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 147.第147章 连发中旨

147.第147章 连发中旨


第147章  连发中旨

    当崇祯回到紫禁城的时候,已是过了亥时初。

    然而崇祯却是丝毫没有休息的意思,径直返回了文华殿,提起御笔连发数道中旨。

    第一道,是发给此时还在代州老家风花雪月的孙传庭的,令他即刻进京觐见;

    第二道,是发给刚刚才加右佥都御史衔、任福建巡抚的熊文灿,命其许给大海盗郑芝龙海防游击加五虎游击将军衔,命其效命于朝廷,并让熊文灿设法说服郑芝龙进京觐见;

    第三道,直发内阁,命内阁磋商废除辽饷之议;

    第四道,发袁崇焕,命其与林丹汗商议联盟,携手抗金。

    崇祯连发四道中旨,看的一边磨墨的王承恩连手中墨块都掉在了地上。

    这第一道中旨还好说,只是召见赋闲官员进京觐见罢了。

    自从崇祯继位之后,不少前朝受到魏忠贤打压革职的官员都受到了崇祯的接见与重用。

    而孙传庭在辞官不作之前,好歹也是个正五品的吏部稽勋司郎中,虽然品级不高却是实在的实权职位,崇祯有复起之意也不奇怪。

    第四道也不稀奇,大明表面上与林丹汗就是结盟状态,只是因为林丹汗畏惧建奴而西迁,导致大明与林丹汗之间的军事同盟形同虚设。

    但是自打崇祯下令,让祖大寿救下多罗特部之后,林丹汗就欠了大明的人情,这段时间从未对九边略有侵犯,甚至还给崇祯送来一封“国书”以示友好。

    只是林丹汗主力仍在西进,丝毫没有返回察哈尔故地的意思。

    而崇祯想让袁崇焕做到的就是,设法让林丹汗主力或者是部分主力回援多罗特部,用实际行动证明与大明结盟的诚意。

    虽然至少多罗特部现在是对大明死心塌地,但是仅仅依靠多罗特部的五千人马,想要控扼辽蒙要道还是太过薄弱。

    然而从第二、三道中旨开始,事情就开始变得骇人听闻起来了。

    第二道是直发熊文灿,让他直接带着官职告身招抚海盗郑芝龙。

    虽然有明一朝,朝廷招抚流寇叛贼之类的例子多不胜数,甚至在崇祯后期流寇势大的时候,类似的招安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这一般都是地方负责具体事物的大员提出,或者是流寇自己上疏请降,还没有发生皇帝自己主动下旨招降流寇海盗的。

    毕竟堂堂的大明皇帝,还是要脸的。

    崇祯这道中旨一旦传出,可以想象天下将会发生不可思议的震动。

    对于崇祯的甚至是朝廷的威严,都会产生严重的打击,但好处也是明显的。

    大明皇帝亲自下旨招降流寇海盗,代表了身为大明当家人的皇帝对于流寇海盗之流,并非固执的抱着除恶务尽的态度,而是有商量余地的。

    表面上看,这道中旨一出,天下流寇将会以为大明皇帝都怕了他们,甚至鼓励潜在的“流寇”踊跃起事。

    但鼓励了流寇的同时,也会让并非一心造反的留贼做事留一线,不会太过。

    比如李自成杀福王朱常洵,便彻底丧失了归顺朝廷的可能。

    当然,以上只是举个例子。

    胆子大到李自成那个地步,连福王都干掉了自然也不会想到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是天下流贼更多的只是啸聚一方的小股流贼,类似李自成这种终究是少数,大部分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能推翻大明,只是为了求活而已。

    这道中旨可以看作是崇祯的示弱,也可以看作是示好,有了郑芝龙的前车之鉴,大部分流贼作乱起来,至少不会搞的太过分,弄得无法收拾。

    譬如以前所过之处,所有官兵全杀。但是现在,只要不是一心与朝廷不死不休的,至少能少杀几个官员。

    然而最让王承恩震惊的是,崇祯居然真的听信了王安的话,下定决心废除辽饷。

    要知道,从万历四十六年起,大明的辽东军费支出几乎都是依靠辽饷在供应。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的辽饷说不要就不要,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要不是因为王承恩知道,崇祯现在有钱了,就连他自己都要跳出来反对崇祯的决定。

    就更不用说满朝文武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了。

    一想到这一点,王成恩都要不禁为崇祯捏一把汗。

    不过这到底只是中旨,是否能够得以实行还要看内阁的意见。

    王承恩正这么想着,忽然便听崇祯说道:“立刻召见内阁首辅施凤来!”

    王承恩一愣,随即知道从真正是下定决心要废除辽饷,打算提前知会施凤来,以期获得施凤来的支持。

    大明的中后期,并非如后世人所想象的那般皇帝一言九鼎,实际上完全是受到制衡的。

    皇帝的旨意如果不能得到内阁的认同,便无法实行。

    而且即便获得了内阁的认同,如果遭到六科给事中的反对,这些七品官甚至有权驳回皇帝的圣旨。

    当然,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真的闹得这么难看罢了。

    但废除辽饷之议事关重大,若是有哪个愣头青动用驳回之权,驳回皇帝圣旨也存在着可能。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施凤来急匆匆来到文华殿,带他来的小太监,一路上任他如何询问也不肯透露皇帝深夜召见的用意。

    这让施凤来在见到崇祯之时,心中紧张不已。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此时的施凤来已经被弹劾下岗,回家写曲谱了。

    施凤来偷眼去瞟崇祯的脸色,然而这一看确实让他心中惊疑不定,与想象中的情况不同的是,此时的崇祯竟然微微带着一丝笑意,更是在他惊骇的目光中,抬手吩咐一边的王承恩道:“大伴,给施元辅赐座。”

    直到一把凳子放在了施凤来的屁股底下,施凤来都没有想明白,为何崇祯会给他赐座。

    自打黄立极下野、山阴监生胡焕猷上疏弹劾他“身居揆席,漫无主持”以来,施凤来就没有一天过得安稳。

    总是半夜惊醒,梦见锦衣卫破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阉党名单,将他捉拿下狱。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212/111109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