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第119章 二百年老参(求票加更!4k)

第119章 二百年老参(求票加更!4k)


砰——!

    桌案餐盘叮当落地、

    精美的瓷器粉碎一旁、

    “竖子!竖子!”

    “竖子安能得此位!使匈奴中郎将!朝堂是疯了吗!如此僭越提拔,怎能开的出先例!”

    “秩六百石直升两千石!荒谬!荒谬啊!”

    晋阳,郡府之中,王泽大声咒骂着,几月前不过一小小的县令,而今居然官职与其同比!

    皆为朝廷比两千石的官员,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一旁的幕僚嘴角抽抽了几下、

    都是走的十常侍路子,郡公就莫要说什么先例了,早就跟你说过武职别给,但你自信呐,笃定那张显剿灭不了胡骑,还亲自给人宣传,现在人家抓住机会跟王氏一样攀上了十常侍的门路,又有实功在手,现在受封大官也不是不能理解吧。

    好好地发什么疯呢。

    幕僚冷静干饭,都事已至此了,还是先吃饭吧。

    “该死啊!.”

——

    阴馆。

    张显受封使匈奴中郎将的消息也传到了丁原耳中。

    他现在脸色有些僵硬。

    月余前的对峙,他还是上官,没曾想一个月不见,自己眼里那小小的县令而今却成了能够节度他的使匈奴中郎将!

    “怎会这样呢?”

    他才坐上刺史的位置,不过年俸六百石,人家一月却是跃升为了比两千石的大官。

    虽然两部直属不同,但照实际,人家确实有监督节度自己的权利。

    州刺史,隶属御史台,受三公节制。

    使匈奴中郎将,直属皇帝,归护匈奴校尉府管辖。

    刺史职位算是两汉的特有以小治大的官职了、

    不过因为其特殊性,也不乏出现过官职时大时小的场面。

    小时仅能弹劾,而大时主掌一州之地,也是因为如此,待到了东汉末期州牧的出现便也顺理成章了、

    “唉接了个烂活呀、”

    丁原叹息一声朝外传唤:“来人!”

    “使君!”

    “遣200匹良马前往虑虒,就言此乃贺张将军荣升之礼!”

    “诺!”

    吏员抱拳而去。

    马场,吏员安排着人手准备着马匹,正在奔马的吕布见状近前问道。

    “这批良马为何集结?”

    小吏恭声道:“刺史有令,遣200良马往虑虒恭贺张将军荣升之礼、”

    “张将军?哪位张将军?”

    吕布疑惑。

    小吏又言:“听闻是虑虒县令因获战功,荣升使匈奴中郎将!”

    “中郎将!”

    吕布面色一惊,近来他被义父收了大部分兵权只保留百余亲兵,留在了其身边读书识字,没曾想,这才一月不到,那张显就到了一个他高不可攀的位置了。

    “义父让谁去送?”

    “回禀吕主簿,小官不知。”

    点了点头,吕布打马回了刺史府,一路直入正堂、

    “义父!”

    “哦,吾儿奉先来啦,你这皮猴,让你习文识字却是跑出去跑马,你现可是担任主簿一职怎能如此胡闹。”

    丁原乐呵呵的笑道。

    吕布面色一红不由的垂头几分:“让义父失望,儿看那些字就犹如天上繁星实在是两眼昏花。”

    “唉,你这性子还是得多磨砺磨砺,朝堂之上终究还是要有学识,若不然只为武将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说吧,吾儿这时回府定不是为了看书吧、”

    吕布面色又是一红,被说的怪不好意思的,不过他还是拱手直言:“义父,听闻那张显成了中郎将了?”

    丁原面色沉了沉,不过很快又是一张笑脸,点头:“是啊,这张将军真乃英杰也,能任中郎将也属实正常、”

    “义父还要送200良马过去?”

    “哈哈哈,贺礼尔,荣升之礼罢了、奉先问这个作甚?”

    吕布再抱拳:“儿上次输了,想要再去请教一番,义父,不妨让儿前往虑虒送礼?”

    “你去?”

    丁原眼睛转了转,有些犹豫道:“可是.吾儿啊,上次你俩交恶,此番那张显又荣升了中郎将,你若是再去恶了他,为父担心会收不了场啊。”

    “义父放心,儿此次只为讨教,定会虚心尔、”

    “这也罢,你若是想去便去一趟吧。”

    丁原思量了一番觉得也行,武人嘛,说不得打个几场就惺惺相惜了。

    “诺!”

