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买水槽


“张叔,喂牛呢?”

苏婉儿走进院子,果然发现角落里有几个大概两米长的石头水槽。

张叔把最后一把干草放到老牛面前,“嗯,婉儿,又是去县里吗?”

他刚想说他没时间,其实是不想去,前两天带着苏婉儿去县里。

回来的当晚,王大霞跟苏长河就找到他,仔仔细细问了一遍当天的细节,确认好几遍没有年轻男子。

就连苏婉儿跟卖树掌柜,说的一字一句都要说出来,可把他难为坏了。

苏婉儿摇摇头,“张叔,这水槽,您卖吗?”

这么大的水槽,正好可以放到山上喂鸡鸭鹅用。

张叔松了口气,“卖啥啊,这都是之前我的牛用过的,你要用就都拉走。”

苏婉儿听说,之前张叔是碧水村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后来收成不好,活不下去,牛全卖了,媳妇带着孩子也跑了。

现在只剩下一头牛,张叔就靠着这头牛,拉牛车,偶尔赚点钱维持生计。

看着面前的五个大水槽,苏婉儿都能想象到,之前院子里的繁荣。

她叫上洪本,将五个大水槽全都拉到山上,放置在林子的四角和中间。

一夜没喝水,所有的鸡鸭鹅全都朝着水槽飞奔而来,苏婉儿正好数一下,鸡鸭鹅加在一起共有五六百只。

小的鸡鸭鹅也有一两百只。

如果能够像之前在空间一样,能够继续繁殖,她的风干鸡就能一直卖下去。

原本盖房的村民们结束山上的收尾,回到后屋检查地基。

山上的村民个个愁眉不展,这活都干完了,没了工钱,以后还要继续勒着裤腰带过日子。

张叔家里,老母牛正躲在阴凉处消暑。

张叔掀开锅盖,一锭银子稳稳躺在锅底发着光,他欣慰的笑笑,将银子藏在卧房的地砖下。

拿着前几天在山上采的菌子,往苏婉儿家走去。

苏婉儿恰好从山上下来,推脱不掉,只好双手接过张叔送来的菌子。

“张叔,您这是客气了不是。”

“现在谁家都不容易,这菌子,您采了有好几天吧?”

张叔腼腆一笑,“就采了两天,你快收下。南山上,里正刚分的林子里,长得不少嘞。”

“我就先回家了,你快回去吧!”

张叔拜拜手,佝偻着腰,将双手背在身后,往家的方向慢慢走去。

苏婉儿三两步跑进灶屋,将菌子放下,匆忙揣了四个白面馍馍,出门撵上张叔。

“张叔,你也赶紧回家吧!”

张叔愣愣地看着手里的四个大白馍馍,泪水瞬间湿了眼眶。

晌午,县令派小厮来,问今天能不能把五份金缕酥送到府上。

苏婉儿忙着削土豆,让王大霞简单做了个番茄鸡蛋手擀面。

吃过饭,苏长河正好把装薯条的竹盒子编好,上下正好五层,摞在一起整整齐齐。

炸完薯条,苏婉儿把家里仅剩的最后一点番茄酱装入小坛子里,叫上张叔,没半个时辰就到了县令府门口。

门口的小厮见到苏婉儿来,老远的跑过来迎接,将她引到后院。

“仙姑,您来的真是时候,我家老爷夫人正念着您呢!”

苏婉儿笑笑不说话,视线扫过院子,花圃里鲜花盛开,流水经过小桥。

三四张大圆木桌穿插在花园里,时不时几只蝴蝶停在桌面上。

廊下,十来个舞女扬起长袖,身段优美。

下人们都在忙活着布置,搬出一根根高台油灯放到桌边,凉亭下的红桌布格外刺眼。

引路小厮见苏婉儿好奇,温和着语气解释:“今日府上设宴款待,多亏了仙姑,我家老爷才痊愈。”

“夫人刚还说要留仙姑一同用晚宴。”

苏婉儿将食盒放在灶房里,婉拒道:“今日我还有事,好意我心领了,劳烦代为转达。”

看院里的情景,金大安这是要把县里的大户人家全都请来的架势,当真是财大气粗。

一个县令尚且如此,那章家的财力,就可想而知了。

底下的农户饿的睡不着,富户们载歌载舞,阶级差别,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苏婉儿拿着手里的五百文,走出县令府,压抑的心情瞬间释放,还是外面的空气清新,她更喜欢有烟火气的地方。

例如菜市,一位老农端起一盆水,小心将水撒到红薯苗上,好显得更水灵些。

“老伯,这红薯苗怎么卖?”

老伯忙将水盆放下,小心翼翼挑起一根鲜灵的红薯苗,递到苏婉儿眼前。

“一文钱五颗苗,姑娘,你看,这苗好着呢!”

苏婉儿忍不住小声叹了口气,真便宜,一文钱掉在地上,有钱人都懒得弯腰捡。

老伯顿时慌了,以为她嫌贵,改口道:“姑娘,这苗还可以再便宜,一文钱六颗,不,七颗苗行不行。”

一文钱,二两粟米,恐怕是老伯一天的口粮。

苏婉儿蹲在摊前,这苗确实壮实,只不过天热,加上已经下午,苗叶干的有些蔫吧。

她大概看了看,差不多有四五十颗苗的样子。

“老伯,这些苗,我都要了,就按一文钱五颗苗。”

“旁边这种子是什么?”

苏婉儿伸手捏起一捻漆黑色的扁圆种子问道。

老伯颤抖着双手拿出一块破布将所有的红薯苗包好,回答道:“那是我在山上采的野苋菜种子,不值钱。”

“等会我送姑娘一把,这野苋菜虽然不如红薯好吃,但也能果腹。

县里有些养鸡鸭的,也都种这个喂鸡,长得快。”

苏婉儿掂量掂量装种子的布袋,应该有一斤种,正好可以撒到下田,以后喂鸡也方便。

“老伯,这些菜种我也都要了,总共多少钱?”

老伯不可思议的看着苏婉儿,愣了一秒。

“一斤?我,我算算。”

“姑娘,你给我十文钱好了。”

“加上红薯苗,给我二十文就行。”

苏婉儿将钱交到老伯手里,转头去其他摊上,包圆了所有的红薯苗,番茄,黄瓜苗。

红薯秧喂鸡最好不过,成熟后的红薯还能窖藏起来,能吃上一年,是避灾的最佳食物。

番茄苗种在空间里,以后做番茄酱。酱黄瓜肯定也好卖。

回去路上,张叔笑着坐在牛车前面。

“婉儿,你是不是多掏钱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1/4241991/2314583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