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洛阳的贺礼
晋阳城的欢庆,从将军府门口那飘荡起来的酒香,肉香,麦香里开始了起来。
醉人的芬芳弥漫在六月的暖风里,大宴七日。
这是张显下的命令,以此来满足并州百姓想要宣泄的心情。
他有后了,最狂热的反而不是他自己,而是整个并州之民。
前将军府大门洞开,仆役们流水般搬出一筐筐蒸得热气腾腾的馒头,一桶桶熬得浓稠,撒着碧绿葱花的牛肉汤,还有一坛坛贴着红纸,散发着新酿清香的米酒,径直堆在了府门外的空地上。
“将军有令!夫人与小公子平安,乃天佑并州,万民同喜!今日起,晋阳城七日不设宵禁,坊市畅开!凡我并州子民,皆可至将军府前,取一食,一羹,一碗酒,同沾麟儿降世之喜!”
夏侯兰洪亮的声音穿透了喧闹,引来了更大的欢呼!
“将军仁厚!夫人万福!小公子长命百岁!”
“谢将军赏!谢夫人赏!谢小公子福泽!”
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的汉子,扶着白发苍苍的老母,抱着稚嫩孩童的妇人,身后跟着怯生生却又好奇张望的半大孩子。
穿着短褐,满身尘土刚下工回来的匠人…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秩序却出奇地好。
他们脸上洋溢着纯粹而朴实的笑容,排着长队,小心翼翼地接过那雪白暄软的馒头,盛满肉羹的粗陶碗,还有那一碗清亮甘冽的新酒。
馒头捧在手里是沉甸甸的温热,肉羹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新酒的清冽滑过喉咙,带来一丝微醺的暖意。
许多人舍不得立刻吃完,小心地掰下一小块馒头塞进孩子嘴里,自己再抿一小口酒,脸上是掩不住的满足与感激。
府门前,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酒香和浓浓的人情味。
这仅仅是开始。
很快,这份源自将军府的慷慨与喜悦,迅速扩散到了晋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席卷了整个并州大地。
东市,是整个晋阳城最喧嚣,最富生活气息的地方。
平日里,这里充斥着南腔北调的吆喝,讨价还价的喧嚷,骡马嘶鸣,车轮辘辘。
今日,喧嚷依旧,却更多了几分豪迈的喜庆。
“刘记蒸饼铺子!今日蒸饼管够!买三送一,贺小公子降生!”
膀大腰圆的刘掌柜站在热气腾腾的蒸笼旁,嗓门洪亮,脸上油光锃亮,全是喜气。
他抓起几个刚出笼,胖乎乎冒着热气的蒸饼,不由分说塞给路过几个明显是流民出身的汉子。
“拿着!沾沾喜气!将军有后,咱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邹氏酒肆!新酿的‘晋阳春’,今日免费!喝一碗添福,喝两碗添寿!贺将军弄璋之喜!”
酒肆门口,红绸高挂,酒香四溢。穿着干净短打的伙计端着托盘,上面放着十几个小陶碗,里面是清亮微黄的酒液,殷勤地招呼着路人。
“来一碗?沾沾小公子的福气!不要钱!掌柜的说了,今日高兴!”
一个刚领了将军府馒头的老汉,乐呵呵地接过一碗,也不急着喝,先对着将军府的方向遥遥一敬。
“老汉我借花献佛,敬小公子一碗!愿小公子平安康健,福泽绵长!”
说罢,才美滋滋地抿了一口,咂咂嘴:“好酒!比往年更香了!”
铁匠铺里,炉火正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比往日更显节奏。
光着膀子,肌肉虬结的铁匠王五,正奋力敲打着一块烧红的犁铧胚子,火星四溅。
他一边抡锤,一边对旁边打下手的徒弟吼着:“手脚利索点!赶着把赵庄定的一批新犁头打出来!将军添丁,这是大吉兆!咱的农具也得跟上,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旺!”
隔壁的布庄,掌柜娘子正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几位挑选细葛布的妇人。
“夫人你瞧这匹,颜色正,织得密实,给孩子做贴身小衣最是柔软舒服!沾着小公子的喜气,给你算便宜些!”
一位年轻的母亲红着脸,轻轻抚摸着那柔软的布料,眼中满是期待。
掌柜娘子见状,又拿起一匹喜庆的枣红棉布:“再裁点这个?给小公子祈福添彩的百家被,也得用上好料子不是?”
