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人生苦短,得一知己,死亦无憾
“一出考场,我就什么都记得了!”
“怎么在考场上,我就给忘了个干净!”
“啊!”
“不公!天道不公啊!”
方文轩嚎了几嗓子,悲叹着命运不公。
方仲礼本还想过去打个招呼,但是想到大哥一家对自己避之不及的样子,想了想还是直接归家了。
归家后,好好洗个热水澡之后,顿时感到舒服至极!
“你用澡豆了吗?”
“怎么感觉身上还是一股味道?”
苏氏忍不住在一旁抱怨道。
“娘子!”
“我真用过了!”
“全身上下都洗了三遍了。”
方仲礼无奈苦笑道。
“那就好。”
“来!快些过来吃饭!”
“折腾了一天了。”
“子期都饿瘦了!”
“哎!”
“你看你这倒霉催的!”
“运气怎么这般差!”
“竟分去了臭号考试!”
“还是我家子期考运好……”
苏氏忍不住碎碎念起来。
“不是臭号!”
“我在倒数第三排呢!”
“充其量也就是个准臭号!”
方仲礼为自己辩解道。
“嗯!”
“反正都差不多。”
“好在明天还能休息一天。”
“后天早上又得去考试。”
“这科举之路,可真折腾人啊!”
“来!”
“今天特地多留了两斤红烧肉。”
“快些吃吧!”
苏氏道。
“娘!”
“给方夫子家送去了吗?”
方子期询问道。
方夫子的儿子在县城安了家,这几天方砚秋考县试,方夫子也来了县城暂住。
“放心吧,都送了。”
“我听你爹说,这砚秋的座位怎么被分去了最后一排?”
“这孩子…也不曾受过苦的,可怎么经受得住……”
苏氏不无担忧道。
一大家子,在这种氛围中,倒是享受了片刻安逸。
“子期。”
“这次你那文轩堂哥似乎没考好?”
“你大伯一直说文轩的知识已经掌握足够了,过府试都没问题了,怎么在县试还这般蹉跎?”
方仲礼皱了皱眉道。
“爹。”
“考试很多时候考的可不仅只是学问。”
“还有身体和心态。”
“身体不好,在那狭窄的考房内待一天都待不住。”
“心态不好,到了考场就紧张,还怎么考?”
“嗯!”
“爹的心态倒是很稳!”
“在臭号居然还能稳如泰山!”
“我听砚秋兄说,他这一天就喝了点水,还给吐了,食物愣是一点吃不下去。”
“爹…你在考场可吃饭了吗?”
方子期好奇道。
“农家子哪来的那么多穷讲究?”
“到了点,不吃饭如何能行?”
“不过这考科举确实比我想象中的难!”
“好在有周夫子提前押中了一道题,让我安心不少。”
“等考完县试,可得好好去感谢一下周夫子才是!”
“还有方夫子!也是你的指路恩师!”
“咱们那族学,可是免了你一半束脩!”
方仲礼忍不住感慨道。
说到此处。
方子期突然想起了族学的那只大黄狗……
多日不见,还有些想念那汪汪声了。
一夜好眠。
第二天方子期睡到日上三竿也无人叫他。
起来后,简单温习了一下书,就开始在院子里活动起来。
晚上吃了点粥养了养胃就早早地睡下了。
第二天,二月二十,县试第二场开考!这县试第二场也叫初覆。
县试第一场又叫正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如果按照百分比算的话,县试第一场占的比分甚至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
也就是说,若是你县试第一场正场答得好,那你县试就比较稳了,后续四场考试只要不那么离经叛道,通过县试的概率都很大。
不过真要是县试第一场没答好的学子此刻也不能灰心。
在县试第二场中,还可以补作,只是需要在卷首注明‘补试’。
这算是翻盘的好机会。
县试第二场相当于就是将县试第一场的过程又重新来了一遍。
在考场前,方子期再度看到了方砚秋。
今天的方砚秋总感觉精神气还没前日离开考场的时候好。
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砚秋,身体如何?”
方子期关切道。
“无碍。”
“尚能坚持。”
方砚秋咬着牙,脸上露出坚定神色。
“砚秋,等此次考完,可要好好加强身体锻炼了。”
方子期看着方砚秋单薄的身体提醒道。
他这话既是说给方砚秋听的,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嗯!”
“我明白!”
“这还只是县试,每次只需考一天,若是到乡试,一连考好几天,若无一个健壮的身体,连数日的考场都熬不过来,更别说取得功名了!”
方砚秋咬着牙,面露诚恳之色。
“对了砚秋兄,这是我家弄的甘葛饮。”
“你也吃过,回头用开水冲泡一下就好。”
“我特地多带了些,你带一些去考场吃。”
“食物既吃不下,吃些甘葛饮也是好的。”
方子期说话间,将早就准备好的葛粉递送到方砚秋的考篮中。
方砚秋蠕动着嘴唇,眼眸中露出感激之色。
“子期!”
“我虽年长你几岁。”
“然……学问我不如你。”
“做人亦然!”
“在年龄上我是兄。”
“在学问和做人上,你是我之师!”
“我方砚秋此生能得遇子期,死亦无憾也!”
“子期,我之知己!”
方砚秋在临上场前,突然感慨颇深。
方子期笑了笑,也没多想,拖着方砚秋就往里冲。
很快。
方子期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开始了县试第二场考试。
今天是初覆。
考察的内容有经义三道和一首五言八句律诗。
经义三道题分别出自于:
《诗经・小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还有《礼记・大学》“格物致知”!
方子期略一思索就一一作答了。
其实县试的难度真不大,只要你将四书五经背诵熟悉了,基本上都是有很大概率通过的。
至于那首五言八句律诗题则是:虫鸣伴书声……
还是沿用之前的老套路。
将韵律之类的东西安置好。
再将节奏对仗完整。
之后就是放大招了……
竹院秋宵静,虫吟杂诵声。
青灯摇案牍,素卷映心旌。
圣代崇儒术,群贤沐治平。
萤窗终夜读,期答九重明。
诗句还是中规中矩。
首联之中,以 “竹院”“秋宵” 去铺垫当下的静谧场景。
又用“虫吟”“诵声” 紧扣题意!使得言之有物,丰富多彩!
颔联 “青灯案牍”“素卷心旌”完整地刻画出当时的读书情态,此中也暗含了向学之诚心。
颈联直接转入颂圣!以“圣代崇儒” 来歌颂朝廷重文!
以“群贤治平” 来歌颂盛世气象!
在尾联中,再用 “萤窗苦读” 来表达读书人的勤勉!
用“九重明” 来明指帝王圣明,又暗自饱含学子们愿以所学报效君恩之意图!
总而言之,就是融入了读书人志向于忠君报国之情怀!表达了对当今皇帝之无限敬仰之意。
这又是一篇政治正确文!
县试第二场方子期同花允谦成功放了头牌……
在考场外,仍旧见到了他大伯一家子……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敢胡言乱语就是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2/4242058/231233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