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田里种出百万雄兵 > 第193章 大婚

第193章 大婚


“差不多就这样吧,照这条路先走着,小型化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完的事情。”

    “老何,蒸汽机这边就交给你负责了。”

    夜月当空,张显略显疲惫的扶着一旁的新打造的蒸汽机配件抻了抻腰。

    身边围了几个蒸汽机项目的骨干。

    老何恭敬拱手:“主公日夜操劳也该多休息一会才是。”

    老孙老鲁两人也是劝道:“是啊主公,这事交给我等,我等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会将事给办好的,你这些时日实在是太过操劳了。”

    张显闻言笑了笑:“有你们在我自然是放心了,该教给你们的也都教了,一些力学机械学的知识你们也掌握,后面一段时间我过来的次数也就要少了,你们也知道的。”

    “哈哈哈,这里还要恭贺主公新婚之喜,要是主公能早日诞下麒麟儿那就更好了。”

    老鲁爽朗的大笑起来。

    他原本就是韩暨麾下的工曹,算得上张显的嫡系所以在听闻自家主公婚事以定的时候自然是喜出望外的。

    不仅是他,老何老孙两人也是如此,各自都是喜上眉梢。

    没错。

    张显的婚事已经定下了。

    童渊一手操办的,他见马家娘子实在呆愣索性就外找了良人。

    女方乃是武威邹家。

    家世算不得显赫。

    当然,张显会答应也是看在女方家不太显赫的政治威望才答应得。

    他是被催怕了,索性也就应下了,跟看了女方画像以后惊为天人没有一点关系。

    事情是半月前蒸汽初号机落地以后商谈好的,再有七八天女方就要到太原了。

    听闻是并州使匈奴中郎将张显求亲,武威邹家几乎是当天就把自家女儿跟嫁妆打包好了发往了并州。

    就连原先有意求取的一位将军也被他们给婉拒了。

    虽说那人是河东太守董卓麾下的骁将也是良配,但跟使匈奴中郎将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

    对了,那员骁将叫什么来着?张济?算了管他叫什么呢。

    虽说这波是见色起意,但张显该给的也全都给了。

    三书六礼合乎礼数。

    纳名问吉一样不差。

    只不过因为距离问题有些礼数紧了一些,但这在汉朝士人圈里却是正常。

    对于士人来说礼是让下面的人遵守的,他们有另外一套办法。

    就拿最常见的守孝三年来说。

    寻常人家守孝是真守孝,但汉朝士人守孝一天是按一年记的。

    袁绍为何名声颇大,一个是他出生袁氏,另一个则是他真的为过继的养父守孝了三年,还给养母也守了三年,这才让他一出山就广受士人好评。

    只不过这家伙后来成了一方诸侯后原形毕露了,生父生母离世时别说守孝三年了,就连样子都懒得装了。

    总的来说,张显在今年还是把婚事给定下了,七八天后便是他成婚的日子。

    作为一方大员,他的婚事自然是不可能小办的,在邹家将女儿嫁妆送往并州来的时候荀彧就亲自在操办自家主公的大事了。

    喜帖是广发四方,一路都发到洛阳去了。

    就连十常侍那帮人都派人送来了贺礼。

    甚至皇帝刘宏都批了吉言。

    三公九卿皆有礼到,大小官员自然也是贺礼送达。

    婚姻之事除了延续子嗣以外,另一个用处就是此般了,彰显政治地位。

    张显能彰显吗?

    太能了。

    坐拥并州一地,虽是中郎将之名,确有诸侯之实。

    去岁一年各地赋税皆无实数,唯有并州缴纳了足额的赋税,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刘宏记住张显的名字了。

    更别说张显还是走他的路子升迁的官职。

    如今谁人不知并州张显之名?

    径道一事是瞒不住的,开年黄巾之乱后并州吸纳了多少流民?

    而且这还是一位武官,将并北草原重新收复的大将,手底下没人知道会有多少兵卒,但光从刺史部送回的册子就足矣窥见一二。

    这样的人哪怕他不在朝堂,属于他的政治地位就不可能小。

    现在的情况是朝堂要安抚张中郎,而非张中郎要向朝堂表忠心。

    这就是军权在手的威慑力。

    在这个内忧外患的节骨眼上,那怕是最开始厌恶张显不出兵的何进如今也要老老实实的送上贺礼。

    黄巾之乱还未平息,大汉可遭受不起一员封疆大吏的反叛。

    喜讯是广为流传。

    张显的婚事一经传开便犹如一阵风稍稍改变了如今汉朝的一些格局。

    冀州卢植听闻了消息微微叹息,虽有心送上贺礼但却是无力。

    各路征讨大军唯有他这里最是举步维艰。

    其他几路征讨大军听说已经开始班师回朝了,但他这依旧还没攻下黄巾一伙的城池。

    是他不想打吗?