    吕布一喜,忙又是一礼,而后快步出了刺史府。

    看着吕布的背影,丁原抚须长叹:“奉先呐,别怪为父,只是这兵权乃父之根本,实在无法假借他人呐。”

    从刺史府一路快马至校场,吕布停在了自己的亲兵营前。

    “高顺、魏续、宋宪!”

    “在!”

    三名亲兵统领闪身从主帐而出半跪而礼。

    “点齐亲兵,随某赶赴虑虒!”

    “诺!”

——

    虑虒。

    宅邸的府库已然是爆仓。

    随着张显使匈奴中郎将的官身传开,太原郡各县豪族都是亲自或是遣人送来了贺礼。

    有的家送上良铁数百斤,有的家送上蜀锦百十匹,单个的量就不少了,更别提整个太原郡的豪强数量几何了。

    这几日,宅邸中的张氏还有三名侍女可谓是累断了腰杆,搬不完,根本搬不完。

    无法,张显只能调来衙役,帮着将这些贺礼给一一入库。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太原王氏也送来了粮秣六百石,至于为什么是六百石,那就不清楚了,或许是嘲讽张显之前不过是六百石的县令吧。

    但你嘲讽就嘲讽吧,这粮食不收就算我输好吧,六百石呢,够养活好几十口人了。

    用了几天功夫跟一应豪强客套,张显另一边也没耽搁,着人布置了场地,等待迎接后续而来的传旨黄门令。

    那三骑与他说了一番,这些个十常侍手下的黄门令嫌日夜兼程太过劳累所以就让他们先行,其自身则是慢悠悠的不紧不慢的的过来。

    张显表示理解,宦官吗,凭本事捞了那么多钱要是还苦哈哈的急急忙忙不享受生活,那钱不就白捞了!

    人嘛,要相互理解,你看人家办事多牢靠,一个中郎将说给就给,虽然这一举将其在桃源积攒的财富尽数掏空,但是值呀。

    中郎将的官职可不低了,你看卢植,人家打黄巾时表的也不过是中郎将而已。

    所以面子还要给这些宦官的,要重视,要给钱,别到时候人家回去说上几句,这钱也花了,最后还要被罢官。

    卢将军后车之鉴在前啊。

    虑虒县全员都在为春播做着准备,粮种,农具,耕牛,也开始一村一村的分发。

    之前张显的里长调任制度以及亭长下新增缉盗官吏的体制彰显了优点。

    各地里长皆是与当地宗族不存在亲缘关系,所以伙同宗族欺上瞒下的情况被大幅度的降低。

    还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也在各名为缉盗实为监督里长宗族的官吏下被抹除。

    这些时日,韩暨又是一阵劳苦,日日奔波在县衙外,走访各宗族。

    宗族还跟豪强氏族不同,宗族只是豪强的雏形,其主体根本却还是底层农民的抱团取暖,所以韩暨也不能快刀乱斩,只能一言一语的慢慢讲解,一时也是颇费心思。

    耕牛,农具,粮种,春播的重中之重,所以他基本上也是掏空了虑虒县县库里的所有家底,甚至还自掏了一部分填补。

    不过要用这些东西,也不是完全白用。

    农户可以保留自家的粮种用官家的,农具,耕牛也可租借,但秋收时,五五分成的田产要改为七三分成。

    张显七,农户三。

    而且只要你选择这种形式,张显还给你包田税,也就是说,田里种出了多少田产,一百斤你就留三十斤,两百斤你就留六十斤,听上去少,但什么都不用农户操心,只管种地。

    其实以往苛捐杂税下,一亩田的产出最后能落到百姓手里的甚至连一成都没有。

    韩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在向这些农户们解释这个。

    当然,如何选择依然还是自主,你选五五分田税自理也可以,张显不加阻拦。

    不过这几天从韩暨手上收集到的民愿来看,百分之七十的农户还是选择了七三分成。

    这些人多是以前在豪族中的隐户奴籍,知晓些这其中的关键。

    这也算豪强们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了。

    又是几天。

    清晨的薄雾中,一队车马缓缓驶近虑虒城门。

    四匹纯白驽马拉着鎏金车驾,车轮碾过青石板,发出沉闷的声响。车辕上悬挂的铜铃随着颠簸叮当作响,在寂静的晨雾中格外清脆。

    车驾两侧,十二名骁骑披甲执戟,护卫左右。

    “黄门令到——!”

