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454章 贵人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第454章 贵人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从把《赤脚医生手册》提前十多年给撰写出来,距今已经过去十二三年的时间了。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

    由于每年药品出口的生意都能赚到大量的外汇。

    且呈现连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所以,国家的财政也宽裕了不少。

    相对应的,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就加大了投入。

    这个力度,远比前世同时期要大的多。

    最开始的那两三年,每年二三十万名赤脚医生,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身上背着药箱,一手拿着银针,一手拿着《赤脚医生手册》。

    就开始扎根农村,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而努力。

    到了现在。

    经过上级部门的统计,目前农村地区,赤脚医生的数量,都要将近二百万名了。

    特别是最近两年,大量的知识青年到了农村和山区之后。

    他们干农活可能不擅长,但优点是识字,学东西快,脑瓜子灵活。

    很多青年便后来居上,承担起了救死扶伤的职责。

    因此。

    经过十多年的大力发展,目前除了偏远地区和大山深处的少量地区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区。

    一个村庄或者周边四五个村庄,都能保证有一名赤脚医生存在。

    虽然他们医术不高,在治病的时候,经常需要翻阅《赤脚医生手册》。

    而且很多稍微难一点的病症,都会束手无策。

    但大部分普通、常见的病症,还是可以治好的。

    同时,就算是疑难杂症治不好,也能给出一些建议,协助转院到公社里的卫生院或者县里的人民医院。

    当然。

    赤脚医生数量的增长,有好处,自然也就有不好的地方。

    首先就是良莠不齐的问题了。

    不少人都是赶鸭子上架,甚至是滥竽充数,培训时的医术都没学到多少。

    这种人还不在少数。

    再一个,很多人除了照本宣科的照着《赤脚医生手册》里的内容去治病外,完全没有创新的能力。

    不少患者都是被照葫芦画瓢的原因,而耽误了病情。

    还有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心思不纯的人了。

    他们为了方便或者偷懒,每一天的针管、针头都不清洗消毒。

    很多药品过期还在重复使用。

    很多农村民众,对这些事情完全不懂,只能被随意的糊弄。

    这些乱象,应该不在少数。

    只不过是之前没办法,只能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而现在,王孟德觉得,时机到了。

    对于医疗改革,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一些医疗卫生乱象,需要开始进行大力的整顿了。

    不然。

    等再过一二十年的话。

    很多乱象都会深入‘骨髓’,再想刮骨疗伤可就难了。

    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鲁院长才放下手中的电话。

    他端起茶杯喝了几口热茶,才站起身来,冲着王孟德说道:

    “王孟德同志,咱们一起到上级部门那边汇报一下工作,领导特意推了会议,等着我们呢。”

    说着就拿起衣架上挂着的棉服穿上。

    两个人出了门,来到外边。

    此时秘书早就通知了汽车班那边。

    很快,一辆小汽车就开了过来。

    没过多久,车辆停在了上级部门的办公楼门前。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早就提前在等候了。

    “鲁院长,王副院长,这边请,领导已经提前到会客厅等着您们了。”

    工作人员微笑着在侧面引路。

    听了这话,王孟德就知道,上级领导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视。

    不然也不会先到会客厅里等着下级。

    敲门进去后,看到会客厅里的人,果然验证了他的想法。

    就见屋里已经坐着五六个人。

    除了上级部门的大领导以外,还有几个,也都是分管和主管的领导。

    可以说全都是实权领导了。

    见他们俩进来,卫计部门大领导笑着说道:“鲁院长,王孟德同志,你们来了,快坐下喝点水暖一暖。”

    这时。

    工作人员也把提前准备好的茶水端了过来。

    随口聊了几句,喝了两口茶之后,大领导又开口说道:

    “刚才呀,你们俩没来之前,我就跟其他几位领导通了气,主要是刚才汇报上来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都认为,必须要尽快的解决,不能拖着不放,否则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安全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了,我就说几句关起门来的话。

    对于王孟德同志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找到解决的方案和办法。

    我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医卫部门了,不打算给后来的人留下这个麻烦。”

    众人听了,神情都是一愣。

    没想到大领导居然说出这种话来。

    一般情况下。

    在没有最终调任确定的正式文件下来之前,当事人都不会直接说要走的这种话来。

    毕竟在没有尘埃落地之前,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当然。

    大家仔细一想,也就明白过来了。

    大领导这是在表态呢。

    他离开往上走一步,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医卫系统这些年,可是给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让国家的财政宽裕了不少,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支持。

    接下来。

    王孟德便仔细的介绍了一下他在年前的发现:

    “各位领导。

    我也是碰巧发现的这个问题。

    更准确的说,这是一位农村地区赤脚医生率先发现的,周围的生产队,连着好几个孩子和大人感染了乙肝。

    他觉得有些不对,就跟这些患者沟通,无意间听说,他们在某一两天里,都生病打过针。”

    “于是他就又查了一下,便发现那天早上,另一个患者先打了针,而且还是乙肝患者。

    所以,他就有了一些猜测,我和他家有些亲戚关系,便把这个事情跟我说了。”

    王孟德并没有贪功,直接把功劳都说到了周晓利的头上。

    他取得的成就已经够大、够多了,根本不屑抢别人的一点成果。

    况且。

    这点功劳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但对于他来说,说不定以后的履历上都不会写这件事情。

    “居然是一个乡村的赤脚医生发现的!”