    是没粮啊!

    从并州买粮那是买啊,要钱的,鼓舞麾下士卒士气也是要钱的,所以买来的粮草只能支撑大军不动如山,更本无法强攻。

    今年自己这边向朝堂请粮上百次,但拨下来的粮草却只有三四次,每次还不是足额。

    反正卢植是累了,爱咋的咋的吧,听说朝堂那边已经要下他的职换另一个人来,赶紧的吧,这破仗他是一天都不想打了!

    下的早一点说不定还能去并州见一见那位张中郎,冀州这场仗自己没得到朝堂的太多帮助反而是受并州帮助最多。

    他也确实很想当面感谢一番张显,听闻并州吏治被治理的相当不错,县学郡学也是广收学子,他这个大儒还真有点跃跃欲试去讲课的心思了。

    时间倏忽而过,转眼便到了六月下旬。

    整个晋阳城仿佛被浸泡在喜庆的海洋中。

    主要街道清扫得纤尘不染,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着象征喜庆的布条。

    自家使君大婚了,整个太原在去今两岁收益的百姓都是衷心的祝福,这些喜庆的布条都不用郡府下发,他们自己就备好了。

    郡府通往南城门的官道两旁更是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他们也想看看是哪家女子能配得上自家这么好的使君的。

    邹家的队伍早一天前就到了,只不过最后的礼数还是要的,所以张显被荀彧拉去了一天精心准备今天的迎亲。

    看热闹的队伍中自然也少不了许多眼眸暗淡的注视了。

    吉时将至,南城门大开。

    一支规模盛大,仪仗森严的迎亲队伍,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缓缓行出城门。

    队伍最前方,是八名身着崭新赤红戎服,擎着绘有独角黑虎与张字的大旗开道。

    当头的正是赵云以及夏侯兰。

    他们两个得知自家显哥要成婚了都忙是赶了回来,军事要务都交给了副手。

    不仅是他俩,当初从小山村走出来的二十多为位小伙如今都混在迎亲队伍里,一个个的都笑得合不拢嘴。

    黄忠,戏忠,韩暨等人也百忙之中赶了回来,张显的婚事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是关乎着整个并州所有大小官员的大事!

    旗帜在夏日的微风中猎猎作响。

    紧随其后的是象征中郎将威仪的仪仗。

    斧钺,金瓜,朝天镫……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手持这些仪仗的,是精心挑选的甲士。

    接着还有鼓乐班子。

    不同于寻常婚嫁的唢呐笙箫,张显的乐队规模自然是要更大的,编钟,建鼓,排箫,埙等古乐齐鸣。

    奏响的是《鹿鸣》,《关雎》等典雅庄重的周礼乐章。

    这些都是荀彧跟王烈两人商讨的办的,太原郡十几年了没有什么大事,唯一的一次还是王氏的覆灭,这次难得有喜事发生,自然是要大办特办以安流民之心。

    乐声悠扬古朴,回荡在晋阳城的上空。

    鼓乐队伍之后,便是张显。

    他并未乘坐寻常的婚车,而是骑乘着他的爱驹墨影。

    墨影今日也披上了特制的赤红鞍鞯,额前缀着一朵硕大的绸花,神骏非凡。

    张显本人则是一身玄端礼服,以玄色为底,朱红色镶边,头戴进贤冠,腰佩玉具剑,身姿挺拔如松。

    他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在仪仗拱卫下,更显英武不凡。

    他身后,是一辆装饰华美的两马安车。

    车身遍涂朱漆,车顶覆以翠羽华盖,四角悬挂着金铃,随着车行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

    车窗垂下厚重的红绡纱帘,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这辆安车,便是用来迎接新娘邹婉的婚车。

    车队之后,是长长的送聘队伍。

    队伍末尾,则是负责护卫的游弈军精锐骑兵。

    车驾浩浩荡荡地行至城外十里长亭处停下。

    在长亭之外,一支规模同样不小的队伍早已等候多时。

    数十辆牛车装载着嫁妆,仆役侍女环伺,中心簇拥着一辆装饰同样华美的翟车。

    邹家来送亲的是女方邹婉的兄长邹靖,也是邹家的下一任家主。

    当张显的迎亲队伍出现在视野中后。

    那威仪的军威,庄严的古乐,尤其是队伍中心那骑在神骏黑马上气度沉凝如渊的年轻身影,都让邹家众人无不心头凛然。

    翟车被拉开不可查的一丝空隙,内里透出一双忐忑的眸子,她小心的望着迎亲的队伍,当看到为首骑在黑马上的那人后。

    双指的纠缠不由的一松,眼底浮起一抹羞涩。

    张显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

    荀彧作为主婚傧相上前,与邹靖按礼相见,交接文书,互致颂词。

    一些繁琐的礼节过后,荀彧高声喊道:“请新妇登车!”