街角,一个临时支起的简陋摊子前围了不少人。
摊主是个须发皆白,穿着干净布袍的老先生,面前铺着一张大红纸,旁边摆着笔墨。
他提笔挥毫,一个个饱满圆润,充满喜气的“福”,“寿”,“安”,“康”字跃然纸上。
“李夫子,给我写个‘福’字!”
“我要个‘安’字!给俺家小子挂床头!”
“写个‘麒麟送子’!俺家媳妇刚怀上,沾沾将军府的贵气!”
老先生来者不拒,笔下生风,嘴里还念叨着。
“好好好!都是好兆头!小公子降生,是咱并州的福气!这福气啊,就该家家户户都沾上!”
几个略大些的孩子,奔跑着穿街走巷,用稚嫩清亮的嗓音唱着新学的歌谣。
“晋阳城,喜气扬,将军府里麒麟郎!
麦苗青,牛羊壮,并州从此更兴旺!
天佑我,好家乡.”
清脆的童音飘荡在充满食物香气,酒香,墨香和喧闹人声的街巷里,路过的行人,无论是行商坐贾,还是贩夫走卒,听到这歌声,脸上都不由自主地绽开笑容,脚步似乎也轻快了几分。
虑虒乡野
滹沱河畔,沃野千里。
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比往日更多了几分精神。
“阮吏!你看这垄沟,这回够直了吧?”二狗子扶着犁,抹了把汗,朝着田埂上叉腰站立的阮瑀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阮瑀穿着一身沾满泥点的短褐,裤腿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腿。
他眯着眼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长进!照这样干,秋收的时候,你家的新粮仓怕是要堆冒尖喽!”
周围的农人闻言都善意地哄笑起来。
二狗子挠挠头,嘿嘿傻乐。
就在这时,里正带着几个半大小子,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沿着田埂一路吆喝着走了过来。
“都歇歇手!歇歇手!夫人诞下麟儿!将军府大宴七日!前将军体恤咱们,命各县乡宰杀猪羊,蒸煮黍饭,犒劳农桑!人人有份!沾沾小公子的福气!”
担子里,是切成大块,炖得酥烂,香气四溢的牛肉猪肉,还有一桶桶热气腾腾,粒粒饱满的黍米饭。
“将军仁德!”
“夫人万福!小公子长命百岁!”
“谢将军赏!谢夫人赏!”
农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围拢过来。
没有拥挤,没有争抢,大家自觉地排着队,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真挚的笑容。
领到一大块油汪汪的肉和一大碗喷香的黍米饭,便三三两两地在田埂上,树荫下席地而坐。
“老栓叔,你牙口不好,这块肥的给你,炖得烂糊!”一个壮实的后生把自己碗里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夹给旁边一位牙齿稀疏的老者。
“使不得使不得!我喝点肉汤就成…”老者连连摆手,浑浊的眼睛却看着那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拿着吧!将军赏的,就是让咱们都吃好!”后生不由分说把肉放进老者的碗里。
“唉…托将军的福,托小公子的福啊…”老者用颤抖的手捧着碗,眼眶有些湿润。
他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软烂的肉,细细地咀嚼着,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阮瑀也领了自己的一份,他没有立刻吃,而是端着碗,走到一处稍高的田埂上。
眼前,是望不到边际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光泽的麦田。
田垄间,是席地而坐,大快朵颐,欢声笑语的农人。
更远处,滹沱河的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白云。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青苗的气息,炖肉的浓香和米饭的甜糯。
几个月前,他还是洛阳里一个满口经义,不识稼穑的学子,如今,他的脚深深踩在并州的泥土里,他的汗水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他亲眼见证了许多从前从未有在意到的事情。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阮瑀低声念诵着圣贤之言,他看着碗里油亮的肉块和饱满的饭粒,又看了看田间一张张满足的笑脸,胸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与豪情。
他举起碗,对着晋阳的方向,对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无声地敬了一下,然后大口地扒起饭来,吃得格外香甜。
几日后。
强阴。
六月的风掠过阴山余脉。
河谷间。
巨大的拦河石坝已初具雏形,像一条石龙横卧在湍急的河流之上。
数千名汉子里有穿着并州军制式皮甲的汉军士卒,有穿着各色胡服,辫发盘头的归顺宇文部青壮,也有穿着破烂囚衣,手脚带着镣铐却神情麻木中透着一丝活泛的胡俘。
此刻都在陡峭的河谷两岸和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拼搏。
号子声震天响。
“嘿——哟!加把劲啊!”
