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进修(求首订!)
因为《调音师》是在上影厂做后期,所以陈浮生没有直接去京城,而是来了上海。
但他抵达的时候,韩弎坪已经和上影厂分配给他们剧组的剪辑师开始给电影做后期了。
“你这家伙,怎么来的这么晚,是先去京城报道来吗?”韩弎坪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吐槽。
“没有啊,我买的直达上海的火车。”
“倒是差点忘了,你这家伙过年也不消停,居然还有精力捣鼓一本童话小说出来,难怪这么晚才出门。”
“哎,这可是两码事啊,之前说好的过年多放几天假,所以就算我不写小说,也是这两天才过来。”
说完,看了看班味很重的韩弎坪,陈浮生猜测道:“老韩你不会正月初七就跑来上班了吧?”
“那倒没有,我是初十出门的,先去了一趟京城,然后才来的上海。”
“你跑京城去做什么?”
“这会儿上班先不谈,晚上出去喝点?”
见韩弎坪还卖关子,陈浮生大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颔首道:“还搞得神神秘秘的,行,不过你请客。”
“草,你这家伙赚了这么多钱,还要我请。”
“你组的局,当然得你请啊。”
“行吧行吧,现在先来讨论一下电影后期。”
下班后,陈浮生和韩弎坪没在厂里的食堂吃饭,出去找了一家私房菜馆点几个下酒菜,喝起了啤酒。
“说吧,出啥事了?”
两人的关系也不需要客套,所以陈浮生主动和韩弎坪碰了一个之后,便开门见山的问了出来。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是分配到峨影厂之后,才开始接触导演,虽然我自诩学东西还挺快,跟了组就把剧组的一套流程看会了,运气也不错,去年碰到了你,第一部处女作《斗牛》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了奖,还卖了那么多版权费,但是步子太快了,我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韩弎坪说到这,再次和陈浮生走了一个,才接着说道:“我的问题想必浮生你也清楚,因为我没有系统性的学过导演知识,所以我的基本功很差!”
陈浮生点点头,上次韩弎坪暴露出来的问题,的的确确就是他的导演基本功不行。
所以才难以服众。
至于陈浮生,他虽然大学的时候也不是学的导演。
但是他在娱乐圈花了二十多年来打基础,是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经验就是他的基本功。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陈浮生问道,同时隐约也猜到了一些。
“我想去北电进修一下,尽快补足我这方面的短板,这样下次如果有机会能够和你再合作的时候,才不至于给你拖后腿。”
“你说这话就没意思了。”
“我是认真的,你不是好奇我去京城做什么吗?就是办的这件事,我已经和石局还有北电那边都打好招呼了,等咱们这电影后期弄完,我就得去重新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了。”韩弎坪想了想那种感觉,笑道:“别说,毕业这么多年,还挺怀念的。”
陈浮生再次举起啤酒:“行吧,既然你都已经做出决定了,我也没什么好劝的,那就借这碗酒,祝你早点学成归来,祝咱们以后一起在电影创汇这条道路上,能够继续并肩作战。”
“哈哈哈,好,浮生你这话说的有古代侠义之风,那我也就不矫情了,干了。”
“干!”
其实就算韩弎坪不去进修,陈浮生下部戏也打算自己当导演了。
所以他原本还在纠结什么时候和韩弎坪说这件事,这下倒好了,都不用说了。
……
这个时期的后期剪辑工作因为都是实拍,且不需要做什么特效,因此剪片的效率,其实比后世还要高一些。
以《斗牛》为例,当初就只花了一个月不到就做完了后期。
眼下《调音师》虽然复杂了亿点,复杂在它属于非线性叙事,悬疑氛围的留白和暗示、大量细节伏笔的埋和收、以及文艺和商业气息的平衡以及融合……但是,因为陈浮生有原著作为参照物,所以剪片的效率还是很快的。
陈浮生才工作了一周,进度条就已经拉到了四分之一。
照这样的速度,三月中旬到下旬,他们就能给《调音师》做完后期了。
这天,陈浮生如往常一样走进剪辑师,开始了新的一天工作。
倒是没想到,他刚来不久,一个工作人员就敲门走了进来。
冲着陈浮生招呼道:
“浮生同志,外面有个自称是《收获》杂志的李编辑找您。”
“《收获》杂志的编辑找我做什么?”
陈浮生用疑惑的语气重复了一遍对方的问题。
韩弎坪回头接了一句:“杂志编辑找你一个大作家还能做什么,当然是约稿呗。”
“但是他们怎么知道我在上影厂呢?”
陈浮生带这个疑惑,在门卫处的招待室见到了工作人员口中的李编辑。
对方还是个女编辑。
三十来岁的样子,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温和。
在陈浮生打量对方的同时,李晓琳也同样在打量他。
“你好,请问是浮生同志吗?我是《收获》杂志社的编辑李晓琳,冒昧前来打扰,还望见谅。”
“李编辑客气了,是的,我就是陈浮生,不知道你找我是为了?”
“是这样的,浮生同志无论是你去年写的《斗牛》和《悬崖之上》,还是这次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我父亲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而我又恰巧听说你在上影厂,所以今天我既是以一个编剧,又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过来想找你探讨一下文学上的事,不知道方不方便?”
陈浮生之前就感觉李晓琳这个名字有点熟悉,现在听到她提到了父亲,心里隐隐已经有了一个猜测,但还是求证道:
“你的父亲是?”
“巴金。”
果然是他!
陈浮生印证了心中的猜想。
接下来,他陪着李晓琳在上影厂里一边参观,一边边用她的话来说,叫做探讨和交流了一下文学上的事。
临了,李晓琳才提了一下约稿的事。
送走李晓琳后,陈浮生回到编辑室,韩弎坪便忍不住问道:
“怎么说,是不是找你约稿的?”
“算是吧。”
“什么叫算是?”
“就是先交个朋友呗,至于约稿,对方走的时候才提了一嘴。”
“哦,结个善缘是吧。”
“可以这么说。”
“那你怎么不答应呢?《收获》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杂志,人家编辑都亲自上门来找你约稿了,你也和人家结个善缘啊。”
“我踏马现在哪有精力去创作小说啊。”陈浮生没好气道。
接下来让陈浮生没想到的是,自从《收获》的杂志编辑来找过他之后,上海的好几家杂志也都闻讯而动了。
甚至还有杂志盯上了他《舒克和贝塔》的续集。
虽然开出来的条件目前看来还不错,但陈浮生还不至于那么目光短浅。
一晃,到了三月十七日,这一天,《调音师》的后期终于是赶出来了。
原计划是要在上影厂办一场内部看片会的,但是电影局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是要他们带着电影马上回去,因为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亚洲选片人正在京城等着他们。
于是这场看片会也就取消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77/111110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