    比起十几天前驿骑急传时戍卒的慌乱,这次他们却是镇定了许多。

    号角吹响,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街道两侧,早已得到消息的县衙衙役手持枣木棍立于街道两侧,横棍将好奇的百姓拦在了两侧。

    车帘掀起,一只苍白修长的手探出,指甲修剪得圆润光滑,指尖染着淡淡的凤仙花汁。

    黄门令张恭,之前担任鬻爵所官职替张显三人主持县城三职的宦官亲自过来了。

    他本姓桑,名恭,不过入了宫中,认了张让为父便改了张姓。

    车马行至县衙。

    张恭慢悠悠的踏出车架身披绛紫色锦袍,腰间玉带悬挂银鱼袋,头戴进贤冠。

    “张中郎,别来无恙啊。”张恭眯着眼,嗓音尖细,带着几分慵懒的腔调,颇有张让的几分影子在。

    张显早已率众在县衙出恭候,见状上前和煦一笑,拱手:“下官恭迎天使临驾。”

    悄摸的,他往张恭手里塞了一串金珠。

    张恭呵呵一笑,拍了拍张显的手,眼神更加亲和。

    “香案备好了吗?咱家可是要宣读圣旨了。”

    “早已备好、”张显拱手:“左右!”

    “诺!”

    香案抬出,烟气缥缈。

    张恭朝后示意,几名小太监便恭敬呈上一方铜盒。

    打开,他从中取出了一卷金丝缣帛的圣旨来。

    清了清嗓子,尖声宣读。

    “制曰:朕闻虑虒县令张显,忠勇果毅,剿灭胡骑,功在社稷.特加封使匈奴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持节,开府,都督并州边事钦此!”

    “臣领旨谢恩。”

    张显作揖,手抵住了脚尖,十几息后,他才直起身子,接过了张恭手上的圣旨。

    “这是持节,张中郎收好。”

    张恭面带笑意将一节递给了张显。

    持节。

    有了这个张显便有了先斩后奏两千石官职以下官员的权利,也难怪其他东西都能让驿骑先送来,唯有这个黄门令要亲自交到他手中。

    宣旨结束,四周观礼的百姓都是面面相觑。

    自家这县公这就中郎将啦?

    虽然很多人都还不清楚中郎将究竟代表着什么,但这不妨碍他们自己幻想。

    应该是个很大的官职吧,要不然也不会有洛阳的宦官亲自过来宣读,前几日还有那么多的豪强来送礼。

    张显将圣旨跟持节收好,笑脸相迎将张恭等人引进了县衙正堂。

    平日办公的场地变成了宴席场地。

    烤全羊在铜盘中滋滋冒油,西域葡萄酒盛在雕磨的水晶杯中。

    张恭捻着兰花指,慢条斯理的撕下一块羊肉咀嚼:“张中郎可知,这差事本该是王常侍的干儿子来,某知晓你与太原王氏的恩怨,所以便特意找让父讨要来了。”

    “天使费心了,能有天使帮衬实乃下官福分、”

    张显起身,亲自来到张恭身前,为其斟了一杯酒水,私下,又是一个鼓囊的布包塞入其手中。

    张恭掂量的一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来:“中郎有心了,咱家也觉得中郎实乃世间英豪,就连让父现如今都知晓了你的名号,中郎呐,飞黄腾达自是早晚之事。”

    “也全赖天使美言,对了,天使提到张常侍,某这倒也有一物想让天使带回献给张常侍、”

    “哦?是何物啊?”

    张恭也是多了几分兴致。

    张显拍手,一名侍女恭敬而来,呈上了一方金盒,张显将其打开,一株长须饱满的人参散发着浓郁的药香。

    “这是下官费尽心思弄来的一颗两百年老参,上党参最是滋补,还望天使带回洛阳献给张常侍,常侍为国操劳,可是要好好保重身子才行呐。”

    他将参盒关上推到了张恭面前。

    此时的张恭也是微张着嘴。

    看向张显的目光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说话也不在拿腔拿调,而是直起了身子:“张中郎,以后封侯拜相,切莫忘了今日的情分。”

    张显呵呵一笑,拱手:“自然!”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84/111110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