“稳住绞盘!拉——!”
“榫卯对准了!落——!”
戏志才裹着他那件半旧的青色披风,站在一块巨大的石岩上,山风吹得他衣袂翻飞。
他瘦削的脸上沾满尘土,眼窝深陷,却目光炯炯,如同鹰隼般扫视着整个工地。
“志才先生!志才先生!”
监工的年轻吏员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陡峭的岩坡,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红光。
“喜报!晋阳又传喜报!前将军府大宴七日,与民同乐!各坊市酒肉半价,将军府前更是流水席不断!”
戏志才挥动令旗的手臂顿了一下,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扯出一个疲惫却无比畅快的笑容。
“并州稳矣!”
“传令下去,今日提早收工,杀羊宰猪犒食!”
“诺!”
——
并州麒麟儿降生的喜讯和随之而来的举州欢腾,随着上党洛阳一线,自然也传进了那巍峨的宫墙与高门府邸。
宫中。
一封用明黄锦缎包裹,盖着皇帝玺印的贺表,连同几口沉重的紫檀木大箱,由一队盔甲鲜明,神情肃穆的宫中肃卫护送,踏上了前往并州的路途。
贺表辞藻华丽,极尽褒扬。
“…前将军,晋乡候张显,忠勇冠世,克复朔方,云中,五原故郡,功在社稷,彪炳千秋。今闻府上弄璋之喜,麟趾呈祥,此乃天眷大汉,泽被边陲之吉兆也!朕心甚慰…”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功臣的褒奖和对新生儿的祝福。
随着贺表一同前往的自然也有贺礼。
御赐鎏金镶玉“长命百岁”锁一柄,黄金为底,镶嵌温润白玉,雕工精湛绝伦,价值连城。
蜀锦十匹,云锦十匹,流光溢彩,华美异常。
精工打造的金玉如意一柄,寓意吉祥。
负责押送的肃卫郎将,更是刘宏心腹,临行前被密召入宫,耳提面命。
“…此去并州,贺喜为表,察视为实,晋阳气象,张显言行,军民之心…事无巨细,皆需密报!尤其…留意那‘天下第一武道大会’之筹谋,其心究竟安在?”
大将军府。
十余辆满载的大车,由何府家兵护送也是浩浩荡荡。
上等战马五十匹,膘肥体壮,神骏非凡,马鬃都梳理得油光水滑。
精铁三千斤,打成便于运输的方锭,沉甸甸地堆满了数车。
洛阳名匠打造的精钢环首刀一百柄,寒光闪闪,刃口锋利,柄缠牛筋,是彰显大将军府实力的上好军器。
各色中原稀缺药材十车,多为治疗金创,风寒,痢疾的实用药材,包装严实。
锦帛百匹,金银器皿若干,表面文章亦不可少。
何进的心腹门客随行,带给张显的口信更是直白。
“大将军闻喜讯,不胜欣悦!张将军为国守边,劳苦功高,今又添子嗣,根基愈固!些许薄礼,聊表心意,他日将军若有用得着洛阳之处,大将军愿为奥援!共扶汉室!”拉拢之意,溢于言表。
十常侍,张让府邸。
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也意外的准备起了贺礼。
曾经那个需要仰仗他们的外将,如今已经成长到了也需要他们交好拉拢的存在了。
不过好在对他们这些人来讲,别的东西不多,就是稀世珍宝多的很。
南海明珠一匣(十二颗),颗颗龙眼大小,圆润非常,光华流转,价值无法估量。
西域进贡的琉璃盏一套(六只),色彩绚丽,晶莹剔透,在此时的中原堪称奇珍异宝。
绝色歌姬四人,精心调教,能歌善舞,姿容绝世,用缀满流苏的香车装载,一路引得无数人侧目。
珍玩玉器,古玩字画数箱,琳琅满目,件件精品。
自然的,他们也让人带去了口信。
“张侯爷喜得麟儿,张常侍与诸位常侍大人欢喜得不得了!这些都是常侍大人精挑细选,给侯爷和小公子把玩的玩意儿。
常侍大人说了,侯爷为国戍边,家眷在晋阳,若缺了什么稀罕物事,或是府上需要得力的内侍嬷嬷伺候夫人和小公子,尽管给宫里捎个信儿!都是一家人,万万莫要客气!”
这“一家人”三个字,说得格外亲热。
不知何时起,张显的一举一动已经开始牵引起这天下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84/111108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