    在侍女的搀扶下,一位身着繁复玄色礼服,头戴步摇冠,以纯黑轻纱蔽膝覆面的新娘子,在数名盛装女眷的簇拥下,从邹家的翟车中缓缓走出。

    她身姿窈窕,步伐沉稳,虽看不见面容,但那通身的气度,已显大家闺秀风范。

    这便是武威邹氏女,邹婉。

    在无数目光的注视下,邹婉被小心翼翼地扶上了张显带来的那辆华贵的两马车架。

    一开始准备的四匹马,但荀彧以自家主公未有侯爵之位而改成了双马。

    车门关闭,红绡纱帘落下,隔绝了内外。

    “礼成!起驾回城!”荀彧高唱。

    鼓乐再次大作,声震四野。

    迎亲与送亲的队伍合二为一,规模更加浩大,围观的百姓欢呼雀跃,车架也调转了方向,向着晋阳城缓缓行去。

    独角黑虎大旗在前引领。

    他们这位可敬的使君终于是成家了,这也代表着并州有业可传!

    晋阳张宅早已精心布置妥当。

    张辽之母张氏带着大小女侍紧锣密鼓的忙活了好些个日夜。

    庭院中搭建起了宽敞的青庐,以青布幔为帐,象征良辰与生机。

    庐内铺设着厚厚的崭新毡毯,摆放着崭新的漆案家具。

    当庞大的迎亲队伍回到郡守府时,已是黄昏时分。

    府门前早已是宾客云集,张显的核心班底如荀彧,陈纪,王烈,韩暨,黄忠,张辽,赵云等人皆已在场。

    童渊作为长辈兼媒人,更是满面红光,立于府门阶前。

    新娘邹婉在侍女的搀扶下,踏着铺地的红毡,缓缓步入府门,跨过象征驱邪避秽的火盆,在众人的恭贺声中,被引至青庐前。

    张显早已在此等候。

    两人在青庐外,依照古礼,行沃盥之礼。

    礼毕,新人携手步入青庐。

    庐内红烛高燃,映照着崭新的陈设,气氛庄重而温馨。

    庐内正中的漆案上,已摆好了同牢而食的器具。

    所谓同牢,即新婚夫妇共食一牲之肉,象征从此同甘共苦,共同生活。

    案上摆放着烤炙好的肉食,黍米饭,酱料等。

    在赞礼官陈纪的指引下,张显与邹婉相对跪坐于案前。

    两人各自用匕从同一鼎中取肉,又从同一簋中取饭,蘸着同一种酱食用。

    整个过程安静肃穆,只有围观宾客中偶尔的贺喜之声。

    同牢礼毕。

    侍者又奉上两只用红丝绳相连的葫芦。

    葫芦又称匏瓜,是合卺(jin3)礼的代表之物。

    此时匏瓜早已被剖成两半,去瓤洗净。

    匏瓜味苦,象征夫妻结合初时或有艰辛,但合二为一,共同分担,便能同甘共苦。

    同时,匏瓜多籽,也寓意多子多福。

    侍者将甘甜的清酒分别倒入两只匏瓜瓢中。

    张显与邹婉各自双手捧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半葫芦瓢。

    赞礼官陈纪高声道:“合卺同牢,甘苦与共!永结同心,白首不离!”

    在众人的注视下,张显与邹婉手臂相交,各自饮下自己瓢中的酒。

    酒味微甜,冲淡了匏瓜本身残留的微苦。

    饮毕,两人将两半葫芦瓢重新合在一起,用红绳牢牢系紧。

    侍者恭敬地将这象征着合二为一的完整葫芦收起,预示着两人从此生命相连,永不分离。

    婚事就这样吧,女方应该能猜得出是嫁妆为曹昂还有典韦的邹氏。

    一个字,美!两个字!漂亮!

    184年适婚年纪的我找了一大堆也就她了,网上记载的她的文献不多,所以便以武威邹氏为娘家了。

    至于马妍,郭棠,以后找个理由收了,配偶的事就这样了。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84/111109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