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瞬间土崩瓦解
林晚的指尖不自觉地抠紧了桌沿,指节泛着粉白。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
周晏岭手中的钢笔点在文件某一处,指节叩击纸面的声响惊得她睫毛一颤。尽管他说话的时候只是喉结微微滚动,镜片后的目光始终没从文件上移开。
她在紧张什么?
"我明白了。"
林晚的声音比想象中更哑。她机械地复述着他的要求,却感觉自己的脉搏在腕间疯狂跳动,几乎要冲破皮肤。
周晏岭的视线终于从文件抬起,在她泛红的耳尖停留片刻,眸色渐深: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林小姐还满意吗?"
"我....很满意。"
她几乎是脱口而出,下一秒就为自己的急切咬了咬唇。
钢笔在男人指间转了个漂亮的弧度。他忽然向后靠去,真皮座椅随之滑动,却在某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停住。
修长的双腿伸展,锃亮的皮鞋"不经意"地抵上她的鞋尖。
林晚的身体僵住了,不敢动更不敢退后,那样会不会显得太刻意了?
"那就这样。"
周晏岭十指交叠置于腹前,这个姿势让衬衫绷出胸膛的肌肉线条,林晚连忙移开了视线。
"资料拿回去尽快补全。"
林晚伸手去取文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而周晏岭的目光沉静地落在她的手上.....那双手纤细白皙,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指节处泛着淡淡的粉,像是初春枝头未绽的樱。
此刻,他看着她微微发抖的手指,喉结无声地滚了滚。
想握住它。
想将它拢在掌心,用拇指摩挲她冰凉的指节。
更想低头亲一亲她绷紧的指尖,把那些不安都吻化。
但他只是抬手推了推眼镜,
“文件第三页需要签字。”
他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水面下却暗潮翻涌。
林晚正想转身离去,余光却瞥见周晏岭抬手松了松领口。修长的手指解开最上方的纽扣,露出线条分明的颈线,喉结随着他转头的动作上下滚动。
"那我.....先告辞了。"
她仓促的移开视线,声音比想象中更急促。
周晏岭再一次不紧不慢地总结着审批要点,镜片后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她身上。
他本可以安排下属直接办好,但更希望她能亲自走完这个流程....只有经历过完整的行政程序,才能真正理解体制运作的规则。
"林小姐。"
他突然话锋一转,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你最近和郑主任....还有联系吗?"
林晚呼吸一滞。这个问题来得太突兀,她揣测着其中的深意.....
是上级对投诉事件的关切?还是...某种更私人的试探?
办公室突然安静得可怕。她能感觉到周晏岭的视线如有实质般扫过她的发梢、肩膀,最后停留在她无意识攥紧的双手上。
空调出风口的嗡鸣声中,她听见自己过快的心跳。
"除了今天,没有其他联系。"
她谨慎地回答,却在抬头时撞进一道深邃的目光。
那眼神太过赤裸,让她瞬间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
“好了,那林小姐先回去吧,有什么事我们晚点再说。”
林晚心里一动。周晏岭今天这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让她差点忘了两人暧昧不明的关系。
直到这句“我们晚点再说。”才提醒林晚,他们之前的牵连。
林晚刚踏出办公室,身后厚重的木门还未完全合拢,手机便在掌心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出的消息,让她的脚步蓦然停在楼梯转角处:
【晚上去云栖苑?】
简短的六个字,却让方才办公室里公事公办的氛围,一瞬间土崩瓦解。
林晚盯着那条消息,周晏岭最后那句"晚点再说"的深意,此刻昭然若揭。
她攥紧手机,没有回复。但心跳却背叛了她的理智,在胸腔里剧烈地撞击着。
走出大厅,春日的阳光刺得她眯起眼。她想起方才办公室里,周晏岭解开领口时露出的那一截锁骨,还有镜片后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那个在众人面前不苟言笑的周局长,和发来这条消息的男人,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夜深人静,林晚蜷在沙发上,笔记本电脑的荧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
屏幕上,是她整理的明心集团近五年的贸易数据分析表,银行贷款审批的确能解决燃眉之急,但真正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给自家茶叶找到销路。
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里,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
《明心集团婉拒东南亚某国2000万订单,专注高端市场战略不变》
她立刻点开关联报道,发现这是去年的一则商业快讯。
明心集团发言人明确表示:公司战略重心仍在欧美高端市场,对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持观望态度。
林晚调出外贸数据比对,指尖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东南亚市场订单金额普遍较小,但需求稳定;而欧美市场虽然单笔金额大,但受经济波动影响明显。
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就在她准备关电脑时,一则两年前的行业简报突然映入眼帘:
《明心集团与东南亚LS连锁超市合作遇冷,传统工艺茶滞销》
文中提到,明心曾为打开东南亚市场,特意开发了一款结合当地口味的花茶,却因"工艺标准化不足"导致批次品质差异,最终被超市退货。
评论区有条被埋没的业内人士留言:
【LS想要的是有文化故事的传统茶,不是改良版。陆总这次战略判断失误。】
林晚猛地坐直身体,手指飞快地搜索相关资讯,终于在一份行业分析报告中找到关键数据:
东南亚高端华人市场逐年增长....
当地消费者对"非遗工艺"的溢价接受度程度高...
明心近年在该区域的市占率不足3%....
林晚突然想起外公日记里记载的:八十年代,他们家的凤栖茶曾通过侨商渠道远销南洋。
那些炭焙工艺、手工揉捻的细节,不正是现在东南亚市场最看重的"文化故事"吗?
林晚的手指轻轻抚过外公留下的老照片,照片里,凤栖茶坊的门庭若市,工人们正将一箱箱印着"南洋专供"字样的茶饼搬上货车。
那是六十年代的辉煌,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落了:
先是七十年代国营茶厂垄断出口渠道,像凤栖这样的私人茶坊被排除在外贸体系之外;九十年代市场化改革后,又因为坚持古法生产,成本太高,拼不过机械化量产的茶企;
等到外公接手时,已经错过了电商转型的最佳时机...
如今就算凤栖茶品质再好,外国客户也只认明心那样的大品牌。
"如果,能借明心的渠道..."
林晚喃喃自语,在笔记本上画着商业模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62/231221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