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武道卷)同安书院 年终比试2
他们自然不知道,姜云轩原来已经达到了半步浩然真意。
但他们早就猜想姜云轩文武双修。
而姜云轩之所以这么快领悟浩然真意,一方面和现场的气氛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温习了前世大量的充满浩然之气的文章。
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等等,皆出自孟子。
此时书法比试已经结束,李鸿儒院长示意一下,让主持的长老先不要宣布,让众人不要出声,不要打断姜云轩的感悟。
李鸿儒、张居正对视一眼,自身的浩然真意也弥漫而出,与姜云轩相和。
主席台上,还有不少已经领悟浩然真意的文王,比如副院长陈飞凤、庞安国等人,见状也纷纷应和。
刹那间,主席台上浩然真意弥漫,并且慢慢扩展开来,形成真意的海洋,笼罩了整个广场。
此时的广场犹如一幅恢弘大气的画卷,浩然真意充斥其中,温和而神圣,洗涤众人心灵。
在广场的众多学子,对浩然真意并不陌生,亲眼见到有人领悟浩然真意的过程,而且笼罩在这庞大的浩然真意之内,一道道飘渺无形的气息落在众人身上,对日后的修行,大有裨益。
还有没有领悟浩然真意的学院长老,更是受益匪浅,在姜云轩以及李鸿儒、张居正等人的带动下,沉浸在领悟之中,其中一个长老也慢慢也散发出浩然真意的气息。
姜云轩身上的浩然真意,一点点浓郁,一点点凝实,仿佛一个柔和的光团,那光团的体积,比起李鸿儒、张居正等人,还是略有不如。
文人相敬。李鸿儒、张居正等人同样有所收获,自身的真意光团,不但愈加凝实,而且比之以前,也有些扩大。
约摸一个时辰之后,姜云轩才慢慢从领悟之中醒来,浩然真意慢慢收敛,恢复了当初的样子,只是与当初略有不同,像是洗尽铅华一般。
但此时,还有长老仍在领悟,姜云轩看到,同样没有出声打扰,把已经收起的浩然真意再次散发而出。
别人助我,我助别人。
到此,姜云轩才明白,为什么地球上难出大家的原因了:那些人眼里,只有圈子,只有利益!比如华夏现代人所写的诗歌,圈内的基本都是一些垃圾,圈外的倒是还有一些精品,就是进入不了圈子中去。
待那位长老浩然真意凝聚时,又是在一个时辰之后。此时,主席台上众人,才缓缓收敛气息。
比试现场暂时中断,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又增加了两位浩然真意的领悟者,其中一位还是同安学院的长老,对于学院来说,是一件幸事。
“恭喜,恭喜!”众人纷纷向姜云轩以及那位长老道贺。
“感谢诸位鼎力相助!”姜云轩能有此收获,也是他始料未及之事。
“今天,是我同安学院大喜的日子,两位前辈在此地同悟浩然真意,彰显了我院文运亨通,文道崛起,是我学院之幸,是我学院之福!接下来是茶歇时间,茶歇之后,我们继续。“李鸿儒院长又是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领悟浩然真意,没有半点投机取巧的可能,皆是一点一点的积累,胸怀正气,才能形成浩然真意。
姜云轩能领悟浩然真意,正是得益于他前世的积累。
茶歇时间,众人又是一番畅谈,彼此交流着心得体会,以求携手共进。
茶歇过后,是绘画比试的时间,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试的内容:以“鸿雁南飞”为题作画。
仍旧是同题、限时,现场而画。
想想地球大学中那绘画考试,更多是考核绘画技巧,而这里的比试,却不是单单考核绘画技巧那么简单,还包含着更多的人文气息。这样才能显示学子自身的文化底蕴,比拼自己的真才实学!
应该说,这考题出得很高明,鸿雁作为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以雁喻人,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的灵物。
雁有仁心,在一队雁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但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
雁有情义,雌雄相配,向来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雁有礼让,天空中的雁阵,飞行时或为“一”字,或为“人”字,从头到尾依长幼之序而排,称作“雁序”,阵头都是由老雁引领,壮雁飞得再快,也不会赶超到老雁前边,有礼让恭谦之意。
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
雁有信用,作为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春而北归,秋而南翔,从不爽期,故称秋天为“雁天”。
鸿雁承载的文化内涵是深厚的,鸿雁传递的故事内容是丰富的。以“鸿雁南飞”为题作画,并不难,但想画好,却不容易。
这些学子的表现没有让姜云轩失望,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工笔细腻精巧、粗细相间;勾勒淡墨渲染、颇具神韵;显然都是下了一番功夫。
姜云轩一瞥之下,便知道九州大陆的画风和地球华夏人一脉相承。
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为表现手法,取景布局,视野宽广,骨法用笔,气韵生动。
画风不注重写实而重视写意,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讲求“以形写神”,追求那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姜云轩想到那些所谓的油画,拘泥于焦点透视,注重色彩,追求真实。
华夏画在于写意,西方画在于写实,两者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华夏画在汉代以后,就基本摒弃了写实的画风。
众位学子依据鸿雁南飞的意境,借物言志,各显神通。
有一位学子的画引起了姜云轩的注意:画面的右上方,是那南飞的鸿雁,但不是画出了整个雁阵,只是勾勒出队尾的数只鸿雁,画面的左下方,则是一女子长发飘飞,目送鸿雁,黯然神伤,四周落叶飞舞,中间留白。
长发飘飞,暗示北风冷冽,落叶飞舞,寓意已是深秋。着墨浓淡有序,层次分明,作品很有感染力,让人不禁沉浸遐想的空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134/111109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