以为老爷子算是度过了这一劫。

    只有王孟德和何光耀两个人清楚。

    这个冬天,老爷子可不一定能熬过去。

    毕竟现在的状态,也只是人参在吊着,一旦时间长了,效果可就没那么好了。

    到时候。

    他也无能为力。

    十一月上旬。

    围着火炉,魏明、蒋林和钱同等人,正激动的看着手中的期刊杂志。

    这是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

    刚刚出来没多久,就通过特殊的渠道,送到了广安门医院这边。

    因为王孟德发表的三篇论文,就发表在这上面。

    “这里这里,第一作者是老师和师爷的名字。”

    翻到最前面,就看到了他们的论文,钱同抢先高兴的说道。

    “师兄的名字在第二作者那里,恭喜师兄。”

    蒋林紧接着也冲着魏明恭喜道。

    “哈哈哈,同喜同喜,你们的名字,也都出现在了三作上。

    虽然三作含金量没有二作的高,但你们才刚刚跟着老师,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魏明也咧着嘴道。

    他没想到,自己帮着老师照顾新来的师弟师妹,居然捞到了一个世界顶级期刊论文里的二作。

    简直是喜从天降。

    这个荣誉,说不定就是一个分水岭,让他以后和其他几个师兄弟们给拉开距离。

    “师兄,我看这本期刊上,其他论文上都只有几个作者名字,而咱们的三篇论文,都是二三十个,不是说顶级期刊都有人数的限制么?”

    过了十几分钟,大家情绪稳定下来后,蒋林便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奇怪的问道。

    “这事儿呀,那就要牵扯到咱们老师的厉害了。

    由于老师每次发表的论文质量都非常的高,且还特别高产。

    所以,世界上顶级的期刊,就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老师有唯一的特权,论文格式上不受规则的限制。”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6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