    其中一位领导惊讶的说道:

    “看来这位赤脚医生,平时对于医学方面很上心,也很仔细呀。”

    “没错,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是针头给感染的。”

    “可不是么,就算是在京城的一些医院里,那些大夫都不一定能想得到是这个原因。”

    “看来这是个人才呀,果然民间出高人。”

    其他领导也都纷纷感叹起来。

    这要是王孟德发现的,他们一点都不会奇怪。

    如果是一名医院的大夫,比如县级人民医院里的资深大夫,那也说得通。

    同时还要夸一下这位大夫厉害。

    但这可是一名乡村的赤脚医生,居然能发现这个问题。

    要知道,这种情况,肯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发生过很多次了。

    就连大城市也不例外。

    可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问题。

    全国这么多的大夫、医生,都不如一个只经过几个月的培训,长期在农村地区行医的赤脚医生。

    “这位同志立了一功,会后让县级医卫部门研究,给一些奖励。”

    大领导也对周晓利很认可,然后冲着正在做记录的秘书交代了一句。

    王孟德听到这里,心里很高兴。

    说实话,农村地区的赤脚医生,大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夫,很多都是没办法的情况下,赶鸭子上架。

    一部分人连字都认不全,甚至都没上过一天的学。

    像周晓利这种上过几年学,脑瓜子又灵活、善于学习和钻研的年轻人,还真的不多。

    这种人要是好好的培养,以后在沙河公社那边,还真可以成为当地的‘名医’。

    因此。

    看到上级领导准备对周晓利进行奖励,他心里便有了一些期待。

    希望再过十几二十年,这个年轻人能成长起来。

    几十年后,周晓利在沙河那边,也成为了一名医术相对比较好的大夫,还当上了镇卫生院的副院长。

    这就是遇到‘贵人’的好处。

    人生的际遇,因此而彻底的改变。

    等秘书记录下来了之后,大领导才转过头,继续说道:

    “针对这个问题,王孟德同志,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他这是习惯性的咨询了。

    之前,很多事情,王孟德都有好的解决方案。

    那些方案,最终都被证明是符合当时的情况,且非常可行的。

    “领导,国家医疗卫生的情况,经过二十多年的大力发展。

    已经从刚开始农村大部分地区就医难、缺医少药的情况,变成了绝大部分地区,一个生产队或者两三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卫生室的情况。”

    “特别是赤脚医生的培养,全国农村地区已经有了将近二百万名大夫。

    可以说,已经改变了解放前生病只能靠硬抗的现象。”

    “但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赤脚医生,因为只参加了几个月的培训,或者本身能力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国家该逐渐的规范乡村医生的医德,同时建立乡村医生考核办法。”

    王孟德把自己的想法大概的说了出来。

    从无到有已经解决了,那接下来,自然是优胜劣汰了。

    考核可能对一部分人来说和残酷,他们毕竟也是付出了辛勤和努力,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没有考核的话,总会有一部分滥竽充数的人混进里边。

    而且没有了压力,也会有更多的人混日子不上进。

    “规范医德和监理考核办法!”

    大领导听了这话,顿时就沉吟了起来。

    其实上级部门早就意识过,短时间内,通过几个月培训出来的赤脚医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没办法,谁让刚解放的时候,国内的医疗卫生情况让人触目惊心呢。

    想要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让数亿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得上病,只能使用非常规的手段了。

    俗话说,有利必有弊。

    强行赶鸭子上架的后果,就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以后肯定会进行规范的。

    但这才刚刚让赤脚医生勉强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突然来一遭考核,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是他和医卫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他几个领导自然也是想到了这个情况,也都纷纷的皱着眉头,思考着里边的得失。

    由不得他们不谨慎。

    毕竟是关系到全国将近两百万名赤脚医生的大事,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一些大事件。

    当然,他们也知道,王孟德提出来的两个建议,确实是要做的。

    想了一会儿,大领导心中依然有些犹豫。他看着王孟德平静的面容,然后说道:

    “这事儿有些大,还需要请示上边才行。

    对了,说到考核,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腹稿,该考核哪些项,说来听听,正好到时候写成报告,一起递交给上边评估。”

    “领导,我是这样想的,乡村医生的考核,可以放到县一级,以现在的情况,五年一次比较好。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成立乡村医生考核委员会,负责乡村医生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

    考核委员会由县一级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及技术人员组成。”

    王孟德直接把提前想好的考核办法说了出来:

    “至于考核的内容,可以从四个方面来。

    第一就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比如负责的片区儿童疫苗接种数量等等。”

    “还有就是业务水平,这个就需要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标准了,综合评估一名大夫治病的水平。”

    “第三个就是学习培训的情况,我建议每两年,让这些赤脚医生到乡镇、公社,或者是县级参加一次培训。

    培训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三五天和十天半个月都行。

    培训的内容,多是以新技术、新治疗手段为主,让他们不至于落伍。”

    “第四个就是省市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毕竟每一个地区的情况都不一样,一些政策和要求也不同。”

    对于王孟德说的考核办法,几位领导都非常的赞同。

    接着,众人便又商议和完善了一些细节问题,后边再由秘书整理成报告,到时候跟上边汇报。

    临近中午。

    王孟德和鲁院长回去的时候。

    上级大领导拉着他的手嘱咐道:

    “王孟德同志,过两天世卫组织的人会送来几个病患,到时候你多费费心,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384/1111067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